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用无价——从穷人到富人的身份证
引言
真正的穷人和真正的富人,应该和拥有多少财富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因为财富乃是一个人的身外之物,可以随时得到,也可以随时失去。一个人,可以从贫穷变成富有,也可以从富有变成贫穷,所以,他们之间真正的区别应该在于如何发现财富、创造财富和驾驭财富。
只要是真正的富人,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乐观、勤劳、有信用、善于思考、敢于行动。勇于冒险、致力于改变自己和社会上所有人的命运的人,也是幸福的人。他以做事、思考、改变为快乐,他的财富是因为他做事自然而然地获得的回报。
只要是真正的穷人,他们应该是这样的:愚昧、无知、悲观、懒惰、没信用,只会等待,不思进取,善于找借口,即使通过某种手段拥有了金钱,也只能是用钱来满足一己私欲,最终遭到时代抛弃变得一无所有。
同一时代的穷人和富人,他们出生时的环境和条件不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都有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权利。
穷人和富人在一开始时,也许没有区别,也许只差一小步,甚至是穷人比富人过得还要好,但是在最后,富人总是上了他的天堂,穷人还是下了他的地狱。
富人不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都会抱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富人,只要他是真正的富人,不论他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也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如何,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都会很乐观,很勤奋,总会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他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当作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财富。
富人是忠于现实、始终对自己的未来持有梦想的人,因此他能踏实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每一步都能留下坚实的脚印。因为有脚印的存在,就能知道自己从什么地方来,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不会迷失自我。
穷人,用穷人的眼光看世界,用穷人的心理揣摩世界上的人,他认为他生来世界就对他不公平,没有给他良好的发展基础,没有给他太多的发展机遇,没有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穷人总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满腹牢骚,怨天尤人。在他的眼里、心里就没有什么“可行”之事,总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倒霉的人。他一直认为自己能富甲天下,可是上帝却让他一贫如洗。
穷人用悲观消极的思考方式,来审视自己的未来道路,他就会被表面上的灰色遮住视线,看不清自己发展的道路,就不肯向前走一步,他对时代,对人生,对自己都充满了怀疑,在愤怒和绝望中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总是抱怨自己的麻烦太多,但他不知道,没有麻烦的人是他们已经把麻烦解决掉了。穷人有理由抱怨一辈子,但是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不幸。
穷人总是把可能变成不可能,富人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个曾经身无分文的打工仔也可以成为富甲一方、世人皆知的大财阀,而且他成为了亚洲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这是天方夜谭吗?这可能吗?——这绝不是天方夜谭。这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郑周永,一个走过穷人到富人所有过程的人。
1.穷人忍受天灾,富人难耐人祸
郑周永,1915年11月25日生于朝鲜半岛江原道通川郡田面峨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以打工谋生。自1937年在韩国汉城开办一家小米店以来,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改写自己的人生。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逐步创建了以“现代建设”、“现代造船”、“现代电子”为核心的现代企业集团,将自己的梦想推上极致,写就了企业史上一个奇迹。
如今,郑周永的现代集团已经拥有总资产1000多亿美元,员工20万,40余家大公司,在世界最大的100家企业里,现代集团榜上有名,成为亚洲颇具实力的集团。
郑周永本人也成为亚洲最富有的企业家之一,被誉为“最有魄力的男人”,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最具影响力的名人之一。
郑周永将一个时代的神话改写成了现实。
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肯像郑周永一样不懈地努力。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凡成就大业之人都要经过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磨炼。郑周永也不例外。
郑周永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他是家里的老大。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郑周永的父亲抱定“多子必然多福”的想法,因此郑周永又有了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郑周永的家庭绝对不比现在的穷人优越,甚至比他们还差。郑周永的家庭是相当清贫的。
他在通川郡松甲公立小学读书的时候,几乎是天天饿着肚皮去课堂上听课,有的时候饿得不行,就到水池边喝几口凉水。但是无论怎么饿,郑周永还是要将课听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寒冷的冬天里,郑周永穿着不能御寒的夹衣,背着打了补丁的破书包,准时出现在从家到学校的小道上。在寒风里,他单薄的身子颤动着,很多人看见他这种样子,都流下了眼泪。但是他很满足,因为有书读!
不论怎么难,郑周永都坚持读书,有书读,对他来说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郑周永坚持读完了小学。
艰苦对郑周永来说无所谓,只要有书读就好,可生活的现实却使得他无法再继续读下去了,因为贫困的家庭和贫困的父母实在无力支付他的学费了,生活的重负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了。为了能够填饱全家人的肚子,他们不得不让郑周永退学回家。
这是1930年的事,郑周永刚刚15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龄?现在的很多孩子在15岁的时候正在做什么?他们还是一个不知生活为何物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劳累是什么滋味。当他们还为没有漂亮衣服哭泣的时候,郑周永却已背负着沉甸甸的犁耙走向了贫瘠的土地。
郑周永是十分渴望继续上学的,可是他没有选择的权利。贫穷给他一道没有选择余地的难题,他只有去寻求解答。
每天,太阳还没有出来,郑周永就得匆匆地起床,扒两口凉饭,然后随着父亲下地干活。
一天的劳动就全靠着早晨的那点凉饭支撑着,中午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充饥的,只是在休息时喝几口白开水,干完活只能等待吃晚上的那顿稀粥。就是这样风雨无阻,没日没夜地干,可还是连肚子都填不饱。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将如何面对难耐的饥饿!
这种艰苦的现实环境终日伴随着还是个孩子的郑周永。
让我们看一看当时仅有16岁的郑周永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吧!
