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三冬瑞雪 上慰圣怀
年前的一场腊月雪仍然覆盖在紫禁城上。各地的报雪奏折纷纷送达御前,臣子们意在上慰圣怀。乾隆帝天性喜雪,冬雪对于帝国来讲如同命脉。
子时至寅正以前 四时之前 入眠
年前的残雪还伏在歇山顶上,瓦檐下挂着一串串晶莹的冰溜子。紫禁城依然笼罩在冰雪之中……
偌大的宫城之中,除景运、隆宗二门两处灯光外,一片黑暗。据说这是打明末魏忠贤那留下的遗制。当时魏忠贤取消禁门内一切路灯,为的是便于出没于夤夜,而到了大清,莫名其妙地承袭了这套旧制。巡更的太监像幽灵一般游荡在皇宫的过巷间。几天来,道上的残雪已被踩踏得板结成薄冰,夜行的脚步落在上面,发出“吱吱”的响声,一不小心就会跌倒。夜深人静里,偶尔从远方传来的几声犬吠,非但没有打破这里的静谧,反而像投入深渊的石子,在黑暗中呻吟着孤寂。
散落在残雪中的燃放过的爆竹蒂子与随风飘落的白色镶红的纸头,记下了几天来宫里的喜庆。乾隆帝几天前的御制诗“喜爆声霆壧穴听,祥霙积地簸钟消”可以拿出来作证了。
年前的这场雪,为乾隆帝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喜悦。各地的封疆大吏早在旧岁,就将奏报瑞雪情形的折子纷纷送达御前,其中不少奏折博得龙心大悦。
说来,有那么几分天意,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偏偏降在了上年夏秋之际被灾的甘肃。据甘肃按察使海明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十一月初八日奏报:
窃照时届冬令,雨雪情形关系明岁收成丰歉,上廑圣怀。兹于十月初十日,兰州省城得获瑞雪,积地一寸有余,其兰州府属之狄道、河州、金县、靖远,巩昌府属之岷州、漳县,凉州府属之武威、永昌、古浪,西宁府属之西宁、碾伯等州县,均于初九、初十、十一等日得雪,自一、二、三寸至五寸不等。
或可谓这是一场“应时瑞雪”。海明称这场雪“与(于)已种冬麦及留种春麦地亩均有裨益,至甘省今岁秋成尚称中稔,约在七分以上,故粮价较前平减,民情安贴”。
海明的这份奏折并未立即引得圣心愉悦。在瑞雪上,乾隆帝的标准可高着呢,他只是淡淡地在这折子上写了一个“览”字。“七分中稔”,这也正是大学士管陕甘总督杨应琚的提法。十月十九日,杨应琚的一份奏折称:
窃照甘省自七月中旬以来,屡得时雨,入土深透,各属所种秋禾发荣畅茂,胥庆有收,业经臣恭折奏闻在案。兹已陆续成熟刈获。据各属将约收分数,先后呈报前来,臣逐一详加确核,内除偏被水旱雹霜地亩,暨气候较寒,向不种秋处所不计外,内秋禾约收九分及九分有余者,系中卫、归德(厅)县丞等二县厅;约收八分及八分有余者,系安化、宁州、正宁、武威、宁夏、宁朔、平罗、灵州、渊泉、玉门、踏实县丞、徽县、肃州等一十三州县厅;约收七分及七分有余者,系河州、西和、崇信、灵台、合水、环县、抚彝(厅)、张掖、永昌、古浪、碾伯、敦煌、清水、两当、高台、王子庄州同等一十六州县厅;约收六分及六分有余者,系皋兰、狄道(州)、沙泥州判、金县、陇西、漳县、平凉、静宁、华亭、泾州、镇原、庄浪(厅)、山丹、东乐县丞、镇番、平番、秦州、礼县、秦安、三岔州判、文县、成县、西固州同等二十三州县厅;约收五分有余者,系渭源、靖远、宁远、伏羌、隆德、固原、花马池州同、阶州等八州县厅。合计通省六十二州县厅,约秋禾收成共有七分有余。伏查本年甘省夏禾虽有遍被旱伤之处,仰蒙圣恩特蠲额赋,厚示抚绥灾黎,已无失所。今秋禾收成获有七分有余,虽未甚丰,堪称中稔。通省黎民,靡不感戴圣主福庇,皆安居乐业。
乾隆帝对此折的朱批是:“览奏稍慰。”
十二月十三日,大学士傅恒、刘统勋据此也上了一份折子,曰:
臣等详查杨应琚奏甘省被灾州县一折,单开灾重地方十四处,稍重地方十五处,灾轻地方七处,尚未勘覆地方十处。其尚未勘覆地方是否成灾?暨被灾轻重情形若何?并灾重、灾轻等州县现在作何分别赈恤之处?折内未经声叙。再河州、狄道、碾伯三州县,折内既称俱已改种秋禾,续经勘不成灾,而又将河州、碾伯列入夏秋遍被雹水灾轻之七州县内,狄道一州列入尚未勘覆之十州县内。所奏亦未甚明晰,似应令该督即行查明,详悉覆奏,以使叙入加赈恩旨。臣等谨拟写询问该督寄信谕旨,进呈伏候皇上钦定,并将杨应琚原折清单呈览。谨奏。
为此,乾隆帝还下了一道谕旨:
甘省被灾各州县处,地土瘠薄,灾后民食未免拮据,业经降旨,加意抚恤,并蠲免额赋,因念新春,尚须特降谕旨,加恩展赈。曾传谕该督将现在如何赈恤情形查明具奏。今据奏称灾重地方十四处,稍重地方十五处,灾轻者七处,其狄道、镇原等十州县据称尚未勘覆。该十州县秋禾既遍被雹水,是否勘明成灾?暨被灾轻重情形如何?及灾重、灾轻各州县现在作何分别抚恤加赈之处?折内俱未经声叙。再河州、狄道、碾伯三州县既称俱已改种秋禾,续经勘不成灾,而又将河州、碾伯列入夏秋遍被雹水灾轻之七州县内,狄道一州列入尚未勘覆之十州县内,所奏亦未甚明晰。着传谕该督杨应琚,将以上各情节及明春应行展赈并酌量予赈各州县,速即查明,具折奏闻,俟朕临时降旨。饮此。
灾荒之时,皇帝借以整饬吏治,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管束,已成为历代荒政的重要内容。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得好:“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因此,廉政是“仁政”的最终保证。
