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做主:时尚妈咪的育儿新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了解宝宝成长期,做个时尚俏妈咪

宝宝的成长分为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等五个部分,在每一个时期内,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都应该尽心呵护,密切关注宝宝的一切变化。

生育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许多女性白领中,工作、事业及个人的生活质量往往都排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她们中的很多人崇尚单身贵族或两人世界的生活,拒绝生育儿女。是否生育,每个人有自己的权利,但是医生提醒她们,年轻妇女由于为了保持身材或是惧怕衰老等因素而不生育,可能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隐患。

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

有关的研究文献表明,女性在其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就能增加10年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主要是针对妇科肿瘤的。这一研究结论在临床上已被反复证实。许多妇产科大夫发现,未生育的妇女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未生育妇女的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的发生率亦高于生育过的妇女。

生育过的妇女,更年期可能被推迟

在女性的一生中,尽管身体内有10万个原始卵泡,但仅仅有400~500个卵子能够发育成熟并被排出,也就是说,一个妇女的排卵年限大约是30年,随着排卵的停止,绝经期的到来,女性将步入老年时期。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的作用,孕产妇体内的卵巢暂停了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由于卵巢推迟了一二十个卵子的排泌,结果是生育过的妇女可能被推迟了更年期的到来。因此,有的女性认为生育过的妇女更年期会早于未生育的妇女是不正确的。

身材的改变,与生育无必然的关系

女性一生都受到雌性激素的影响。在激素的作用下,其性器官从幼稚逐渐发育到成熟,其形体也随之具备了女性特有的曲线美。进入老年后,大家很少见到中等体态的妇女,大多数人偏胖或偏瘦,其实这也是激素改变后造成了体型的变化,与女性是否生育过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当今社会,大多数女性十分注重自己的健康,不少人生育孩子后,经过休养和适当的锻炼,都恢复了妊娠前的体型。此外,孕育儿女不仅可以使女性的生理更趋成熟,同时其心理也将更加健康,女性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更深刻的人生哲理,从养育子女的辛苦中理解妈妈、师长的恩情。所以,仅仅为了怕体型改变、衰老而拒绝生育,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让宝宝赢在受孕之时

受孕,是宝宝生命的开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宝宝定能健健康康的成长,所以,注重宝宝受孕的时机也是妈妈们必修的课程之一。

最佳受孕年龄

妈妈的最佳受孕年龄一般是24~30岁,爸爸的最佳受孕年龄一般是27~35岁。想要宝宝的妈妈们最好尽量避免在35岁以上怀孕,因为这个年龄段出现流产、死胎、畸形儿的几率比较高。

最佳受孕季节

春末,3~4月份怀孕,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气候温和适宜,风疹病毒感染和呼吸道传染病较少流行。孕妈妈的饮食起居易于调适,这样使胎儿在最初阶段有一个安定的发育环境,对于预防畸胎最为有利。日照充足是妈妈们春季怀孕的又一个好处,在整个妊娠过程中能提供良好日照条件。孕妈妈皮肤里的麦角固醇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变成维生素D,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利于胎儿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另外,太阳光照射到皮肤上,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还能杀菌消毒,对孕妈妈的身体健康也大有益处。

秋初,9~10月份受孕也较为合适。由于9~10月份正值秋高气爽,气候温暖舒适,孕妈妈睡眠、食欲不受影响,又是水果上世的黄金季节,对孕妈妈营养补充和胎儿大脑发育十分有利。孕妈妈的预产期又是春末夏初,气候温和,各种水果、副食供应充裕,有利于产妇身体康复和促进乳汁的分泌。宝宝衣着逐渐减少,护理较为方便。另外,春夏之交,日光充足,有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和骨骼钙化,不易患佝偻病;当进入冬季时,宝宝已逐渐长大,可避开肠道传染病流行高峰期,减少患肠道传染病的几率。

怀孕头三个月,正是胎儿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怀孕早期在冬季,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天,室内空气不流通,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孕妈妈外出的时间较少,孕早期受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大,胎儿是缺陷儿的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准妈妈如何预防胎儿巨大

孕妈妈肥胖可导致分娩巨大胎儿,并造成妊娠糖尿病、妊娠中毒症、产后出血情况增多等并发症。因此妊娠期一定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不可暴食,注意防止肥胖。

一般来说,胎儿出生体重大于4千克者称为巨大儿。巨大儿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妈妈身材高大,胎儿较大。过期妊娠、患糖尿病的孕妈妈均可分娩巨大胎儿。

