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稀奇
这里的宗教信仰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信仰佛教。尤其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备受人们的推崇。
第二类是五猖神。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地教信仰,来源说法不一,以至于是哪五个神很多当地居民都未必能说的出来,但信仰的人却是最多,不得不说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第三类则是介于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他们既不信神,也不信佛。但又不完全否认这世界鬼神的存在,最典型的话术要算举头三尺有神明,但到底是什么神又说不清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这类人多为读书阶层,看起来矛盾又不矛盾。
这三类信仰跟大多数南方地区的人们的信仰很相似,但周坪镇又有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第一类和第二类人。
最初周坪镇的信仰佛教和五猖神的人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你烧你的香,我拜我的神,那怕是一个家庭里面,有信佛的也有信五猖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宗教的发展,这两类人的信仰竟然融合了,并且成为了主流,现在的周坪镇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底层人民他们既信佛,又敬五猖神。
这是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人他即是个佛教徒,同事心里还敬畏着五猖神,但事实却是这样。例如周坪镇本地最大的祀庙五猖庙,虽然名字叫五猖庙,但庙里除了供奉着五猖神之外,还供奉着文殊菩萨和观音老母。
在他们看来这并不矛盾,五猖神在天庭,菩萨掌管西方,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两个不同的教系。
李槐(艾内斯)第一次来当地考察看到这座祀庙内心是很不舒服的,尤其是这座祀庙的香火还很鼎盛,很多人在庙里三跪九叩。在他的认知和信仰里面这就是异端,而那些信众这种信仰方式也是无知和愚昧的。
一开始他最想买下的是这块地皮,并且想要拆除这座庙,但是后来又不得不放弃了。
一来信仰者众多,强行拆除会引起当地人的抱怨,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在他的眼里拆除当地的一座庙宇只是会引发人们的抱怨,却没想到更严重的后果。
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这块地皮它不属于任何人的,他就是想买也买不了。
这座五猖庙的来源还要追溯到二三十年前,当时当地的一座五猖庙因为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周坪镇的本地居民商议重新建一座新的庙宇。
当时本地的陈姓地主老来得子,大喜过望,于是决定为当地做一些善事,听闻建庙之事,主动提出捐出自家的一块风水宝地(当地风水师鉴定)。而后乡绅带头,周坪镇的乡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这样这座祀庙建立了起来。
最终教堂的落地位置选在了距离五猖庙的大约十几里的地方,这是李槐特意要求的。
受李槐之邀,跟李槐同行的马林和费定南两位教士劝李槐另选它址,但李槐却执意如此。
地址选定后,下一步就是开工建堂了,他们把这个工程承包给了一个英国商人亚当斯(中文名薛铠)。亚当斯是马林找来的,但李槐对此却很有意见,他认为英国人干事不靠谱,他信不过英国人。这种偏见也是有政治和历史原因的,英国人大多数信仰的是基督教新教,而李槐信仰的是天主教,虽然同属基督教,但差别还是很大的,新教与天主教的之间敌意就更不用说了。
但马林告诉李槐:“没有比亚当斯更适合这个工程的了,亚当斯来中国已经有10个年头了,是个十足的中国通。”
根据提供的图纸,亚当斯估算教堂的建立完工最快需要6个月的时间,但李槐觉得时间太久了,最后英国商人提议:如果李槐他们愿意加钱,可以采取两班倒交替的方式,日夜不停工,这样教堂竣工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到三个月。
能缩短一半时间自然最好,但李槐有些不放心道:“在法兰西,没有任何一个工人愿意选择在晚上干活到天亮,亚当斯先生,你确定你的方案不会出任何问题吗?”
亚当斯当即拍了拍胸脯无比肯定道:“艾内斯神甫,请放心,绝对没有任何问题,我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要了解中国人,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任何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关键是看你有没有钱。”这是他们的总督大人跟我说的一句话。”
虽然存在偏见,但不得不说亚当斯的办事效率还是不错的,只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亚当斯就在当地招齐了人手,没有什么隆重的开工仪式,也没有什么特意挑选黄道吉日,工程就这样开始了起来。
起初,周坪镇的人们并没有太过在意和当一回事,只当是哪个员外或者是哪家大户有钱没去使建个园子啥的。
但一个月后人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园子似乎有些不一样,虽然现在教堂还只是一个架构阶段,但很明显这个建筑的架构是跟本地的不一样的,而最让周坪镇普通百姓惊奇不已的是工地上的那些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
工程是亚当斯亲自监工的,他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工地上。杨槐等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过来检查工程进度。
大多数普通百姓是从来没见过洋人的,他们对这些洋人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很多人没事干的时候就会结群特意跑过来瞅瞅洋人是长啥样子的,他们远远的瞅着,并不靠近,嘴里惊呼着那叫一个稀奇。在他们的认知里面这世界上的所有人不都应该是黄皮肤、黑发黑眼睛的吗,脑海里压根就没有白种人的概念,更不用说还有黑人了。
于是好奇更盛,有好奇者打听到他们是来自珐琅西(法兰西)。至于珐琅西在哪,有所谓的学问高深老者给出答案:“珐琅西应该是天竺的一个地名,他们来此的目的是传播达摩教义的(佛教),他们现在在建的正是寺庙。”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没见过世面的,比喻:周大友。在天津长期跟洋人打交道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也知道他们在这里是想建立教堂,不过他倒不在乎,也对洋教没啥兴趣,他是商人,他感兴趣的是生意和赚钱,其他的无所谓,再说了咱大清的皇帝和西太后都允许他们传教了,他一普通百姓还能有啥好说的,这也是其他乡绅一开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