几天来,乾隆帝想的是,加恩展赈,并蠲免本年赋租。
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灾情最重、耗费银两最多的,要数乾隆七年(1742)江苏、安徽二省的水灾。是年六、七、八月间,江南淮、徐、扬州一带,黄河和淮河同时涨水,“水势漫溢,甚于往时”。江苏、安徽的江、海、淮、徐、凤、颍、扬、泗等府所辖五十余州县被灾,情况十万火急。据江苏巡抚陈大受奏称:“扬州目下河水日逐增长,民间自中人之家,以及极贫下户,皆流离四散。虽有平粜之官粮、抚恤之公项,亦不能奔走领籴。”安徽凤阳府、泗州、颍州所属州县灾民多达二百二十余万人,江苏更倍于此数。乾隆帝闻悉扬州灾情,心急如焚,立即谕示:“似此情形,实非寻常被灾可比,朕心深为轸恻。该督抚等不得拘于常例,务须多方设法,竭力拯救,使灾黎稍可资生。以俟水退,倍加抚绥,俾得安其故业,毋致失所。该部即遵谕速行。”(1)他除了免除被水州县本年额赋以外,又特派直隶总督高斌、刑部侍郎周学健为钦差大臣,“往江南查办灾赈、水利”。
为了使灾情通报畅达,不致贻误赈救,乾隆帝曾谕告臣下:“夫民瘼所关,乃国家第一要务。用是特颁谕旨,通行宣示,嗣后督抚等,若有匿灾不报,或删减分数,不据实在情形者,经朕访闻,或被科道纠参,必严加议处,不少(稍)宽贷”(2)。
每闻水旱荒灾,乾隆帝必是大沛恩膏,大发帑银。乾隆帝当然铭记经典中所载“夫仁政,必自经界始”(3)“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4)的道理。据载甘肃大吏曾有冒领赈款而致罪者,后来甘肃复灾,近臣中有以前事进言者,乾隆帝竟说:“朕宁使官冒赈,不使民枵腹也。”(5)
正是由于乾隆时期“重农、务农、劝农”,奖劝农桑,赈灾治河的政策,农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乾隆三十年(1765),全国人口达2.07亿人。人口的增加,在耕地面积扩大、高产作物推广、经济作物普种的环境下,并没有产生危机性的后果,相反却将这一繁盛的局面推向了顶点。
乾隆帝从康熙帝、雍正帝那里承继了本来就较为丰厚的家底,加上他本人尤重贮备,使国库有着充裕的财力,以至库存仓谷一度达到了4 000万石。由于购存过多,触发了粮价的上涨。乾隆十三年(1748),朝廷就粮价上涨进行了讨论,为了平抑粮价,决定减少采购量,降低常平仓贮存额,以现额为准。通计19省贮谷3 370万石,加上社仓、义仓的积谷,估计约合50亿斤。有了此项积贮才有了乾隆帝“朕宁使官冒赈,不使民枵腹也”的豪言壮语。
甘省的报雪奏折之后,云贵总督刘藻于十一月十二日奏报:
滇省自交冬令,日间暄暖,入夜浓霜厚露,每隔数日即降雨泽。东川府属会泽县已于十月十一、十三等日得雪寸余,此时雨雪与豆麦最为相宜。目下南豆已长七、八寸及八、九寸大小,麦亦出土四、五寸不等,青葱畅茂,蚕豆已经开花。据两迤府厅州县禀报,大概相同,至黔省两游各属节气稍迟。据布政使钱度禀称:秋收以后,雨旸适均,田土滋润,所种菜子,豌豆俱长有三、四寸至五、六寸,大麦出土二、三寸,小麦、燕麦亦有一、二寸不等,日渐长发。两省春收有兆,现在民夷乐业,边境敉宁。
乾隆帝见此折,龙心大悦,立朱批:“欣悦览。”这可是作臣子所企望不及的。
十一月,闽浙总督苏昌、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刘藻、山西巡抚兼管提督和其衷、广东巡抚明山等皆呈有降雪的奏报。
进入腊月以后,各地封疆大吏争先恐后地将报雪奏折驰送御前。
初二日,山东巡抚崔应阶有奏报雨雪粮价折,不想由此引发了一场君臣间的冬雪春雨之辩。
崔应阶的奏折曰:
窃照东省入冬以来,屡有雨泽,天气融和,麦苗滋长。十一月下旬气候始寒,时届冬至,麦苗正资蟠根,以待春融透发,二十六日午后,省城同云远布,雪片微零,虽未成分寸,而省城东北各府属则已瑞雪均沾。现据济南府属之邹平、长山、淄川、新城等处申报,二十六日得雪二寸;又据武定府属之利津、沾化、海丰、蒲台等处申报,二十六日得雪一、二寸不等;又据莱州府知府汪圻到省面言,二十六日青、莱各属俱得雪一、二、三寸不等。瑞雪应时,丰年有兆。所有十一月份粮价,如沂、青、登三府属较上月互有增减,济、泰、武、兖、曹、东、莱七府属俱较上月有减无增。臣往来兖、泰等府体察民间,还谷完漕俱极踊跃,经过各处市集,米谷杂粮,在在充裕。值此隆冬岁暮,臣随处严饬地方文武,申严保甲窝堡,巡缉要路通衢,以期地方安戢,共保盈宁。
对于这样一份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的奏折,乾隆帝却并不以为然。十二月十九日,就此发了一道上谕:
查本月初六日山东巡抚崔应阶奏:十一月二十六日济南、武定、莱州各府属俱经得雪一、二、三寸不等,此后尚未据奏到。又十一月十四日河南巡抚阿思哈奏: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初一日,各属得雨一、二次,至该省得雪之处尚未奏报。……
同时被扯进来的还有直隶总督方观承。十二月初八日,方观承奏报:
窃查直属入冬以来,久晴过暖,望雪甚殷。惟于十一月二十三日,热河道属各厅报得雪三、四寸,宣化府城得雪三寸,永平府属之临榆、抚宁以及怀密、通州一带雪仅及寸,京南无雪。至本月初六日,保定省城仅有微雪飘洒,新城、雄县、高阳、定兴、河间、肃宁一带得雪一、二寸,兹据通州、良乡、固安报,于是日得雪五寸。三河、香河、东安、武清、大城、涿州亦同时得雪三、四寸不等。虽大势尚未普遍,而连日气候凝寒。由京师渐及于各郡邑,惟盼于腊内均沾优渥之泽也,所有各属已未得雪情形,理合恭折奏闻,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本想以缮奏雪情讨皇上欢心,不想乾隆帝朱批:“竟不知保定尚未优沾,殊觉可惜,京师左近则皆被泽,天津亦奏报有五寸之泽矣。”
紧接着大学士刘统勋奏旨分别以“寄信”形式给河南巡抚与山东巡抚,传谕如下:
河南巡抚阿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奉上谕:“京师附近地方俱于本月初六日得雪,自四、五寸至六、七寸不等,惟保定一带虽经沾洒,尚未深透。兹据方观承奏到,本月十六日省城已得雪四寸,因思河南所属正与保阳迤南地界毗连,本日已据布政使佛德折奏南阳、汝宁等属于初五日得雪一、二寸,而该抚阿思哈何以尚未奏闻,岂所辖远近不同,必待通查会奏耶?着传谕该抚,令将豫省实在得雪分寸,并各属现在是否待泽情形,详查速奏,以慰朕怀。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山东巡抚崔 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奉上谕:“本月初六日,近京一带附近地方俱经得雪,自四、五寸至六、七寸不等,惟保定迤西一带沾洒尚未深透。今据方观承奏到,省城已于十六日得雪四寸。而河南布政使佛德亦同日奏报,南阳、汝宁等属已得雪二寸,其山东地面正与直豫毗连,前据该抚崔应阶折奏,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济南、武定、莱州各属得雪一、二、三寸不等。日来,尚未据续行奏闻。着传谕该抚,令其将现在各属曾否普沾雪泽,并得有分寸几何,即速详查具奏,慰朕廑念。钦此。”遵旨寄信前来。
这一道道谕旨再一次证明乾隆帝对雪情的重视。对雪独有情衷,或在异邦人看来几乎是难以理解的。然而,乾隆帝心中却有着一条绝对通达的逻辑:降雪即丰登之兆。有了雪,田野便可得到滋培,二麦便可发荣滋长,来岁便可望丰获。这样,粮价平减,民情欢欣,社会才能平稳,天下便可大治。因之,在乾隆年间的清宫文书中,将下雪称为“获雪”“得雪”,并将奏报雪情这一举动的最终情由上升为“感召天和”,“仰慰朕怀”。但是,也有那么个把臣子不解其意,呈报实情者,山东巡抚崔应阶便是这么一位。
十二月二十二日,山东巡抚崔应阶奏事:
臣查东省本年冬月惟济南、武定、青州、莱州、登州五府属于十一月二十六等得有瑞雪,前经臣将已报得雪之处奏明,兹复遵旨详查,将各属得雪寸数开具清单,恭呈御览。其泰安、兖州、沂州、曹州、东昌五府属尚未报有得雪之处,但距立春尚有二十余日,各属种麦地亩亦尚未干燥,现今二十二日同云远布,天气清寒,似有降雪之象,容俟瑞雪普沾,臣即恭折驰奏,仰慰圣怀。
“天运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6)“天道圜,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7)照说皇帝老子也管不了老天爷的事,只是这臣子的奏折如鲠在喉,这不是拿老天爷气煞皇帝吗?乾隆帝不愿再往下想,只是倦倦地在折子上批了个“览”字。
又过了两日,崔应阶缮折奏报山东省得雪。奏文如下:
十二月二十二日臣接奉谕旨,令将东省各属曾否普沾雪泽,并得有分寸几何,即速详查具奏。经臣遵旨将十一月二十六等日已经得雪州县开具清单,恭折复奏。兹省城济南府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巳时起至亥时止,得雪二寸有余,远处尚未报到,然是日同云四合,风定气寒,所及必广。腊雪滋培,麦苗有益,农民预庆丰年,远近喜跃。除查明各州县得雪寸数,另行奏明外,臣谨先行缮折驰奏,仰慰圣怀,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就此崔应阶也赢得了乾隆帝“欣悦览”的朱批。然而,这段由冬雪而引发的君臣间的心理纠葛并没有就此而告终。
崔应阶又在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二日奏报曰:
窃臣奏报上年十二月份粮价,并附奏十二月二十三日得雪分数情形一折,于正月十一日奉到朱批:“览,得雪分数尚欠沾足,于农功有碍否?钦此。”臣跪读之下,仰见圣主念切民依,无微不至。臣查东省上年入冬以后,屡得雨泽,地土滋润。臣巡查各处,察看麦苗青葱畅茂,并不干燥。于十一月望后地土始冻,麦根蟠结,旋得冬雪滋培,虽通省有得雪尚欠沾足之处,但臣在东五载,体验二麦丰收,全恃春雨优渥,是以北省农民有“麦收三月雨”之言。将来春分以后,谷雨以前,得邀时雨数番,则通省麦收丰稔可必,就目下情形而论,实于农功并无妨碍。臣谨专折复奏,仰慰圣慈,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平心而论,乾隆帝对雪泽于二麦生长的作用,理解非常深刻,绝非信口开河,于乾隆帝御制诗中信手拈来的词句,足以令崔应阶的观点站不住脚。
