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河图洛书
河图是后天物态四象(辰戌丑未)的分野工具(上图),乾9坤6,坎1离2,震3兑4,艮7巽8,这是河图揭示的后天八卦数。
“洛书”就是“脉络图”之意(下图),依后天(河图)数将河图对应的八卦五行带入洛书九宫,可得洛书真意: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八卦五行是分门别类;如何组织成有序运作整体,就是洛书之功用。
河图揭示通化物理,洛书则寻求天人合一:十字中轴为阳为能动本体,四隅为阴为物质功用,浑然一体,别无他解!
先天八卦为辐射能源——开天为体(表天干能态,如同动能),后天八卦为能量做功衍生万物——辟地为用(表地支物态,如同动量)!
河图天地阴阳之数实际反应五行能态所对应物像的阴阳状态:亥子一六水,巳午二七火;寅卯三八木;申酉四九金;辰戌丑未土,五十总生成。东南电(辰)波(未)一气,西北能(戌)功(丑)相生,四象分野,五行旋布,如河界图。
各方奇数对应阳卦及相应地支,偶数对应阴卦及相应地支——阳与阴的本质是聚势态与散展态。后天(地支-物态)数理:坎1乾9属戌(能—开天),兑4坤6属丑(功—辟地);震3艮7属辰(物—元素),离2巽8属未(电—化合)。乾9坤6,坎1离2,震3兑4,艮7巽8,这才是源出河图的后天八卦数。河图分野决定了后天八卦的排布及洛书的定义解读,也是五行原理的源头。
洛书是后天返先天:以3为震源创生,震甲如同炎黄开启中华文明;以中5为震波洛8宫,震丙如同心脏,传承河洛血脉;以9为后天能动为体系首领,乾庚为君,如珠峰顶天;1既为先天福报根基,也是后天功用命运,坎壬为后浪推前浪,如长江泽地,天时地利,源远流长
1是先天起点,顺时针至6是落脚点、出海口。
巽8象征众生(卯——动物)平等地生活在草原(未土)之上,依丛林法则繁衍生存;兑4就是公转,顺应自然,新陈代谢;兑就是革新,吐故纳新,创新发展。
离2意象分化:离火为丁午火,代表多样化、分化、色散,引为彩色、美丽、繁荣,文化多元,言论自由,争辩讲理,巧舌谈判、贫富分化、离经叛道;未土是驻波稳态、相对平衡,是谈判的结果:是合同是汇率,是生态土壤。
但最终的结局(坤6)甚至不能完全用自然选择、优胜劣汰来概括,我还是喜欢相对唯心的“天择”:天佑华夏,生生不息
洛书3宫之和为15者,为物态相合互补(其中左右相对者为功用相辅,上下相对者为功用相承):震艮合辰土——生发成长,乾坎合戌土——新陈代谢,十字中轴为阳为能动本体;巽离合未土——升运重组(未在人为脾),兑坤合丑土——降解分化沉淀(丑在人为胰)。
数字3与7相对中阳5而言对称,数字4与8相对中阴6数而言对称,数理的对称反应在洛书就是:3、7相对纵轴(及中心5)对称,4、8相对横轴对称;反应在卦象上是互为镜像卦(图中以蓝绿同色标示):兑泽(公转运动、动能)和巽风(振动、势能)互为镜像,震雷(电)和艮山(磁)互为镜像。
河图、洛书是中国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2幅神秘天书,非人力所为,而是天象出之。关于它们的起源,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照河图推演出先天八卦。大禹治水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又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因此,《易经》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上,用十个黑白圆点代表着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对应着宇宙星空。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是天地之数,五行之数,万物生存之数。众所周知的八卦,便衍生于此,据传,伏羲通过河图绘制成八卦图,为连山八卦;神农时期,有人配合连山八卦与河图之变化,绘制出烈山八卦,为如今的先天八卦;轩辕黄帝时期,绘制出归藏八卦,即后天八卦
关于洛书,古人称之为“数字之源”。
其一,河图四侧的两数之差均为5,即一个大于5的基本自然数可表示为数5加上一个小于5的自然数;其二,洛书的纵、横和对角线方向上的三数之和均为15,这与算盘中每档7珠的示值相一致,后有学者考证历史上算盘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基于洛书的基础上而发明的。与河图相比,洛书有着不同的算法基础,但最终所传达的概念价值却相辅相成。像极了“经纬”一样,两者相得益彰又缺一不可!
河图,洛书的关系。一般认为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不可分割。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相为经纬。”(《汉书·五行志》注);南宋朱熹、蔡元定:“河图主全,敌极于十;洛书主变,故极于九。”“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于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并认为河图象天圆,其数为三,为奇;洛书象地方,其数为二,为偶。
同时考古发现,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
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
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又有近代学者发现,洛书形态对位的天体,正好暗合银河系星系分布,令人大为震惊!
