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从孩子看图说话 写话谈起(一)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作文是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的事情,因而忽视孩子童年说写的起步训练。在孩子童年家庭教育或低年级学生教学中,由于只重视字音词句的教学,忽视了写话教学,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因而造成小学中年级和中学生作文教学因缺乏应有的基础而增加难度,致使自主创新作文能力差,甚至一部分学生到中学时,还不知写什么,怎样写。
心理学实验表明,儿童作文能力是否顺利发展,与低年级教师或家长是否重视孩子说话、写话训练有密切联系。孩子的童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口头语言基础。他们所学的字词在写话中基本够用,并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逐步建立了句子的概念。他们已感觉到要把话写清楚,写完整,写连贯。因此,他们写话的积极性很高。
观察图画是感知画面形象,获取说话材料;思考是接受画面形象,并将其经过内化转换为语言信息的过程;说话、写话是观察和思维综合化的语言外现。可见,从看到想、说写结合合乎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就说写的相互关系来说,口头语言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而书面语言的发展又能够为口头语言得以丰富和完善。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材看图写话训练图画有以下特点:一、图意明确,构图富有童趣;二、画面联系多,便于学生直接获取说话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思考,找到说话的依据;三、画面所反映的事物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看了易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据此,根据小学生身心和语言发展规律及其小学语文教材图画特点,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创新教育为出发点,上好低年级说写训练课,作为家长也要配合教师搞好孩子的写话训练架起说与写之间的桥梁,为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做好准备,减少难度,必将有利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
本章笔者重点谈一下看图说话、写话教学的一般程序
一、激发动机,揭示目标。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孩子有了浓厚的兴趣,练习说话、写话便成为迫切的要求。因此,写话教学要结合训练目标精心设计,通过电教媒体手段或采用谈话、听故事、猜谜语、看插图、朗诵等形式,出示而导入。
二、指导看图,获取材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感知事物主要是通过视觉器官来实现的,人脑信息的 70%--80%是靠眼睛看世界获取的,观察越仔细,语言就越丰富。指导孩子写话,不应忽略对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从图画入手,在学习怎样观察的前提下,解决好说写的内容,使孩子真正感到有话要说,有话可写。
有序观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方法整体感知图画,识别主要内容,把握中心。有序观察是训练孩子抽象思维,也是保证孩子学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写的前提。观察动物,引导孩子由静到分步观察“先……接着……最后……“等句式串连,说清过程;观察静物,如文具盒、花坛等,则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方位词;观察人或事,引导由景到人,按“总--分--总“的顺序观察。
观察单幅图要在掌握观察顺序看懂图上画了些什么的基础上,分清主要画的是什么,并想想它的前因后果,补充与图画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变一幅图为多幅图,如《送伞》可以变为三幅图: A、夕阳、燕子、教师; B、乌云、教师; C、小学生、伞、老爷爷。这样一步一步地按照顺序观察,降低难度。观察多幅图,要一幅幅地观察,再注意几幅图彼此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共同反映的是什么。
系统观察是孩子全面感知图画内容的过程。可以围绕:有几幅图?画了几个人?在干什么?是静的还是动的?有哪些景物?等等,引导孩子多方位、多侧面地搞清背景、细节在图中的作用。一般来说,图上的事物,无论主次都有其作用。它们有的点明时间、地点,有的烘托环境、气氛,有的衬托主体事物,准确反映事物间的联系等等。这些情况都要引导孩子仔细地、全面地观察。
细致观察是引导孩子准确把握图画所描述的主要内容,确保说、写有中心的环节。要求孩子在全面、系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弄清图画各部分之间或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或主次相依,或人景互衬,互物景互托。教师要引导孩子找准联系点,搞清所反映的内容的实质。自然界中的人、事、物、景,千差万别,各有特征。看物,抓外形特征;看景,抓季节特征;看事既要看清表面意思,又要想象画外之音和画内深情。
对于有一定观察能力的孩子,要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身边的事物,通过比较、抓特征,加深对图画主题的理解和体会。如把鸡鸭两种动物进行比较,孩子就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设问激思,优化信息转换思维是孩子根据图意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语言与思维是相互关联、协同发展的。要使孩子在看图之后有话可说,就要引导孩子通过思维把看图中所感的画面形象转换为语言信息。设问激思是激活孩子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单想是孩子进行直观形象思维训练的最初步思维方法。我们要紧扣图画的主要对象或中心设问,激发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说话的准确性和目的性。引导孩子对单幅或把一幅图分成几个不同的构成部分,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转换成词句进行表述。可提出:谁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在干什么?使孩子对图画中的“主体“深入思考,形成直观形象思维。
连想易于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图画非主要事物(背景、细节等)设问,激发孩子思维的广泛性,引导孩子思考图画中描述的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人物出现的顺序、景物描述的先后位置,把“单想“而形成的表象或表象群,按观察思路转换成几个有序、连贯的句子,连句成段,并适当插入景物描写。
通过联想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要从图画内容入手,抓住图中事物间的联系设问,激发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说话的新颖性。启发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储备与观察到的表象联系,从而使图中的表象变得丰富、细致,使说写内容更具体、形象。
设想是培养孩子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是让孩子深入思维,增强说话的力度。如指导《送伞》,可以这样设问:两个同学是怎样送伞给老师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象: A、给老师留下纸条,将雨具悄悄放在门口或窗台上; B、大声呼喊:老师,天要下雨了; C、老师与学生亲切地对话。
三、说话训练,分步到位“思维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是儿童内部言语转化为书面言语的桥梁。可以检查思维的结果,起到组织言语的作用,同时又促进思考,有助于书面语言的提高。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愿说就说。说出情趣,说出条理,说出自己富有新意的独特感受。
1、构建主体,实话实说。要求孩子把图画的主要内容按顺序说出时间、地点、什么人干什么。孩子能够说多少就说多少。只求说对说准,不求说好说细。
2、添枝加叶,分解细说。即说清图中背景、细节等非主要事物的特点和作用。这一环节通常采用分散难点,提供句式,说清部分的方法,鼓励孩子把话说得具体、详细。
3、串线联接,说好整体。引导孩子把“单想、单说“的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先后、人物出现的顺序,诱导孩子根据说话的要点,适当选用描述、说明、抒情、议论等方法,把整幅图或几幅图要表达的意思,用口头语言进行完整、具体、连贯地表达出来,在同桌或小组对说、议说相互补充的基础上,进行说话交流。
4、联想、想象,分层练说。即通过联想、想象说出图画的画外之意或图中深情,以丰富说话的情感内涵,增强形象性和感染力。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分层要求的原则,对不同说话能力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整体达标,写话提高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语言文字吸收内化,促进知识迁移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做到说写交错,以说促写,说写并重,使孩子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协调发展。同时,从低年级起,教师要讲清写话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单幅图宜采用历时性分步训练(即按照上述程序操作),多幅图宜共时性交替训练(即每一步看图时都将看、思、说结合起来,让学生边看边思边说,再写。)具体采用那种方式,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和图画的内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