乾隆二十四年(1759),遇一场夜雪,乾隆帝以此作诗云:“虽然所乐别有在,利麦祥占氾胜书。”
所谓“氾胜书”,是西汉成帝年间氾胜之的农家名著(乾隆帝御制诗中向有省去专门用语中一二字的陋习)。《汉书·艺文志》载称“《氾胜之》十八篇”,原书已佚,由后人以《齐民要术》及《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所记最突出的农业技术是溲种法、区田法,其次如种麦法等,各法中均有雪泽于二麦裨益的论述。
氾胜之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关中平原)提倡种麦,获得丰收。他在实践中将冬雪对二麦的作用总结得尤为精辟,他说:“冬雨雪止,辄以(物)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又说:“后雪,复如此,则麦耐旱,多实。”
氾胜之首创的溲种法云:“(溲种)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倍。”这一高明的见解是后世总结的冬雪春化作用的先声。
乾隆帝对冬雪的认识与《氾胜之》十分相近,因此他诵出了“利麦祥占氾胜书”。在乾隆帝早期的御制诗文中,提及冬雪保墒与除灭蝗虫的诗句颇为多见。如乾隆八年(1743)的一首咏雪诗中道:
缅惟腊雪足,遗蝗入地深。
更拟饼饵富,慰我三农心。
况当苗秀时,时泽尤在今。
于另一首《进宫见路旁禾麦喜而作》诗中有云:
昨冬三白诚沾足,遗蝗入地无须卜。
今春灵雨复频零,有秋早幸天锡福。
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帝闻山东得雪,诵诗志喜,诗云:“遗蝗入地无复患,举趾足可兴锄耰。”
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帝又为河南、山东皆得雪作诗,云:
畿辅昨鲁雪,所惜止寸余。
继兹盈尺佳,尺心常企诸。
齐豫腾奏章,报雪一时俱。
虽亦未优沾,度寸三已逾。
慰远益切近,敢云可待乎。
摛辞兴弗轩,轩待六花敷。
很显然,冬雪于二麦的抗旱保墒、除灭蝗害的作用,是其他天露无法取代的。但是春雨于小麦的润泽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春雨贵如油的北方。
乾隆二十二年(1757),山东普降春雨,乾隆帝作《闻山东得雨志喜》,诗云:
已悉春霖被全郑,更希膏泽逮青齐。
封章忽接佳音报,喜在麦塍与菜畦。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第一次南巡,途中接到京师得春雨的奏章。他体验了南北不同的春雨,写了一首志喜诗,云:
江南恒苦春雨多,冀北恒苦春雨少。
苦少常年我惯经,苦多今来始略晓。
江南冀北皆赤子,目击耳闻究殊道。
麦将欲秀菜绽花,春雨正佳未致潦。
苦多即目已纾怀,苦少驰望燕云表。
置邮喜复接佳音,一犁普遍今春早。
顷刻兼消两地愁,况复溟濛烟景好。
南巡为乾隆帝带来了更为直接的农事知识,因此,乾隆三十年时的他已对全国的农业状况有了十分成熟的认识。山东巡抚崔应阶所谓“二麦丰收,全恃春雨优渥,是以北省农民有‘麦收三月雨’之言”,虽也非谬说,却有失一地一域之偏颇。
乾隆帝想到古人“瑞麦生尧日,芃芃雨露偏”(8)的诗句,又想到崔氏“高古淡远,不同凡响”的《研露楼琴谱》(9),惺惺相惜之心不免油然而生,当下也算释然。当年苏东坡作《次韵王滁州》,有“斯人何似似春雨,歌舞农夫怨行路”句。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帝作《雪中过定兴县》,借苏东坡诗句作:
坡翁一句记分明,将谓诙谐却有情。
歌舞农夫怨行路,由来雨雪不相争。
“由来雨雪不相争”,这正是乾隆帝此刻的心情。而崔应阶的“小诤”也显示了儒臣“以道事君”,非一味屈从君主意志的“妾妇”姿态。如此思量一番,乾隆帝非常坦然平静地在崔应阶的奏折上批了“知道了”三个字。
而腊月初七日,出身满洲高佳氏的高诚(10)奏报:“天津地方入冬以来,望雪甚殷。兹于十二月初五日戌时起至初六日戌时止,得有瑞雪,积地七寸有余。……四野俱已沾足。询之农民,佥称当兹冬令得此雪泽,实于明春麦苗有益。再现在米粮钱价均属平减,民情甚为欢畅。”
高诚的这份奏折,也即乾隆帝朱批直隶总督方观承初八日折“竟不知保定尚未优沾,殊觉可惜,京师左近则皆被泽,天津亦奏报有五寸之泽矣”的依据,只是将高诚奏折中所称的“七寸”改为了“五寸”。这是乾隆帝胸中的一杆秤,臣子夸大报喜的事在所难免。
此外,还有山西巡抚兼管提督和其衷的奏报:“兹据太原、潞安、大同、朔平、宁武等府属及保德、绛州直隶州属,并归化城各厅属禀报,于十月初十、十一月二十三并十二月初六等日,各得雪一、二、三、四、五寸至八寸不等,次第消融入土。凡种植冬麦之地,俱得借以滋长,即播种春麦、杂粮之区亦于春耕有益。”乾隆帝的朱批是:“览奏分数,似觉尚欠沾足。”
初十日,陕西巡抚明德奏报:“陕西地方西、凤、同、邠、乾一带,全以麦种为重……种植二麦之处,必得冬雪滋培,始能根荄稳固。前于十二月初四日戌时起至初五日寅时止,西安省城天降瑞雪,融化入土一寸,积地尚有二寸有余,且连日无风,渐次俱已消化入土。并据附近省城之西、凤、同三府属各州县禀报,初四、五等日各得雪一、二寸至四寸不等。滋于初八日午时起至初九日辰时止,西安省城又得瑞雪三寸,连日无风,渐次融化。臣探查四郊,一体均沾,于麦苗大有裨益。此皆仰赖圣主福庇,得以瑞雪应时,明岁二麦丰登可望。”乾隆帝朱批:“欣慰览。”可以看出,将天时与王道仁政联系在一起的赞颂,该是乾隆帝最为受用的。