胎儿巨大无论对母体还是对孩子的将来,都有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在生产巨大的胎儿时,虽然此时的产力、产道及胎位均正常,但由于胎儿过大及胎头变形差,当胎头以及胎肩娩出时,常感困难,需行手术助产,如处理不当,可发生子宫破裂,胎儿常因窘迫或手术损伤(如颅内出血)而死亡。产妇因盆底组织在分娩过程中过度伸张或撕裂,易造成子宫脱垂。对胎儿来讲,出生体重过大,在成人后,发生肥胖的可能性较大,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均与肥胖有关,所以预防成人疾病应从胎儿抓起。

在孕中晚期,准妈妈们在摄取足够营养的同时,应尽量控制过多摄入高脂肪及高热量的饮食,以预防胎儿巨大。如果发现胎儿生长发育过快,可向医生咨询,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另外,在孕中晚期,准妈妈们应适度锻炼,散步就是很好的活动方式。不要整天在家躺着或坐着,这也是预防产生巨大儿的良好方式。

新生儿的划分标准

新生儿是指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是胎儿的继续,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新生宝宝从一降生便备受关注与宠爱,他们的个体差异又将让这个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新生儿一来到世上就展示了他们不同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新生儿进行不同的分类,妈妈们由此可判断自己的宝宝分属何类,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根据胎龄分类

基于不同的原因,宝宝在妈妈们的子宫里的时间有所不同,所以根据胎宝宝的胎龄,可分为三类:足月儿,37周<胎教<42足周(260~293天)的新生儿;早产儿,指26周<胎龄<37周(196~259天)的新生儿;期产儿,胎龄>42周(超过294天)的新生儿。

根据体重分类

新生儿出生后,体貌各异,体重轻重不同。

体重偏低者多为早产儿,也和胎儿期营养吸收和发育有关。出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千克的新生儿称作低出生体重儿,体重不足1.5千克又称极低体重儿,不足1千克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或微小儿,后两者在新生儿中不多见。

大多数新生儿是正常体重儿,体重在2.5~4千克。而出生体重超过4千克的新生儿,一般称为巨大儿,巨大儿中绝大多数属正常,有些由于疾病所致。

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新生儿出生后,身长、体重等体征可以和同胎龄的宝宝做横向的比较。单就体重和胎龄之间的关系,又可把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10%以下的新生儿;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10%~90%的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90%以上的新生儿。

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新生儿出生后的时间不同,面临的挑战和所需的护理也有所不同。宝宝出生后1周,围生期以内的新生儿被称作早期新生儿,他刚处于子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脏器发育尚不完全,患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需加强监护及护理。

怎么处理新生儿的头垢?

很多新妈妈发现新生宝宝的头部出现厚薄不等的灰黄色或黄褐色油腻结痂和鳞屑,严重者可累及眉、鼻唇沟、耳后等处,这就是头垢。此类宝宝多为渗出性体质,合理护理3~4周多可自愈。

宝宝头垢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如果妈妈头皮屑特别别多,或曾患过脂溢性皮炎,宝宝就很容易长头垢。

(2)不良生活习惯:认为新生宝宝不宜洗澡洗头,时间长了,就会使头垢越积越厚。

(3)高油脂饮食:如果哺乳妈妈和宝宝的饮食中油脂含量高,就很容易长头垢。

头垢一定要及时处理

头垢会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给宝宝做头垢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头垢内藏有大量污垢,一旦宝宝头皮被抓破、擦破,不但影响头部外伤处理,还非常容易导致感染。另外,头垢覆盖在囟门上,会限制小宝宝囟门伸缩的缓冲功能。头垢将囟门遮挡,家长和医生就很难通过观察囟门的状况来判断小宝宝的健康,使医生不能及时发现脱水(囟门凹陷)、颅内压增高(囟门饱满膨出)等重要病征,以致影响诊治。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液体石蜡将结痂浸泡柔软后,用棉棒或洁净毛巾轻轻擦除。

新生儿的6个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呼吸特点

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每分钟40~45次。

新生儿的睡眠特点

在新生儿期,新生儿除哺乳时间外,几乎完全处于睡眠状态,新生儿每天约需睡眠20小时以上。睡眠的数量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一时期他的发育良好与否。因此,做好新生儿睡眠护理工作很重要。

早期新生儿睡眠时间相对长一些,每天可达20小时以上;晚期新生儿睡眠时间有所减少,每天在16~18小时。随着日龄增加,睡眠时间会逐渐减少。早期新生儿睡眠时大多不分昼夜,而晚期新生儿如果妈妈有意在后半夜推迟喂奶,一次睡眠时间可延长到五六个小时。但新生儿糖源储备少,延长喂奶间隔,容易导致低血糖,所以新生儿期,喂奶间隔最好不要超过4小时。

