景观手绘写生与设计(景观手绘速训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景观写生技法

SKETCH&DESIGN

OF LANDSCAPE

景观写生是各艺术学科的基础之一,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从艺术的领域走向设计领域,一幅好的写生作品,基于对自然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感受之上。“盖以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不然,就不能做到下笔传神。只有观察细致,取舍得当,表现力强,才能画出一幅好作品。美工笔的笔尖微弯,线条变幻多端,如同毛笔一样,画出粗、细、干、枯、浓、淡的感觉,如果运笔轻重掌握得好,还能有抑扬、顿挫、疾徐、畅滞、疏密、虚实、刚柔及干湿的效果。当把美工笔调整些角度,或立,或卧,或侧,或顺,或逆地运笔,就能画出线条的多变,有如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骨如柱,如丝如缕,畅快而神奇地直接服务于作品。美工笔越是运用得娴熟,越能使作品达到神、情、气、韵效果,趣味也由此而生。当然,除了灵活运用美工笔,表现物象的造型能力要强,促成形象的准确、生动和深刻,都非常重要。在写生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几个问题:一是在自然中寻找美;二是美感源自真情;三是方法得当;四是技巧运用;五是写生步骤。

一、在自然中寻找美

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是写实主义旗手。他认为:“美的东西在自然中,而且它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呈现出来,一旦被找到,它就属于艺术品,或者说是属于发现它的那个艺术家。”他还说:“自然所提供的美,比艺术家所有的传统都优越。”这就充分说明,无数作品都是从自然美向艺术美的成功转化,以造化为师、为友、为范本。自然美无处不在,当这种自然美的发现和表现,也就是艺术美构成过程中,无疑会加入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及理性的取舍,从而在技法表现上,风格的定位中,形成作者的个性绘画语言。我们应多做些基本功训练的写生,多一些自然,多一些客观。百花丛中,根植于土地,生长于自然。自然为尚,即“自然而然”。在开始的训练中少一点“我”,多一些“自然”,“人巧岂敌天真”。不必太过追求,以免失真、失实。

二、美感源自真情

在景观写生时,要有足够耐心去寻找、发现、等待那个最佳状态的场景。同一个景致,或阴或晴,或雨或雪,都有不同的情感。我常常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角度,表现不同季节的物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悟,激动之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正襟危坐,挥笔于纸,只求一得。往往一幅好的写生作品,都是情动使然,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通过你的绘画语言,尽情表露你的最佳状态和表现方式。

三、运用科学的方法

我坚持写生,从自然中寻找美、寻找素材,渐渐明确应该在技法上、在使用工具上做些尝试,并定型。最终用美工笔作为我的绘画表现的工具。美工笔能较迅速和明快地深入肌理掌握形态。一方面,以写实主义的观察审视对象,确定要画对象的视角,了解其结构,准确把握透视,注意画面的平衡,突出主题,增加趣味性,从视觉形象出发,科学而真实地表现主体景观,然后艺术地取舍、调整、用笔、用线从而创作出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另一方面,物态万千,不可全盘照录,取舍一二,升华三四,不论画幅大小,都要讲究谐调性和一种气韵,也就是自然、饱满,严谨中不失轻松,感性中不失理性,心、脑、手、笔高度统一,一气呵成。写生后,不再回家修改,追求的就是当时的感受,遵循于客观自然。造物赐予人们无限的美。我们不难发现,物象的形态、疏密、刚柔、节奏、韵律自在其中,应尽可能地保存物象的生命特征。在描绘自然景观中,在表现空间感、质感上,应灵活运用基本线(左重右轻、左轻右重、两头轻中间重、两头重中间轻)来组织完善画面。

