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没有绝对的强弱
没有绝对的强弱
鲁鲁跑来问我:“多高才叫山?”
“哦,真的不知道。高矮都是相对的,没有标准吧?”
鲁鲁不依,一定要问清,说是电视上的抢答题。
“电视里出的?那得看是大山还是小山,还有周围的环境,是平地还是山地。比如公园里一个土堆,种点树,我们还是经常说‘去爬那个山’;但在山区,同样的土堆只能算个小坡。在平原,海拔一两千米的山就是高山了,而在青藏高原,整个海拔都在三千米以上,平原上那些一两千米的高山又算什么?连洼地都算不上。”
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山,高度只在比较中存在。
其实,对人的评价也是如此,多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所谓的“好”和“优秀”都是在比较中产生的。所以,很多在我们眼里已经很优秀的人,也许他的自我评价并不高,他的压力很大,反而比普通人更容易沮丧。
高低不是绝对的,强弱也不是绝对的。在网上看到一组图片,一只羚羊已陷入四只狮子的围捕,眼看就要沦为俘虏了,但它奋然一跳,居然闪过四只狮子的猛扑,奇迹般地跳了出来!
世上没有绝对的强者。哪怕是狮子,也有失败的时候,也有必须忍饥挨饿的时候,没有谁是绝对的王。
又看到一个报道说,某部队养了一些兔子,其中有只小兔子,忽然间牙齿非正常发育,足足长了5厘米。看着小兔吃草困难的样子,“官兵们既惊奇又心痛。”千方百计让它吃饱。
当时就想,部队养兔子,绝不是养宠物,不就是为了杀来吃的吗?那么多健康的兔子,到了该杀的年龄,可能被人毫不犹豫拉去杀,越肥的越短命。而这只有缺陷的兔子,却因为它的缺陷而得到人们的同情,说不定还可以多活几天,甚至于,竟成为保护对象,那就比健康的兔子们幸福多了。
弱者若能博得强者的同情和好感,两厢和平共处,其境遇可能比他自己强起来还好得多。
人不可能都是强者,而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却都是教他怎样做一个强者。万一他做不了强者呢?我们就从来没有教孩子怎样去做一个弱者,让他们学会妥协,学会退避,学会发掘弱势境遇中的有利因素。怎样做弱者,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啊。
过份的“强者教育”让人只知道进,不知道退,只有战天斗地的豪情,没有知足长乐的豁达,这种看似积极的哲学,酿成多少人生悲剧,令人嘘唏。
自马加爵始,国内已出现多起类似的校园血案,都是卑微者压抑情绪的总暴发。其实,人之所以卑微,很多时候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处于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环境,追求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目标,最后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
那些血案的制造者,都有一个卑微的家庭,又都是卑微家庭中最被寄予厚望的人,他们都曾经是乖孩子,成绩好,被父母和乡亲视为希望和骄傲。但是,人的能力是有极限的,人的天赋也确实各不相同,在一时一地出类拔萃,并不等于可以一直优秀,一直领先,一直受人尊敬,一直通向更高的成功,永无止境。《老子》云:“祸莫大于不知足。”过于迷信人定胜天,过于相信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过于执著于远大理想,难免陷入幻灭而不能自拔。
人要懂得,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退后一步天地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强求,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合适的环境,也许痛苦就可以减少,悲剧也可以避免了。
不要怕孩子太老实
三年级暑假,带鲁鲁到厦门去玩,坐火车。卧铺对面是母子三个。大的男孩比鲁鲁小半岁,读二年级。小的才三四岁。孩子们很快熟了。
那大男孩很机灵、好动,每当他要从过道经过,必是旋风一样冲过,所有挡道的人都被撞开。有时和鲁鲁打闹,两人互相推,他是浑身使力,脸涨得通红,整个身子都扭得变了形。鲁鲁则带着笑,有点腼腆,要使劲不使劲的样子。最终是鲁鲁被他推开。
两人又打。那孩子练过跆拳道,手上来不了两拳就是脚踢。那是拉开了架势狠命踢的感觉,鲁鲁也回踢,却是怯生生的,明显占下风。
两人又玩牌。那男孩总是能猜出哪张是王。我仔细一检查,发现他把大王撕了一个口,小王折了一个角。
谜底揭穿,牌没法玩了,他就去逗他弟弟。弟弟在中铺,两个男孩爬上爬下,险象环生,一会儿吵,一会儿打,引得列车员来干涉了两次。他们的妈妈并不管,自己在下铺睡觉。
看着那孩子,再看看坐在窗边的鲁鲁,突然就有了一丝忧虑。咱们的孩子太老实了!
