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气,你就输了一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一动气,你就输了一半

你是爱动气、容易暴怒的人吗?是不是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甚至气得脸红脖子粗、全身发抖呢?

当你觉得那些糟糕的事情让你心情不佳时,会不会觉得动气才是最佳的发泄方式,而且已经习惯这种方式了呢?可是,动不动就动气会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伤身体,伤和气,伤感情,人际关系恶化,事业陷入僵局……一动气,你就输了一半!

1.一动气就会走向极端

当一个人遭遇尴尬、侮辱、被拒绝、不公正的时候,便会产生极大的愤怒,气愤恼火,如果反抗未果,则会变成失望,最后变成绝望。

现实中有这样的例子。例如,当一个“成功人士”突然间发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不再真实,所有在乎的人和事,随时都会化为灰烬,这时哪怕一个毫不相关的人漫不经心的一句话都会刺伤他。他万念俱灰,自己生命中永远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那一部分,就会从此消失。留给自己的只有无尽的悲伤、悔恨——为什么当时自己没有做出另一种选择:不要让儿子去参加这次比赛,不要去那个加油站,不要打开自己的远光灯……随后,在彻底的绝望中诅咒这个世界,诅咒信仰的神明甚至诅咒自己。

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我们会看到类似的故事: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伤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自己的妻子之后自杀身亡;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会在事后感叹:“他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们没有看到,那些积压在人心里的愤怒是如何在长期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

内心压抑的愤怒始于否认、沉默和回避,积压久了会让人从心里面垮掉。在冲突之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没有动气,只是挺失望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说这话的人确确实实是动气了,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但是否认并不能让怒气消失,他们更愿意躲开惹自己动气的那个人和那种场景,刻意保持距离。

这是被压抑的愤怒。郁积的愤怒通常会以一种被称为“消极攻击”的行为表现出来,比如,对别人的要求不理不睬——你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你指东,他偏要打西。

愤怒是为了让人们能积极地去面对那个伤害了自己的人或事,如果人们没有这么做,愤怒就会累积。

心理学家称:“如果多年来我们一再遭遇委屈,我们情感的承受力就会耗尽。”这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我们会把多年来积压在心里的愤怒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其二就是变得抑郁,感情会渐渐枯萎,失去了对生命的热情,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第一种情况会产生破坏性的行为,第二种情况就是绝望了。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动气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动气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当我们“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如果没有适当的渠道发泄的话,我们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绝望。

因此,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要憋在心里,而应当想办法进行疏导。

2.一动气身体就遭殃

怒气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之七情之一。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摩擦或冲突是难免的,动怒可以被理解。然而,若是经常动气、动怒,或是一触即怒、一碰即气,往往会使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情绪不佳、易动怒的情形之下,对于身体健康具有绝对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动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明言告诫:“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则伤脏,脏伤则病起”。怒往往由气而生,气怒损生是有科学道理的。人之所以会被“气”死,是因为发怒时会出现心跳过速,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往往会因为发怒而引起心律失常,或是发生心肌梗死。

现代权威医学专家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发现:不善于表达自己愤怒的女性更容易得心脏病。而倾向于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愤怒的男性也更容易得心脏病。这就说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他们经常发怒便容易得心脏病。另外,血压正常而容易动气的人,他们罹患心脏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相对地也增加了危险性。

研究表明,暴怒能击溃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怒气犹如人体中的一枚定时炸弹,随时都可酿成大祸。“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来说,怒气对人的身体伤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气伤脑。气愤之极,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会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反常行为又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还会导致脑出血。

气伤神。动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人神志恍惚,无精打采。

气伤肤。经常生闷气会让你颜面憔悴、双眼水肿、皱纹多生。

气伤内分泌。生闷气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伤心气愤时心跳加快,出现心慌、胸闷的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气伤肺。动气时的人呼吸急促,可致气逆、肺胀、气喘咳嗽,危害肺的健康。

气伤肾。经常动气的人,可使肾气不畅,易致闭尿或尿失禁。

气伤胃。气懑之时,不思饮食,久之必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

由此看来,为一点点小事动气,代价也太大了吧?