郑周永想他不能一辈子就这样受穷,他希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贫穷落后的农村,到外面世界去看一看、闯一闯,从而摆脱那种朝饭夕粥的清贫生活。
郑周永没有抱怨,也没有诅咒,更没有接受命运的安排,他知道以他自己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改变他所在的农村的生活现状的,他能改变的只有他自己。
郑周永找来了几个和他有着同样想改变自己命运想法的同窗好友,商量着怎样才可以离开那令人绝望的穷山恶水,告别那块贫瘠的土地,寻找更宽的出路和发展平台。
一个人的贫穷,肯定会有很多原因的,这个原因可能是历史遗留的、生存环境的或者是自身的。但是,穷人往往只是盯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自身的条件,认为自己对这些都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他们就可能更强调资金、关系、背景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占有的位置。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成长氛围、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这些对一个人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然而,这些又不是一个人能够选择的。
现在有很多依然贫穷的人,可以说都拥有了好的发展平台,拥有好多难得的机会,他们应该怀着对时代感恩的心态抓住机会,乘快马轻舟在短时间内取得辉煌。穷人一穷二白,甚至还有沉重的包袱,抱怨、慨叹、埋怨都救不了他们,他们应该承认事实,接受事实,冷静地审时度势,去争取和创造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出身和家庭,对于他们的成功,只能影响一时,不能影响一世。他们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富人,那么他们只有不问前生只问今世了。无论他们现在多么吃力,多么难,只要他们拥有一个富人的心态,审视自己的曾经和未来,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富人。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处于飞速向前发展的时代,大多数人已经都过上了和平、稳定、富足的生活。
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认识什么人是真正的穷人,什么人是真正的富人,什么东西才是真正的财富。如果我们还找不到真正的穷人和真正的富人的距离,那么我们就有可能从一个有钱人变成一个彻底的穷人。
现在有好多孩子,家庭条件也不错,家里虽然不像郑周永儿时那样贫穷,但也不是真正的富有。这些孩子,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地坐在宽阔舒适的教室里,接受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生活在浓烈的爱与被爱的氛围之中,真犹如是在天堂,可是却有那么多的孩子不珍惜大好时光,不好好学习,躺在父母辛辛苦苦营建的温床上消磨自己的青春,浪费着父母的金钱和热情。
初中生自动辍学的大有人在(这里排除因贫困退学的),他们不珍惜机会,逃课、旷课、玩游戏,甚至还有的吸烟、酗酒、赌博、打架、早恋……也许他们能说出一大串理由说他们应该这样,也可以认为父母那一代不会生活不懂生活。是的,父母可能不会上网聊天,但他们能为孩子买来计算机,还能向电信局交付电话费,还能为自己的孩子无偿地提供钱财和衣物。父母可能俗、土、傻,然而孩子们的现代、先锋、时尚离开父母俗、土、傻的供给可能也就不复存在了。
21世纪是靠知识、实力、智慧打拼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更是一个不同情弱者不相信眼泪的时代。如果我们浪费了青春和热血,按照穷人的模式走向穷人的方向,那么时代就会剥夺我们的生存地位和权利。
父辈营造的温床让下一代自私、抑郁、脆弱、敏感、自我意识过强,如果我们再放纵自己,不为自己成为智者充电,那么我们就是有智商没智慧,有大脑没思想,有肌肉没热血,有勇气没毅力。我们为自己积攒危机,最后我们也只有惨遭危机对我们的清算,成为由里到外真正的穷人。
穷人是永远不知道尊重和珍惜的。其实不尊重别人就是不尊重自己,不珍惜现在就是不珍惜自己的未来。有的人在理想中一直想成为富人,但却用穷人的标尺来丈量自己的路,那么他的人生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他这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穷人。
富人是知道满足和感恩的。如果他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背景,那么他就满足于自己还有一个爱他的父母;如果他没有爱他的父母,那么他会满足于父母给他一个拥有生命的机会。
无论自己现在怎么样,富人都会坦然接受的,因为他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没办法找到一个美好的起点,但他有办法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路去走。
没有办法改变事实,那么就欣然接受它,积蓄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它。想改变什么,是需要有强烈愿望的。在这方面,穷人永远落后于富人。
也许有些时候,如果有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背的不是名牌书包,穿的不是名牌衣服,他们可能不会去上学,因为这样很没面子,会被同学和老师瞧不起!
他们有了很多面子以后,就不会有郑周永那样的未来,甚至不及他的万分之一。是穷人还是富人,不是面子的事,而是骨子里的事。
穷人也不愿意受穷,但他们可以心甘情愿地忍受贫穷,那是因为他们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天意,谁也无法逃离……
这些随缘之说都是以欺骗为目的的谎言,有钱人拿着这些谎言欺骗穷人,穷人拿着这些谎言欺骗自己,甘心平凡、平庸,任人宰割。
世界上万物都不是不能改变的,更不用说贫穷和富有了。这不是想到与想不到的问题,而是想与不想的问题,敢想与不敢想的问题。
富人在贫穷时,肯定会想着改变的,因为他是真正地憎恨贫穷渴望富有。他正是因为想到必须改变了,那么他就可以为自己描绘出一幅崭新的生活蓝图,寻找新的出路,而不是盼望死胡同里突然能出现一道门。
一条路无法走下去,就应该选择另外一条路,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一条路无法走下去,还咬着牙往下走,这样的人只能说是彻底的穷人。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在没有奶酪的地方咒骂谁动了我的奶酪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消磨你的意志和激情。
穷人永远不知道时代对他们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要想生存下去,生存得更好,就必须满足时代的要求。如果只想走原来的路,只想靠原来的思维思考,那么受伤害的只能是他们自己。
穷人在一个单位和集体里工作,有了自己熟悉的岗位和网络,致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对其有了依赖性。
当这个单位这个集体因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而惨遭淘汰时,穷人会表现得相当难以接受,更是极不情愿离开它。企业和单位破产了,倒闭了,他们并不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是自然规律而愉快地放弃,更多时候是哭着喊着抱残守缺。
扔掉坏的东西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扔掉好的东西则必须有足够的勇气。一些东西迟早是要扔掉的,早扔掉的就是智者,晚扔掉的就是愚者,不扔掉就遗憾终生。
穷人不是穷在他一无所有,而是穷在他不渴望改变。不渴望改变的人永远是无知的奴隶,并且在做奴隶的过程中悲惨地死去。
2.穷人因循守旧,富人打破常规
当郑周永把打工的想法向父亲说明后,深受传统思想束缚的父亲立即就要把他新生的想法扼杀掉。父亲对郑周永说:“周永,你是咱们郑家的老大,你身为长子怎么忘了咱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呢?就是我不准备让你为我养老送终,可你也应该为你的弟弟和妹妹们想一想啊,你不留在家里种田打粮养家糊口,怎么可以想入非非,弃家而走呢?你就不怕别人说你大逆不道吗?”
