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情绪整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不会整理情绪就没有快乐

改变世界先改变情绪

哈佛学子约翰·肯尼迪曾说:“一个连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人,我们的民众会放心把国家都交给他吗?”

生活中,不好的情绪常常折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做事情总是犯错误。因此,我们应尽量在情绪控制自己之前控制住情绪。那些能取得成就的人往往是能驾驭情绪的人,而失败得一塌糊涂的人,通常是那些被情绪控制了的人。

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不生气,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生气都是自找的,在生气的时候我们要适当进行情绪转换,让自己不至于伤心难过。

有些人一遇到挫折,就会觉得自己倒霉透顶。于是,嘴里骂着,心里恨着。其实这样的生气是无用的,根本不能改变现状,还不如利用这些时间想想如何变不利为有利,跨过艰难。

约翰尼·卡特很早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歌手。参军后,他买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把吉他。他开始自学弹吉他,并练习唱歌,还自己创作了一些歌曲。服役期满后,他开始努力工作以实现当一名歌手的愿望,可他没能马上成功。没人喜欢听他唱歌,他连电台唱片音乐节目广播员的职位也没能得到。他只得靠挨家挨户推销各种生活用品维持生计,不过他还是坚持练唱。他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歌唱小组在各个教堂、小镇上巡回演出,为歌迷们演唱。不久,他制作的一张唱片吸引了两万名以上的歌迷,金钱、荣誉、在全国电视屏幕上露面——所有这一切他都赶上了。他对自己坚信不疑,这使他获得了成功。

然而,卡特接着又经受了第二次考验。经过几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热的歌迷拖垮了,晚上必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而且还要吃些“兴奋剂”来维持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他开始染上一些恶习——酗酒、服用催眠镇静药和刺激兴奋性药物。他的恶习日渐严重,以致对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他更多地不是出现在舞台上而是在监狱里。到了1967年,他每天必须吃一百多片药。

一天早晨,当他从佐治亚州的一所监狱刑满出狱时,一位行政司法长官对他说:“约翰尼·卡特,我今天要把你的钱和麻醉药都还给你,因为你比别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干的事。这就是你的钱和药片,你现在就把这些药片扔掉吧,否则,你就去麻醉自己、毁灭自己,你自己选择吧!”

卡特选择了生活。他又一次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纳什维利,并找到他的私人医生,开始戒毒瘾。尽管这在别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因为戒毒瘾比找上帝还难。但他把自己锁在卧室闭门不出,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绝毒瘾,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经常做噩梦。后来,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他说,那段时间总是感觉昏昏沉沉的,好像身体里有许多玻璃球在膨胀,突然一声爆响,只觉得全身布满了玻璃碎片。九个星期以后,他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睡觉不再做噩梦。他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几个月后,重新登上了舞台。经过不停息地奋斗,他终于又一次成为超级歌星。

一个人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情绪。天底下最难的事莫过于驾驭自己,这正如一位作家所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控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应该有战胜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动,就会使自己成为感情的奴隶。

静下来,一切都会好

人的情绪有两个关键时间点,一是早晨就餐前,二是晚上就寝前。在这两个关键时间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境,稳定自身情绪,尽量不要破坏家庭的祥和气氛,避免引起情绪污染。假如在一天的开始,家庭某一个成员情绪很好,或者情绪很坏,其他成员就会受到感染,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于是就形成了愉快、轻松或者沉闷、压抑的家庭氛围。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每当这时,一是要有点忍耐和克制精神,二是要学会情绪转移。把不良情绪带回家,将心中怨气发泄在家人身上,为一些小事耿耿于怀……诸如此类,都会影响他人情绪,造成家庭情绪污染。

其实,我们的心灵同样需要一片宁静的天空,那么就让我们的情绪在宁静的天空下,得到平复与安宁。静下来,一切都会好。

西方有位哲人在总结自己一生时说过这样的话:“在我整整75年的生命中,我没有过过四个星期真正的安宁。这一生只是一块必须时常推上去又不断滚下来的崖石。”所以,追求宁静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个梦想。由此看来,宁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许多人害怕宁静,时时借热闹来躲避宁静,麻痹自己。红尘滚滚中,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固守一方,独享一份宁静了,更多的人脚步匆匆,奔向人声鼎沸的地方。殊不知,热闹之后却更加寂寞。我辈之人,如能在热闹中独饮那杯寂寞的清茶,也不失为人生的另类选择与生存。