动气对人体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健康,我们要学会收敛自己的脾气。

3.一动气就损了和气

生活中,一些人心胸狭窄,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动怒争气,提刀弄杖,打架斗殴,以致最后酿成悲剧,到后悔时则晚矣。与人相处,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都最忌扯着嗓子,怒气冲冲地大声争吵。

“善良的天性比机智更令人愉快,稳重的心态比伶牙俐齿更让人佩服。”假如你与别人意见有分歧,完全可以讨论,但不要争吵。只要出于善意,讨论时对事不对人,同样会令双方有所收获。相反,那种毫无分寸和理智的争吵,一方激烈地攻击另一方,拼命地维护自己,这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所不为,也不该为的事。

不是说凡是发怒的人看法都是错误的,而是说他根本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讨论问题的原则是,要从容镇定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努力不让对方厌烦,不迫使对方沉默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如果你因动气与人争吵,大声说出“我认为这种想法愚蠢透顶”这样的话,就是一种伤害他人的反驳了。这时,旁观者焦虑不安,朋友们躲到背后去,也就不足为奇了。为赢得一场争吵而失去一位朋友,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一位所得税顾问为了一笔不该收所得税的款子和税务稽核整整争论了一个小时,那位稽核傲慢而又顽固。顾问决定不再同他论理,改变了另一个话题。顾问说:“比起其他要你处理的重要事情来,这件事实在不足挂齿。我也研究过税务问题,但那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你的知识却是从实践中来的。有时,我也真想有份像你这样的工作。”这下,稽核在椅子上伸直了身子,开始和顾问谈起他的工作,态度慢慢地友善起来。3天后,顾问接到了他的电话,说是那笔所得税决定不征了。

这位稽核要的是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顾问越和他争论,他越要强调职务上的权威。一旦承认了他的权威,争论自然偃旗息鼓了,而他也同样变成了一位态度宽容和富有同情心的人。

林肯有一次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决心有所作为的人,绝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在跟别人争论正误参半的问题上,你要多一点让步;如果你确实是对的,就少一点让步。总之,不能失去自制。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认为,“在多数情况下,同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同事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洋洋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即使口服,心里也不服。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

你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那样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别人对你的好感?

我们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等等。如果我们动不动就与人争吵、动气发脾气,就会伤害他人的自尊和脸面,导致人际关系矛盾重重,给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带来阻碍。与人相处,遇事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切忌与人争吵,以免将事情弄僵,危害人际关系。

4.一动气就伤了感情

气憋在心里,则是越憋越重,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这时再骤然发泄,如同山洪暴发,即大发雷霆,我们称之为盛怒,而盛怒则会对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但我们更想说的是气也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最怕的是两个最亲或关系最密切的人相互动气。如朋友之间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斗气,谁也不服输,谁也不先开口,久而久之双方关系也会日益紧张,隔阂加深,双方感情受到伤害,甚至会招致严重的后果。

据调查研究,性格内向或孤僻者,以及平时很少与人交际,朋友甚少,不愿意与亲友同事谈心的人,都比较容易动气。因此,这些人应该更加重视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加强自身修养。

诚然,改变性格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办不到的。这些人应该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社会活动,走出狭小的天地,多结交一些朋友,培养一两项业余爱好,经常参加文娱和体育活动。这些都可以逐步优化自己的性格,开阔自己的心胸。特别是要逐步养成与熟人、朋友、同事谈心、聊天的习惯,心里不痛快就及时向外宣泄。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得到其亲友和同事们的帮助,当发现他们有气憋着、闷在心里时,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其将心里话说出来。

人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动气。碰上不愉快的事,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如果不确实遇到烦心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

5.一动气效率就降低

时间上的压力给人带来一个又一个焦虑,让你天天在着急上火中生活。为此,人们开始生起了“时间”的气:时间不够了会动气,时间被延误了会动气,时间太漫长了也要动气……一边在动气中抱怨着时间的流逝,一边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继续生着气,于是,所有的事情都被安排在了后面。人们往往会这样说:“等我消消气再说……”“算了,不干了,气都气饱了,还干什么啊?”“真是倒霉透顶,剩下的活明天再干!”如此一来,必定会大大降低工作的效率。

效率在动气中被降低,是不值得的。想想,一动气就撂挑子,只顾自己发泄、动气,生完了气还得接着做事,继续干活,这不等于给自己找事吗?