十三日,河南布政使佛德奏报豫省得雪。紧跟着,十五日,河南巡抚阿思哈又报豫省雪情,两位大员奏报的当然是同一地的同一场雪。
十七日,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本月十六日,保定地区同云晓布,大雪缤纷,共有四寸,四野均沾。正当腊候,得此嘉泽,麦胎深固,闾阎实深欢庆。这份折子得到了“欣慰览”的朱批,算是天遂人愿,君臣同喜。
进入腊月下旬到转年正月,全国着实下了几场雪,在各省大吏中掀起了一阵奏报瑞雪的高潮。
二十日,湖广总督吴达善奏报:“湖南长沙、常德、衡州、岳州等府于十一月二十七、八等日得雪情形,业经臣恭折奏闻,此外各府州县陆续申报同日得雪普遍,十二月初七、八等日,复报得雪二、三寸不等。迨回任查阅,湖北武昌、汉阳、黄州、德安、施南等府属内据报,十一月二十七、八,十二月初七、初九等日有雪一寸至三寸不等,利川县同日得雪积厚五寸。其余各处有报随下随化者;有报频得雨泽者,土脉滋润,于麦豆甚为有益。两省粮价均平,民情咸各舒畅。”乾隆帝朱批:“览奏俱悉。”
二十二日,山西巡抚兼管提督和其衷奏报:“嗣据泽州、平定等府州属禀报,于十二月初八、十七等日各得雪三、四寸不等。兹太原省城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子刻起,同云浓霭,瑞雪缤纷,至申刻末止,谅沾被必广,于春田大为有益,此皆我皇上爱养编氓,感召天和,是以瑞雪频沾,丰登预兆,曷胜额庆。所有现得瑞雪缘由,理合恭折奏闻,伏祈圣鉴,谨奏。”乾隆帝朱批:“欣悦览。”
同日,大学士管陕甘总督杨应琚奏报:“陕甘地方大概多以二麦为重,其种植冬麦之处,必须瑞雪滋培,始克根荄稳固,即应种春麦之区,就须瑞雪渥沾,以待来年春播。前臣已将甘省十月、十一月各属得雪日期,并附近省城各属复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雪一寸,远处尚未报到缘由,于十二月十一日缮折奏闻在案。迨后即据兰州、巩昌、平凉、庆阳、凉州、秦州、阶州各府州所属具报,均于十二月初七、八等日得获瑞雪自二、三寸至五、六、七寸不等,内巩昌、平凉、秦州各府州得雪更为优渥。又陕省西安、汉中、凤翔、同州、乾州、商州各府州所属亦于十二月初四、五、六,初八、九等日获瑞雪一、二、三、四寸不等。其远处各属虽尚未报到,然势颇广远,谅必均沾。麦地得此滋培,来岁丰收可望,两省官民靡不欢欣鼓舞。所有两省得获瑞雪情形,臣谨恭折奏报,仰慰圣怀,伏祈睿鉴。”乾隆帝朱批:“欣悦览。”
二十三日,河南巡抚阿思哈奏报:“本月初五日,豫省河南、南阳、汝宁、陈州、汝陕等属各得雪一、二、三寸不等,经臣于十五日奏报在案。今省城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巳时起,彤云密布,瑞雪缤纷,至戌时止,得雪三寸,四野均沾。又据近省之陈留等县并卫辉府、延津、汲县、淇县等县各报,同日得雪三、四寸余不等。时值深冬,得此瑞雪,二麦大有裨益,民情甚为欢庆。正在缮折具奏间,荷蒙圣慈垂询,理合详细奏复,仰慰圣怀。现在云气稠密,尚未晴霁,各属得雪必广。容俟报到,随时续奏所有瑞雪情形。”乾隆帝朱批:“欣悦览。”
同日,还有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报得雪折。
另有河东河道总督李弘奏报:“东省地方今岁种麦甚广,计自入冬以来,天气晴和。麦地稍觉干燥,奴才自德州查勘工程至河南交界黄林庄一带,民间正在望雪。今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巳时起至二十三日午时,彤云密布,瑞雪缤纷,济宁州城内外积厚二、三寸不等。奴才随差员分往四郊,逐一查看,雪已遍及,所积更为深厚。现在云尚浓阴,降雪未止,二麦得此渥泽,发荣滋长,来岁可获丰收。奴才目睹嘉应并小民欢欣之象,实深忭庆,理合恭折奏闻,伏乞皇上圣鉴。”乾隆帝朱批:“欣慰览。”
二十四日,太子太保大学士兼两江总督革职留任的尹继善奏报:“江省地方入冬以来,天晴日久,二麦菜豆正望雨雪滋培。兹于十二月二十三日,江宁省城密雨竟日,继以瑞雪缤纷,积厚二、三寸,连融化入土者约有四、五寸不等,于菜麦大有裨益。看来云势宽广,各属谅可一体均沾,似此应时腊雪,实为丰年预兆。凡属农民无不额手称庆。至上江凤颍一带,据报于腊月初五日已得雪二、三寸不等,此次之雪,尚未据各属报到所有得雪日期,臣谨缮折恭奏,仰慰圣怀。”乾隆帝朱批:“欣悦览。”
同日奏报雪情的大吏还有到江南筹办南巡的两淮盐政高恒,奏文如下:
窃奴才于二十三日率同运使赵之壁(璧)赴高旻寺、金山、焦山一带洒扫行宫,查看明春圣驾南巡渡江事宜。是日彤云四野,始而甘雨沾足,继以瑞雪缤纷,除旋落旋消外,仍积厚寸余,现尚霏微江岸,点缀山光。缘入冬以来,天气久晴,正望雪泽,值此瑞应春前,官民商灶无不同声欢庆。奴才目击情形,曷胜忭舞,理合恭折奏闻,仰慰圣怀。
乾隆帝见折朱批:“欣慰览。”同日,山东巡抚崔应阶亦奏报东省得雪情形事。皇上的朱批是与“欣慰览”相近的“欣悦览”。