对未来进行抗争的人,才有面对宁静的勇气;在昔日拥有辉煌的人,才有不甘宁静的感受。

为了收获而不惜辛勤耕耘流血流汗的人,才有资格和能力享受宁静。

宁静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只有在拥有宁静时,你才能静下心来悉心梳理自己烦乱的思绪,只有在拥有宁静时,你才能让自己成熟。不在宁静中升华,就在宁静中死去。

这是一种误解。倘使这样去超越生活,不仅限制了生命的成长,还会与现实隔阂,这样的人只是逃避生活。

宁静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难得的感觉,是心灵的避难所,会给你足够的时间去舔拭伤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直面人生。

懂得了宁静,便能从容地面对阳光,将自己化作一盏清茗,在轻啜深酌中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生长都能成熟,不是所有的欢歌都是幸福,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真实。有时,平淡是穿越灿烂而抵达美丽的一种高度,一种境界。当宁静来临时,轻轻合上门窗,隔去外面喧嚣的世界,默默独坐在灯下,平静地等待身体与心灵的一致,让自己从悲观交集中净化思想。这样,被一度驱远的宁静会重新得到回归。你静静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人世间风起云涌的内容,思考人生历程中的痛苦和欢悦。你不再出入上流社会,也就不再对那些达官显贵们摧眉折腰,人们不再追逐你,不再关注你,你也因此而少了流言的中伤。当你真实乍窥了人生的丰富与美好,生命的宏伟和阔大,让身心平直地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贪图而倾斜,不因喜乐而忘形,不因危难而逃避。你就读懂了宁静,理解了宁静。于是,宁静不再是宁静,宁静成了一首诗,成了一道风景,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于是,宁静成了享受,使我们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宁静。

这是宁静的净化,它让人感动,让人真实又美丽。

宁静是一种心境,氤氲出一种清幽与秀逸,冉冉上升的思绪逃离了城市的喧嚣,营造出一种自得和孤高,去获得心灵的愉悦,获得理性的沉思,与潜藏在灵魂深层的思想交流,找到某种攀升的信念,去换取内心的宁静、博大致远的菩提梵境。

宁静如水,让它拂拭我们蒙尘的心灵,让它涤荡掉我们身上的浮躁、空泛和沮丧,才能叩问自己的灵魂,看清梦里的花朵以最美的形式在生活中绽放,听到远方的鸟语在天籁中落下嘤嘤的雨水……

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丈夫打妻子,妻子打儿子,儿子打小狗,这是典型的情绪流动图。

每天在不同地点,都会以各种形式上演着这样的情绪流动:马路上因超车的擦撞、抢停车位的怒骂、看不惯上司居功诿过的闷气、上司的迁怒、老师恨学生不成钢的怨气、挂着冰冷微笑的服务员,其实正暗自咒骂着你的侍者……职场上的怒火一点就燃。

你常有小情绪吗?如果小情绪是你的常客,建议你找出自己的“情绪温度计”,与小情绪对话,彻底赶走它。经常使小情绪就像不断的小感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一位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人,自从结婚后对“外遇”特别敏感,尤其容颜随年龄渐长渐失,内心开始不安,对丈夫的限制一天比一天多。

在职场里,她特别看不惯眉来眼去的女生,觉得她们有勾搭男士的嫌疑,令人反感。

她还经常生闷气,明明人家没惹她,她就是看人家不顺眼,动不动就生气,也不知道为什么。

经过思索,她找出了自己最深处的担忧及害怕的根源之后,终于消了怨气。

三年前,性情温和的董芳竟然在公开场合痛骂一位同事,只因为看不惯他凡事居功,自以为是。

事后,她决定找出这件事对自己的意义,为什么会一反常态,在公开场合动怒。她自问自答:“他的行为根本与自己没关系啊,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再问自己,“不合理的事很多,为什么唯独对这件事这么生气?”

