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好风凭借力,六维人脉送你上青云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或必然或偶然的联系。你最多通过6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说得现实一点,想联通6个关节的人脉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怎么联接,比如你二大爷是省长秘书的邻居,你已经跟省长有了建立人脉网的条件,但是关键在于你如何去使用,如何使这个网连起来,通起来,活起来。说得浪漫一点,世界很小,你,看合适的方向,找合适的道路,用合适的力度,迈合适的步伐,走合适的距离,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成功的助推器:六维分割理论
有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六维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等。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这就是六维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米尔格兰姆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
于是,米尔格兰姆提出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这种现象,并不是说任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必须要通过6个层次才会产生联系,而是表达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任何两位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显然,随着联系方式和联系能力的不同,实现个人期望的机遇将产生明显的区别。
1967年,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将信件随机发送给内布拉斯加州的160个人,信中有一名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他要求收信人将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比较接近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此后,六度空间理论受到了全世界关注,后来还催生了电影《六度空间》。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以上,那经过7次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七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而25只是个保守的数字,所以事实上结果会更大,绝对超出地球人口。
微软研究人员近来利用网络信息息对“六度空间理论”进行了实验。结果令人震惊。研究人员埃里克·霍维茨说,确切的讲应该是“六点六度空间理论”。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研究人员对2006年1个月通过微软即时通信工具MSN发出的300亿个即时信息的地址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发现,78%的发信息者都可以通过6.6个信息联系在一起。微软研究还表明,这个结果并不随着人口增长或通讯技术的进步发生改变。
霍维茨说:“这个结果表明人类之间存在着持续的社会连通性。我们通过实验证明,六度空间理论并非民间传说。”
人脉技巧
你不认识美国总统奥巴马没关系,你有的是办法联系到他,你跟他之间只隔着6层关系。只要你愿意,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你联系不到的人,关键的是你愿不愿意去联系,有没有勇气去联系。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通过关系的层层传递,你总是能够找到那位你瞩意的命中贵人。
你能否成功,取决于你和谁交朋友
美国老牌影星寇克·道格拉斯年轻时十分落魄潦倒,但就因为一次搭火车时与旁边的一位女士攀谈,结果聊出了人生的转折点。因为该女士恰巧是好莱坞的知名制片人。这个故事说明,即使寇克·道格拉斯本来就是一匹千里马,也要遇到伯乐才能美梦成真。
在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
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门票”。专业与人脉竞争力是一个相乘的关系,如果光有专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倍收获”。
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都深深意识到了人脉资源对自己事业成功的重要性。曾任美国某大铁路公司总裁的A.H.史密斯说:“铁路的95%是人,5%是铁。”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所以说,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无怪乎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来获取与人相处的本领。”
许多政界人士也对人脉的重要性深有体会。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的确如此,在美国,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3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雇主,他们中约2/3的人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不会与别人相处而被解雇的。”
的确,成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人脉资源的过程,人脉资源的多少决定了成功的程度。这种观点也被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所证实。斯坦福研究中心曾发表过一份报告: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可见,人脉对于成功是何等重要。无论我们干哪一行,或从事何种职业或专业,如果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实现成功就很容易;如果不知如何与他人相处,那么要实现成功就很困难。
所以,你要想事业成功,就一定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脉网络,包括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你与配偶的关系如何,决定了你与子女的关系,而家庭关系给我们与别人的关系定下一样的模式。同样,我们与同事、上司及雇员的关系是我们的事业成败的重要原因。一个没有良好的人脉资源的人,即使再有知识,再有技能,那也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对此,美国商界曾做过领导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管理人员的时间平均有3/4花在处理人脉资源上;
大部分公司的最大开支用在人力资源上;
管理层所定计划能否被执行与执行成败,关键在于人。
而在我们中国,人脉资源更为重要了。通常情况下,人脉关系不活络的人,做事情就很难;但对于人脉关系活络的人,办大事就容易许多。因为人脉广,很多事情可以请人来帮忙和支持。同样,要想在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人脉关系也是必修的一门课。十分的工作里面,有九分是做人,一分是做事情。如果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应尽早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网,所谓人脉资源网,其实就是你的人生支持系统,有了这样的支持系统,你的社会根基才是稳固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自命清高,对不如自己的人懒于搭理,对和自己同等处境的人不屑一顾,而遇到了比自己强的人,则首先怀疑对方的成功来路不正。通常这样的人,人际关系都很紧张,人脉资源更是少得可怜。当这种人的上级领导、良师益友好心提醒他要注意周围的人际关系时,却常常遭到他的反唇相讥,他会大叫:“我是那种靠奉迎做事的小人吗?拉关系、投机取巧、仰人鼻息的事我从来都是不做的!”同时脸上露出很骄傲的神色,就像在咸亨酒店柜台边嚼着茴香豆的孔乙己。其实这种人的认识很狭隘,认为处理人际关系、经营人脉资源都是功利性、投机性的事情,他没有看到,人除了是生物性的人之外,首先是社会的人,是人际关系的总和,是人脉资源综合决定的产物。
人脉技巧