面对父亲的训斥,郑周永没敢当面反驳,但是他的心里早已打定了主意,有朝一日一定要远走高飞。年幼的郑周永在心里开始偷偷地酝酿离家逃跑的计划。
那一年,朝鲜半岛江原道通川郡田面峨村已经沉浸在春意里了,在贫苦的土地上又苦苦熬过了一个冬天的郑周永开始考虑如何逃跑了。
那是一个春雨绵绵的夜晚。郑周永从同学家里回来路过里长家时,他向里长女儿借报纸,从报纸上看到了北方的清津市正在修港口和铁路,于是,他就在心底萌生了要去那里打工的念头。
郑周永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就立即开始行动了。行动是想法的代言物。
郑周永先是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伙伴周元,两个人找来朝鲜地图,寻找了好半天才把清津市找到,可是他们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从通川郡田面峨村到达清津路途很远,他们到哪里去筹路费呢?家里自然是不能指望的,而且还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否则他们遭到阻拦就哪里也去不成了。
郑周永实在是无法忍受贫穷的生活了,他太渴望能够出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于是,为了实现那个去清津打工的愿望,他和伙伴就在种田之余,悄悄地上山去砍柴,足足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他们才积攒了4角7分钱的路费。
1931年8月,郑周永怀揣着那仅有的4角7分钱和周元偷着溜出了村庄,按照地图上的路线徒步开始了人生旅途上的第一次远征。为了节省花销,他们俩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但是尽管如此,当他俩到了高原市时还是身无分文了。就在他们进退两难一筹莫展的时候,碰巧高原市铁路工场招聘临时工。于是,无计可施的他们就应聘去了。郑周永虽然年纪小,但是家里的沉重劳动早已让他的身体结实强壮。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工长意外地相中了他们俩,他们可以留下了。
在高原市打工的日日夜夜里,年龄尚小又是逃出家来的郑周永看着他乡渐圆的秋月,想想中秋将至伤心地流起了眼泪。想一想自己不辞而别,父母一定是很担心,确实有点愧疚。
但是郑周永并没有后悔,因为他心里清楚得很,就是自己留在家里也是毫无意义的,只能是与父母兄妹们一起受着毫无价值的煎熬。
郑周永尽可能地省吃俭用,并且先从工长那里预支了半月的工资,准备给家里寄去,因为他知道家里需要钱,可却没有钱。
郑周永把钱拿到手里,正准备将它寄回家里,父亲却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一双大手搭在了他的肩头。郑周永做梦也想不到父亲会在高原市找到他,惊讶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父亲不仅仅是父亲,他还代表着令郑周永感到恐怖的世俗权力。
郑周永无可奈何地随着父亲回到了田面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他的第一次逃离失败了。
穷人和富人的一个区别就在于,穷人是不敢打破常规的,而富人是敢于打破常规的。
很多常规,在开始制订的时候可能是有用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就有可能成为阻止人们健康发展的包袱,或者成了另一代人成长的枷锁。常规一旦成为人们精神里戴惯了的脚镣,摘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穷人在忍耐,又有多少穷人在等待?忍耐着他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等待着本属于他们的公平。为什么要这样?就是因为这些人在很小的时候,有许多人有许多道理在告诉他们要忍耐要等待,日久天长,他们也就习惯了忍耐与等待,并且在忍耐与等待中流失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事实上,他们不能忍耐,更不应该等待,不能像驴子一样只迷恋车辕之间的空间和磨道的稳定。
穷人,在事实上是最没有理由埋怨的,因为受穷的是穷人和穷人的家属,而不是别人。也许穷人的“假设”和“如果”的情况是真的,像郑周永一样,可是穷人“逃跑”了吗?穷人想过办法了吗?穷人努力了吗?
富人就相信这样的事实:没有什么能够阻止白杨长成参天大树,同样也没有什么力量能让狗尾草直冲云端。
无论我们现在是穷人还是富人,我们必须要知道,谁也没有权力规定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法,包括我们的父母。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存理念、生活观念都随之发生了改变,也许父母相信天道酬勤,而我们相信智慧致富。我们的父母战斗一生是为了消灭剥削,而我们面临的却是如何就业。这里没有对与错的区别,只是时代使然。
在没有金子的地方无论怎么努力也挖不出金子,这与我们努力与否无关。富人知道只有换个地方,才有可能挖到金子,不换地方的就是傻瓜。穷人就不一样,他可能在没有金子的地方一直挖下去,或者再也不想挖金子的事了。结果就是穷人一直没有挖到金子,而富人挖到了不少金子。
一个企业的制度不再令你有所发展,甚至是扼杀你的天才与灵性,你不离开就是愚忠。时代告诉我们,能决定我们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能让我们有所改变的也只有我们自己。
你、我、他在郑周永那个年龄,遇到这样的事,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选择放弃,也正因为选择了放弃,所以多年以后你还是贫穷的你,我还是贫穷的我,他还是贫穷的他,时间留给我们的依旧是贫穷。但是郑周永没有放弃,所以他就有希望不再贫穷。
穷人和富人当初彼此相差的只是一步,可是在若干年以后,他们却可能是天与地的差别。人生的关键就是那么一步。
穷人忍受贫穷的能力有的时候真让人“佩服”,穷人中每个人都渴望富有,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憎恨贫穷,就是憎恨着的人也不一定是实质性的,可能往往属于表层,无非是言论的讨伐,肉体的挣扎,灵魂的呻吟。
没有决裂后的战斗,贫穷是不会消失的,富有也不会诞生。躺在贫穷的床铺上讨伐贫穷,那是没有希望的,更可能是被扼杀的。
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谁都可能无法选择做强者还是做弱者,但是,若想成为富人,就得总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争做一个强者。
富人知道自己的一切,他可能没有强壮的体魄,但他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他可能没有见识,但他一定要有知识、胆识,并逐渐形成属于他的本事和智慧。
穷人总是躺在祖宗的坟茔上,一动不动,甚至连身都不想翻,变得平庸、无能、懒惰和无知,缺少发现,缺少创造,缺少激情,缺少爱心和诚信。
什么是命中注定?说命中注定还不如说是行为注定。不是危机选择了穷人,而是穷人选择了危机,并且是强迫危机选择穷人。穷人做奴隶的欲望比做奴隶主的欲望强烈上百倍上千倍。
穷人有各种各样的机会成为富翁,可由于穷人自身的原因,只能成为别人各种各样皮鞭下的奴隶。不认识皮鞭是危机,不会使用皮鞭也是危机,拥有皮鞭把皮鞭交给别人更是危机。
郑周永身无分文却依旧能实现去千里之外的清津打工的愿望,那么还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呢?