“这位同事其实很勤快、不偷懒呀,他不过是爱表现而已。究竟这件事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从自问自答中,她诚恳分析,原来,过去的成长环境与学科训练,教她要谦虚,压抑了想表现自己、赢得赞赏的本性。那些像孔雀般的炫耀居功者,刺激她眼红,深觉不公平。每生一次气,她就更加了解自己。经由自我对话,从过去找到引爆情绪的关键经验。三年来,她已经不再发生这种具有毁灭性的坏情绪。

进行自我对话时要对自己够诚实和勇敢,这是了解怒气由来的关键。知道怒气背后的真相,才不会落入“空讲道理”的漩涡。

不过,怒气冲上头时,一时难以压抑,该怎么办?许多专家建议从生理角度来改变生气状态:

(1)闭上嘴,因为盛怒时的舌头像把利剑,容易刺伤人。

(2)接着深呼吸,强迫心跳、血压回复正常状态。

(3)或者离开现场,找个安全的环境,动动身体、打球或做体操。

(4)盛怒时,跑去照镜子,看见自己怒气中的样子觉得很滑稽,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

平时你可以养成记录情绪的习惯,每天分几个时段记录,并写下动怒的原因,这种训练有助于自我察觉、检测怒气。

将情绪温度刻度设定在0~10分,将一天分为七段落,例如一早抢停车位失败,还没进办公室就在电梯前和部门经理吵架,决定只给自己2分。

了解自己一天情绪的起伏变化后,接着去找原因,并给自己一段话。为什么给8分,喔,原来在下午三点,听到窗外小鸟吱喳叫,感觉很愉悦。记录久了,自然培养出很细微的察觉能力,“即使生活中很细微的情绪飘过,也不放过”。

这样的方法,更能掌握常生气的时段和原因。一旦接近情绪高温期,可以赶紧做准备,警告同事闪远点,免得被无名火烫伤。

开启情绪自动调节模式

一位教授在上心理咨询课时,有一位女学员向他倾诉说:“每当我看见丈夫挤牙膏从中间挤时,我就会发狂。挤牙膏应该从尾巴向前面开口处挤嘛。我说过他多少遍,他总是当耳旁风。”

为了开解这位女性,教授在全班作了一次调查,看看大家挤牙膏都是怎么挤的。

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知道应从尾端挤起,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竟认为,挤牙膏应从中间开始挤压,另外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挤牙膏无所谓从哪里挤。

早上刷牙,挤牙膏的重点并不是你从牙膏的什么地方开始挤,而是你应该将牙膏挤到牙刷上面,至于牙膏是如何附着到牙刷上的,这并不太重要。如果一直对此耿耿于怀,那是你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心理学家希尔达称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方式为“模式”。

她说:“我们脑子里塞满了一堆惯性的动作和行为模式。”她继而解释道:“假使我们无法跳脱自己固有的思考及行为模式,在与别人相处时,我们便会被别人不同的思考及行为模式激怒,且会变得跟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

当教授跟班上的同学们分享这种思考及行为“模式”的概念时,同学们皆承认了自己一些荒唐好笑的刻板思考模式:一位妇女竟为了卫生纸纸卷的方向“错误”而郁闷了半天,她只在卫生纸卷的方向是由墙边向外转时,才会感到满意;另外一位男士则说,每天早上他都会将车停在火车站的某一“特定”停车位,假使有一天别人无意中停了那个车位,他就会有种想法——“今天一定是个倒霉日”。

希尔达告诉我们说:“真正的解脱之道,就是找出你的模式,然后破除它。找一天开车上班时,挑些不同的路走走;给自己换个新发型;将房子里的家具换换位置……做任何可防止自己停滞不前的新鲜事。”

因此,教授建议那位寻找特定停车位的男士给自己一星期,每天都故意不停那“幸运停车位”,看看会发生什么事。第二个星期那位纠结于车位的男士再次来上课时,脸上充满闪亮的笑意,说:“我照着你的建议去做了,不但没有倒霉事发生,我甚至过了好几天的幸运日。现在我明白,自己以往皆被固有的想法绑住,如今我已解脱,高兴停哪就停哪。”

另一位叫唐娜的学员对于吃麦片粥的碗有个强迫模式,那就是,每天早晨她都会拿起同一个蓝色的碗,吃着同样的早餐——麦片、牛奶和一个香蕉,这成了她每天的例行事项,也成了一种模式。有一天,唐娜同样走到橱柜前想取出“我的”蓝色碗时,却发现它不见了,这简直太可怕了。“我四处搜寻,结果发现别人正拿着那只碗吃早餐。”唐娜说道,“我有些恼怒并想着:‘他真大胆,竟敢用我的碗来吃早餐。’我成了那只蓝碗的奴隶。假使不是因为我感觉受到侵犯,也许到现在我仍不自知。非常幸运地,我突然想起希尔达曾上过的这么一课,念头一转,我告诉自己:‘好吧,这是一个让我从模式中解脱出来的机会……我可以同样轻松的心情去使用另一个碗。’”