像两淮盐政高恒,本来公务在身,恰遇得雪,来个搂草打兔子,缮折奏闻一通,言上几句冬雪及时、丰年预兆的话,博得皇上的欢心,如此这般上奏的大臣还是大有人在的。
二十五日,刑部尚书、暂留江苏巡抚任的庄有恭有奏瑞雪应时,仰慰圣怀事。
庄有恭是这一年九月擢升刑部尚书的,现暂留任江苏巡抚。十二月,他曾疏言:“松、娄二江宣泄太湖,为东南水利第一。雍正五年大挑后,今三十余年,江身浅窄日甚,又一切滨湖港道,茭芦充塞,淤占成田。若不及早疏治,一遇积雨,数郡平田可虑。臣按上自太湖入运口,下至松、娄水口,应分别开宽疏浚,昆山、新阳之外壕张家桥,青浦之黄渡镇应开月河,以资分泄。”诏可。(11)
乾隆三十年正月,命庄有恭为协办大学士,仍管江苏巡抚事。二月,乾隆帝南巡,赐以诗曰:“重教任苏抚,近复擢秋卿(12)。岂不轻车藉,要资法纲平。跸途暂留扈,翰幄自归并。德政吴松在,何曾让毕亨。(13)”这便是庄有恭江苏巡抚革职留任的由来。
庄有恭奏报得雪折文如下:
窃照江苏各属本年入冬以来,天气晴和,于差务一切工程均得乘时赶办完竣,而二麦春花不无望泽。兹于腊月二十三日苏州彤云密布,密雨廉纤,入夜风加紧峭,六出争飞,始犹随雨旋消,继乃积而滋厚,城内地面晓来已二寸许。臣于午后稍霁,查勘灵岩、寒山各处工程,则郊外山间寒深冻结,景象尤胜,觉陇亩皆琼,群峰遍玉,皑皑一色,松梢竹杪,犹积三寸而赢,直一幅丰年兆瑞图也。正届三九之时,得此应时瑞雪,黄童白叟莫不欢呼称庆。从此气机已动,自必续降嘉祥。理合专折奏报,上慰圣怀。
庄有恭奏折一通,文脉酣畅,情理并茂,真不愧为乾隆四年一甲一名进士和状元郎。乾隆帝立批朱笔:“欣悦览。”
二十七日,护理贵州巡抚印务调任云南布政使钱度奏报三冬雨雪沾足,预兆丰年事。乾隆帝朱批:“欣慰览。”同日,闽浙总督苏昌奏报浙省地方得雪情形,仰慰圣怀事。乾隆帝朱批:“欣慰览。”
二十八日,太子太傅内大臣(14)江南河道总督高晋奏报瑞雪应时、丰年兆庆事。乾隆帝朱批:“欣悦览。”同日,浙江巡抚熊学鹏奏报雪情事。乾隆帝朱批:“知道了。”
二十九日,江西巡抚兼提督辅德奏报雪雨及时,农田得济事。乾隆帝朱批:“知道了。”
乾隆三十年新年伊始,仍然有一些封疆大吏在缮折奏闻,奏报瑞雪。
正月初一日,山西巡抚兼管提督和其衷奏报:
(山西)省城于十二月二十二日申刻接续降雪,至二十三日酉刻方止,除消融外,积地六寸有余。兹据太、平、潞、汾、大、朔、宁、泽、蒲九府及辽、沁、平、忻、代、保、解、绛、吉、隰十州属各州县均报称,于十二月二十二、三等日各得雪三、四、五、六寸不等,次第消融入土,于春田大为有益。此皆仰托我皇上福庇,是以通省瑞雪普沾,农民欢忭,共庆丰登有兆。
乾隆帝朱批:“欣悦览。”
初三日,陕西巡抚明德奏报:
陕西省西、凤、同三府地方于上年十二月初四、五等日,得雪一、二寸至三、四寸不等。旋于初八日午时起,至初九日辰时止,西安省城又得瑞雪三寸,随经臣于初十日恭折奏闻在案。嗣据西、凤、汉、同四府,兴、商、邠、乾四直隶州所属各州县禀报,各于十二月初八、九等日得雪二、三寸至六、七寸不等。续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戌时起至二十三日申时止,西安省城又得瑞雪五寸,因连日无风,俱已消融入土。并据近省之西、凤、同、邠、乾五府州属禀报,于十二月二十二、三等日,各得瑞雪二、三、四、五寸不等。
臣查陕省十二府州,除省北之延、榆、鄜、绥四府州属天气寒冷,不种冬麦外,其西、凤、同、邠、乾五府州种植冬麦者最多,而汉、兴、商三府州亦各种植冬麦多寡不等,去秋雨泽沾足,二麦俱已布种齐全。今仰赖圣主福庇,种植冬麦之处均各连次得雪,普遍沾足。二麦得此瑞雪滋培,根荄稳固,丰登可望。且自得雪之后,各处粮价亦俱较前渐次平减,民情欢忭,气象盈宁。所有陕省瑞雪频沾情形,理合恭折奏闻,伏祈皇上睿鉴。
乾隆帝朱批:“欣慰览。”
初六日,又有两通报鄂省雪情的奏折。一通是湖北巡抚王检的。云:“湖北各属上年冬月雨雪应期,麦豆长发,业经臣将查报情形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恭折奏闻在案。武昌省城又于是日得雪,至二十三日积累六寸。弥望四郊,同云密布,随据各府陆续报到,均于二十二、三、四日得雪一、二、三、四、五寸不等。瑞雪普遍,麦豆滋荣,且春融土润,更于播种有益,仰托圣主福庇,今年丰稔可期。现在粮价平减,民情甚为欢畅。”乾隆帝朱批:“欣慰览。”
一通是湖广总督吴达善的。奏文云:“臣自长沙前至武昌,所有沿途雨雪及各属报到情形,业经奏明在案。兹于十二月二十二日武昌省城地方先得微霰,随下随消,夜半后飞霙达旦,至二十三日午间,雪势益大,积地六寸,实为深厚沾足。续据湖北、湖南各属报到者,均于二十二、三、四等日同时得雪,除消融入土外,计积地一、二、三、四、五寸不等。此次得雪极为广远普遍,且节届大寒,不但种麦之处得此培压,蟠根深固,而土膏融沃于春耕最为得力,洵属大田丰收之兆,且喜雪后即晴,小民岁事俱觉敷余。各属粮价如常,农情欢忭,地方宁谧。所有得雪沾足情形,理合恭折奏明,伏祈皇上睿鉴。”乾隆帝朱批:“欣慰览。”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初八日,这一天,帝国大地南北天气晴好,然而仍有两位大员在上奏恭报瑞雪情形的折子。其中之一是刑部尚书、暂留江苏巡抚任的庄有恭,奏文曰:“新正初六日彤云密布,入夜六出缤纷,疏密相间,直至初七日辰刻止。除融化外,在城积厚约有寸许。臣差查四郊,高下田畴约有二、三寸不等,二麦春花得借滋培,且相距立春尚有七日,仍属应时腊雪,农民莫不欢呼称庆。所有复得瑞雪情形,理合缮折奏报,上慰圣怀,伏乞皇上睿鉴。”乾隆帝朱批:“欣慰览。”