我们总是在教育孩子守秩序,讲规矩,注意安全,注意文明礼貌,咱们的孩子就成了规规矩矩的乖孩子。可是,孩子终究要长大,当他进入社会,和那些狼一样机警、凶狠的同龄人竞争时,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是的,他们没礼貌:大声喧哗,互骂粗话,在别人的床上跳来跳去,把吃剩的鱼骨头直接往地毯上吐……但是,没礼貌的他们却有顽强的生命力,老实的鲁鲁仿佛不是对手。
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面对粗野而强悍的同龄人,咱们的老实孩子竞争力在哪里?
一直担心老实的鲁鲁以后会吃亏,如果一个社会普遍不讲规矩,那么讲规矩的人必定举步维艰。
怎么办呢?第一个反应就是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让孩子多一点粗野,多一点坚强。最好是该粗野时粗野,该文明时文明。可惜很难办到。人有自己的天性,也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不是你想粗野就能粗野,想文明就能文明的,鱼和熊掌很难兼得。所以,此路不通。
咱们的孩子就是一个老实孩子,你必须承认,这是个事实。那又怎么办呢?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在接纳孩子弱点的前提下思考问题。
咱就放开了来想。如果社会讲规矩,社会是个文明的社会,那么文明的人将更占优势。这样一想,略感欣慰,因为历史毕竟是向着文明迈进的,文明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以接受文明教育的孩子,从道理上来说,将来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道德品质也是一种生存能力,走黑道的人很难长久,就是因为违反了社会规则。俗话说“傻人有傻福”,这个“福”就是社会对守规矩者的回报,只不过这种回报不一定当场兑现。
再横向地看,世界就像生态圈,各个圈子有不同的特质。人在不同的圈中,就有不同的际遇,有的是越坏越吃香,有的是越好越受尊敬。某个圈层的规矩只在那个圈层适用,某个环境中的英雄不可能在所有环境通吃,任何一个圈层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标准。所以,重要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选择你所处的圈层。
世界是由很多元素构成的,但这些元素不是杂乱无章,它们会依据不同的标准形成不同的系统,建立起不同的秩序。老实人也会有适合自己的圈层,只要能找到自己正好吻合的系统,就能在其中占据有利位置。
既然不讲规矩的环境对老实孩子不利,咱们的老实孩子就只有远离它,争取进入更有秩序的环境中。其实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脱离不好的环境,进入更好的环境的过程。越是法制健全、正常竞争、文明有序的社会,对老实孩子越有利。但文明程度越高的圈层,进入的门槛也越高,就越需要孩子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这也是一种动力!
再一想,那孩子又占了多大的便宜呢?像玩牌作假这种事,终究是不可持续的。不守规矩终会被发现,被制止,被惩罚,关键是会失去周围人的尊重和信任。不守规矩,游戏往往半途而废。实在玩不下去,也就只有不玩。守规矩的人不和你玩,你就只有和不守规矩的人互相玩,谁玩得过谁还不知道呢,最终是凶多吉少。
不守规矩是得不到大多数人支持的,他做假,我自然会站在鲁鲁一边制止他,他母亲就算是想站在他一边也不好表态,因为理亏。不守规矩的事,终究拿不上桌面,就算有人给你罩着,也是罩得了一时,罩不了一世,歪门邪道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再说了,如果我是老板,我会用怎样的员工呢?当然是踏实厚道的。哪怕能力差点,起码用着放心,不担心他捣乱。不守规矩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真正得到信任,不过是被当成工具利用而已,未见得能捞到多大好处。
所以,咱们的老实孩子就算没有大出息,至少不会闯祸,至少能安安稳稳地找份工作,挣钱吃饭,娶妻生子,这不也是一种福分吗?