唐娜后来兴奋地说,“我做到了,而且很神奇,我完全能如从前使用那个蓝色碗一般享受早餐。从此之后,我从碗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了。”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拥有自由的心灵,而且不会被任何事物捆绑住,除非我们自己认为会;我们全享有自由,不论汽车停在哪一个停车位,不论使用哪一个碗用餐。

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跟周遭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种不变的形象下,或者认定每件事情只有单一的解决方案。

到底是生活圈住了我们,还是我们狭隘的思维限制住了自己,必须分辨清楚。能实现快乐的唯一方式是不被任何事物所约束,而不受约束的唯一方式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思想。

情绪积极又不失镇定最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智力和心理潜力。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激愤恼怒等坏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人生不失控的一大法宝。

实验表明,情绪轻松、愉快的学生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懑、紧张的学生,学习成绩要至少高20%左右。特别是在那些需要想象力的功课上,情绪的影响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心窗打开,可以吸收较多的信息,而且脑筋动得快,联想丰富。

印度《吠陀经》素以浩繁著称,共四大卷,仅其中第三卷就有十五万三千多个单词。而学僧们均熟记《吠陀经》。是什么妙法使学僧产生了这种惊人的记忆力呢?据说就是“瑜伽术”。它使学僧处于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中,产生了超强的记忆力。

比如,水平相同的三个班学生解答同样的试题,无论成绩如何,老师都对一班学生赞赏地说:“这样的难题能答好,真难得呀!你们都很聪明,老师极其佩服。”一班学生感到很高兴,洋洋得意。老师对二班学生严加责备,“这种题目都答不好,你们都无可救药了,我对你们已经失去了信心。”二班的学生必定是垂头丧气,觉得自己很无能。然后,老师对三班的学生说:“从这次试题的难度来看,同学们也发挥了正常的水平,但是我认为,只要同学们再努力一些,成绩必然还能够更加提高。”三班的学生听了之后不会觉得太过悲伤,亦不会太兴奋。再以同样试题考查,结果受表扬的一班和受严厉批评的二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唯有三班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太过高涨和太过低落的情绪都会影响人的正常发挥。

国外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停止供应食物给黑猩猩一段时间,然后观察它们使用工具获取食物的成功率。

实验结果表明,停止供应食物的时间在6小时以内,或者超过24小时,黑猩猩的成功率都很低。成功率最高是在停止供应食物6~24小时这段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做出如下解释:黑猩猩不太饿时,获取食物的内驱力就不强,结果它们解决问题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由于其他干扰而中断动作;黑猩猩饿极了时,由于获取食物内驱力过强,而忽略了取得食物的各种必要步骤,也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只有在饥饿适度时,由于内驱力强度适中,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力集中,行动灵活,所以成功率很高。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到,情绪的强弱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曲线关系,内驱力过高或过低,也就是当情绪低落和情绪过于高涨时,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只有当情绪既积极振奋,又不乏镇定从容,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有人可能会对此提出异议,动物怎能跟人相比,人除了受情绪支配外,还要受理智支配,上面的实验结果决不能推广到人类中去。

那么看这个实验吧,心理学家在人群中做过类似的试验。美国心理学家赫布曾就情绪唤醒水平和操作效率的关系进行过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是,人刚刚从睡眠中醒过来时,操作效率很低,中等水平时效率最高,高水平的情绪唤醒反而会导致效率的下降。

其原因跟黑猩猩试验相似。因为人们面临的任务是相当复杂的,有一些特殊的专业问题需要灵活的反应和敏捷的思维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情绪唤醒水平太低固然不利于操作,情绪水平太高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过于活跃,在同一时刻对过多的方面作出反应,结果反而阻碍了对工作本身有关的最佳反应的出现。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事情:考场上,一个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因临场的状态不佳,而使头脑一片空白,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表现出浮躁不安情状,结果成绩平平,高考落榜。

实际上,做任何事情,内驱力适中,能够稳定情绪,提升自控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临场的心理体验会直接影响到你考试的成败。