四、技巧的运用

绘画应强调个性,注重情感,崇尚表现,而不必太循规蹈矩。一般来说,景观写生都是学而知之,学而有序,循序而渐进,辛勤探索,方能有得。执笔即求超脱,则欲速而不达。因此,对初学者,循序渐进是唯一入口。首先要学会运用美工笔,掌握并使用它,从基础线入手,多练习长横线、纵线及其他综合线;继而从简单的图例入手,拷贝临摹,写生,再临摹些较完整的作品,体会范例中构图、用笔、取舍和整体感,经过多阶段的练习,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细部到整体,有计划、有步骤地临摹—写生—再临摹—再写生,达到一定的练习量,才会有质的飞跃。我所使用的工具是美工笔,这是钢笔系列中较难掌握的工具之一,如果运用得熟练,灵活掌握正笔、反笔、侧锋、宽锋,还有握笔力度控制、持笔倾斜度的把控,再进行轻、重、缓、急的运笔,就能画出较为生动的线条及画面。

(一)美工笔的运笔和用笔

美工笔的表现,具有一定优势,只要能灵活运用笔的正、反、宽锋、侧锋,利用笔的轻、重、缓、急、挫、充、擦等技巧,把粗细不一的线条有机结合,画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质感很强。在系统学习和练习中,从单线、粗细线结合到综合表现,循序渐进地练习就能灵活运用掌握好美工笔。先从线描画起,纯勾线,用美工笔的反笔尖运笔,忽略光影关系,只有用物象线条疏密关系来表达空间的层次关系,从提炼、概括、轮廓分明、复杂的客观对象中,画出最能表达结构的线条来。下笔要酣畅准确、流利、精练、质朴,去繁就简,表现

出物体的比例、结构、透视关系和造型的特征,线的疏密关系,要有高低起伏、紧凑松弛、遵循对立而又统一的原则(图1-1)。经过一段时期的线描练习,渐而粗细线条结合运用。

粗实线主要是画结构用线、轮廓线,用于大的效果把控;细线则是表达结构细部和表面肌理。空间层次分明,画面要注意节奏变化,通过线条的浓、淡、粗、细、曲、直、长、短来把控整个画面效果。粗线条加强结构,强调主体,凸显视觉中心。打破粗细线条一致的呆板效果,粗细结合得好,能使画面更具魅力,层次分明,赋予作品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果我们增加一些明暗、光影关系,把各种运笔、运线都综合起来,并训练出对材料质感纹理的理解表达,注意画面构图中的黑、白布局关系,灵活掌握笔触、线条所产生的黑白共鸣效果,可使画面极具表现力(图1-2)。

(二)美工笔的运用

(1)反笔:勾线。

(2)正笔:黑、白、灰大效果。

图1-1 线描练习

图1-2 粗细结合

(3)侧锋:刻画细部。

(4)宽锋:画暗部关系、灰调子,并运用转折关系,生动表现物象肌理及光影关系。(5)轻:远景、虚处的表现。

(6)重:近景、实处的表现,暗部处理,强调和肯定物象。(7)缓:慢行笔,表现树木、人物远景景中的大效果。

(8)急:水面的表现,大调子的处理。

美工笔的运用大体如此,但不固化,灵活运用才能掌握好美工笔。在运用中常常急中带缓、缓中带急,正笔渐转化成侧锋、宽锋,轻中有重、重中有轻,通过不断练习、磨合,就会练就出神入化的境地,只有今日多投入,方能明朝出奇。学习是一个由“渐修”到“顿悟”的过程,当临摹到一定水平时,也不妨“有我”,不可“像师”,经自己的理解,可使眼界开阔和提高,博采众长,渐而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由“形似”转变到“自我”个性。只要坚持多练,经久而熟,就能熟能生巧,学有所成。