新生儿的泌尿特点

新生儿一般在生后12小时开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尽,吃奶之后,大便逐渐呈黄色。吃配方奶的宝宝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宝宝大便次数稍多些,每天4~5次。若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还没有排胎便,则应立即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存在肛门等器官畸形。平常在新生儿大便后应洗阴部,并拭干。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为10~30毫升。在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新生儿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

新生儿尿的次数多,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新生儿尿的次数多,就减少给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温又高,新生儿会出现脱水热。尿布湿了应及时更换,会阴部要勤洗。并且要注意,每天早上,新生儿醒来,便给蹲大便。每次新生儿睡醒来,给蹲小便,在月子里便养成蹲大小便的习惯。这样,以后就更容易护理。

新生儿的体温特点

新生儿不能妥善地调节体温,因为他们的体温中枢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易于散热,体温会很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针对新生儿,一定要定期测体温。每隔2~6小时测一次,做好记录(每日正常体温波动应在36~37℃),宝宝出生后常有一过渡性体温下降,经8~12小时渐趋正常。

新生儿一出生便要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可防止体温下降,尤以冬寒时更为重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新生儿保温可采用热水袋或用装热水的密封瓶,将其放在两个被子之间,以婴儿手足暖和为适宜,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用暖水袋加温。

新生儿的体态特点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妈妈们会发现,新生儿的身体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时,全身都会发出动作。清醒状态下,新生儿总是双拳紧握,四肢屈曲,显出警觉的样子;受到声响刺激,四肢会突然由屈变直,出现抖动。妈妈会认为新生儿受了惊吓,其实这是新生儿对刺激的泛化反应,不必紧张。

新生儿颈、肩、胸、背部肌肉尚不发达,不能支撑脊柱和头部,所以新妈妈不能竖着抱新生儿,必须用手把新生儿的头、背、臀部几点固定好,否则会造成脊柱损伤。这也是减少新生儿溢乳的有效方法。

新生儿的血液循环

新生儿出生后随着胎盘循环的停止,改变了胎儿右心压力高于左心的特点和血液流行。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从功能上的关闭逐渐发展到解剖学上的完全闭合,需要2~3个月的时间。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偶尔可以听到心脏杂音。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20~140次,且易受摄食、啼哭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的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故肝、脾常可触及,四肢容易发冷和出现青紫。

初为人母后的第一次喂奶

每位妈妈都知道,要想使自己的孩子长得健康,就必须吃得科学,吃得合理,这一点要从孩子出生后吃第一口奶开始,因为正确的喂养方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唯一保证,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本书将详细指导您如何正确的喂养宝宝以及喂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代乳品能够和母乳媲美。母乳含有宝宝成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且具有提高宝宝免疫力、容易消化等特点。

第一次喂奶提倡母婴同室,生完宝宝半小时后,妈妈就应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给小宝宝喂奶。早开奶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对小宝宝都是有益的。早开奶一方面有助于妈妈子宫的恢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吮吸能力,另外,初乳是非常具有营养价值的,这珍贵的滴滴初乳一定要让宝宝吃到。

初为人母,第一次喂奶也是非常有讲究的,第一次喂奶前要先用清洁的淡盐水纱布清洁乳头,以防止乳头感染及避免新生儿口腔发炎。然后洗净双手后轻揉乳房,开始喂奶。妈妈第一次喂奶,要精神放松,不可以紧张。自然生产的妈妈可以坐起来,将宝宝抱在怀里哺乳,剖宫产的妈妈可以侧卧(以不压住伤口为宜)来喂奶。第一次如果奶量不多也没有关系,隔几分钟让宝宝吮吸一次,慢慢就好了。绝不可以因为奶少就不喂给宝宝,奶是越吃越多的。

母乳喂养看似简单但许多细节还是要注意的,因为稍不注意,就会使宝宝患病,如新生儿口腔发炎、腹泻等,这都是因为哺乳时没有进行乳房清洁引起的。要知道新生的宝宝抵抗力是很弱的,所以妈妈们平时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洁,喂奶前一定要注意乳头及乳房周围的清洗,喂奶前要挤掉前几滴奶,冲掉乳小管中残留的少量细菌,然后喂奶。