穷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忍受贫困中的煎熬,郑家几代人就是这样过来的。一成不变地不思进取,坐以待毙是不受指责的,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一错再错也是没有人说什么的,可一旦你去追求发展和创新了,并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或者是失败,那么肯定是让世人无法接受的。前后两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失败,但人们在面对两种失败时的态度却大不一样。
一样的结果,但却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穷人选择前者的失败,富人会选择后者的失败。郑周永想逃出樊篱,宁可去接受新的痛苦,因为这对他自己而言既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突破。
鸟不出头只能成为恋窝的鸡,人不出头永远是笼子里的奴隶。
3.穷人安于贫穷,富人渴望富有
随后又是一个难耐的冬天,郑周永无可奈何地待在田面峨的大山沟里,看见的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只有那一线的天空。他不甘心。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在这里让贫穷把自己埋葬;二是改变自己的贫穷。改变贫困唯一的办法就是跳出这个圈子,首先改变自己,然后再改变这里的一切。
郑周永一天也无法忍受这贫困的生活了,他在等待中寻找改变命运的时机。
在郑周永眼里,1931年的冬天特别地漫长和寒冷,而1932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缓。
春天终于来到了。
郑周永见时机已到,便联合了金昌宁和徐元斗两个小伙伴,在黑夜的掩护下再次逃离。三个人翻过断发岭,经过金化直奔韩国首都汉城。
但是,他们寄居在金化亲戚家里时,他们的行动路线让善良的亲戚通知了郑周永的父亲。结果,郑周永没等到达汉城就再次被父亲带回家里。
第二次叛离又告失败。
又一次逃离失败以后,郑周永开始静下心来总结失败的原因所在。他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路费太少,从而只能徒步而行,影响出逃的速度,拉长逃跑的时间,让父亲能够找到;另一方面是目标太大,拉帮结伙很容易暴露;同时出逃之前的举止行为总是失常,很容易被识破。
郑周永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所以他以后能屡屡成功。
郑周永吸取了上两次失败的教训,改变策略,为再次逃跑准备条件。
半年多的时间里,郑周永如同换了一个人。在父亲面前表现得毕恭毕敬,随叫随到,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从早忙到晚,拼命地在地里劳作,什么脏做什么,什么累做什么,很少和朋友们来往,也极少说话。父亲说一他绝不说二,父亲说上东他也决不往西,对父亲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郑周永真的就此心平气和地甘于种地了吗?他不是。他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他要远走高飞的决心也从来没有动摇消失过。他是在创造着机会,等待着时机,寻找着机遇。
燃烧起来的欲望之火是不容易被扑灭的。
郑周永的行为蒙蔽了父亲的眼睛,父亲看他如此用心于农事,就不成天地看着他了,对他放松了警惕。郑周永见此,认为出逃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悄悄地取走了父亲卖牛的钱,违心地做了一次“偷窃”的事儿。那钱是父母准备用来买田的。
郑周永再次逃出村子,坐上了南下去汉城的火车,又一次离家出走。
郑周永到汉城以后,没有立即进工厂、工地打工,也没有将钱挥霍掉,而是用父亲准备买田的钱进了汉城牡丹会计学校速成班学习。
把有形的金钱化作无形的资本积累在头脑里,以便让它创造更大的利润,这是企业家的素质和眼光。
为了生活,郑周永在会计学校速成班学习之后,还要到德寿宫旁的一家酒店里打工,以维持生活。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没有让他觉得苦和累,反而让他感到欣慰,因为生活是充实的,他正在充实自己。
郑周永这种半工半读的生活虽然是“脚打后脑勺”地忙,累自不必说,可是他不觉得苦。但是,这种生活不久就让父亲打破了。
那天,郑周永从酒店里做完工作正准备回住所,却做梦也没有想到父亲会出现在门口。
于是,郑周永又被父亲带了回来。
第三次出逃又以失败而画上了伤心的句号。
目的没有达到,摆在郑周永面前的有两条路三种情况。一条路是伸向目的地,也就是他想去的地方,但困难重重;一条路是返回出发点,回到故乡,宽阔平坦。一种情况是继续前进,一种情况是原地不动,还有一种情况是沿途返回。
原地不动是最安全却最没有希望;沿途返回最是顺利却终不能到达新的目标,只有继续前进的人才有希望到达目的地,但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迎难而上需要的是勇气、毅力,不可或缺的还要有智慧。“盲人骑瞎马”有的是勇气,也不缺少毅力,但却绝对到达不了目的地。
富人在骨子里就有与贫穷彻底决裂的天性,这种决裂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穷人之所以过了一辈子还是一贫如洗,那是因为穷人抱着贫穷不放,贫穷自然也不会放弃穷人。穷人首先是被穷意识禁锢了自己的手脚,画地为牢,最后抱憾终身。
郑周永也许是天生的经营天才,是天才就会贬抑毁灭旧有的观念和意识,和人们已经接受和认可的东西发生冲突。
天才都有一些超越常人的意识形态及理念,所以天才的命运并不都是快乐的。天才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反叛性、挑战性,对世俗的理念不会轻而易举地投降与妥协,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事实上也许真的是正确的。他们会执著地追求并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他们的行为一旦侵犯了世俗的利益,在尚未证实其新意及行动的价值之前,便会遭受到世俗势力的惩罚和扼杀。
被人们接受并承认的天才也许都成了富人,而在平庸的平凡的人群中也并不是没有天才。那个天才在儿时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天赋,只不过他们的反叛性挑战性不够强大而已。
在这个每天都有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产生的时代里,想想穷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穷人可能一直在听从安排,父母的安排,老师的安排,国家的安排,领导的安排。每天都庸庸碌碌地把太阳从东背到西,过着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上班—回家—上班,从来没有想过彻底地改变,就是对此感到强烈不满,也只是在酒桌上借着酒劲儿发发牢骚,骂骂娘,第二天仍旧重复今天的日子。
不是不渴望光宗耀祖,飞黄腾达,而是不想去改变,害怕失去现在这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饿不死撑不着的工作。
穷人并不认为自己是穷人,这是因为穷人总是拿祖宗的尺子来丈量。可是若拿起时代的镜子照一照,穷人就会发现自己从皮肤到骨子里都散发着“穷气”。穷人总是用穷人的心理抱怨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时代。
穷人想富有,却没有勇气突破,不愿扫除体内那些多年沉淀下来的精神垃圾。穷人节约着本身不具备价值而又代表价值的钱财,却又浪费着一个个发展、发财的机会和机遇。
有机会利用机会,没机会制造机会,机会没来之前等待机会,机会成熟之后抓住机会,这就是少年郑周永所能够做到的。倘若穷人对机会也能做到这样的程度,那么何愁没有机遇,又怎怨不能成功呢。
4.穷人把机会当作石头,富人把机会当作璞玉
1934年的一场大旱让这个故事重新有了感人的情节。
那一年,郑周永的家乡田面峨山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整个山区的土地全部张开嘴,田地里的庄稼枯死了绝大部分,几近绝收。别说是吃饭,就连喝水都成了问题,靠种庄稼生活的郑家被逼上了绝路。与此同时,一种可怕的“浮黄病”也如同恶魔巨大的手掌罩住了田面峨村。真是祸不单行啊。
自然灾害和疾病如一把巨大的钳子钳住了郑家九口人的生命。
面对这随时要置全家人于死地的自然灾害及疾病,郑周永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他再次请求父亲让他去打工赚钱。为了养家糊口,一向坚持传统规矩的郑父终于答应了郑周永的要求。