五、写生的步骤

景观写生就是一个观察、取景、构图、表现、调整的过程。

(一)善于观察

自然景观中,处处是景,要善于发现,捕捉要表现的对象,不可盲动,要通过在对景物形态及形体中发现美,看到其中的各种变化,特别是光影关系的变化。训练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抓住最佳角度,并提升对光影关系、色彩敏感的反应能力。在动手画之前,一定要注意怎么想的,这一点很重要,不可坐下就不假思索地画起来。常常有初学者,当选好角度后,动笔时,不是画大,就是画小了,就是因为动笔之前没想好到底要表现哪,可分几部分,哪个为主,哪个为辅,结果搞了好半天,自己心里还是没谱。

首先,要确定你想表现的主体景观是什么,辅景是什么;从这个视点观察,是一个什么透视关系:是平行透视,还是成角透视?是俯视,还是仰视?你所处的视高位置?视

平线在哪里?都得通过观察,把信息传输给大脑,经过对物象感性地认知,方能作出理性的判断,然后才能取景、动笔构图。

(二)合理取景

从自然环境中选择一个景致,主体部分在画面中要突出,然后分析一下哪个作为视觉中心,其他需要弱化。取景与你的视点、视距、视高都有关系,如果视点过偏,或是视距过近,容易出现失真现象,特别是对建筑主体而言(图1-3)。从附图中的平面图,我设计了三个视点S1、S2、S3(图1-4)。

图1-3 某建筑主体

图1-5 S1透视图

图1-6 S2透视图

图1-4 平面图

在同一视平线上,S1的视距过近,透视的高度和宽度都超过正常视角,建筑物的高体积,在透视上形成锐角,有倾斜感(图1-5)。S2的视角稍好点,但由于视点太过居中,右侧部分建筑看不全面,且还是有变形的感觉(图1-6)。S3的视点、视角、视距都趋于正常,画面

的效果就好多了(图1-7)。

一般情况下视点距建筑物越近,所见的建筑形象就越大,反之越小。这是指视点与画面关系不变而言。当然,我们在取景时,要善于综合考虑视高,要根据画面所需来确定,视点越高,看到的地面面积就越多,视野显得很开阔,一般画大一些的景观。同时,也要合理选择透视类型,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俯视,还得考虑画面中配景的大、小尺度的比例关系,如人物、车辆、旗杆、树木等。在动笔构图前,需把所有信息源、数据库、储存在脑海中。

(三)巧妙构图

经过仔细地观察,合理取景后,就可以开始构图,主体形象和空间层次作为构图的主要因素。首先要对整幅作品有一个统筹思考,意在笔先,初学者先画些小幅构图,或先用铅笔起稿,最终达到不用铅笔,直接用美工笔写生的目的。

在构图时,需根据主体景观的高宽比例,来确定画面是立式或是横式。一般来讲,高耸的建筑为立幅,扁平的则是横幅(图1-8~图1-11)。

图1-7 S3透视图

图1-8 立式(一)

图1-9 立式(二)

还要注意视觉中心,通常把主体景观设置在画幅中心线偏左或是偏右,不可放置在正中间,要使画面达到均衡和谐调。即使有些景观不可避免地居中,也要通过一些地形和配置,打破画面的呆板。

如图1-12所示,大门居中,左边的建筑物屋顶呈多变的形态,右边则简洁单调,但在右侧屋顶后景,伸出一个高耸的广场灯,就打破了左重右轻、大门居中的局面,画面经过这一调整,就谐调多了。

图1-10 横式(一)

如图1-13所示,亭子居中,用配景中的植物、地形变化改变了画面的呆板。

图1-13 配景植物改变画面的呆板

图1-12 广场灯打破画面的呆板

图1-11 横式(二)