另一位是浙江巡抚熊学鹏,奏文曰:“杭州省城本年正月初七日子时起,瑞雪沾洒,至巳时积有三寸余,四野普遍,农民相庆,春收可获丰稔。”乾隆帝朱批:“欣慰览。”
乾隆二十九年的腊月雪、三十年立春前的正月雪,几乎洒遍了天朝的大江南北。到正月初八日,紫禁城似仍酣睡在皑皑的雪衣之中。
据《大清会典》,宫殿苑囿冬季扫除积雪,由内务府移咨工部及各处随时举行。然而,下列乾隆帝御制诗可以证明,这座周长一千六十八丈三尺二寸,南北长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长三百有二丈九尺五寸的宫城仍然覆盖着积雪。从新正初一日起至初七日止,皇上写下了多首咏雪的御制诗:
宾竹室口号
收雪将来竹埭培,绿琼枝覆白瑶堆。
笑非京洛程家宅,却得游杨砌下陪。
题涵春室
春节虽迟日(15),春意递新年。
雪积祥玉花,爆腾瑞霭烟。
宫城近六街,市语何喧阗。
昨岁幸遇丰,物价平于前。
婚嫁率乘时,景象熙京廛。
可遽云返朴,通经贵达权。
镜清斋
冰床原辗镜中来,据榻回看镜面开。
自有一方呈照鉴,本无半点惹尘埃。
延虚恰喜栏边竹,入影犹疑缶里梅。
收得腊前雪盈盎,三清便与试茶杯。
另有《千尺雪》诗,乾隆帝几乎每年新正时节必以此题作诗,诗云:
积余雪色在山阴,落下银淙雪有音。
指日寒山听雪阁,异同此雪费推寻。
茗瓯竹鼎伴清嘉,七字刚成趣亦赊。
彩胜银镫概无设,室中宜朴不宜华。
年前三白布祥霙,掩映轩棂倍觉清。
若问予心喜所托,率因真泽匪虚名。
几天来,全国上下,普天同庆,可以说是上至君王,下至黎民,无不心喜于新春新岁,尤喜在盛世又一年的丰稔可期。
乾隆三十年伊始,对于乾隆帝本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同一般。乾隆帝有别于其他君主之处是,他二十五岁继位为帝时,就将自己在位时间拟以六十年为期。他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东巡谒陵途中向人说出个中奥秘:
朕践祚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迨朕六旬大庆后,即敕豫葺宁寿宫,为将来优游颐养之所,臣工应莫不共闻共见。岂有所伪饰乎?”(16)
其中所谓“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自不去说,而乾隆三十年正好是其默祷皇天,以六十年为期的一半,这对于自诩为一代明君的乾隆帝来说,当然是不可忘怀的。在《元旦试笔》中,他写道:
顺斗鸿龙又毂旋,苍灵新祉锡敷天。
丕基敬继五朝业,大宝钦登三十年。
益慎盈持将泰保,敢疏夕惕与朝乾。
乞浆得酒惟农谚,酉熟申坚愿稔连。(17)
晓瞻三素丽璇霄,元祚虔求玉烛调。
喜爆声霆壧穴听,祥霙积地簸钟消。
宫梅得气芳舒萼,苑柳迎春嫩摆条。
万里伊犁喀什噶,面东胥贺紫宸朝。
这首诗坦然地表白了自己的政治胸怀,他上承祖辈五代之基业,开拓了“爱养百姓”“本固邦宁”的全盛之世。这一年乾隆帝正当五十五岁,已登基整整三十载,比起一周甲的预期执政时间,此时春秋正富;加之乾隆帝朝乾夕惕,励精图治,天下大治,国运昌盛。
上年十二月初六日,乾隆帝曾写下一首《雪》诗,云:“入冬虽盼六花舒,又虑无厌蜀望予。”说的正是申年(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秋成倍稔,是一个大丰收年。入冬后乾隆帝望雪甚殷,但却自知求全不能太过,且地气还算含润,冬至亦迟,故不至迫切窘待。就在这样的期盼心情下,终于得降瑞泽,而且尚在立春日之前,欣承之下,又生出一种全美之惧。现在正应了“岁逢申酉乞浆得酒,申年丰酉年必丰”的农谚,真有一种天遂人愿、时来运转之感。
京师民谚“善正月,恶五月”又为乾隆帝平添了几分暗喜。他在一首《乙酉元旦》的诗中写道:
岁时月吉庆三元,青陆祥光烛紫垣。
必世若称王道始,后仁惟愧鲁论言。
朝正敬受万方贺,迓祉颙祈五谷蕃。
家宴乾清歌具尔,天潢奕叶衍长源。
《论语·子路》载,孔子说:“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世”的古意为三十年时间。在孔子看来,假若有王者兴起,一定需要三十年才能仁政大行。这可以说是喜上加喜,有了瑞雪的滋培,乾隆帝于初八日前日发布谕旨:
今春朕恭奉皇太后安舆,四巡江浙。东南黎庶望幸情殷,宜布渥恩,用光盛典。前此三经临幸,恩旨叠颁,所有江南省积欠地丁等项,蠲免至二百余万两。维时地方大吏,率多遵循旧例,例所应蠲者,不论灾熟积欠,并予豁除。而于因灾缓带之项,其中有例不准蠲者,转未获一体邀恩,于情理未为允协,因思成熟地亩,当年出产本丰,自不难踊跃输将,年清年款。其陈积未完者,实不免豫觊恩膏,有心观望,若因灾停缓之粮,势由岁歉不齐,致滋逋负,初非玩户抗延之比。今翠华所过,庆典聿修,而此等祲薄穷黎,未蒙濊泽,朕心深为轸念。着加恩将江苏、安徽乾隆二十五年以前,节年因灾未完,蠲剩河驿俸工等款,并二十六、七、八三年,因灾未完地丁河驿等款,以及二十八年以前,节年因灾未完漕项,暨因灾出借籽种口粮、民借备筑堤堰等银一百四十三万余两,又籽种口粮内米麦豆谷十一万三千余石,概予蠲免。至浙江一省额赋,本较江南为少,其积欠亦属无多。着将乾隆二十六、七、八三年因灾未完地丁银两,并二十七年屯饷沙地公租,二十六、七两年未完漕项等银十三万二千五百余两,又二十八年借给籽本谷一万三千七百余石,加恩悉行蠲免,以均惠恺。