因此,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首先需要调整心态,不急躁,不慌张,学会科学地安排和管理时间、工作。你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把时间和精力合理配置到各种事情上,不浪费时间。多数成功者都把工作与闲暇、工作与日常生活划分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享受各种活动并达到转换情绪的目的。比如进餐时,保持轻松,心无杂念,绝不牵涉工作中的烦心事。娱乐和运动时应充分放松身心,以享受其中的欢乐。

把握好最佳时间和最佳状态。最佳时间通常是指办事的最好时间段或时间点。把握好最佳时间,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益。普通人往往只知道应该去做什么事,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做最好。高手常常在最佳时间办事,这对于发展十分有益。对于重要的事情,要尽量安排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做。投入同样的时间,如果精力旺盛,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多;反之,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少。把握最佳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时候只能争取在较佳的时间办事。每个人都要把“在最佳时间办事”当作一种信念,长期如此,自然会成为习惯。

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事情越重要,越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则要尽量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当精力充足而做的只是简单的事情时,要自然地以较低的精力消耗办事。以大量的精力消耗处理小事,通常是不值得的。当精力不足而又偏偏碰上紧要的事情时,要迅速积聚精力,并全力以赴。在重大的事情来临之前,要先适当放松身心,以积蓄体能面对挑战。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能积蓄,当巨大的压力到来时,很可能一下子被击垮。

休息的时候,应保持轻松的休息状态。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应保持旺盛的状态。或者说,工作要有工作的样子,学习要有学习的样子,玩也要有玩的样子。不这样,就会影响效果,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

生活中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动气而减少或自动消失,无论你是动气还是不动气,它都是存在的,任务仍然等着你去完成,活儿还得等你消完了气再去干。所以,与其带着气干活、做事,不如不动气,心平气和地做事,效率一定会比在动气时高出许多倍。

6.一动气机会就跑了

机会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有很多人总是在埋怨上帝不给他机会成功,事实上,上帝也把苹果砸到了他的头上,可是他一边骂着,一边把苹果吃了。这就是为什么牛顿成了科学家,而同一时代的其他人却没有在那个世纪留下丝毫的印记。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就是因为当事人在突发情况下不理性,而使事情发生恶变,把自己变成了其中的受害者。

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提出试用3个月。3个月过去了,这位大学生没有接到正式聘用的通知,于是,他一怒之下愤然提出辞职。公司的一位副经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抱怨的话。于是对方也动了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其实公司不但已经决定正式聘用他,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的副主任。这么一闹,公司无论如何也不能再用他了。这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因自己的不理性而白白丧失了一个绝好的工作机会。

还有一名初探歌坛的歌手,满怀信心地把自制的录音带寄给某位知名制作人。然后,他就日夜守候在电话机旁等候回音。第1天,他因为满怀期望,所以情绪极好,逢人就大谈抱负。第17天,他因为情况不明,所以情绪起伏,胡乱骂人。第37天,他因为前程未卜,所以情绪低落,闷不吭声。第57天,他因为期望落空,所以情绪坏透,拿起电话就骂人。没想到电话正是那位知名制作人打来的。他因此而错失良机,自断了前程。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机会能够出现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抓住了,你的生命就会出现新的景象,错过了,只能是无尽的悔恨。如何才能抓住机会,不让自己的生命留下悔恨呢?这需要你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一颗敏锐的心,还有勤劳、敢于探索的品质。

然而,错过一次机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令人抱憾终生的错过,一次又一次在你身上重演,那么你的人生恐怕就没有转折了。所以,当你意识到上一个机会错过时,不能让后悔和遗憾完全左右你。短暂的遗憾会让你深刻体会到这次教训,以后不要再次重复相同的错误,但是倘若一直沉浸在这种悔恨的氛围中,便是一种没有意义的选择。

即使你再后悔,机会也回不来,不如吸取教训,把悔恨转换成探索的动力,转换成敏锐的洞察力,这样你才有可能在下一次机会到来的时候迅速地抓住它。永远记住,失去一次机会的时候,后悔一个小时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是对自己微笑一下,然后继续赶路。

7.一动气就会铸成大错

《孙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以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武认为,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合于利则动,不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张飞闻讯,悲痛欲绝,严令三军赶制孝衣,为关羽戴孝,逼得手下将官无奈,最后铤而走险,将其刺杀。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举兵伐吴。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相谏,都无济于事。这时的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怒气交加,结果被吴将陆逊一把火烧得溃不成军,数万军士丧生,刘备本人则带着残兵败将退归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呜呼。蜀军从此一蹶不振了。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第190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把剩余的85辆坦克孤注一掷,结果中计惨败,在3分钟内这85辆坦克便毁于一旦。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一时的矛盾,头脑发热,大动肝火,失去理智,酿成惨祸的实事,屡见不鲜。总而言之,适宜的克制、理智的行动,是人们做事时智慧的表现。