从此,郑周永才真正地获得了自由。天高任鸟飞,郑周永终于可以远走高飞,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他告别了父老乡亲,再次踏上了前往汉城的路。
这一年,他刚满19岁。
身无分文的郑周永到汉城才发现,在那里找工作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一无知识二无技能,有的只是力气,于是他认为在仁川码头会找到工作,就离开汉城到了仁川。然而在仁川,他也没有找到工作,不得不重新返回汉城。
这时的郑周永已经除了生命以外什么都没有了,只能一边帮人干农活挣饭吃,一边往汉城走。
回到汉城之后,他在工地找到了一份水泥工的工作,吃住都在工地上,一天没有闲着的时候,才挣1元钱。因为只要不出工干活就没有工钱,尽管他不可能无故休息,但刮风下雨还是难免的。即使他拼命地干活,10天也只能赚到一斗米的钱。这是非常不划算的工作,而且是特别累,又学不到什么技术。于是,他开始留意其他招工情况了。
有一天,郑周永从贴在街上的布告上得知,某制造石油设备的工厂招收见习工人,见习其间,每天有5角的工钱。
郑周永认为,那里虽然才给5角钱的工钱,比他所在的工地还少5角,但工厂里是不受天气影响的,每个月可出足工,而且还能学得一门技术,是很划算的。于是,他就到那家工厂当了见习工。
事情并没有郑周永想象的那么好,在那里的2个月,工厂只让他干些绑钢管的简单活,既简单又枯燥,根本学不到什么技术。他看自己再这么干下去,不但学不到技术,也赚不到钱,没什么发展可言。他于是决定,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寻找有前途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奔波,和他坚持不懈的努力,郑周永终于找到了一份令他满意的工作,在新堂洞一家福兴商会的粮米购销商行做了一名粮食发放员,每个月能赚到18元。
面试那一天,老板问他会不会骑自行车,因为作为一名粮食发放员,是少不了要用自行车送米的。郑周永骑过自行车,但他不是骑得很好,恐怕连“二把刀”都算不上,但他还是硬着头皮说自己会骑,于是他就被录用了。
上班的第三天,老板就让郑周永用自行车给一个客户送米和小豆。那天还下着雨。本来他对自己的骑车技术就没什么信心,更何况是雨天路滑,但是他没找任何借口,二话没说,把米袋和小豆袋往车上一放,踉踉跄跄地上路了。
这对他来说,真的有点为难了,他根本就不能做到自如地骑车,结果在半路上摔倒了,车把摔弯了,米袋上也沾了泥。他感到自己不但没把事情做好,还弄脏了米,回来很是内疚。老板娘是一个很开通的人,不但没责备他,还对他说,雨天送米摔了很正常,不要往心里去。
虽然老板并没有因为他骑车不好而责备他,但是郑周永在当天晚上,就缠着一位送货的前辈,教他骑车送米的技术和要领。前辈见他很有诚意,就毫不保留地对他说:米袋子要竖着放,横着放,就不好掌握平衡。千万不要把米袋子捆在自行车上。那样做,一旦摔倒了,米本身的重量会把自行车压坏的。
接下来的三天,郑周永几乎是通宵达旦地练习骑车送米的技术。仅仅用三个通宵,他就熟练地掌握了骑车的要领和技术,他驮着两袋米也能灵活地骑车了,进而成了最能干的送货员。
找到这样一份满意的工作,他十分珍惜,也很投入,非常地勤快,就像给自己做事一样,兢兢业业。
上班的当天,他就不用老板吩咐,主动地整理了杂乱无章的仓库,把米按十袋一组排列,堆放在一起。杂粮也一样,十袋一组放在一起,堆到另一处。让人对库里的粮食种类和数量一目了然,也便于老板掌握各种粮食出入库的情况。
这个工作不像以前做农活干苦力那么辛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而是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从上班第二天起,他就每天第一个来,把货摊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学习升量法和斗量法。老板吩咐的要做,不吩咐的也主动做,任劳任怨,不计较得失,深得店主的喜欢和信任。
尽管现在收入比以前多了很多倍,生活也很舒适了,但是他还是像刚开始那样省吃俭用,把每个月薪水的大部分都寄回家。
在米行工作的2年时间,他寄回家里的钱,远远超过了他们一家人的全年收入。他已经成为家里的经济支柱。原来阻止他外出谋生的父亲,也为当初自己的行为汗颜了,由反对变成了支持。
从身无分文的庄稼孩子,到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从一个月收入5角到18元,可以说郑周永混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可以说比社会上很多同龄人都强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松或者放纵自己,而是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尽管令自己很满意,收入也抵得上自己全家1年的收入,但是说得再好也是为他人卖苦力,对自己来说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自己真正的发展之途。
在工作期间,他是很细心的,时刻注意老板的生意之道,自己琢磨米行的经营之道。凡是在米行圈里工作的人,他都主动地去结识,向他们请教,与他们沟通,并与他们成为朋友,在那个圈子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只要有准备,机会终究会来的。到1937年的时候,福兴商会的老板由于自己的儿子吃喝嫖赌,导致生意很难再维持下去了,不得不把自己的米行盘出去。
这对时刻做准备的郑周永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于是,他与一个好朋友合作,盘下了那家米行。3年的时间,他从一个打工者转而成为那家米行的小老板。
自己做生意,绝不是郑周永的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已经具备了经营一家米行的实力。接手米行之后,他把自己的米行命名为“京一商社”,他充分利用3年来所建立的各种关系以及学到的经营经验,对前老板的经营方式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不仅留住了老客户,还发展了新客户,很快在汉城的米行业就占有了一席之地,开始拉开了他搏击商海的序幕。
那时,郑周永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地做下去,就能把米行做成汉城第一,全国第一。
对他这一段经历,郑周永是这样总结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为了取得最好、最完美的结果,我都会竭尽全力。我的一生就像练习骑车送货时那样,是努力再努力、奋斗再奋斗的一生。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做任何事情,我都不允许拿“差不多”、“过得去”的思想来迁就或姑息自己。
要做就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努力再努力,直至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是贯穿我的一生的工作准则。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和距离了。
穷人,不论是对自己的人生,还是为人做事,都是不认真不投入的,一直以将就、凑合的态度来应对。
穷人的人生态度就是:因为大家都是穷人,所以我也就是穷人;因为环境让我受穷,我也没办法不穷;因为我自己的力量太小,所以我没有能力改变。
穷人面对自己的处境,从来不问问自己,我想了吗?我做了吗?我竭尽全力了吗?很多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人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才可以实现。但是,穷人没有耐心,他们可以将就,可以凑合。
凡穷人都有共同的特点,能习惯一切,也能适应一切。只知道做事情,不琢磨自己所做的事情对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自己这样做下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或者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去做,只是随着生活的惯性前行,走到哪步算哪步,有很多穷人知道自己的生活苦,但不知道为什么苦。他们的日子今年这样过,明年还这样过,一辈子还这样过,他们会躺在铺满稻草的冷床上发牢骚,咒骂该死的生活,但就是不想换个活法。
他们之间游手好闲者有之,不学无术者有之,破罐破摔者有之,空有皮囊者有之。没有机会不去创造机会,有机会也抓不住机会,却整天抱怨这抱怨那。无论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总有那么多人庸庸碌碌,虚度光阴,整日没有什么正当事情可做。贫困的生活,不仅造成他们的身体营养不良,也使他们的灵魂、目光、意志和思想更加贫穷。
