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村镇地下饮用水污染防控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1.3.1 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体制

根据建设地的地理地形和建设规模大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类型一般分为城市水厂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以乡镇或几个村为单位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和以中心村或自然村为单元的山区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3种模式。

(1)城市管网延伸供水工程,就是依托原城市供水管网向城郊辐射,延伸到农村的供水形式。其产权明确,制度健全,能及时解决工程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供水规模及用水量大,用水计量收费,此类工程满足长效运行需要。

(2)区域集中供水工程,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由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供水形式。工程规模较大,大都有相对完备的净水工艺、足够的技术力量和水质监测设施,因此,水质能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水价略低于制水成本,加上此类工程产权的主体大多数属于水利部门或乡镇部门,存在着维持成本和收益平衡激励机制不足的问题。

(3)单村分散式供水工程,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及丘陵边缘地带,经济欠发达,受益范围一村或是几个村,供水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经济薄弱,筹资能力弱,导致建设标准低,净水工艺和消毒设施难以配备齐全,水质难以保证。加上资金不足造成工程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因此,此类工程无法满足安全长效运行需要。

可见,城市管网延伸工程与区域集中供水工程基本能够做到可持续运行;而单分散式供水工程建后管理问题比较多,仅靠其自身是难以实现管理良性运行的。

1.3.2 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队伍

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但大多数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力量并没有相应增加,相关人员不足,培训滞后,整体素质不高,服务体系不完善,工程专业化管理程度不高。另外,村镇供水工程大多地处偏远乡村,条件差、待遇低,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也缺乏吸引力。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即:“重建轻管”的现象和意识仍然存在;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运行管理仍然存在资金短缺现象;饮水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水质安全管理尚有不足,水质监测工作尚未规范。

1.3.3 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模式

农村供水工程规模相对较小、供水成本高、水价不到位,难以实现专业化管理,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的难度大。浙江省各地对面广量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实施“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乡镇供水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村级饮用水工程产权与经营权制度改革”等措施,探索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浙江省改革前,农村饮水工程布局分散,管理条块分割,普遍存在着供水设施简陋、管网老化严重、供水规模偏小、供水保证率低等缺陷,改革后,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水务一体化管理,并针对不同的村、不同的饮用水条件、不同的经济基础,提出“百村饮用水产权与经营权制度改革工程”,探索出适合于欠发达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产权和经营权制度改革的可操作模式,主要采取竞标投资建设产权拍卖和长期承包3种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