河图、洛书作为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演化而来的“周易”“洪范”“奇门遁甲”等玄学科目,在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讲常道,洛书言变化,河图洛书所用之数同,所显之象异。
河图:
、从河图到洛书,虽然仅仅是一个数字之差,但却能窥见《周易》更深层次的智慧!
一、由五行推至万物:
《易传》有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河图用十个数,两个数一对,成五对,代表阴阳之气交合之后,生成五行之气的过程,同时河图对宇宙生成的描述也停止在五行这一个层面,不同于河图,洛书隐藏了河图中的“十”数,将其他九个数按照不同于河图的顺序排列,形成新的九宫模式
洛书:
九宫模式一旦形成就突破了五行的限制,洛书在河图的基础上对宇宙演化进一步推导,在五行之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四正、四隅之气,共八种气,这八种气之间相互推宕,就产生了复杂的宇宙万物,所以洛书对宇宙生成的描述停止于万物这一个层面
如果河图描述的是从阴阳之气到五行之气,那么洛书描述的就是从阴阳之气到五行之气,再到万物生成,如果河图描述的是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那么洛书描述的就是从太极到两仪,到四象,再到八卦。如果河图描述的是从一到二,到三,那么洛书描述的就是从一到二,到三,再到四。
老子曾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河图止于“二生三”,而洛书止于“三生万物”。
二、阳不变阴变:
由河图变至洛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个规律就是“阳不变阴变”。
对比河图洛书我们发现,在由河图变为洛书的过程中,一、三、五三个数位置都没有发生变化,而二、四、六、八四个数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
之所以如此变化,是因为背后有一个规则在主导,这个规则就是“阳贵阴贱、阳主阴从”。
一般来说,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居于高位的力量是决定性力量,这股力量往往保持恒定的状态。但是在阳数中,七和九这两个数字也发生了变化,似乎违反了“阳不变阴变”的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虽然七、九和一、三、五一样,都是阳数,但是在五行的生成数中,一、三、五是生数,七、九是成数,生数为阳而成数为阴,所以七、九两个数依然属于阴数的范畴,在由河图变为洛书时依然要改变位置。
三、后天金火互用:
在由河图变为洛书的过程中还隐藏着一个大的奥秘,这个奥秘就是“后天金火互用”。
所谓的“后天金火互用”,是说在河图所描述的先天世界里,四、九两个数字代表的金在西方,二、七两个数字代表的火在南方,两者之间是相克的关系:火克金。
但是《周易》的大规律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间互相来往才能构成一个整体的循环,所以在先天河图中金与火之间是互克的关系,那么在后天一定是相生的关系。
但是火克金是天地间永恒的法则,如何实现金火相生呢?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土,形成火生土,土再生金的循环。
仔细观察洛书我们发现,洛书中数字九和数字一相对,数字七和数字三相对,相对的数字相加为十,而十又是土的成数,所以洛书中数字的排列使得金和火同时具有了土的属性,这样一来火生土,土生金就顺利成章了,这就是后天金火互用。
后天金火互用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使得金、木、水、火四行借助土实现互通,使五行之气相互流转,不像河图中的五行之气是固定在一个方向上的,所以我们常说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为体,洛书为用,从五行之气的动静上也能看到这一点。
四、显五藏十:
如果仅从数字的个数变化来看,从河图到洛书,仅仅少了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十”。这一个小细节中却蕴含着大智慧,我们称之为“显五藏十”。
洛书之所以要“显五藏十”,是因为洛书讲的是万物的变化,而纵使风云变化,终究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永恒的道体。
道体处于核心位置,所以在河图中用数字五和十表示。但洛书讲变化,道体只能有一个,只能用一个数字来代替,五、十必须舍弃一个,究竟是舍弃五还是舍弃十呢?由于十等于两个五,所以五比十更加根本,因此就用五代表道体。
洛书中的五既然代表道体,那道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皇极”、“中极”,甚至《周易》复卦中提到的“天地之心”,都属于道体的范畴,都能用洛书中的五来表示,正因为如此,洛书才能描述万物,而不局限于一物。
《易传》云:“显诸仁,藏诸用”,这句话也是从洛书“显五藏十”的规律中推导出来的。这里的“仁”指的是仁德,这里的“用”指的是“智谋”。
显仁藏智是人生的一智慧,曾国藩有一句名言,“谋不可与众,利不可独享”,在利用智谋计划未来的时候不能让多数人知道,否则计谋就会被泄露,而计谋成功之后,所获得的利益要尽可能分给更多的人,以显示仁德。
五、总论:从河图到洛书的拔高:
从河图到洛书,所描绘的世界在变得更复杂,所阐释的人生智慧也变得更深邃。所以虽然减少了一个数字,但所蕴含的智慧却上了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