不要逞能,你即便有夺天的领也应该保持谦逊的气度,因为一件事能否办成在很大程度上不只是仰赖你的能力,更多的是仰赖你的人脉关系,比其你的本领来,你和谁是朋友显然来个更重要,更能凸显你的价值。中国有句老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借力打力,交结能在关键时刻帮扶我们一把的人。
丰富的人脉资源送你到达成功彼岸
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财富。虽然,表面上看来,它不是直接的财富,可生意人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不是吗?即使你拥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且具有雄辩的口才,却不一定能够成功地促成一次生意。但如果有一位关键人物协助你,为你开开金口,相信你的生意一定会一帆风顺。
人脉资源越丰富,赚钱的门路也就越多;你的人脉档次越高,你的钱就来得越快、越多,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
仔细分析一下生意人做生意所需要的各种因素,不外乎以下三种:
首先便是资金。而资金在银行里。
其次是技术,这也不用担心,因为有人以贩卖技术为生,所以你当然也能够买得到。即使找不到,和其他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也是可行的。
最后,事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人。
人、技术、资金这三大条件的核心就是“人”。如果你有足够丰富的人脉资源,那么资金和技术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所以“人”才是决定你事业成功的关键。
作为生意人,当你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定有“如果和哪位关键人物能够牵扯上关系,那办起事来可就方便多了”的感触吧!因为,只要我们和那些关键人物有所联系,当有事情想要去拜托他或是与其商量讨论时,总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回应。
这种与关键人物取得联系的有利条件,就是“人脉力量”。事实上,人脉资源越宽广,做起事来就越方便。每个生意人都希望那些有影响力的大人物能够助己一臂之力,使他们在事业的发展上,能够少遇些障碍。
可见,搭建丰富有效的人脉资源是我们到达成功彼岸的不二法门,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所以,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你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赚了多少钱,积累了多少经验,而更重要的是你认识了多少人,结识了多少朋友,积累了多少人脉资源。这种人脉资源是你宝贵的无形资产,拥有它之后,今后一旦遇到什么困难,你就知道该打电话给谁请求帮助了。
别小看你平日里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它将是令你终身受用的无形资产和潜在财富!还是那句老话,人有智商、情商、财商,情商高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挖掘人脉潜力、聚拢无穷人气、成就非凡人望,从而书写事业篇章。
人脉技巧
没有本领可以学,没有资金可以借,没有人脉可就惨淡了,空怀一身绝技,报效无门,投资无路。
发展人脉关系的共同心理原则
尽管人脉关系纷繁复杂,每个人的交往动机、要求和期望差别巨大,但仍然有共同的心理原则可言。心理学家从最一般的方面总结出了四条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即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同步变化原则。
一、交互原则
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因此,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
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和喜欢一个人,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承认和支持别人。一般地,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厌恶他们。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交互原则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倾向,都要求人际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并力图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这种本能倾向的作用下,当他人做出友好姿态以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他人也做出相应友好姿态。否则,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被破坏后,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二、功利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除了交互原则,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人际交往的平等性,即把握功利原则。此处的功利包括金钱、财物、服务,更包含着情感、尊重等。换句话说,人们都希望交往有所值,例如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关心、帮助、感情依托等等。那些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或是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倾向于建立和维持;无所得的人际交往、不值得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终止,否则我们无法保持心理平衡。
三、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人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人际交往中,就形成了自我价值保护的原则。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充分注意这一点,正确理解他人。
四、同步变化原则
越来越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他们;越来越不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会越来越讨厌他们。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量,而且还决定于别人喜欢我们的水平的变化与性质。这就是人际交往同步变化原则,也被称为人际吸引水平增减原则。
用通俗、具体的语言来讲,人际交往可以有以下八条原则。
1.平等原则
交往中,彼此在人格上平等,互惠互利,因此要平等相待,不可盛气凌人。
2.诚信原则
“诚”是人际交往的根本,自古以来一向受到人们的崇尚。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真诚相待。世故圆滑、尔虞我诈,永远不会有真诚的朋友。
不要轻易做出许诺,一旦做出了,就应认真履行。倘若言而无信,不仅得不到真正的友谊,还可能众叛亲离。
3.宽以待人原则
交往中,不可严以对人、宽以对己,这样有悖公平,只会导致对方反感。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方能赢得对方敬重。
4.距离美原则
人际交往中,双方要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人际心理关系,而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自卫距离。过于亲近会引起对方的不安全感,影响双方关系。
5.自尊自爱原则
人际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要热衷于接受他人的馈赠。好朋友诚心诚意地相互赠送一些小礼物,利于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是很正常的。可对于交往不深的人的礼物,尤其是异性间的馈赠,最好谢绝,不可来者不拒,否则可能受制于人。
6.虚心原则
要虚心听取真正朋友的忠告,不要讳疾忌医。你也可以在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好为人师。
7.大度原则
再好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小误会,这种情况下要设身处地,多替对方考虑。即使错在对方,也不要不依不饶,应该大度地谅解对方,这样才能有持久的友谊。
8.戒骄戒躁原则
