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鬼面兰陵
“哇!终于到桃花小哥哥上场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话说这次表演的节目怎么有名字了,哈哈,以前不都是‘敷衍’的叫《舞蹈》嘛!”
“《兰陵王入阵曲》这是什么曲子,好期待……”
“之前的曲子不是有人猜测是《木兰从军》吗?”
“楼上胡说,明明是《昭君出塞》!”
“楼上胡说,明明是《贵妃醉酒》!”
……
当主持人下台,沈歌和莫书雁登场后,在白糖的直播间里,观看直播的网友一时间俱都兴奋起来。
现场礼堂内,观众和评委听到沈歌和莫书雁上场,他们也都是正了正色,毕竟这一对搭档在初赛和复赛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作为横空出世的黑马选手,所有人内心都期待着决赛中沈歌、莫书雁能再带来怎样的精彩节目。
至于张柏欧和蔡坤凡被带节奏的那些粉丝,她们则是对沈歌嗤之以鼻,纷纷低头玩起了手机。
表演开始。
一片漆黑的舞台上,忽然一束灯光打了下来,只见两道身影出现在舞台上,一人怀抱琵琶端坐在地,另一人则双手持锤,英姿飒爽地伫立在一座大鼓面前。
当怀抱琵琶的那人微微抬头时,台下观众正下意识地凝神准备看清他的真容,但下一刻,却出现了阵阵哗然之声,所有人都惊讶得合不拢嘴。
这是……
只见怀抱琵琶的这人脸上竟带着一副面具,青面獠牙,横眉怒视,似穷凶极恶的怪物一般,看到不禁使人脊背一凉,生出一阵寒意。
“咚咚咚、咚咚咚——!”
急促的鼓声响了起来,将观众的目光吸引而去,众人这才注意到,打鼓的这人脸上同样带着一副青面獠牙的鬼脸面具,只不过由于她是侧对着观众,所以众人刚才才没有发现。
沈歌和莫书雁两人的这般奇特打扮将观众好奇心彻底勾了起来,所有人不由自主的闭上嘴,屏气凝神,安静地看台上两个人的表演。
“咚咚咚、咚咚咚……”
鼓声还未停,声音并不大,但却非常的急促。
在全场观众直勾勾的眼神注视下,在急促的鼓声中,身穿长袍,脸覆鬼面的沈歌缓慢地伸出了一只颤抖的手,似有些犹豫不决一般,指尖在身前案几上的酒杯上停留片刻,这才将其一把抓住,蓦然抬头,作了个一饮而尽的动作。
紧接着,他放下酒杯,修长白皙的手指搭在琵琶弦上,蝴蝶穿花一般灵巧的指法在弦上拨动,清脆的琵琶声便流淌倾泻而出。
与此同时,在琵琶声响的同时,原本低声急促的鼓声也骤然作响,不再像刚才那样低沉,而是瞬间变得激昂起来,一声声摄人心魄的鼓声伴随着鼓锤碰撞鼓面振荡而出,仿佛敲到了所有观众的心中。
“咚咚咚、咚咚咚!”
“铮铮铮铮铮——!”
琵琶声和鼓声交错混合在一起,琵琶借鼓势,鼓助琵琶威,两者彼此配合,将各自的特点发挥到了最大。
现场观众的感受是最直观、最震撼的,一声声鼓声好似敲进了他们的心里,而清脆激昂的琵琶声则如同火花一般,将鼓声震起的热血彻底点燃!
肃杀、激昂的氛围充斥在整个礼堂,现场的观众感觉自己仿佛瞬间被带入到了古战场,四周都是鼓声、武器交击声、痛苦哀嚎声和杀敌助威声……
和在复赛中表演的《木兰辞》不同,这首《兰陵王入阵曲》在表演内涵方面更加的简单纯粹,大部分都是战斗;但是在表演形式上,沈歌却加入了很多细节,以及不再只是他一人弹奏,而是加上了莫书雁的鼓乐。
“卧槽,太震撼了吧!”
“初赛和复赛都没有出现,这还是沈歌第一次在舞台上现身吧,终于看到他真面目了,原来琵琶是这样弹的!”
“太飒了!”
“不知道谁排的校花榜,特么给我拉出来打一顿,这么帅的莫校花怎么可能只排第四名,排第一名都不过分!这不比你们那些柔柔弱弱的女神好看千倍万倍!”
“这鼓简直敲到我心缝里去了!”
现场的观众看到此刻都忍不住小声地交流起来,实在是沈歌和莫书雁此刻表演的节目……绝了!
在第一个比赛节目开始到现在,他们俩这个节目表演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只此一家,从未有第二个!
因此,他们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就可想而知了。
而此时此刻观看直播的观众,虽然他们的感受没有在现场那么直观,但他们的反应不比现场观众差,一个个同样也都被沈歌和莫书雁的这一手表演给震惊到了。
“我日,太燃了!”
“燃尼玛,草起来了!”
“好家伙,听到一半,我直接把我家牛踢开,自己犁了两亩地!”
“楼上的,你赶快退出去吧,上次不是才刚犁了两亩地嘛。我怕你听完,把你家地都给犁完了,那牛可怎么办呀!”
“没去现场,好可惜!”
“桃花小哥哥太帅了!”
正当现场还有直播间里的观众都被深深吸引的时候,台上,沈歌和莫书雁的表演已进行到了高潮。
此时华鼓和琵琶声所表现出的,正是历史上兰陵王的成名之战: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兰陵王高长恭亲自率领五百名将士攻入了北周的包围圈,在敌众我寡,人数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这种行为无异于是去送死。
但杀敌无数、头戴青脸恶鬼面具的兰陵王宛如杀神一般,英勇无比,杀得北周军队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使北齐反败为胜!
此时此刻,整首曲子悲壮雄厚的气氛被沈歌手中的琵琶和莫书雁身前的鼓调动攀升到了巅峰的状态。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在这一刻,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自己中学时学到的那些诗句,那时英语被老师和家长放在首位,而这些诗句只是潦草读过,用来应付公事而已……
但是如今,当他们感受、亲临到这种氛围的时候,才真真切切的了解到,那些诗人在作出这些诗句时是在描述着怎样的一种心态,怎样的一种战场氛围。
千军万马、百万雄兵,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