运动员的体验会告诉我们,为了成为一个获胜者,你必须认为你是个获胜者。因为当你信心百倍地参与竞争时,会领略到“搏杀”的刺激,获得成功那瞬间的兴奋满足;当你心事重重、无精打采,或过度紧张时,又会尝到不安、沮丧烦躁和焦虑的滋味。

拳击比赛很容易得出结果:一胜一负。然而常常是力量最大、速度最快、耐力最强的一方获胜吗?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体质较弱的一方有较好的自我感觉,他就有可能获胜。相信自己会胜的一方比没有信心的另一方具有明显优势。

在拳击术语中,这叫做“最佳竞技状态”。带着自我失败感觉的拳击手会发挥失常,他会逃避,因为他害怕他的对手避开他。

实际上,情绪稳定会使一个人有更大的耐力,反应更为敏锐。它使肾上腺素流动,给人补充信心,使他发现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得心应手。身心配合默契,更能战胜对手。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内驱力适中的能力。在很多事情上,你都有自信、勇气、冲动,或者是冷静、轻松,或者是坚定、决心,也或者是创造力、幽默感,更或者是敢冒险、灵活,随机应变……所有这些能力,细想一下,你会发觉都是一份内心里的良好感觉。

因此,生活中情绪稳定,自控力良好的人,往往表现出坚毅、爱和面对现实的活力。他们神采焕然,专注负责,勇于开拓,肯冒险犯难。他们敢及时把握机会作改变,而不优柔寡断,所以能把握时运。他们不逃避现实,所以,好运气更容易降临在他们身上。这样的人就是处于内驱力适中的状态。

与快乐结伴而行

常听人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实际情况却常常相反:“心想难以事成。”“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加以调节,让不良情绪长期左右自己,就会有损于健康,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

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俗话说:“吃饭欢乐,胜似吃药。”说的就是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病易生。难怪有的生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

许多医学专家认为,良好的情绪本身就是良医,人体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心情愉快,神经松弛,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故而,每个人都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愉快的心情,调节好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仁爱、平静、理智、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对名利得失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把风风雨雨、飞短流长统统置之脑后。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要拨开迷雾,化忧为喜。因为不管你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如果整日愁眉不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损身心健康。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用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一个人如果能乐观地对待不如意的事,自然会烦恼自消,愁肠自解。

常怀一颗欢喜心,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好的心情与自己结伴而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情绪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人到晚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进入洒脱通达的境界,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就能感受和体会到生命和生活中的无穷乐趣。

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给快乐设定了障碍,因此,不妨给自己提一个建议:不要为享乐设定先决条件。

不要对自己说:“等我赚到一万美元,我才可以好好享乐。”

不要说:“等我上了那架飞往巴黎的飞机,我就高兴了。”

不要说:“等我到了60岁退休时,我就能躺在安乐椅上享受日光浴……”

享乐不应该有“假如”等等限定条件。

每天的一个基本目标是:你有权自娱,不论你是一位百万富翁或是一个不名一文的流浪汉。

一个脆弱的百万富翁可能会对自己说:“如果有人把我的所有积蓄夺去,那就没有人会理我了。”

一个坚强的人可以对自己说:“如果债主非得逼我和他捉迷藏不可,那我就借这机会好好活动活动。”

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亦非快乐就没有烦恼。那么人们能否一生都保持愉快的生活呢?请牢记下面7条:

(1)承认弱点。人无完人,要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忠告,并有勇气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2)吸取教训。面对失败和挫折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勇往直前。

(3)有正义感。在生活中诚实和富有正义感,朋友们就会乐于帮助你。

(4)能屈能伸。对待人生应处之泰然,人的一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或其他不幸,要客观对待、随遇而安。

(5)热心助人。帮助别人,与人关系融洽,自然就会受人尊敬。

(6)宽恕之心。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时,必须宽恕和同情他人。

(7)坚守信念。当你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守个人的信念。

情绪排毒 创造快乐的6种方法

快乐有时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创造快乐可用以下方法:

1.精神胜利法

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调适一下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2.难得糊涂法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乱不惊,遇烦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中的各种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法

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合理的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

这是调节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妨与异性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6.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想“维也纳森林”,坐“邮递马车”……

当然,创造快乐不仅仅只有以上方法,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要有一种平和、坦然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