在一些人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或床头上常常可以看到“制怒”两字,意在提醒自己不要发火。在这个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清朝的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有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但他猛抬头,看到墙上挂着的牌匾上写着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两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林则徐虽然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他能随时注意克制,知错就改,这一点也非常难得。

有人认为和颜悦色、忍让无争,从不疾言厉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径,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认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认过错及接受责罚便是懦夫,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绝对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认错往往是怕负责任,这才是真正的懦夫。

压制住自己的怒火,忍辱负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不如此。

8.一动气自己就输了

任何人都有动气的时候,只不过发泄的方式不一样。其中最“惊心动魄”的则要数摔东西。动气的时候摔东西是一种宣泄方式,然而,发泄了之后就会痛快了吗?如果回答是“是”,那么你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欺骗自己。

动气的人在他们平静之后往往会为自己的行为而羞愧。惯于发怒的人,大多是灵魂为情感所操纵,打乱了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使精神陷于混乱状态。那些发大脾气、气急败坏的人,他的眉毛竖起来,脸色青紫,浑身打战,就好似着了魔一般,说话语无伦次、是非颠倒,惹得人发笑。如果把他的形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事后让他自己看看,他会大吃一惊,羞惭得抱头伏案。

没有人愿意动气,可我们还是会经常为一些事情而动气。动气不仅是对挫折、被侵犯以及对被不合理对待的反应,而且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在动气中,我们会容易做出没有经过审慎判断的事。因此,动气时不少人把毁坏物品作为发泄的出口。

肖某在深圳一家公司工作多年,自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几次要求加薪都被公司拒绝,不免心生怨恨,也就产生了辞职的想法。有一天,他在公司加班,因生产出来的模具部分配件不合格,所以他将7块不合格的模具钢板放入炼火炉里回炉。随后去找公司老板商量辞职一事,不料被老板骂了一顿,肖某很动气,顿时萌发了报复公司的念头。

肖某回到模具部后,将公司配给他使用的电脑内存条、主板、显卡等砸坏,并带走电脑硬盘。肖某离开公司时,想起炼火炉里还有7块模具钢板正在回炉,本想将它们拿出来以免烧坏,但又想到老板刚才对他的态度,结果肖某在明知道炼火炉里的模具钢板会被烧坏的情况下却置之不理,致使价值7万余元的7套模具钢板被烧坏。肖某带着硬盘回到租住的地方,辗转到惠州一家公司上班。一个多月后,肖某在惠州被警方逮捕。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像肖某一样拿东西出气,不仅什么事情也办不了,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最后受害的只能是自己。

动气时毁坏物品,虽然气消了,但是自己毕竟有损失。一般人生过气后都会很后悔,为了避免悔不该当初摔东西,就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动气时毁坏物品的行为很愚蠢,如果物品是自己的,等气消的时候还要花钱再买;如果毁坏的物品不是自己的,结果就不仅仅只是花点钱的问题,甚至引出更大的麻烦。所以,在动气甚至愤怒的时候,最好不要拿物品出气。

练习心平静:调试心理不动气

现代人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都会产生一些异常心理,进而导致心理失衡,表现出郁闷、烦恼、动气、发怒、失望、悲观等情绪。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设法摆脱心理失衡,使思维正常运作,走出心灵的误区。

1.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

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人生中出现的种种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事实上,那些拥有宽广胸怀、遇事想得开的人是不会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扰的。

2.尽力寻找情绪体验的机会

一是多想想你所从事的事业,时时不忘创新,做出新的成绩,跃上新的台阶;再者要关心他人,与亲朋、同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它会使人头脑清醒,心胸开阔;三是多参加公益活动,乐善好施,为子孙造福。最好是学会一门艺术,无论唱歌弹琴,写作绘画,集邮藏币,都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你的爱好之中寻找乐趣。

3.保持心理宁静

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应保持心情宁静,学会吸收现代科学信息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最后,要尽量多地设想出获取它们的可行途径,并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行动,从而减轻个人的心理负担,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适当变换环境

一个人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于安逸的环境反而更易引发心理失衡。而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5.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要根据社会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