宝宝口腔与乳头衔接的正确与否是保证乳汁吸入的关键,应让宝宝含住乳晕的大部分,将乳晕下的乳房组织包括储存乳汁的乳窦部位也含入口腔内,宝宝衔住乳房组织后在口中拉长。此时宝宝的舌头向前伸出盖住牙龈,呈钩状裹住乳窦部位。这样才是正确的衔接。如果宝宝仅仅吮吸乳头而没有含住乳晕,那宝宝就吸不到奶汁,就会哭闹。

在喂奶过程中,要先喂一侧乳房,等完全吸空后再喂另一侧;下次喂奶时轮换一下,这样既能促使乳汁分泌,还能防止两侧乳房大小不均。宝宝吃完奶后,妈妈要把小婴儿轻轻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妈妈的肩上,轻轻拍其背部,使胃内的空气排出,防止溢乳。

脐带血,这种“保险”需要吗?

在金融领域工作的米芳去年刚刚生产,分娩时她为孩子存了一份脐带血。她说:“疑难杂症这么多,保存脐带血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给孩子的未来买了一份‘保险’。”

现在为孩子买这种“保险”的年轻妈妈越来越多。但是脐带血能保存多长时间,在临床上究竟有多大用处,看了下面的介绍,相信妈妈们自会心中有数。

了解脐带血的价值

产科专家介绍,脐带血是胎儿分娩出时,脐带结扎断离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1988年,法国一名医生移植脐带血挽救了一个患有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儿童,其作用开始被人们认识。脐带血的特殊价值在于它含有的造血干细胞能够用于重建血液和免疫系统,对治疗白血病和其他与血液和免疫系统有关的遗传疾病有重要意义。

我们平常所说的脐血库全称“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是专门提取和保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负责为患者提供查询的特殊医疗机构,国际上也称之为“脐血银行”、“生命银行”。它包括公共库和自体库,前者一般接受公众捐赠并免费保存,支持社会公用,自体库为收费保存,仅仅存为自用,一旦发病,可以找到完全符合自己的“救命血”。

据了解,我国目前主要的脐血库有天津、北京、山东、广州四家。

认识脐带血的作用

现在普遍的脐带血保存期限为20年左右,由于时间较长,人们不免对它产生疑虑。数据表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冰冻10年后仍有较好的活性,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长期保存的。

目前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到三,脐带血移植是很好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而且手术也非常简单,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运用还不是很广泛。首先,非亲属之间的配型完全相同的概率极低,虽然现在全国脐血库已经实现共享,但要找到合适的、不排斥的脐带血干细胞非常困难。其次,如果是成人患白血病,往往需要3个以上脐带血,一个供体不能满足。另外,高昂的费用也让不少人望而兴叹,一般一份脐带血所需费用也要4万元左右,从国外进口则更加昂贵。这些都限制了临床使用。但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如果自体储存的脐带血一旦需要使用,不需配型,无免疫排斥的危险,治愈率成活率很高,费用也相对低很多。

是否保存自主选择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由于有一定的定向分化能力,除治疗血液类疾病外,还可用于神经性、心肌性疾病的治疗,但是目前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所以不能给大家一个能或不能保存的答案。

现在我国大部分脐血自体库收费在1.5万元以上,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价格不菲,加上人们对脐带血的认识度不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为,自行选择。

如果自己不想保存怎么办?医生提出了比较科学的建议:那就是捐献。自己可能一辈子都用不着的东西却可以帮助别人,何乐而不为?现实中,由于配型困难,很多患者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供体而失去了治疗良机。扩大脐血公共库的存量可以提高配型成功率,达到取之于大众,为大众服务的目的。

目前,在我国捐献的脐带血中,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移植的有400多例。

1~3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长等正常参考值

宝宝体重的增长是体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体重的增加与否及快慢情况,反映了宝宝营养状况的好坏,也是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良好的标准。婴儿期体重增长是个高峰,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而1周岁以内婴儿体重的递增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尤其是最初3个月体重递增更为迅速,每月增加700~800克。