“老实”不是一个贬义词,老实的概念包含着“温和、诚实”,而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胆小、懦弱”,这其中的界限就在于是否有自尊。
我们的社会常常崇尚所谓的权术、谋略,把奸诈得手视为“成功”,瞧不起老老实实做事的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毒瘤,也是现在人心浮躁、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其实,以更客观更长远的眼光看,就算那些一时取得巨大成功的奸雄,最后的下场也并不好,历史和现实都有很多例子。
鸟有鸟路,兽有兽道,各人都有各人的活法。天无绝人之路,就是在最混乱无序的战争年代,老实人也是要活下去的,而且不见得活得不好。老实孩子自有老实孩子的出路,向善的人,努力的人,都是有福的。
就在我写完以上文字的几天后,鲁鲁无意中看到放在茶几下的那副牌,看到那张被撕了一个口的大王,他突然想起火车上那个孩子了。
“你还记得火车上那个小孩吗?”他问。
“当然记得了!前几天我还写了一篇文章,说到这个事。”
“真的?这个事,有什么好写的?”
我给他讲了当时的忧虑,“……我想到你以后长大了,要和这样的人竞争,心里就很担心。”
不想鲁鲁却满不在乎地说:“唉呀,有什么好担心的,我肯定会超过他!”
“诶,你怎么就那么自信?”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事情,我就做适合我的事情,认认真真做好,肯定能超过他。他确实比我反应快,比我办法多,有点不择手段,我是不如他,我是比他笨,比他慢,但是我喜欢思考,我专心。那个星座网上都说了,我们射手座的人有哲学思维,还多才多艺,你看我打鼓就打得好,他就不会吧?我就做适合我的事,总能超过他吧?”
我还真愣了一下,无言以对。看来我真是多虑了。
家有乖孩子
我这里所说的“乖”是个中性词,只是孩子的一个性格特性,没有价值判断,无所谓好或不好。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老实、胆小、内向等性格不好,更不能将打架、骂人、粗鲁无礼、藐视一切社会规则等行为理解为“有冒险精神”“有创造力”。很多时候,乖孩子是有美德的,只不过他们还缺少一些勇气。
假如家有乖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接纳孩子。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好的性格,任何性格都有正反两面,对于乖巧内向型的孩子,首先要允许他的个性存在。孩子不是面团,你想揉成什么样子就能揉成什么样子,不要强求改变他。你只能在尊重他个性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环境的良性影响,让他成为一个既合作又独立、既文静又活泼的孩子。
其次,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尊重孩子,把他看成独特的个体,减少家长的控制,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假如他喜欢一个玩具,而你非要让他买另一个;或者他喜欢学某一种课程,你却非要他学另一种,这就是在压抑他的个人意志了。要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不要事事都替孩子作主。你可以给他提出建议,但是不要强求他执行。要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误,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始终给予爱和鼓励,让孩子有安全感,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勇于去探索和实践。
第三,正确对待孩子的“顶嘴”。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假如他因为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接受你的意见,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非要违抗你。顶嘴意味着他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好事。创造来自于批判,人人都想自己的孩子有创造性,但当孩子批判的锋芒指向你时,你就受不了了,这是人们常有的误区。孩子顶嘴的时候,不要去压制,最好是商探,通过交流达成共识。要知道,权威不是用暴力可以捍卫的。
第四,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使其能够少走弯路。没有自己的“是非”观,盲目服从别人的指挥,一旦指挥的人出错,自己也会非常危险。所以,孩子必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将来才能有弹性地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与孩子谈人生,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虚的”,没有什么用。但无用之用为大用,这恰恰是解决人生问题最根本的学问。