人际交往要戒骄戒躁。即使你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高于对方,也不能摆出一副了不起的架势,对老朋友尤其忌讳。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指出:人类有五大类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看上去,这里似乎没有交往需要的位置。可仔细想想,哪一种需要离得开人际交往呢?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涉及的物质资料(如食物、住房)的取得,离不开人际关系:生理需要中性的需要涉及男性女性的交往;安全感也离不开他人,恐惧而缺乏安全感的人有企盼同类群体的倾向;个体的归属就是个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的某种依属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交往的产物;爱的感情——不论是爱谁或被谁爱——同样是与人交往的产物;对他人的尊重只能在交往中产生,自尊也不可能在人际交往之外形成;自我实现无非是个人潜能的发挥和事业的成功,而发挥和成功的舞台是人际交往之社会。
上述每一种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交往活动伴随人的一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缺乏或被剥夺了正常的交往活动,个体就会出现消极情绪反应和心理紊乱,久之便导致心身疾病。因此,人际交往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生理健康的必要因素。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本能、自我肯定的需要和合群需要。
一、本能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交往需要的是在个体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一种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的本能。这恐怕得从人类的祖先古猿说起。他们的个体自我保护能力很低,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中,必须采取集体行动,依靠大家的力量来抵御外敌的侵害、保持种族的繁衍。经过漫长的进化和演变过程,古猿逐渐形成了群居习性,并遗传给后代。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个体早期的社会性交往是以后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个体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人类个体最早形成的社会性交往是婴儿和母亲的交往:婴儿一出生就需要周围环境能为其提供温暖、舒适、食物和安全,以保证其健康成长;通常母亲能为其提供这些需要,于是婴儿与母亲进行了积极交往和情感联系。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婴儿通过和母亲的积极交往,学会和形成了团结、同情、关心、帮助他人、与人分享、合作、谦让、尊敬长辈、文明礼貌等等大量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许多良好的社会行为,习得了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如学会了如何参与交往、发动交往、维持交往和解决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等,并积累了社会交往经验。因此可以说,母婴关系是诸多其他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婴儿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质量。
人类天生就有与别人共处、与别人交往的本能需要;只有在与别人的正常交往中,保持一定的情感联系、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才会有安全感;人类的这种本能需要影响和制约着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自我肯定需要
随着自身生理方面的成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加深,婴儿逐渐能够区分开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也就产生了自我意识。但个体对自己真正的了解,还必须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
20世纪初的社会学家发现,个体的自我认识开始于认识别人的评价。个体可以从别人对待自己的评价、态度、行为方式之中了解自己、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例如,如果一个孩子被他的父母所钟爱、被老师所重视、被朋友所喜欢和尊重,那么他就一定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具有某些令人喜爱的品质的人。如果个体从出生起就没有接触人类社会、没有与人正常交往的机会,那么他的自我概念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尽管其各方面的生理机能可能发展正常。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引导个体塑造实际的自我。所以,在有效的社会人际交往中了解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树立相应可行的奋斗目标。
一般地,我们不会满足于只知道自己的一些品质或某些特征。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总喜欢选择一些心理上愿意接受的群体,将自己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等等都与这些群体对照,并接受这些群体对自己的影响。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人际交往。比如,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身高达到170厘米的时候,他一定还会产生同龄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自己在同龄群体中是高还是矮等等问题,而这必须和别人去交流才会获得答案。我们与他人比较,不仅限于自己生活周围的同龄人,有时也会与一些理想中的人进行比较,比如自己的父母、老师、英雄人物、青春偶像等,比较之后往往就会受到他们的影响。
与他人比较并不是最理想的了解自己的方法,因为别人不一定完全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或者心存偏见,其评价也不一定正确、客观、公平。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会形成不恰当的自我概念和不良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做法是,既要与别人相比,以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自己的独特之处,同时又要与自己相比,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如此这般,我们才会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合群需要
个体的合群需要也是产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之一。每一个人都具有合群需要;适当的人际交往是个体满足自身合群需要的手段。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将试验对象分为高恐惧组和低恐惧组。在高恐惧组条件下,实验对象被告知,他们将参加一项电击实验,电击会很痛,但不会留下永久性伤害;在低恐惧组条件下,实验对象被告知,电击只是有些轻微的震动,不会有任何伤害性后果。然后,在被试等待接受电击的时间里,研究者逐个询问他们是愿意独自等待还是想与其他人一起等待。结果发现,高恐惧组个体倾向于寻求与他人在一起、倾向于寻求他人伴同;低恐惧组个体的这种倾向没有那么强烈。可见,与人交往能增加人的安全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在漆黑的夜晚,当你一个人走在一条小路上时,你是不是很渴望有人来做伴呢?如果突然听到人的说话声,你是不是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
人脉技巧
六维人脉网虽然错综复杂,但其线索和联系结构仍然有迹可循。心理学家从最一般的方面为我们总结出了四条经营六维人脉网的心理原则,即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同步变化原则。我们只要将六维人脉网的这四基本原则熟稔于胸,拿捏得当,不愁没有好人脉。
互信是促进伙伴关系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互信更是促进伙伴关系、推动各种商业活动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安身立命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互信呢?