这一阶段,宝宝体重可按下列公式估算:1~3个月体重(千克)=出生时体重(千克)+(月龄×0.6)。

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正常参考值

1.男童

满月时,男童体重约在4.5千克,身长平均为54.5厘米,头围可达36~37厘米,胸围可达36厘米左右。

2个月时,体重平均为5.2千克,身长平均为58.1厘米,头围平均为39.6厘米,胸围平均为39.8厘米。

3个月时,体重平均为6千克(约为出生时的2倍),身长平均为61.1厘米,头围平均为40.8厘米,胸围平均为41.2厘米。

2.女童

满月时,体重在4.2千克左右,身长平均为53.5厘米,头围可达36~37厘米,满月时胸围可达36厘米左右。

2个月时,体重平均为4.7千克,身长平均为56.8厘米,头围平均为38.6厘米,胸围平均为38.7厘米。

3个月时,体重平均为5.4千克,身长平均为59.5厘米,头围平均为39.8厘米,胸围平均为40.1厘米。

妈妈须知

经过最初三个月的生长,由于大脑的生长速度较颅骨的生长速度相对要略快一点,位于小孩头顶呈菱形的前囟门,随头围的增加而略变大。但一般不超过3厘米,也不向外突出,小儿也无多汗、夜惊、烦躁等表现。

如果前囟门大小超过3厘米,或伴有多汗、夜惊、烦躁等其他异常表现,则要考虑是否患有佝偻病或者其他颅脑疾患,要请医生检查。

前囟门通常要到宝宝出生后六个月左右才开始逐渐变小,一般在1.0~1.5岁时闭合。

小孩子的囟门部位缺乏颅骨的保护,所以在闭合前防止坚硬物体的碰撞,可以用手轻轻地摸,也可以轻轻地洗。

三个月的宝宝生长发育特点仍然是头大、头重、骨骼的胶质多,肌肉还不发达,肌肉力量较小,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个月的婴儿颈椎不能长时间的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托住他的头部。

4~6个月的宝宝体重、身高等参考值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4~6个月龄的宝宝,体重、身长等生长发育速度较前三个月稍有减缓,但是仍处于快速生长阶段。

妈妈须知

4~6个月的宝宝,一般体重平均每月增长700克,身长每月平均增长2.4厘米。头部发育也是处于最快速时期,头围平均每月增加1.5厘米,到6个月的时候,头围一般可增加9厘米,皮下脂肪的增多使得胸围的增长速度比头围还要快一些。

以下是各个月龄宝宝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的正常参考值,可供家长们对比参考。

1.男童

4个月,体重平均为6.7千克,身长平均63.7厘米,头围42厘米,胸围平均为42.3厘米。

5个月,体重平均为7.3千克,身长平均65.9厘米,头围42.8厘米,胸围平均为43厘米。

6个月,体重平均为7.8千克,身长平均67.8厘米,头围43.9厘米,胸围平均为43.9厘米。

2.女童

4个月,体重平均为6千克,身长平均62厘米,头围40.9厘米,胸围平均为41.1厘米。

5个月,体重平均为7千克,身长平均64.1厘米,头围41.8厘米,胸围平均为41.8厘米。

6个月,体重平均为7.2千克,身长平均65.7厘米,头围42.9厘米,胸围平均为42.9厘米。

7~12个月的婴儿生长发育状况

7个月婴儿

体重增加350~370千克;身高增加1.5~1.6厘米;长出1~3颗门牙;能扶双手站立;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抓起玩具;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见妈妈、熟人要求抱;开始用前脚和腹部匍匐而行;独自能坐稳,并可以自己吃饼干。

8个月婴儿

体重增加约330克;身高增长1.4厘米左右;长出2~4颗门牙;会爬、会自己坐起来或躺下;会推掉自己不要的东西;开始认识物体;纤巧的手指能灵活地活动。

9个月婴儿

体重增加约300克;身高增长1.3厘米左右;出牙3~5颗;扶着双手开始走路,尝试独自站立;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能听懂爸妈常用语的意思。

10个月婴儿

体重增加约270克;身长增高1.2厘米左右;出牙4~6颗;能独自站立,扶着椅子或推车能走几步,会叫“爸爸”、“妈妈”,会说几个简单的词;懂得命令,理解“不”的含义。

11个月婴儿

体重增加约240克;身长增高近1.2厘米;出牙5~7颗;会扶物行走或自己走几步;会把书打开、合上;能听音辨物或图5~6种;用手势表示简单需要。

12个月婴儿

体重9~11千克;身长74~76厘米;出牙6~8颗;呼吸每分钟30~40次;心跳每分钟110~130次;学会独自站和走;会用手掌握笔涂涂点点;能说2~3个字;取东西知道给谁。

口水“滴滴答答”护理有方法

看着自己白白胖胖的小宝贝,做妈妈的有谁会不想亲亲他的小脸蛋呢?然而有时妈妈想亲又不敢亲——因为那可怕的、黏黏的、湿湿的、长长的口水。其实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心,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了解宝宝为什么会不停地流口水,相信年轻的妈妈就不会烦恼,不会皱眉头了。

口水的“源头”