(a)建筑物的转角线在画面竖等分线上

(b)画面出现上“虚”下“实”各占一半

(c)建筑物的体量与两端的留空相等

(d)画面的分界线过于平直

图1-14(一)构图应避免的情形

构图时,要避免图1-14所示情形。

(e)画面中形象的重复

(f)通长直线分割画面

(g)画面中不稳定感

(h)画面中不均衡

图1-14(二)构图应避免的情形

图1-15 增补电线杆超过屋顶达到稳定感

图1-16 天空中增画一些飞鸟使画面均衡

除避免以上情况出现,在构图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凸显主体景观或建筑。绘画不同于照相,要经过理性处理,有取舍,分主次。如果主次配合得好,相得益彰,就能集中统一协调,做到事半功倍。如果照实景写生,平铺直叙,毫无取舍,不分主次,画面就显得杂乱无章,则事倍功半。如图1-15所示,通过在图1-14(g)中增补电线杆使画面达到稳定。如图1-16所示,通过在图1-14(h)的天空中增画一些飞鸟使画面均衡。

(四)突出重点

(1)主体景观在画面中相对居中。如果主体建筑在画面中所占位置不大时,往往以整个建筑作为重点来表现。如果建筑的体量较大,内容庞杂时,常选择一个局部入手,如以门廊或主题的重要标志为重点(图1-17)。

(2)透视感很强,聚敛线的引向和聚点所在,引向主题建筑物,消失于灭点,即为重点(图1-18)。

(3)增强明暗调子,以明暗的对比凸显视觉中心。图1-19体现的是毛主席故居——韶山,深色的树林背景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体现出房屋的整体造型;地面的留白处理,也是为主题建筑服务的;几枝垂柳,打破了横向构图的呆板;增画些游客,画面就生动多了,加强了画面的趣味性、灵动感。而建筑物仅画少许灰色调,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重点。

图1-18 引向主题建筑物

图1-19 毛主席故居

图1-17 局部入手

(五)技法表现

当明确主题的重点、构图完成后,就是技法的表现。表现是画者对景观物象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转达化为美感的艺术形象的手法。美工笔具有很强的美感表现力,要熟练掌握、驾驭它,线条是钢笔中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在使用美工笔时,首先要确定所要表达的对象是古建还是新楼,因其用笔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画古建,老房均采用纯艺线条来表达;新楼和新造景观,都是用工艺线条来表现。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长短粗细曲直,再结合美工笔的转折变化来组合,充分表达环境场所的形体轮廓、空间体积、光影变化及不同材料的质感,灵活运用线条,从而达到激发画面的感染力的目的。

1.线描法

线条明快,轮廓清晰,形体结构分明,常用反笔表现,但要把握好画面线条的疏密关系,刚柔并济。古镇、小街景用柔线(图1-20),新建造景用刚线表达(图1-21)。

图1-21 新建造景用刚线

图1-20 古镇、小街景用柔线

2.宽锋法

宽锋是美工笔持正笔倾斜45°角,笔尖弯曲处最宽的线条。它往往起到强调结构、肯定轮廓线、画调子、凸显肌理等作用。在运用该线条时,要控制好快慢节奏,太慢则死,太快则虚,根据画面物象所需把握好急缓(图1-22)。

3.明暗法

持笔方法与宽锋一致,运速要快,粗线条,充擦出一个个面,表现光影的明暗调子,以面来表现体积和结构关系。这种方法画出的效果,很有视觉张力,通过此种练习,加强对物象的理解和认识(图1-23)。

4.综合法

运用笔尖的各个部位,通过持笔的倾斜度改变,调整运行速度,用正、反、宽锋、侧锋画出既有线的形,又有面的体积及光影关系,线、面结合,达到一种画味感极强的效果(图1-24)。

5.草图法

钢笔草图画法主要用于快速记录,可培养我们观察事物和概括表达物象的能力。此法实用、便捷,是相关人员进行思考、记录、传达意向的主要手段,迅速捕捉对象,活跃设计思维,练就随意、轻松,不失为一种练笔、获取素材的好方法。草图所占篇幅不大,一张便笺纸或是小卡片都可以,只求大效果,忽略细节,在较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把握景观形态特征与空间氛围,用笔尽可自然、随性,不太讲究线条的准确性,小弯而求大直,求大体轮廓即成,这样有助于在今后的设计及构思中,很快表达意向(图1-25、图1-26)。