总之,“成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主题,而成长就如蝉蜕,必须抛弃旧有的壳,才能获得新的更强大的身体。孩子随着他自身的日益壮大,也会改变自己衡量世界的尺度。标准变了,评价也自然会变,他对于旧知识、旧观念、旧生活的反叛就成了必然。这个过程,肯定会触及我们成人世界,和我们所习惯的价值体系发生冲突。这会令我们不快,甚至令我们恐惧。但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想,那个一向依赖我们,对我们百依百顺的乖孩子,突然变得叛逆了,不听话了,这正是他自我觉醒的表现,说明他长大了,要自己作主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吗?我们每个乖孩子的家长,都要有所准备。
角落里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孩子胆小,“出不得众”,家长不要太焦虑,更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改变自己。事实上,内向、胆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优势。
有的孩子喜欢站在舞台中央,有的孩子喜欢待在安静的角落,这两者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一方面,角落是一个安全又安静的地方,狭小的空间反而给人心灵的自由。角落里的孩子,往往有着更丰富、更敏感的内心。安静的时候,人的活动指向内心,这正是内在力量聚集的过程。随时都在喷发的火山,威力并不大,沉默的人一旦爆发,能量惊人。内敛的孩子,儿时可能不受人关注,将来却有可能成大器。
另一方面,他们可能确实有性格上的欠缺。怯于展现自己,是因为太在意结果,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听到否定的声音,害怕出现不能掌控的局面。他喜欢角落,是因为他不自信,他害怕这个世界。但这种害怕并不全是坏事,往往正是聪明的表现,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状况,能够避开外界的伤害。这样的孩子,随着自身的成长,自身能力的增强,他和世界的力量对比也会发生改变,当他意识到自身的强大后,便会有信心,也会有胆量,也有可能成为舞台的主角。
一些在大人看来“没有主见”的孩子,往往并不是真的没有主见,而是不敢把主见表达出来,不敢坚持自己。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卑。孩子对有些活动表现出冷漠,不愿参与,不一定是因为不感兴趣,而是因为自卑,是一种自我保护,怕表现不好而逃避参与,就以“我不感兴趣”作为借口,其潜台词可能是“我不是没有能力做好,我只是不想做而已。”
自卑也并不完全都是坏处,自卑也是一种原动力。自卑让人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处于低位,也看到了上升的空间,人如果能够战胜自卑,就可以走向更高处——这也是一种上进的冲动。
让孩子走出角落,并非要否定他的安静和敏感,而是让他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了自信,有了方向,就能从容应对了。
首先,要给孩子更多的爱,从内心里肯定孩子、赞扬孩子,让他感受到安全和温暖,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建立起真正的自信。父母只有语言上的鼓动和赞美是不行的,说再多“你真棒”,如果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确实很棒,也没有用。这就需要家长去发现孩子的优势,还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他取得进步,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建立自信。
要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既不过分专制,也不过分溺爱。乖孩子如果太被溺爱,家长事事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实现自我的机会,不能自己替自己作主,自己替自己负责,就会有性格懦弱、依赖性强的“毛病”。
其次,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其因害怕失败而畏缩。不要轻易批评孩子,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不纠正,让他自己去思考和探索,以保持孩子的独立意识,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
对于性格上的懦弱,不要急于去矫正,过分的关注会让他压力更大。家长的过分关注往往会传递一种负面信息,你如果总是在提醒他“要勇敢一些”,实际上就给他贴上了一个“不勇敢”的标签,等于在告诉他“你是一个不勇敢的人”,这会对他产生一种负面的暗示,这样每到需要勇敢的时候,他都要和自己的不勇敢作斗争,反而不能坦然处之,越紧张,越勇敢不起来。
第三,生活中不要有太多的约束。在家里给他一个自己的空间,在时间的安排、物品的使用、朋友的选择等等问题上,都给他多一点自由,如果在家里有着足够自由的氛围,孩子不用总是看大人的脸色生活,性格就不会太拘谨,在外人面前也会有更多的自信和主见。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要耐心地倾听,表扬和支持孩子的主见,并且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也是对他的表达欲望的鼓励。