流口水对小宝宝来说是“十个娃娃十个流”。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会使小宝宝不由自主地“垂涎三尺”。

新生儿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流口水的。口水是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新生儿期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的唾液较少,因此宝宝嘴里没有多余的唾液流出;再加上此时的宝宝只吃奶或流质食品,这些食品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唾液腺的分泌量就很少,所以新生儿很少流口水。

当宝宝4~5个月大时,辅食对宝宝的成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饮食中逐渐补充了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只要口水多了,就会流出口外。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指头、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的行为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长到6~7个月的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齿。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从而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所以,有经验的妈妈看到小宝宝流口水了,不但不会皱眉头,反而会流露出很喜悦的表情,因为宝宝要长牙了,这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那么看似永无止境的口水究竟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呢?这可是妈妈最为关心的话题。由于每个宝宝的成长发育情况不同,发育较快的孩子一岁半时就会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孩子在两岁之前,也会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能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停止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的对策

虽说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唾液偏酸性,且里面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在口腔内因有黏膜的保护,所以不致侵犯到深层。但当口水外流到皮肤时,则易腐蚀皮肤最外面的角质层,导致皮肤发炎,引发湿疹等小儿皮肤病。

所以,对经常流口水的宝宝,应当随时为他们擦去嘴边的口水,擦时不可用力,轻轻将口水拭干即可,以免损伤局部皮肤。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最好给孩子围上围嘴,以防止口水弄脏衣服。给宝宝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质地柔软,以棉布质地为宜,要经常洗烫。

让宝宝早些掌握吮吸和吞咽技巧,可减少正常流出的口水。

(1)在增加辅食(4~6个月)时,家长有意识地加强其吸、吮、吞、咽的能力;坚守辅食添加原则,开始喂辅食,从流质、半固体至固体的逐渐添加过程中,除可让孩子适应成人的饮食,还可训练咀嚼、吞咽的能力,对宝宝口腔肌肉的运用有绝对的帮助。

(2)让宝宝吮吸奶嘴,也是训练吮吸能力的好办法。不过吮吸奶嘴应尽量在宝宝1岁半前戒掉,才不会影响牙齿的发育。

(3)吃些健脾胃的食物,比如山楂、赤豆、生姜等,可以添加在宝宝的辅食中。如果宝宝口水流得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检查,看看宝宝口腔内有无异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此外,宝宝到了2~3岁牙齿长齐后,口水仍流个不停,就要小心宝宝有罹患口腔、咽喉黏膜炎症等疾病的可能,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了。

枕头多高最适宜小宝宝?

1岁以内是小儿头部发育的重要阶段。要选择合适的枕头才会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促进生长发育。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脊柱是直的,没有生理弯曲,平躺时背和后脑勺在同一个平面,颈、背部肌肉自然松弛。刚出生的婴儿头部相对较大,几乎与肩等宽,侧卧时头与身体也在同一平面,所以平卧、侧卧都很舒适,不安放枕头也一样睡得舒服。但可将婴儿床床头抬高15~20℃以增加新生儿的视野。若新生儿容易吐奶,可以把他的整个上半身适当垫高一点。

宝宝长到3个月时开始学习抬头,脊柱颈段也开始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如果此时不用枕头,头位偏低,会使脑部血液比用枕头时多,可能影响婴儿入睡。因此,3个月宝宝应开始使用枕头。这时可将毛巾对折一下给婴儿当做枕头。

当孩子长到7~8个月开始学爬、学坐时,他的胸椎开始出现向后的生理弯曲,同时其肩部也逐渐增宽。这时孩子睡觉就应该垫上3~4厘米厚的枕头。宽度与婴儿的肩部同宽最为合适,并可根据婴儿不断发育的情况,逐渐调整。

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不可用米袋或沙袋给宝宝做枕头用。因为这样宝宝的头颅骨容易变形,睡成扁头,甚至影响大脑组织的发育。

宝宝的枕套最好用柔软的白色或浅色半新的棉布制作,枕芯的质地应柔软、轻便、透气、吸湿性好,软硬适度,可选择蒲绒等材料充填。民间常用茶叶、荞麦皮、灯芯草等充填枕芯,但不宜使用泡沫塑料或腈纶、丝棉当填充物。婴儿的枕芯要经常在太阳底下暴晒,枕套要常洗常换,保持清洁。