一、不要刻意隐藏缺点,要知道,刻意隐藏缺点是“欲盖弥彰”
百货公司偶而会举行次品大拍卖。一旦这种大拍卖展开,每天都会吸引许多的人前往抢购,为什么次品也会这么的受欢迎呢?
人的心理通常是隐恶扬善的,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去掩饰缺点,宣扬优点。因此,一旦有人明白地指出自己产品的缺点,反而会让人觉得这家公司很诚实而对它产生信赖感(当然价钱低也是吸引人抢购的原因之一)。
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将自己的缺点明白地表示出来,往往会得到别人的信赖。但这并不是说要将自己的缺点一五一十的全都说出来,这样做不但得不到上述的效果,反而会收到破坏自己形象的反面效果。
那么应该怎么做效果才会最好呢?我们可以透露自己的缺点,但不能太多,顶多透露一两项无关紧要的缺点就行。有少许小缺点的人,给人的感觉往往是“虽然有少许缺点,但大体上很好”。这样的人往往更能获得别人的信赖。
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有一次美国加州大学一位教授讲课。课上教授提出他做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有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如何。会场的听众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看他如何回答这个他根本就不可能做过的实验。结果这位教授却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做过这个实验,我不知道”。
同样的情况若发生在某些不太负责的教授身上,情形可能就会完全不同。他一定会绞尽脑汁,说出“我想结果会是……”的话。
一般人都有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弱点的心理,因此,很难开口说“不知道”。但有时承认不知道,反而可以增加别人对我们的信任。
因为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会给人留下非常诚实的印象,并且敢说不知道,其勇气也是别人所佩服的。因此对于这种人所说的其他答案,别人会认为一定是千真万确的才会说,因此对他也就会更加地信任。
三、放慢说话的速度,给人留下诚实的好印象
优秀的推销员绝大部分都是木讷型的。虽然这并不表示口齿伶俐的人不适合当推销员,但口齿伶俐并不是一个推销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太过于伶牙俐齿,往往会让人产生反射性的怀疑——真的这么好吗?相反,若是木讷点,反而会令对方产生“诚实”的印象,会有听听看再说的念头。
当然要促使客户有购买欲望,必须运用各种促销技巧才能达成。但最重要的,就是获得对方的信任。
这一点不仅推销员,在任何需要说服别人的场合都可能应用得到。尤其是想打动一个人的心时,说话速度太快往往只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或许我们是不想浪费对方太多的时间,才会快速地叙说我们所要表达的一切,以免因太多地占对方的时间而留下坏印象。但事实上,我们传达给对方的不只是一些表面的数据资料,最重要的是让对方产生信任感。因此若不能获得对方的信赖,表达再多的资料也是枉然。
因此,我们应该借助一些技巧,来争取对方的信任。其中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说话的速度放慢。尤其是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更须如此,才不会让对方留下轻浮的坏印象。
四、对有信心的事,越小声叙述越会显得有分量
人的思想是很奇怪的,他们判断一件事,有时并不依据对方的说话内容,而是依据对方说话时的表情和态度。
例如,我们责骂小孩时,若用很大的声音去骂,往往会使小孩产生反抗的逆反心理,反之,若用温和亲切的方式劝导,反而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果断地表达你的观点
算命的人在给人算命时,虽然开头会讲各种模棱两可的话,但到了最后,一定会说“你将会如何如何……”,而不会说“你可能会如何如何”。这些算命的人,对于武断式的心理暗示效果非常清楚,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让人产生信服的感觉。
另外,这类暗示效果也常被应用在催眠术上。
当初松下电器公司开始创建时,松下幸之助把奋斗的目标设定在谁也无法相信的最高数值上。但他本人却充满了信心,对任何人都表示“松下公司一定会如预期的成长”的态度,获得了大家的好感,结果业绩竟然真的达到了他预期的要求。
像这样使用武断式的言论,正是表现自己有信心的绝妙方法之一。
六、打电话给别人时,先问一句:“你现在有空吗?”