该督抚等,其董率所属,实力详查妥协,副朕嘉予元元至意。倘有不肖胥吏,从中舞弊,影射侵渔,察出即与严参,从重治罪。该部遵谕速行。钦此。
乾隆帝曾谕告臣下:“诚以民为邦本,治天下之道,莫先于爱民。爱民之道,以减赋蠲租为首务也。”(18)乾隆朝蠲免钱粮次数之多,数目之众,在历朝历代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曾五次“普免天下钱粮”,共蠲免赋银二亿两。这绝非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不仅显示了乾隆帝轸念黎元的“爱民之心”,也体现了他令海内外“共享升平之福”的宽博胸襟。
说到申年的丰稔,那是全国范围内的大丰收。然而帝国疆域辽阔,即使天恩浩荡,也有不能周全的地方。这一年奏报朝廷的折子就有大学士管陕甘总督杨应琚的《奏报督办甘省被旱州县赈济情形折》、安徽学政梁国治的《奏报地方被水抚赈及雨水粮价情形折》、陕西巡抚明德的《奏报雨水田禾及赶运赈恤甘省粮石情形折》、甘肃布政使恒光的《奏报查察河东各属灾赈粮运地方情形折》及湖广总督吴达善的《奏报湖南益阳县加赈情形折》,等等。各地或偏灾不重,或赈恤及时,多未酿成一方之灾害,唯甘肃的旱灾与湖北的涝灾令乾隆帝安心不下。
在蠲免南巡沿途积欠的同时,乾隆帝毅然宣谕天下,加赈甘省鄂省灾民。在谕蠲免令的同一天,乾隆帝谕示:
去岁甘省夏秋偶被偏灾,各州县业经降旨,令该督等加意抚绥,照例给赈,并蠲免本年额赋,以示优恤。但念该处地土瘠薄,当此青黄不接之时,例赈将停,麦秋未逮,小民口食,恐尚不免拮据,着加恩将灾重之皋兰、金县、渭源、靖远、红水县丞,沙泥州判、盐茶厅、山丹、东乐县丞,平凉、陇西、通渭、会宁、安定等十四州厅县,无论极次贫民,概行展赈两个月。稍重之漳县、固原、张掖、武威、镇番、平番、古浪、永昌、西宁、中卫、静宁、隆德、庄浪、灵州、花马池州同等十五州县,无论极次贫民,概行展赈一个月。该督其董率属员,实心查办,毋令胥吏侵蚀中饱,务俾贫民均沾实惠,以副朕轸念边氓之至意。该部遵谕速行。钦此。
次日,乾隆帝谕旨:
上年湖北黄梅等各州县,偶被水灾,已经叠降谕旨,加恩赈恤抚绥。嗣据该督抚等奏报,被水之区,补种收成均有六、七、八分不等,民情已为宁贴。第念藉赈贫民,向资官廪,入春东作方兴,正在青黄不接之际,若骤行按例停止,未免糊口维艰,深为轸念。着再加恩,将被灾较重之文泉、监利、黄梅三县及毗连之广济一县,无论极次贫民,俱展赈一个月,并酌借籽种,以资耕作。其沔阳、汉川、汉阳三州县及勘不成灾之江夏、武昌、咸宁、嘉鱼、蒲圻、兴国、大冶、黄陂、黄冈、蕲水、黄安、蕲州、石首等十三州县,收成究属稍歉。亦着该方官,酌借常社等仓谷石,接济口粮籽种,俾得尽力南亩,以待麦秋。该督抚等董率属员,实心经理,务使小民均沾濊泽,副朕加惠元元至意。该部遵谕速行。钦此。
与三道上谕同时,乾隆帝做御诗三首。《降旨免江浙积欠诗以志事》云:
曰体曰助重时巡,嗟尔司农听纶。
百姓已皆注耳目,三年又复有逋陈。
持筹漫计赢巨万,投匮都教豁窭贫。
仍虑十行或遗略,届期应更细咨询。
《降旨加赈甘肃去岁被灾州县诗以志事》云:
新正将南巡,颁谕豁逋赋。
江浙人则幸,他亦予民庶。
弗被灾或可,被灾深廑虑。
甘肃昨夏旱,申命已周助。
正供早与豁,恤民何碍屡。
加赈宣恩纶,极次计月付。
推行在有司,其善实惠布。
又,《隆旨加赈湖北去岁被水四县》云:
万方丰歉一心存,酌剂宁教靳德言。
被水虽云仅四县,望赒亦廑有黎元。
旬宣咨尔颁钱谷,老幼俾其获饱温。
丰省实多报欠少,庆斯即是沐天恩。
写完了最后一首诗,许是乾隆帝该宽衣入睡了……
(1) 《清高宗实录》卷一七二。
(2) 《清高宗实录》卷九〇。
(3) 《孟子·滕文公上》。
(4) 《孟子·梁惠王上》。
(5) 徐珂编《清稗类钞·帝德类》“高宗爱民”条。
(6) 《荀子·天论》。
(7) 《吕氏春秋·圜道》。
(8) 张聿《余瑞麦》,见《全唐诗》卷三一九。瑞麦即多穗之麦,古人以为祥瑞之兆。
(9) 崔氏一生为官,嗜好古琴。雍乾间与琴家王受白交往凡三十年,得其传授。后崔氏将受白传谱精选二十曲辑为《研露楼琴谱》。
(10) 乾隆二十八年(1763),高诚新任湖北按察使因案犯越狱离职,等待处理,此时,赏员外郎衔巡视长芦盐政事务。
(11) 《清史列传》卷二一《庄有恭传》。
(12) 《周礼》秋官掌刑律,故以秋卿称刑部官员。
(13) 毕亨: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授吏部主事。历右副都御史,仕至南京工部尚书。该句诗下注曰:“明毕亨开吴淞江,大惠民,前年庄有恭亦奏请疏治苏、松湖泖圩荡各工。”乾隆帝夸赞庄有恭治水有成,比之明代贤吏毕亨,可谓不遑多让。
(14) 内大臣:官名。清侍卫处之次官。武职从一品,共六人,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各二人。
(15) 此月十四日为乙酉年立春。
(16) 《清高宗实录》卷一〇六七。
(17) 该诗下注曰:农谚云:“岁逢申酉乞浆得酒,申年丰酉年必丰。”
(18) 《清高宗实录》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