13~18个月幼儿生长发育状况

13个月幼儿

体重增加175克左右;身高增长约0.9厘米;用手和脚爬上1~2级楼梯;堆砌两块积木;听到大人叫名字会过来。

14个月幼儿

体重增加175克左右;身高增长约0.9厘米;能投入一个小丸入瓶;能完成指令“走过来”、“捡起玩具”;抓帽子放在头顶上;知道烫的东西不能摸。

15个月幼儿

体重增加175克左右;身高增长约0.9厘米;向前方抛球;用四块积木排火车;会指出红色;大小便时会及时找便盆坐下。

16个月幼儿

体重增加175克左右;身高增长约0.8厘米;双臂随大人做4个方向的运动;用四块积木造塔;会脱袜子。

17个月幼儿

体重增加约175克;身高增长约0.8厘米;模仿画线;放三角形木块入三角形板穴内;看图指物4种;能说出自己的小名。

18个月幼儿

体重增加约175克;身高增长约0.8厘米;大人牵着能下楼梯(两步一阶);从瓶中倒出10个小丸;认出自己的东西;会说出10个字音;会脱掉帽子和鞋子。

19~36个月的幼儿生长发育状况

为了能够独立行走,这时期幼儿的运动神经会有显著的发展。一旦开步跑,妈妈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追得上。不仅如此,宝宝还会单脚站立、脚尖站立等;可以单脚交互上下楼梯,或是玩荡秋千、骑脚踏车等游戏。

这个时期宝宝很好动,运动神经也逐渐发达。体力与运动神经关系着宝宝往后是否能过健康生活,所以幼儿期应该让宝宝尽情活动。

3周岁幼儿动作能力评估

单足跳跃;自己扶栏杆下楼梯一步一阶;跳过10~15厘米高的障碍物;钻过高度为自己一半身高的洞穴;举手过肩投球;接住1~2米远处投来的球;会骑脚踏三轮车;在10~15厘米平衡木上做简单动作;能登上3层的攀登架。

3周岁幼儿语言能力评估

说出自己姓名、年龄,妈妈姓名、单位或地址,背诵几首儿歌、唐诗、广告词及简单故事;会猜简单谜语、学习自编谜语;玩“过家家”时出现互相嘱咐的句子;有表情朗诵儿歌、诗句或故事片断;会说少量英语单词。

3~6岁儿童的动作发育特点

3~4岁的孩子动作发育:已能到处任意活动,能跳高跳远,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独脚站立5秒钟左右。在日常生活方面,能自己洗脸洗手,在家长协助下能穿脱简单的衣服。这个年龄的孩子由于脑功能及小肌肉发育日趋完善,手指变得灵活起来,可以使用筷子、扣纽扣、画图形,会折纸、剪贴,会一页一页地翻书等。

4~5岁孩子动作发育:能单脚跳跃,能抓住跳跃的球,平衡功能有了发展,能脚尖对着脚跟直线向前走,能玩跷跷板、滑滑梯等。在日常生活方面,可以很好地洗脸、刷牙、擦鼻涕,能独立穿衣服。在精细动作方面,能很好地使用筷子,可以简单画出人的几个部分,包括头、躯干、四肢等,能画三角形、正方形等。

5~6岁的孩子动作发育:能迅速自如地奔跑,且跑的协调、平衡能力较好,会拍球、踢球,并能边跑边踢。能连续走半小时路程,能独脚立10秒钟左右,能脚尖对着脚跟往后走。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收拾碗筷等。孩子手指的动作更精巧,会用小刀削铅笔,会投球,会画比较完整的小人,能用铅笔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手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6岁儿童骨骼发育的特别提示

骨骼发育

3~6岁的幼儿身体发育开始变得缓慢起来,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0克,身高平均每年增加5~8厘米。身体各部位比例也发生明显变化,比如头、躯干、四肢生长速度不同,下肢发育较快。幼儿骨组织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元)多,而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的这些结构特点使骨的弹性较好而坚固性较差,所以幼儿的骨不易完全折断,但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幼儿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关节的牢固性差,也较脆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易受伤害。德国儿科专家研究发现,已在儿童中出现了骨质疏松症,患儿年龄竟小到5岁。

家长要在平时注意幼儿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桌椅、床铺等等设施都要适合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否则易导致幼儿出现驼背、佝偻等疾病。另外,幼儿手腕、脚踝都未发育完善,所以活动时间不能过长,强度不能太大。

妈妈为了帮助幼儿纠正身体姿态将所谓的“背带”缠在身上,看似可以调整幼儿体态,其实是以限制幼儿生长为代价的。所以不能寄希望于某种产品来维护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只有平时多锻炼,多注意行、坐、卧的姿势,形成良好的习惯才是根本。