为了鼓励孩子,可以为孩子营造友善的气氛,鼓励他当众表现自己。譬如,可以邀约几个好友,事先沟通好,制造机会,让孩子能大胆地表现自己。要鼓励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多与同龄人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
第四,对于害怕犯错的孩子,可以尝试着让他犯点小错误,看看到底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发生,天会不会塌下来。如果犯了错误你仍然还是你,生活并没有变得更糟,慢慢就会习惯,就不会太介意失败了。
另外,有极个别的“乖孩子”,可能隐藏着某种生理抑制。其神经、精神发育迟缓,主要特征是对任何事物都表现为漠不关心、少言寡语,不合群,不爱活动等等。如果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做检查,看看有无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最好找心理医生咨询。
大智若愚
很多真正优秀的人在学生时代都并不被老师看好,大概是因为,真正优秀的人,其内在品质与学校那种刻板、强迫的教育是彼此冲突的。
蒙田从6岁到13岁在波尔多市的一所学校里接受教育。但他最后“不是怀着感激的心情告别那所学堂”的。
“正如蒙田对他的老师们不满意一样,那些老师们也很可能对自己的这个学生不特别满意,因为除了那种内心的抗拒——抗拒任何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抗拒课堂上的知识、抗拒死记硬背的知识;抗拒任何的强迫、抗拒任何的纪律和规章,蒙田还缺乏一种敏捷和灵活的悟性。正如他的其他许多优秀禀性一样,他的才气横溢的天资是在青春期以后才苏醒的。”(茨威格《蒙田》)
蒙田之所以与学校不和谐,一是因为他内心对学校的抗拒(一切热爱自由、有独立思想的人,都会对这种带有强迫性质的组织机构怀着抗拒),这就导致了彼此的冲突,不被老师所接受和喜爱。其次,用茨威格的话说,是他缺乏一种敏捷和灵活的悟性,我倒不这么看,他其实不是“缺乏”悟性,而是因为他思想的深沉,与学校其他人的节奏不一样。浅薄轻浮的人,容易有快节奏,于是显得轻灵,反应快,被认为聪明;而思想深沉的人,正因为其深沉,所以常常显得迟缓沉重,给人笨拙之感。
蒙田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只是归结为懒散,而不认为是深沉所至。事实上,惯于沉思的人,都会显得有些笨。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大智若愚。
蒙田不仅是在思维上显得笨,整个人似乎也不精神,不精明,不精彩。“我从来都不是灵活敏捷的……从来没有人能在音乐、唱歌或者在演奏乐器方面教会我些什么;我在这方面没有天分;我在跳舞、打球或者摔跤方面从未超过一般水平;而在游泳、跨越障碍或者跳远和击剑方面,我则是完全不会。我的手指非常不灵活,以至我无法看懂我自己写的东西……我从来不能折叠一个像样的信封;我也很可能从未削过一支羽毛笔或者把桌子整理得井然有序;我也不会给乘骑安上鞍辔或者放飞一只鹰;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对待狗、鸟类和马匹。”他的所有这些,如果放在今天的学校,且不说他能不能算是一个“优生”,就连普通的生存可能都成问题。
世上没有所谓绝对“健全的人”,每个人都有缺陷,但某些东西的缺失,会促成另一些东西的发达。
不被优秀所伤
鲁鲁早就说过,夏天是受伤的季节。因为运动多了,衣服少了,没有保护,受伤的机会增加。
今天下去踢球,还没正式开踢就绊在停车的铁桩上,跌倒了。鲁鲁坐在地上,抱脚大哭。“怎么办嘛,已经都那么多疤了,呜呜……”都这时候了,亏他还想得那么多。再看膝盖,果然是新伤摞旧伤,惨不忍睹。
晚上就没法洗澡了,我用毛巾给他擦着。鲁鲁突然问:“妈妈,为什么总是伤在右脚呢?”
真的,和右膝的伤痕累累相比,左膝就光生多了。
“因为右脚更能干。大概。”
“为什么?”
“要是我现在突然扔一个东西给你,你肯定会用右手去接。因为我们右手是主要的手,右手更灵活,我们更习惯用右手。脚也是一样的,右脚比左脚能干,你踢球主要都是用右脚踢,跌倒的时候,肯定也是用右脚去支撑身体,右脚就磨得惨了。”
鲁鲁点头。
突然有所悟,强者多磨难,世上之事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力越大的人,承担的责任越大,付出的牺牲越多。但收获的赞誉不一定成比例,因为你对旁人构成了威胁。
想起那次鲁鲁的一个同学来我家玩,我夸他成绩好,几年来一直雄踞年级第一的宝座,无人能撼。他笑着说:“那样也不好,给好多同学心里留下阴影,很多人一听说我病了,不能去考试,都会欢呼。我的存在让别人难过。不好。”他说这说话虽有些夸张和自得,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
优秀对旁人来说是一种压力,对自己来说也是。人都希望自己强大,当和比自己更强的人在一起时,常常会有挫败感,很容易沮丧和自卑。而沮丧和自卑,恰恰是许多坏脾气的策源地。
所以优秀的人要感恩,仅仅因为别人能够承受你的优秀,别人能够和你在一起,你就应该感恩。没有旁人的衬托,你表现不出优秀。
同时,假如你能意识到优秀对于旁人的杀伤力,你就能掩饰自己的光芒,宽容别人的失态,甚至帮助别人实现他的价值,使得“善意”弥漫在你的周围,你自己也不至于被优秀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