图1-22 宽锋法

图1-23 明暗法

图1-24 综合法

(六)画面的处理

绘画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通过绘画形式,以一种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写生时,不仅仅停留在准确如实地描绘物象上,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画面的艺术处理,合理运用概括、取舍、对比、调整等造型手法,生动表现景观物象,从而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

1.概括

自然景物中,物象万千。如果只是照相机般地写生记录,画面就会杂乱无章、无主题、无层次,更谈不上艺术的感染力。我们所使用的是美工笔,在落笔时,一定要想好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怎样突出主题,舍掉不必要的东西,经过仔细观察,理顺思路,落笔定音,从全局考虑,第一笔很重要,如同唱歌,开口音很重要,要准、要稳,并把握好透视,概括而又简练(图1-27、图1-28)。

图1-27 概括法(一)

图1-28 概括法(二)

图1-25 钢笔草图画法(一)图1-26 钢笔草图画法(二)

2.取舍

写生中的取舍,包含两个概念:一是取;二是舍。“取”即是把物象中的主要部分取进来,如有需要,还得为了画面的丰富、协调,把取景画面以外的物体,根据画面的需要主观移取进来,但一定要合乎情理,遵循透视原理,不然,就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了。“舍”即是自然景观中,把与画面不协调的物象毫无保留地舍去。只有取舍得当,才能做到情景交融,丰富了画面(图1-29)。

图1-29是一幅取舍得当的画面,自然景观中,老屋后面砌了座三层楼的水泥新房,画面中心并无道路,除画出汀步的小道,我还取景棕榈树,左侧的徽式建筑及栅栏,通过高低变化、体量大小对比、使画面生动、完整起来。

3.对比

在美工笔运用中,画面中虚实、黑白、体量、疏密对比得好,更能突出画面的重点,否则就显得杂乱。行话中常说“画花了”,之所以没把控好,就是没有运用好对比关系,没有遵循素描关系,没有统一在一个调子之中。黑、白、灰的调子既要有机地结合,又要在对比之中加强一些主观理念上的光学原理。

如图1-30所示,屋顶和木板墙面同在一个灰色调之中,为突出建筑的吊脚楼特点,屋顶大量留白,两个屋顶衔接处画了少量瓦片,由实到虚转化;建筑的支撑柱原隐没于杂乱的土墙之中,为了凸显立脚点柱,没有刻画土墙,只画其独特的支撑柱,立于水中,这就是对比的效果。

图1-29 取舍法

图1-30 对比法(一)

又如图1-31所示,这是在一个阴天的环境中画的,当时的几面墙在散光的作用下,都是灰暗调子,看不出向背关系。我采用光学原理,人为设置光影强弱,用马克笔的灰色系列稍画了些阴影,通过这种光影对比关系,画面就生动而富有变化。所以说,要画一幅好的作品,学会在对比中相互协调、相互衬托,既要合理,更要自然。

(1)虚实关系对比。主题突出,视觉中心为实,而次要部分,如配景或远景进行概括简化处理,则为虚,也就是主实次虚。有时近景中的实,相对而言也要根据画面需要,为突出主体,反而也要虚(图1-32)。

(2)黑白关系对比。黑白对比,又称明暗对比,也就是明暗的强弱。在通常近实远虚的情况下,常用一些光影关系,为突显主体景观采用调子关系来处理。明暗对比处理得好,易产生强烈、明确的视觉效果,强调主体、突出重点,增强画面的层次感,特别是表现冰雪世界,更具魅力(图1-33)。

图1-32 虚实关系对比

图1-33 黑白关系对比

图1-31 对比法(二)