有时别人打来的电话并不见得会受欢迎。因为你在开会或者是正在与重要的客户谈论公事,有时往往会因为一个电话而打断了你的谈话。反过来说,若打电话的人在对方非常忙碌的时候,叙说自己想表达的事,相信对方也不见得会听得进去。
因此想让对方听进去我们想说的话,就必须让对方有愿意听我们说话的心情。打电话时对方产生这种心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开始说话以前,先问清楚“你现在有空与我谈话吗?”等对方答应了才开始进入主题。
像这样先征求对方同意,再开始进入主题,会给对方非常诚心的印象。反之,若用“谈5分钟就好”这种强迫的方式,然后延长为10分钟,甚至15分钟,那给对方的印象就会非常的恶劣。
另外,就算对方当时没有时间听电话,但若使用上述的方法,会让对方觉得很舒服,则当时就算没有空,他也会主动地告诉你何时有空,到时你可再打去,这样就会达到你通电话的目的。这种利人利己的小事,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
七、提前十分钟到达约会的地方
与人约会要守时,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若是由自己主动邀请的约会,那我们就必须比约定的时间提前10分钟到达,以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不迟到是一种守信的行为,因此可以给人留下诚实的印象,使对方对你产生信任感。但最重要的不是守时,而是不让对方等。因此就算我们准时到达,但若对方已先我们而到,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比预定的时间提早到达,以便等待对方的到来。
另外,我们有时参加一些重要的集会,会让我们觉得很紧张。此时若能稍早到达约会的地方,让自己先适应一下环境,那多少可以消除一些我们的紧张感。
八、只借一二十元也如期偿还,可提高别人对你的信任感
即便向人借1块钱,也要记得还,这样才能建立起别人对我们的信任感。去年10月份,家住南昌八一路的吴小莉在市内一家超市购物时信用卡透支。她为了不影响自己的银行信誉度,过了几天就把欠款还上了,但她忽落了欠款尾数的“小钱”。过了一个多月,吴小莉突然收到银行短信,说她的信用卡账单有欠款,请她抓紧时间到银行把款还上。她有些纳闷,自己从上次还过款后,并没有刷卡透支消费,这欠款是从哪来的?于是她拨打了银行电话进行查询。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银行卡之所以有欠款,是因为上次还款时有几毛钱没有还清,由于过了还款期限,银行“连本加利”对她进行了处罚。更让她郁闷的是,正是由于这几毛钱的欠款未按期归还,她的银行信誉度也被降低了。
这一论点不仅适用于金钱,就是与人做小小的约定时,也同样地要依约履行。这样的人才会让人信任,无论做任何事也都将更为顺利。
九、直截了当地承认过错,可以表现自己的坦诚
考试差的小孩,往往会不敢直接回家,或者是回家后找一大堆理由,尽量推卸考不好的责任。
其实,我们向人道歉时,最好的办法是直截了当地说出对自己不利的一切。这样原本想对你发动攻击的人,就会丧失攻击的动机,因为这正表现了你的诚实。事实上,这比找一些借口支吾其词地向人解释来得有效且勇敢。
因为支吾其词,往往会给人逃避责任的印象,更会给人极不好的印象,并且还会给对方有“他根本就没有真正认错的诚意”的感觉。相反的,若直截了当地认错,就可以增加自己的信誉,让对方有不妨让他再试一次的想法。由于道歉态度的各异,往往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一点我们务必要牢牢记住。
十、与其辩护,不如弥补
某一公司在开会时,发给每位与会者的资料中,因人为的因素少印了几张重要的文件,虽然这几张文件对该会议并没有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事先负责影印这份文件的年轻女职员,却被她的上司叫去狠狠地骂了一顿。
这位女职员在郑重道歉后,要求她的上司让她重新影印一次,把完整的资料补发给与会的人。听到她的这项要求,上司对她的印象突然改变了。因为她不只用道歉来弥补此次工作的过失,还设法用实际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表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从此上司对这位女职员就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
因此有过失时,与其辩护,还不如立刻提出改善的方法,较能表现自己的责任感,而获得对方的好感。
人脉技巧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
心理学研究证明,外界事物对人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组织的机能在一个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现象。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不仅是通过口头语言,在更多情况下是通过人的肌体来表现的。
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流露,又多包含在一种与众不同的习惯性动作、神态当中。在论辩过程中,如果你善于洞察对方,那么,你就算成功了一半。尽管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在人的肌体上的一般特征,但是,仅仅了解这一点,就想在社交中准确无误地把握对方,显然是不够的。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其表现之一就是人具有一种自控能力,即对言谈举止的制约和支配,这种能力对于那些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交人员尤为重要。
1.含而不露
社交活动是唇枪舌剑的较量,一般来说论辩双方出现起伏不定的情绪是很自然的,但是对于某些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却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着一种镇定自若、温文尔雅的姿态,看上去既不激动,也不冷漠,而是彬彬有礼。你不能说他对你的问题或陈述不感兴趣,可你又看不出他真正的兴趣所在。当你讲话时,他可能笑容可掬地看着你,给你一种好感,而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个问题。
在社交中,你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温顺的人一定是好人,而应该看到他的另一面。你也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生硬的人不怀好意,而应该看到他很可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言与色或表与里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矛盾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小看。
2.欲藏故露
就一般情况而论,社交双方总是要尽力克制和掩盖自己情感的外露,给对方的印象越是神秘莫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实上,任何人的言谈不可能毫无破绽,绝对的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有人会利用对方的心理,采用欲藏故露的方法,打一场主动的防御战。你不是在捕捉他神情的变化吗?他索性逆水行舟,将那些按常理本应加以掩饰的神态,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将你推向一种惊异、迷惑、犹豫不决的境地,使你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一切竟是那样千真万确。