特别提示

(1)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和矿物质钙、铁、磷等是促进幼儿长高的重要成分。牛奶、蛋类、豆类、鱼类、瘦肉等食品中含量丰富。

(2)让幼儿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给骨骼组织输送更多的营养物质,使骨骼生长加速,骨质细密。

(3)为了保护幼儿骨骼正常发育,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坐姿、立姿,同时还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4)运动胜过牛奶。喝再多牛奶的儿童,也并不一定能拥有更健康的骨骼,想拥有健康骨骼,运动锻炼比增加钙摄入更为重要。

(5)骑童车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骑童车,是幼儿锻炼身体的好方法,适当、科学的锻炼,可促进幼儿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但由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全完善,妈妈需特别注意别让孩子在骑车中受伤。

4~5岁宝宝的生活技能

这里讲的基本生活本领是指吃饭、睡觉、大小便、穿脱衣服、卫生等最基本的自我料理。自己的事自己做,这在幼儿调教中是最主要的工作。到四五岁时,这些基本生活本领宝宝应该全面掌握了。

下面就有关这方面的教育重点稍加叙述。

饮食

4~5岁幼儿的动作要比大人慢些,但基本上都能吃完,不会剩饭菜,而且能用筷子吃。刚4岁时,也许还不会用筷子,但用勺子或叉子也行。在吃饭时,要教育孩子专心吃,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端着饭碗站着或走来走去地吃,要有规矩。

另外,还要调教孩子不要挑食,撒在饭桌上的饭菜要自己收拾起来。

大小便

4~5岁幼儿一般都能自己上厕所大小便了。但是,偶尔因一时贪玩,也会尿在裤子上。碰到这种情况,不要过分责骂,而是应该对孩子进行指导,比如“下次可千万不要这样啦”等等即可。

在这个时期必须教育孩子养成便后洗手的好习惯。要让孩子记牢,便后必须洗手,不可忘记。女孩则要养成小便后用卫生纸的习惯。

外出或上幼儿园以前,要让孩子去厕所排便。在游玩或干活以前养成解手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睡眠

4~5岁的孩子已经知道该什么时候睡觉。但是,往往到了睡觉的时候还想玩或看电视等,磨磨蹭蹭地不肯上床,并且装出一点都不困的样子。碰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因为偶尔一两次没关系而开绿灯。即使孩子不困,到时也得上床睡觉。孩子睡不着切不可责怪,而应该在旁边和他讲讲话,让他安静下来早点入睡。

另外,要让孩子养成睡觉前刷牙、排便、自己换睡衣的习惯。

有的孩子醒来后不高兴,甚至哭闹。只要没什么不舒服,大人应若无其事、高高兴兴地让孩子起床。如孩子能自己坐起来穿衣,就要表扬几句。这样,孩子下次醒来后就不会吵闹,会自己穿衣起床了。

穿脱衣

4岁的孩子几乎都能自己脱衣穿衣了。如若还不会自己料理,那大概是因为还没有掌握诀窍。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就应该好好教教。一般到了这个年龄,都能辨别手套和鞋子的左右,不会穿错,有的孩子还能自己穿长筒袜子。

这个时期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是,脱下来的衣服应该码放整齐,不可乱扔。其次是要知道冷热,冷了要自己能加衣服,热了就要脱掉些。至于那些套头的衣服和长筒袜子,对于4岁的儿童来说,也许困难穿而不太会,但只要妈妈教教穿脱要领,孩子慢慢就会了。还要教育孩子养成脱下鞋袜不要乱扔,应并拢放整齐的习惯。

卫生教育

要让孩子能独自漱口、刷牙、洗脸。这个时候的孩子一般都能自己搓着洗手了。所以,每次外出回家、饭前、便后、玩耍以后等,都要记住不厌其烦地让孩子洗手。同时要教孩子学会用肥皂洗。

有时孩子只顾着玩,脏衣服穿在身上很长时间也不知道换,这时候就要提醒孩子赶紧更换衣服。要使孩子体会到身上衣服干净会很舒服,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

5岁的孩子在洗澡时是凡小手够得到的地方都能自己洗,要教育孩子洗干净,不要马虎行事,要定时给孩子修剪指甲和理发,使孩子自己感到头发长了或指甲长了不舒服,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礼节教育

无论在家里或与他人相处,都应该有礼貌。四五岁,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了人就能脱口说出如“您好”、“谢谢”等。出门时要对家里人说“我出去了”,回家要说“我回来了”,吃饭前后要讲“那我吃了”、“吃饱了”、“真好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