(a)对比前

(b)对比后

图1-35 疏密关系对比

(3)体量关系对比。不同体量的物体,在同一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形成不同大小体量的对比。如自然景观中,大小不一的建筑,一个大,一个小,在对比中,小能烘托大的宏伟,也要近大远小的空间效果,即使是同一体量的建筑,远近不一,画面的效果就会有纵深感和层次感。如图1-34所示,就是体量一样,通过一点透视的角度,使物体变成近大远小的效果,通过这种体量对比,加强透视感,从而达到画面中的层次深度的目的。

(4)疏密关系对比。在画面上,通过物象的疏密关系,同时运用美工笔特性,形成合理的疏密关系,达到一种有紧有弛的对比关系。如图1-35所示,物象中自然形成一种疏密关系:画中的屋形,由于屋顶的瓦、门窗形成一个密的关系。而左侧中的墙,自然形成疏的关系。右侧形成一个灰色调,通过细部刻画,适当添画一些配景,运用笔的宽窄变化,来使画面更有章法。线条合理经营,才能使画面疏而不简,密而不繁,于对比中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甚至还平添一分意境。

(5)画面的调整。写生后,需对画面进行整体调整,让画面更加协调,统一耐看,生动。也许增加那么一两个人,或是一群飞鸟、几片云、一个电视天线,就能使画面更加生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面活了”。

图1-34 体量关系对比

这就是调整后的结果。当然并非一味地添加内容,要根据画面所需进行合理调整。综合考虑主次关系、平衡关系、协调关系,一切从整幅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出发,平淡的地方加些内容,太突出的部分,弱化一下。调整时,画了些车辙泥痕,天空中补了些飞鸟,为方便画面平衡,增画了一个电视天线,画面的效果更趋合理而生动。总之,为丰富画面效果,一定要基于从美学角度,来表现画面的完整性,不可画蛇添足。如图1-36、图1-37所示,就以天空中补鸟为例,当天空的留白部分很多时,适宜添补飞鸟,而天空的留白不多,就不适合添小鸟了;又如天线,补低不补高,只有遵循于美学原理,合理调整,打破单调,丰富画面,才能使画面达到最佳效果。

图1-37 调整后的图

图1-36 原图

图1-39 三种色调

(a)暖色调

(b)中性色调

(c)冷色调

六、色彩运用

一幅作品画得完整,与色彩分不开。虽然,我们常用水彩、马克笔、水溶性彩铅作为色彩的表现形式,但色彩的原理都是一样。色彩主要讲究协调性,我们必须从美学原理排列和使用每一组颜色,色彩的协调意味着颜色受不同时间和季节光线的影响,不是“暖”,就是“冷”。从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看,赤、橙、黄为暖色,青、蓝、紫为冷色,而绿色为中性色,绿色排列在暖色一组,绿色则偏冷,如果绿色排列在

冷色系列中,绿色就偏暖(图1-38)。可见色彩的神奇、变幻性。

每个固有色相对固定,但受到光源影响或与其他颜色相匹配,就会产生变化。但不管怎样,一幅画的整体色调要统一,偏“蓝”的颜色是“冷”色主调,偏“黄”即为“暖色调”,偏绿灰色的“中性色调”(图1-39)。

图1-38 冷暖七色

这就形成一幅画的整体色调,即“调子”。从明度上分调子,有亮调子、灰调子、暗调子;从色彩性质上分有暖调子、冷调子、中性调子;从色相上分有蓝调子、黄调子、紫调子等。也就是说,一幅画面,要有一个主调,用一个主色来支配其他色彩,其余的色彩相应起辅助、陪衬的作用。马克笔相对水彩、水溶性彩铅,调和性差点,但跟水彩原理相似。

我们以水彩为例,总结以下几条:

(1)水彩三大技法特点:用色、用笔、用水。(2)水彩颜色透明性能:

A.透明:玫瑰红、紫红、群青、酞青蓝、普蓝、柠檬。B.半透明:大红、西洋红、深红、青莲、翠绿、深蓝。C.不透明:黑、白、湖蓝、钴蓝、天蓝、草蓝、浅

蓝、中绿、橄榄绿、半红、土红、橘红、土黄、赭石、熟褐等。

当然,以上就每个固有色而言,分A、B、C三种状态,如果不透明的颜色,含水量高,一样也可透明,而透明色与不透明色中和透明度也会降低,透明色为含水量低,也会减弱透明度,我们在练习画水彩时,也可以多练习黑白水墨画(图1-40)。

七、色彩空间的表现

当在用马克笔或是彩铅时,色彩原理是一致的,只是用笔的方式有些不一样,但总体来说,用笔运笔要跟着结构来走笔(图1-41)。

图1-40 黑白水墨画

上色时,要注意几点:

1.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冷暖关系,在固有色

中处理冷暖色彩变化;

2.运笔自然,随意,要留“白”;

3.在过渡面上色时,有两到三种近似色(由

浅到深);

4.笔触的排列,根据物体形状结构来体现,

时快时慢,来调节明暗。

注意受光面与背光面的冷暖关系,植物根据形态走笔,不能生硬。

固有色中冷暖关系

木质平台运笔方法

图1-41(一)运笔技法

(a)

(b)

水溶彩铅

运笔技法,限结构和形来走线。

图1-41(二)运笔技法

图1-42 近景物象

(1)近景物象清晰,对比关系强烈,主体感强,色彩变化丰富、明确,宜画实,画强,画纯,相对偏暖(图1-42)。

(2)中景物象清晰减弱,色彩对比度、立体感都趋于柔和,宜含蓄自然(图1-43)。

(3)远景物象,无论明暗是对比,还是色彩对比全部统一在近乎平面的色彩之中,应画虚、画弱、画冷(图1-44)。

天空:群青、酞青蓝、土黄、深红。如用马克笔就用182、185、67等型号,画水面还要增加些重色67、66、60再加些环境色(图1-45)。

图1-43 中景物象

图1-44 远景物象

(a)

(c)

(b)

(d)

图1-45 天空画法

(c)

(a)

山石、树木:土黄+褐色,背光面,暗部加少许冷紫色来画山石。树木要注意到用笔跟形走,不可呆板,色彩的过渡要自然。马克笔则用44、103、101、100、97、95、21、24等画棕色系,BG、CG、WG画冷灰的暖灰色调(图1-47)。

建筑:酞青蓝+深红+赭石(受光面);酞青蓝+褐色=冷绿色;群青+深红=冷紫色(背光面及阴影)。马克笔可用31、44、103、100、21、97、CG3、BG2、BG4、WG1、WG3等型号笔上色(图1-46)。

图1-47 山石、树木画法

(b)

图1-46 建筑画法

一幅作品的上色过程要做到心中有数,在确定画面的主调后,一切为主调子服务,用笔,运笔,设色,做好亦松亦紧,一张一弛,删繁就简,落笔成形(图1-48)。

图1-48(一)某作品用计算机水彩上色过程(作者:唐建 凌大)

图1-48(二)某作品用计算机水彩上色过程(作者:唐建 凌大)

写生步骤(图1-49~图1-54):

1)仔细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考虑取舍。2)确定视点和角度。

3)科学运用透视关系。

4)确立视平线的位置高度。

5)心中一定要明确所要表达的主体。6)构图时,一气呵成画出大体轮廓。7)从主体中心入手,向四周展开。8)再从暗部开始,深入刻画。

9)整体调控,完成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10)从光影关系上,用马克笔上点灰色调。11)最后,根据色彩原理,完成色彩部分。

图1-49 实景(一)

(a)

(c)

(b)

(d)

(e)

(f)

图1-50 实景(一)写生步骤

图1-51 实景(二)

(a)

(b)

(c)

(d)

图1-52 实景(二)写生步骤

(a)

(b)

图1-54 实景(三)写生步骤

图1-53 实景(三)

写生是各艺术学科的基础,在自然中发现美,运用科学的方法,表现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