在看上去令人无奈的境遇里,富人知道,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是无法寻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的,尽管他对改变命运是那么的迫切。他知道,他要做的就是无论怎么样,一定要找到改变命运的平台。
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要想改变命运是需要机会和机遇的。尤其在开始创业的时候,机会和机遇对想有所突破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穷人和富人都在苦苦地等待机会,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也许只需要一个机会,就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但是,穷人和富人对机会和机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穷人认为机会是有形的,是贴着标签的,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它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机会如果找到属于他的人,一定会拍着他的脑门,大声告诉他,我就是改变你命运的机会。所以,穷人总是习惯坐等机会的到来,来拍他的脑门。
富人认为机会是无形的,就像轻轻刮来的微风,它能从每一个人的身边刮过,如果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无法感觉到它的到来。
在四周都是大墙的院子里,是不可能有风的,所以富人不论走出院子有多难,也要走出来。也只有走出来,才有可能被风刮到。让风刮到,也只有站在有风刮来的地方,这是首要条件。
富人也知道,机会相对而言是价值连城的玉石,但最初机会只是一块璞玉,乍一看上去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甚至还不如普通的石头。改变人命运的是玉石而不是璞玉,这就需要得到璞玉的人精心把它打磨。
抓住机会这块璞玉,富人会百般珍惜,用自己的勤劳、汗水、细心、耐心,竭尽自己的全力打磨,把机会还原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把璞玉变成价值连城的宝玉。
穷人对机会的理解和认识,无疑是错误的,导致他们永远也抓不住机会和机遇,那么结果就是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即使机会在他们手里,因为是一块璞玉,看上去没什么价值,也就被随手扔掉了。
5.穷人乐于挖井,富人善于修路
19岁的郑周永,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却充实了头脑,抓住了改变自己是一个穷人的机会。这是因为他一不怨,二不靠,三不等。本来就是一个打工赚钱的璞玉,在精心打磨之下,使他成为一个米行的老板,自己创造自己的生活,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他们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郑周永作为一个真正的富人,好像比别人的霉运更多一些。
就在他的米店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作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自然也深受其害,特别对战争的重要保障——粮食,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随着战争的不断升级,日本规定朝鲜实行粮食配给制度,整个朝鲜都不允许粮食自由买卖。因此,郑周永经营米粮的“京一商社”不得不关门了,让他的汉城第一、全国第一的理想成为泡影。
郑周永回家待了1年,第二年又回到汉城谋生。就在他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好的时候,好朋友李乙学和金明贤向他推荐了正打算处理的亚都服务汽车修配厂。郑周永经过认真的考查,认为汽车修配厂可以做,因为李乙学是远近闻名的“汽车修理大师”,金明贤也在以前的修配厂做过,自己又懂得管理,三人联手经营,赚钱应该不成问题。
那时郑周永手里只有七八百块钱,买汽车修配厂资金根本就不够。在他经营米店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吴润根的老板,他经常从吴老板那里赊粮食,从来就没有差过账,也没有让吴老板催过账,在吴老板眼里,郑周永是一个讲信用的人。当郑周永向吴老板借钱时,吴老板毫不犹豫地借给他3000元。这样,郑周永就以3500元的价格,盘下了亚都服务汽车修配厂。
有了李乙学这个金牌修理师,再加上郑周永这个经营大师,汽车修配厂的生意自然很红火,赚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是郑周永万万没有想到,在汽车修配厂刚走上正轨不久,由于他的一个不小心,让汽车修配厂引发了火灾。大火不仅把厂子烧得一干二净,还烧毁了全部的包修汽车,使郑周永不仅倾家荡产,而且债台高筑。
上帝开的这个玩笑并没有使坚强的郑周永屈服,他想从摔倒的地方再爬起来。于是他不得不再一次求吴润根借给他钱。面对一无所有的郑周永,吴润根犹豫了一下,但他还是相信郑周永是一个有能力讲信用的人,于是又借给他3500元,支持他东山再起。
当时的法律规定,只有汽车制造厂才有资格做汽车的修理修配,郑周永根本不可能办下来汽车修配厂的许可证。他实在没办法,只有选择无照经营了。
无照经营是非法的,郑周永为了还清自己的债务,只有求警长高抬贵手,手下留情,最后他的真诚感动了警长,警长认为他虽然无照经营,但毕竟是在做利国利民的好事,于是就对他默许了。
当时在汉城已经有几家较大规模的汽车修配厂,论实力郑周永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更何况他还不敢正大光明地经营呢。但郑周永没有妥协,而是认真地分析对手的优点和缺点,自己决定要对症下药。
那些修配厂虽然规模大,但服务很差,而且经常欺骗顾客。比如把没有故障的说成有故障的,把小故障说成大故障,本来3天修完的修了10天,故意拖延修理期限,以谋取高额的修理费。
郑周永针对这些,采取相应的办法,不仅价钱合理,而且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为客户修理汽车,还经常上门服务。这样很快就赢得了客户的好评,要修理的车辆,一辆接一辆地开到了他这个没有营业许可证的小厂。
生意很好,郑周永并没有因此成为甩手老板,他白天四处跑业务,拉活,晚上回来和工人一起吃住,一起干活,自己研究汽车的组装结构和发动机的原理,掌握了汽车内部零部件的构造及其功能。也正因为他亲自体验、操作所学来的汽车专业知识,为他以后能制造自己的汽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郑周永的努力和节俭,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他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借款,还赚了不少钱。
但是,这时的郑周永并没有真正的时来运转。正当他的修配厂生意红火之时,日本人又强制性地把他的修配厂吞并了,没办法,他只有放弃了。
放弃了汽车修配,郑周永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他通过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承包了运矿石的活。他利用赚来的钱购买了汽车,聘请汽车行家金永柱做车队的负责人,开始了矿石运输业。
搞矿石运输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各种复杂的原因,郑周永在矿山上受到了矿务所所长的百般刁难,气得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忍气吞声。但一个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合同没到期的时候,他把合同转给了他人,放弃了矿石运输。
尽管当时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自己又总是在成功的开始时失败,但郑周永从来就没有对自己失去过信心。
有一次,他和母亲坐电车游览市区。当坐到中央厅前面的时候,他要求母亲下车,并对母亲说:“妈妈,那就是朝鲜总督府。将来我要成为汉城最有钱的大富翁,住在比总督府更大更豪华的楼房里。”
母亲说:“孩子,村妇的儿子空着手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人世上,你拿什么成为汉城最大的富翁,住那么好的房子?不要做梦了,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吧。”
郑周永一本正经地说:“不,我一定会成功的。”