3.察言观色
人们的言与色有时是简单外露的,对它的体察是容易的;有时是复杂隐蔽的,对它的体察就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应注意。
首先,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社交中的察言观色,说到底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捕捉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
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可以甩出一两个对方很敏感的问题,静观一下他的反应方式和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他是傻瓜。正如看了悲剧,有人流泪,有人木然,你不能说木然的人就没有被感动。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
有些现象的含义人们是很清楚的。如腿的轻颤,多是心情悠然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含义。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饰许多东西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动作。如愤怒时握紧双拳,或是将纸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甚至可能两手发颤;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或者简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什么地方;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等等。
其次,抓住“决定性瞬间”。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滴水不漏。关键问题是,你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能否准确判明哪一个变化是有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到他的破绽。因此,时机对你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才是这种“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抓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定夺,无固定模式可循。
最后,主动探察。察言观色,不能理解为被动式的冷眼旁观。事实上,主动进攻,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激发对方情绪,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这里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闲谈探底。即在触及正题之前,漫无边际地谈些与正题无关的话,目的在于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学识等情况,如果对方感到厌倦,那么你的漫谈还可起到扰乱其心绪的作用。
二是施放诱饵。你可以若有若无地用一些对对方具有吸引力的话题,判断出对方的心中听想,摸清对方神情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语言点位置。
三是激将法。你可用一连串的刺激性问题,攻击对方,使其兴奋,进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你还可以做出一些高傲、看不起对方的姿态,对他的自尊造成一种威胁,激发他的情绪。
四是逆来顺受。当你没有吃透对方的脾性时,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不妨先逆来顺受,等待对方暴露更多的信息,你再对症下药,对方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
人脉技巧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过语言这个窗口,可以窥视人的内心世界,而社交正是在不同思想支配下的语言交锋。因此,通过语言把握对方思想活动的脉搏,自然是获取人际交往胜利的关键。与察言同样重要的还有观色,考察对方的举止神态,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为真实的微妙思想。因为许多举止神态的变化都是下意识的。在某一瞬间,它们可能完全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
藏得住,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向他问礼。智者告诫仁者说:一个聪明而富于洞察力的人身上会潜藏着危险,那是因为他喜欢批评别人。雄辩而学识渊博的人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因为他暴露了别人的缺点。所以,一个人还是有所节制为好,采取谨慎的处世态度,不可处处占上风。如果一个人锋芒毕露,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就像出头的椽子会先烂掉,太高的树容易遭大风折断的道理一样,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世上的高人往往其貌不扬,由于不太抢眼,可以避免别人的注意力,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练就一笔好字的人谎称不会书法,这样可以推掉许多违心的差事;力大无比的人往往装成手无缚鸡之力,紧急时才能够出乎意料地打败来犯者。做人,锋芒太露,就等于把自己的底细给对方交代得一清二楚,一旦交起手来,就首先输掉了一半,实难收到突见奇功的效果。
但做人又不能不露锋芒或过于藏而不露。过于藏而不露,总给人一种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感觉,让人觉得你虚伪。不可不露,却又不能太露或乱露,只要不刻意显露就好。有能力终究是要露出来的,只要时机、地点、人事三者合适。如果有一样不合适,那就不要乱露,以免招来不必要麻烦,徒然增加自己的苦恼。
这种深藏不露的处世智慧与西方张扬个性注重表现有所不同。西方教育注重“表现”,主张“有能力就要表现出来,有一手就要露出来”,否则和没有能力没什么两样。西方人不但好表现,到处表现,而且还要随时告诉别人自己表现了些什么东西,甚至随身携带一些以资佐证的物件,证明自己确实如此。
中国人当然也明白“表现”的道理,知道“老虎不发威,很容易被当作病猫”。不过我们更了解“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惨痛苦境,因此在表现之前,要先做好“等到达那里,先打听一下当地的情况,再做打算”的准备工作。所以关键不在于要不要表现,而是如何表现。舍身哲学主张能露一手就露一手,该抵抗就抵抗,守身哲学主张先打听一下,看一看露到什么程度最合理,然后才合理地显露。
深藏不露是为了看一看有没有比自己更合适的人走出来。若大家都争着要露,特别是那些才能平庸,又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其结果只能是埋没了真正的有才华的人。不强出头,其实就是在不应该自己出头的时候,千万不要出头。如果一定要出头不可,也应该设法让别人先出头。实在让不过,才抱着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情来出头。
