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徐知诰升职记
毕竟是日后的帝王,总该有点不一样的。而他不一样的就是声音洪亮,健步如飞。据说他慢慢走别人大踏步也赶不上。有算命的就说,他这叫“龙行虎步”!
公元907年,徐知诰十九岁,这年四月,命悬一线的大唐王朝最终寿终正寝,在洛阳,梁王朱温接受了唐朝末帝的“禅让”,建立了后梁。此事一出,虽然只在早晚之中,但藩镇还是震惊的,曾经再怎么差也还是天下共主的唐朝轰然倒塌了。
而此时淮南一地君主已是杨渥,杨行密已在前年去世了。杨渥正是杨行密长子,他也只是二十一岁,比徐知诰大两岁。好在杨行密有先见之明,不然等杨渥一上台,自己早就被他给宰了,不宰还留着他一起分遗产?
也正是从这年开始,唐朝时代不复存在,五代十国时期正式来临。想必刚成年不久的徐知诰此时内心也在感慨,所有的秩序荡然无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只是个强者为王的时代。他可能会北望中原,发出内心的呐喊,因为他是李唐子孙,终有一日,他会重建大唐。
徐知诰也是个为人孝顺的人,因为养母与自己同姓,所以养母还是挺喜欢自己的。有一次李氏病了,徐知诰就和她媳妇日夜伺候,把老人家感动得不得了。
媳妇?是的,你没看错,人家确实有媳妇了。毕竟此时也二十一二岁的小伙子,该成家立业了。而他媳妇是王氏,升州刺史的女儿。此时徐温的官越做越大,也逐渐把持朝政了,后来遥领升州事宜,可能因为这,升州刺史才把女儿嫁给徐知诰。可惜王氏命短,没多久死了,倒是便宜了陪嫁过来的奴婢宋氏,被徐知诰看上了,从此被立为正室,并且之后被立为皇后。
但成家立业徐知诰只做到了前面那一半,还必须得立业呢,尤其是做为徐温的儿子,更要拿出点业绩。虽然之前担任过一些官职,但并没有真正上战场带兵打仗过,这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怎么能行呢。所以在他二十四岁的时候,也正是大学生毕业的年龄,跟着大将军柴再用去平定了一场叛乱,准确的来说那个人是叛他老爹的乱,看不惯他老爹专权才起兵的,但终究势单力薄,被初出茅庐的徐知诰这个年轻人给俘虏了。真是首战告捷啊,给他爹长了脸,从此之后经常带兵打仗,往往是身先士卒。
也就是因为这场战役,让他成功地成为了升州刺史,跻身为一名地方大员,坐上了他岳父坐过的位置。这升州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他当上刺史后开始筑城,与民生养休息,勤俭节约,招揽人才,注重教化。像后来的宋齐丘,马仁裕等人,都在他手下。但是这与当时的流行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啊,人家都打打杀杀,就你搞这个,或许从小经历过,见过太多人间疾苦,他就反其道用之,希望做一个不让百姓受苦的好官。
而此时他的父亲徐温权力越来越大,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大量任用自己的人,连此时的南吴君主杨隆演也快成为傀儡了。之后不但是地方节度使,还有了自己的爵位——国公——齐国公,治所在润州(今镇江市),附带好几个富饶的州。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国公只有食邑并没有真正的封地。
在出镇润州之前,他自然要计划好朝廷之中的事,所以理所当然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大儿子徐知训,让他留在广陵(今江苏扬州)也就是朝廷之中辅佐杨隆演。(这操作和当年的高欢差不多,都是自己出镇地方)
殊不知,从这开始徐温就走错了,如果他后来知道结果,肯定会气晕过去。当然,当时里里外外明眼人都看得出,天下哪是杨家的,明明是徐家的,朝廷内外不是徐家的忠实拥护者就是那些明哲保身的墙头草。世道便是如此,往往有时黑白不分。
公元917年,听说儿子徐知诰把升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徐温心动了,决定从润州搬到升州,让徐知诰去润州。徐知诰有点犯难了,他想去的是宣州(今安徽宣州)啊。但父命难违,只能乖乖地去润州。可谁都没想到,正是这次简单的对调,让徐知诰从此登上了权力巅峰。这不明摆着上天糊弄徐温嘛。
因为就在不久之后,在广陵的徐知训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