那时,郑周永就不向自己的命运低头,已经怀有成为企业家、获得巨大成功的抱负和自信了。
郑周永说:“成功取决于执著的信念和执著的努力。”他更坚信: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就没有达不到的高峰。
富人的成功,其实也简单,那就是不论在什么样的境遇里,都敢想,敢尝试,敢去实践,他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成功,更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失败,然后在失败中崛起,直到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梦想,就是成功的开始。无论穷人和富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穷人也可能仅仅是梦想而已,不去做,或者做了以后,一旦失败,就一蹶不振,举步不前,他们太害怕失败,更无法坦然地接受失败。
世界上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它不属于哪一个人。而且它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足可以打倒一批人,彻底摧毁他们的意志和梦想。
但同样是天灾人祸,却可以使另一些人变得更坚强,更清楚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心,在成功和失败的转变过程中,更加坦然和坦荡。
这不仅仅是意志品质问题,而是自己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就拿郑周永的经历来说,他在经营自己米店的时候,目的是想赚钱甚至是想赚大钱。
假如他是一个穷人的话,他就会在顾客那里缺斤少两,最大限度地伤害客户的利益来增加自己的利益。在粮米商那里,能赊则赊,能欠则欠,只要钱到了自己的腰包里,那就是自己的。穷人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迅速地致富。
穷人这么做,其实是在透支自己的信誉,自己在打断自己的腿,自己在卖自己的血。一个人的命运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的,而是需要有大大小小的配角的帮助和支持,你才能演好命运这台戏,特别是在自己弱不禁风的时候。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贫血的人和断腿的人是跑不远的。自己的身体不行,别人又不肯搀扶,结果只能是在灾难中倒下,人生以失败的结局拉下帷幕。
富人经营米店,自然就会像郑周永一样,以客户的利益为重,处处为客户着想,让客户自愿地把自己的钱放进他的口袋里,而不是自己伸手从客户的口袋里掏钱。他在经营自己生意的同时,也在经营自己的为人。
如果不是在经营米店时,郑周永给很多人留下讲信誉能做事的好印象,那么就不可能在他买“亚都”汽车修配厂资金不足时,吴润根能把钱借给他。在他还欠吴润根的钱没还,他的家底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穷得只有一屁股债的时候,还能支持他。如果没有吴润根的支持,郑周永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也许就没有以后的成功了。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吴润根不可能用钱支持一个坑蒙拐骗没有信用的人,也就是他不会支持知道自己利益不想别人利益的穷人。
穷人做这件事情,就是做这件事情,不会为下一件事情做准备或者做积累,什么事情都没有可持续性,习惯一锤子买卖,所以就不可能有后路。
富人做一件事情,总是能为下面的事情,甚至一生的事情,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有一条看不见的财富链在连接着,所以总会在艰难的时候崛起。
因此可以看出,穷人只能积累有形的财富,而不能积累无形的财富。有形财富的力量是有限的,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富人不但能积累有形的财富,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积累无形的财富,能赢得很多人的认可,在各种境遇里都能得到支持和帮助,很多人甘心演他成功剧目里的配角,使他的成功无限精彩。
如果给穷人和富人同样一件事情做,比如这件事情就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点,那么他们对这一点做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穷人能把自己人生的这一点,做成一个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尽可能地深,使自己深陷其中永远也爬不出来。
富人能把自己人生的这个点,做成一条直线,而且越做越宽,越做越直,最后这条线能成为通往成功的高速路。
6.穷人只能把自己做死,富人只愿把自己做大
日本投降以后,郑周永经过慎重的选择,还是做起了他的老本行——汽车修配。他认真地选好厂址,在汉城中区草洞106号买了一块好地皮,建立了他的“现代汽车工业社”。
由于判断准确,此时的韩国汽车数量一时间猛增。也正由于他的地理位置好,再加上他的优质服务,修车的业务开展得相当顺利,职工人数由当初的30余人发展到上百人,成为汽车修配业的大厂家。
郑周永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认为靠汽车修配是不可能实现他那么大的梦想的。于是,他又把目光转移到建筑行业上。
当然,郑周永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就干的。他认为光复后的韩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候,很多条件都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他不能错过这样好的时机。
在建筑行业,郑周永是个外行。但是他通过自己从米行做到汽车修配的经验得知,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世界上就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要自己认真投入,勤奋努力,科学管理,真诚守信,一切都会成功的。
郑周永是不会坐等机会丧失的,他立刻成立了“现代土建社”,凭借他的个人影响力,当年就争取到1530万元的生意。
为了把“现代”这块牌子做大做强,1950年1月,郑周永把“现代汽车工业社”与“现代土建社”合二为一,成立“现代建设株式会社”,他自己也成为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企业法人,拉开了他成为一个真正富人的序幕。
就在郑周永准备大展宏图之时,战争爆发了。战争,几乎是一切产业的灾难,他的企业也在劫难逃。于是他当机立断,解散工人,把一切资产套现,南下釜山。也正是这一个正确的判断,让世界上多了一个现代集团。
1953年,郑周永又承建了釜山洛东江高灵桥的修复工程。由于在夺标时考虑不周,又忽略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前景,这个工程几乎使郑周永陷入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高灵桥总造价为5478万元,工期为26个月。因为这是投资计划中最大的规模,所以郑周永对这个工程有很大的期待。
由于他的实力的确有限,再加上河水冬夏变化无常,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什么事情都不是很顺利,施工进度很缓慢。
最出乎郑周永意料的是,当时韩国的经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了通货膨胀,一切东西的价格像火上蹿一样疯长,唯一不长的就是他的总承包款。
祸不单行,郑周永也一样。他在陷入高灵桥的工程泥潭欲拔不能的同时,他承建的造币公司东莱办公楼工程和干燥室工程也和高灵桥一样,赤字达到7000万元,把以前赚来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让郑周永一时间不知所措。
高灵桥是越干越赔钱,工地上是因欠工资喊着要罢工的工人,家里和办公室坐满了来讨债的人。家人见此情况,都劝郑周永停工不干了。
郑周永也知道,这个工程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要赔进去他这么多年的血汗钱。但面对家人和朋友强烈要求停工的时候,他坚决地说:
“你们想砸牌啊?现在停工就是砸牌子。办企业要讲信誉,失去信誉那么一切都完了。我想办一个大韩民国第一的建设实体。这是我多年的梦想,怎么能轻易地就放弃呢?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哪怕千难万险,也要竣工,必须竣工!”