当然,没有什么本领的人无须讲究什么深藏不露。因为自己很平庸,就算利用深藏不露来“藏拙”,充其量也只能隐瞒一时,最终会被人识破,原形毕露。大凡英雄豪杰,都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都能屈能伸,懂得利用深藏不露的道理来“藏拙”。不过,深藏不露不是容易做到的,意味着面临挑衅、被穿小鞋时要学会忍受。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其作为进身的阶梯。假如忍受不了它臭,就爬不到高墙上去。当初,张良、韩信就是刘邦的梯子,韩林儿就是朱元璋的“马桶”。
韩信年少时曾受过胯下之辱,但他并不是懦夫。他之所以忍受这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了,小不忍则乱大谋。后来他跟随刘邦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做过齐王和楚王。在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当时我真没有胆量和力量杀那个羞辱我的人吗?而是如果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了,我忍住了,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和成就。”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忍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异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其坚忍的品质。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是少不了的。低头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想象得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缩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更有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初始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摆在风车面前的“唐诘诃德”。
富兰克林终生难忘长者的忠告,将“学会低头,拥有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后来终成大器,卓有建树。
人脉技巧
人们在制订理想目标后,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愈高,所遇到的困难就愈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要有足够的耐心“磨”
我们在找人办事时,不要自尊心太强,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笑容可掬地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有这种缠住不放的耐心,才能最终把事情办成。
毕加索之子小科劳德正是用软磨的办法才敲开了正埋头作画的母亲的门。
小科劳德之母弗朗索瓦兹·吉洛特十分爱好绘画,一入画室便不容有人打扰。一次,儿子想让妈妈带他去玩,可吉洛特已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上,听到敲门声和儿子的喊声,只是回应了一声,仍旧埋头作画。停了一会,儿子又说:“妈妈,我爱你。”可得到的回应也只是:“我也爱你呀,我的宝贝儿。”门还是没开。儿子又说:“我喜欢你的画,妈妈。”吉洛特高兴了,她答道:“谢谢!我的心肝,你真是个小天使。”可仍旧不去开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太美了。”吉洛特停下笔,但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儿子又说:“妈妈,你画得比爸爸画得好。”
吉洛特的画当然不会比丈夫——绘画艺术大师毕加索画得更好,但儿子的话却句句说到了她的心里,她也从儿子那夸大的评价中感到了儿子的迫切心情,最终还是把门打开了。
如果你所追求的异性是一位事业型的人,那么你可以用“磨”让他不耐烦,最后不得不举起白旗向你投降。当然,如果对方从心里对你感到厌恶,你就是烦死他也没有用。
有位香港女作家,在浓浓的浪漫情调中与大陆某男士结成情缘,她曾经称那位男士是追她的男朋友中条件最差的。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至几年前,那是女作家第一次赴上海,是为洽谈自己的小说授权给上海某家出版社出版而前往的。一次晚宴上,女作家和某男士相遇,男士深为女作家的人生体验所感动,晚宴后就告诉她一句惊人之语:“我可以追求你吗?”她当时只当成是一句玩笑话。不料男士真的开始展开猛烈追击,他带了好多朋友,每天从早上开始,一起在她下榻的大酒店“站岗”。对于男士此举,女作家感觉如遇恐怖分子,不敢踏出饭店一步。而紧盯不放的男士便不断打电话“骚扰”女作家,并告知她“如果再不露面,便要通知你的所有朋友,告诉他们我要追你。”被逼得无路可跑的女作家,急中生智说:“你请我喝咖啡,我们好好聊聊。”
她知道大陆人收入低,索性一口气喝了五六杯咖啡,准备使追求者“破产”。结果他也跟着叫了五六杯咖啡,结账时不但没有囊中羞涩,反而给了服务员一笔数目不小的小费。女作家让对方知难而退的计谋没有得逞。
最激烈的是,她在上海的最后一夜,鼓足勇气的那位男士,竟在大庭广众之下猛烈亲吻女作家。霎时花容失色的女作家久久不能言语,随后激动得几乎落泪说:“你怎么可以这样!”当她离开上海后,那位男士更是一路穷追猛打,她赴西安,他追踪到西安;她抵达台北,他的越洋电话不知打了多少个。
至此,女作家说:“只要我存在地球上一天,似乎都无法逃出他的手掌心。”只好宣布投降,宣告结婚。
“磨功”终于“磨”来有情人。可见有了足够的耐心,无论多难求的人都能成功地说服和争取过来。
软缠硬磨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办事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宝贵的,人们最耗不起的也是时间。所以,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姿态与对方对垒,就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这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时间,这样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有个拉保险的业务员,到一家餐厅拜访餐厅老板,老板一听到是保险公司的人,笑脸倏地收了起来。
“保险这玩意儿,根本没用。为什么呢?因为必须等我死了以后才能领钱,这算什么呢?”
“我不会浪费您太多的时间,您只要给我几分钟的时间让我为您说明就好了!”业务员并不后退。
“我现在很忙,如果你的时间太多,何不帮我洗洗碗盘呢?”
老板本来是以开玩笑的口吻戏谑他,没想到年轻的保险员真的脱下西装外套,卷起袖子开始洗了。老板娘吓了一大跳,大喊:“你用不着来这一套,我们实在不需要保险!所以,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我们绝不会投保的,我看你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这个业务员每天都来洗碗盘,老板依旧是铁石心肠地告诉他:“你再来几次也没用,你也用不着再洗了,如果你够聪明,趁早找别家吧!”
