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与人工智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FOREWORD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020年6月22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仍在加速,其影响将持续数十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并将改变当今的世界格局和走向,人类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斗争将长期存在,世界将携手合作共进,通过精准的科学防疫,最后将其战胜。

一、科学战“疫”,方法创新。在武汉及全国抗疫阻击战关键时刻,率先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征象识别及CT快速诊断,目的为解决抗疫急需的快速识别诊断与疗效评估,为科学抗疫提供强大技术支持。疫情初期蔓延凶猛,中国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快速甄别患者,阻断传染源,成为抗疫防治的首要问题。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全国力量全力以赴应收应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方面,CT与人工智能及方舱CT在抗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提炼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异CT征象,如早期的刺梨征,中期的灰雪征、过渡期的石膏征,晚期的白肺征,侵犯肺间质和实质的虎斑征,沿肺外周胸膜下分布的蝙蝠征,将重新定义的征象与方法,制成课件上传互联网供同行专家参考,后经肺部影像联盟网站转载,网上流览量当天达到12万人次,反响热烈,备受关注,网上好评不断,认为幻灯课件直奔主题,简洁逼真,印象深刻,上手易用,显著地提高了放射科、急诊科、呼吸科及重症医学科的诊疗时效性和准确性,建议将其整理成书便于阅读交流,让更多的同行与读者受益,这是促成我们下定决心投入创作的初衷所在。

二、技术融合,普适高效。本书特色首先是跨域性和代表性。编者和病例来源于军地双方,有一定代表性。绝大多数编者是来自武汉前线和多个省市地区专科医院的抗疫专家,也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企业人员,以及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院所;病例均来自武汉、广州、深圳、北京、贵州及内蒙古等专科定点医院,收录范围包括小儿、孕妇及高龄老年人,恢复期及无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审与主编都是行业公认的知名专家、教授。本书围绕着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影像病理、方舱CT与人工智能应用、远程医疗,以及救治诊疗经验,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总结探索,向世界提供了中国式抗疫医疗经验和范式。其次,多种信息技术临床协同,如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量化诊断、方舱CT、床边超声、远程诊断及机器人及区块链等协同创新,以及相关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经人工智能验证的征象和CT评分得到临床认可和好评,提高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知能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协同的新业态。最后,本书图文并茂、简单实用,编撰CT征象简单明了,物化逼真,便于临床指导应用,达到眼前有图,心中有谱,脑中有意,手中快捷与精准诊断。作者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按照创新源于临床,思考高于临床,指导回归临床的写作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理论高度探讨问题,解决临床的难题,坚持原创性与真实记录相结合,力求所引用资料达到可溯源性,系统叙述层次分明,言而有据,文案要经得起科学和时间的检验。

三、专业报国,责任担当。采用CT筛诊应对疫情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CT与人工智能评判是化解这次疫情中资源挤兑的关键利器,放射科在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疫初期,诸多技术原因在核酸检测敏感度低与效率不高的峰时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笑春教授与作者共同倡议和呼吁:对武汉与湖北省的高危人群和疑似病例统一采用CT甄别。最终,CT检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采纳,于2020年2月5日列入第五版指南,将“CT+临床”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应收应治挽救生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许多编者多次在线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诊断授课和科普宣教,促进流程管理及医疗知识普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征象与影像诊断一直在学术争论中不断前行,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有些观点纯属个人所持,难免有失偏颇,还望读者海涵指正,以便于今后斧正再版。由放射界著名专家肖湘生教授、杨立教授、李坤成教授、张挽时教授等进行专业把关,邀请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钟世镇教授、“最美新时代军人”黄文杰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钢教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黄其鎏教授作序支持,鞠躬致敬,心示感恩!借本书付梓之际,我代表编委会向广大读者推介本书,向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

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分会医学人工智能学组主任委员

南部战区总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