这么多年来,郑周永一直有一个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自己不死,健康地活着,即使有挫折、磨难,也不会彻底失败。
高灵桥不停工,就意味着还要不断地往里面赔钱,而且还不是一星半点。这时他已经实在没办法了,能做的就是变卖自己的家产。
弟弟顺永卖了三仙洞的20平方米的瓦房,妹夫金永柱卖了敦岩洞终点附近的20平方米的瓦房,他自己也卖掉了草洞汽车修配厂的地皮,就这样东凑西凑,凑够了9970万元,又重新投入到高灵桥上。但是,这些钱还是不够的,只能四处去借,有时甚至借了18%的高利贷。即使这样,他也决不偷工减料,确保自己做的工程永远是优质工程。
高灵桥竣工了。大桥的预算金额为5478万元,赤字6500万元。工程款结算以后,郑周永狼狈到连设备都无法从工地搬走的地步。讨债的人成群结队。
在这个工程上,郑周永的确是输了,几乎是输得一无所有。他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缺乏经验,一切的责任都是自己的责任。他认为赔得值,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只是学费高了点。
郑周永虽然赔了以前赚来的一切,但他也赢了。他的义举赢得了社会对他的人品以及对他的工程的认可。就连同行也对他的行为表示钦佩。新闻媒体对他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世人也认为他是最可靠的建设者。
内务府鉴于郑周永在高灵桥的优异表现,授予他承担政府工程的很多特权,并承诺在重大的工程上优先考虑郑周永的要求,所以他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承揽政府工程就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
高灵桥让郑周永元气大伤,一时半会也不能缓过来,但他还是乐观地坚持着,那是因为他有当时有钱人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成为一个真正富人必须具备的东西——信用,有了全社会都认可的信用,那么赚钱的机会就会主动地找到他。
因为有信用,没钱的他得到了“美援”中的大笔贷款。1955年,他承揽了嘉昌坝扩建工程,内务府重机厂新建工程,釜山港第四码头新建工程。1956年又以5.4亿元承建了玉山桥工程嘉昌坝第三、第四期扩建工程,江口桥第二、第三期工程,公司因此终于恢复了元气。
1957年9月,郑周永在汉江人道桥工程投标的激烈竞争中,依靠自己低廉的价格和他在建筑行业里良好的信用,一举夺标,合同金额高达2.3亿元。这作为单一工程,它是继高灵桥以后规模最大、投资额最多的工程。通过这个工程,郑周永获得了40%的纯利润。他随后又获得了汉江人行桥的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同时还获得以美元结算的仁川第一船坞的修复工程。
郑周永的一系列成功,加速了他的事业迅猛发展。1964年,“现代建设”年营业额达到了15.7亿元,1966年猛增到40.6亿元,到1968年营业额突破了百亿大关,他也开始成为世界上令人瞩目的富人了。
郑周永从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孩子,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富人,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他是从穷人堆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富人中间去的。每一个脚印都说明了他永远是一个真正的富人,无论他有钱还是没钱。
在郑周永的《我的现代生涯》一书里,有几段这样的话,是值得每一个想成为富人的人思考的。他说:
我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有一个能够成功的项目,就是没有资金。请你借钱给我吧。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
“你缺的不是资本,你缺的是信用。不是说你人品怎么样,而是说你还没有建立起可以借钱给你的信用。所以筹资就比较困难。只要你建立了能够使事业成功的信用,资金不会成为问题。”
只要得到善良、诚实、正直、值得信赖的评价,就可以拿这个评价作为资本,扩大和发展你的事业。不管是搞商业还是办企业,有资金更好,没有资金也没关系,只要有信用,就可以筹借资金开展事业。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到的切身体会。过去说谎的人,说得再正确,人家也只会当是谎言嗤之以鼻。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这样。个人树立信用,可以搞小一些的事业,小一些的事业积累了信用,就可以发展成较大的事业。中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大企业再发展成国际性的跨国企业,都是如此。
有人会怀疑:你身无分文地离家出走,怎么能空手建起这么宏伟的事业?在这里,我要明确地指出:我不是韩国首富,我只是在韩国经济界、世界经济界享有声誉的人。单靠积累钱财,“现代”不可能有今日如此巨大的规模。
郑周永用他自己的脚步,为下一代人丈量了一个穷人到一个富人的距离,也演绎了穷人到富人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里面,几乎没什么天赐地赏的偶然,都是人为的必然。
他的事迹告诉想成为富人的穷人们,在开始你可以什么都不具备,只要你善良、正直、勤奋,勇于走出自己不满意的生活圈子,主动去寻找能让自己得以发展的平台,兢兢业业地经营自己的信用,经营自己的人生,就一定能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穷人始终认为,信用是富人讲究的东西。自己作为一个穷人,根本就没有资格或者资本去讲。因为自己每走一步都不容易,做每一件事情都很难。有的事情不投机取巧,不灭点良心,自己根本就什么都得不到,因为自己是赢得起,但绝对是输不起的。如果再讲究那么多,恐怕自己什么都得不到了。
很多穷人都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自己的一生也没什么太大的改变,一直是一个穷人。
富人在自己穷困的时候,甚至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知道自己还拥有善良、正直和勤奋。哪怕自己没事情可做,但他还是努力地做好自己的人品,能让认识他的人知道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有上进心、值得信赖的人,那么他就会有好多事情去做,因为别人也愿意把事情让他来做。
有了事情做,富人也不会因为事情的好坏、自己能获得多少利益而去考虑做与不做,量财做事。而是尽心尽力地去做,尽善尽美,精益求精。这不是他有什么目的性,而是他做事情一贯坚持的原则和习惯。
做好人,就会做好一件小事;做好一件小事,就能做好一件大事。人生就是由许多小事和大事组成的,做好了每一件事情,那么就等于经营好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就不可能不成为一个富人。
穷人一直认为只有做大事,才可能发大财,所以就一直寻找做大事情的机会。或者认为自己根本就不具备做事情的条件,索性什么也不去做。那么,他只有把自己做死,而不可能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