但是这位有耐心的业务员依然天天来洗,10天、20天、30天过去了。到了第40天,这个讨厌保险的老板,终于被这个青年的耐心打动了,最后答应他投高额保险,不仅如此,而且还替这位有耐心的年轻业务员介绍了不少桩生意。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双方认识距离有多大,只要你耐心周旋,缠住别放,用行动让对方感到你十分有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缠”出希望了。
人脉技巧
找人办事没有耐心显然是不行的,其实耐心也是一种智慧,没有耐心的人只能办一些小事、易事,而大事、难事他们是没法办成的。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起拒绝的打击,只要略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拂袖而去,再不回头,甚至与对方争吵闹崩。表面上看这种人似乎很有几分“骨气”,其实这是心理素质过于脆弱的表现,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的人,很难办成事,对事业的发展更不利。
建立可几何级递增的六维人脉网
很多人都读过《西游记》,对孙悟空了解颇多。孙大圣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本领大,能力强。他护送唐三藏西天取经,一路上斩妖除魔,最后到达西天,修成正果。孙悟空就是一个社交能力强,而且善于找人帮忙的典范。每当他遇到不能战胜的妖怪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寻找具有高超法力的“相关人士”。孙大圣的“关系网”简直就是“天罗地网”,上至天庭,下达地府,西有如来,东有龙王。所以再厉害的妖怪,孙大圣也有法子找到高人来对付。
对一般人而言,自己能解决的事就自己动手。遇到无法达成的事就需要动脑子、想办法,去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高人。然而,高人不会从天而降,而且也不会在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及时出现,这就需要你平时留心建立可几何级递增的六维人脉网,与各种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时常联络,这样在关键时候才能找到人办好事情。
建立可几何级递增的六维人脉关系网需要掌握以下两条。
1.培养良好的关系
(1)用肯定来提升别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想要获得别人的肯定,这是人们的共性。每个人都喜欢被他人赞美,希望别人给自己想要的东西——肯定自己。我们都拥有别人非常需要的无形资产,包括接纳、肯定、欣赏、尊重及鼓励等,这些都可以尽量给予别人!承认别人的重要性,不花一分钱,而且用之不竭。因此,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给予别人中肯的评价;把你的眼光投向他人的长处,尽力去发掘他人的闪光点,让他人切实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你多么地需要他!这样的话,只要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他会很乐意地帮你解决一切问题,为你把事情办好。
(2)从别人的视角看事情。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是一个重要的处世技巧。掌握了这个技巧,你才能有效地与人沟通和交流,否则,你就无法与人相处。
每个人看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只有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时,才能了解他人的想法。当你诚心地这么做时,才会打开他人的心扉。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能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及做法。不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未能有效地互相沟通,只是彼此轮流说话,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思想和认识上不能达成共识,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了。
(3)有效的倾听技巧。高阳在描述“红顶商人”胡雪岩时,就曾经这样写道:“其实胡雪岩的手腕也很简单,胡雪岩会说话,更会听话,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语无味,他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仿佛听得极感兴趣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句,引申一下,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投机而成至交。”
有效倾听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心理技巧,需要对别人所说的话表现出专心与关心,可以让别人获得很大的满足感。
2.要时常保持联系
你的六维人脉网要建立得稳固长久,就要时常保持联系。要向最需要的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提醒对方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主动去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嘘寒问暖,让对方可以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和关注,在他的脑海中对你的形象打上深深的烙印,这样他才不会忘记你,在关键的时候才会想起你。
寻找方法保持联系,其目的就是要为找人办事做准备。比如,记下他人的生日或对他来说某个重要的日子,到时寄出一张贺卡。留心报纸或杂志上出现的内容,如发现对某位人士有帮助,剪下来或复印一下寄出去。出差路过某人居住的城市或居住地时,看看是否可以相聚共进一顿早餐、午餐或晚餐,至少要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平时用电子邮件联系,哪怕拿起电话仅说一声“嗨,你好”。这种联系不需花费太长时间,或承担什么责任,实际上,没有目的地去关心会更令人愉快。重要的是进行联系,不断地联系!
从与他人的第一次接触开始,你就要不断去收集累积他人的资料,特别是有关细节上的情况,掌握得越多,越有实际价值。
掌握他人的信息后,你就可以给他人创造出惊喜!比如,客户的兴趣是钓鱼,你开始就可说:“哎,王总!最近去钓鱼了没有?”客户会想:哦,他还记得我喜欢钓鱼。你记着他的小孩在念六年级,今年后半年就要升初中,你可以说:“王总,你的小孩快要上初中了,计划到哪一所学校上学?”王总会想:哇!他竟然连我的小孩要上初中都记得。甚至,他喜欢抽什么烟,喜欢喝什么饮料,你都要记下来。如果王总今天拿出的香烟不一样,你可以说:“王总,你以前不是都抽555烟吗,这次怎么换成了中华烟?”王总想:哇!连我抽什么烟都知道。你甚至可以记下他宠物的名字,他宠物的名字叫贝贝,是一条白色的德国狗,喜欢吃奶油。你说:“哎,王总!你那条喜欢吃奶油的贝贝跑到哪里去了,今天怎么没有带出来?”王总会惊讶:哇!他如此体贴入微,还记得我有条小狗叫贝贝。
要让人感动。每个人际高手都是创造这种感觉的高手。关心别人,而不只是关心自己。甚至在你为他人出点子、办事之时,这不仅仅是帮助他人,实际上你也是在帮助自己。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可几何级递增的六维人脉网,是衡量他的社交能力强弱以及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你的社交能力有多大,你办事的能力就会有多大,没有社交能力的人,是绝对成不了大事的!
人脉技巧
在交际中,谁才是最后的成功者?想尽一切办法,主动与他人交往,并打造出能几何级递增的六维人脉关系网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现在想想你已多长时间没有和某人联系,没有和你最需要的人联络了。所以,你应该立刻行动起来,下决心打个电话或去拜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