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介绍数字货币的书很多,论述人民币国际化的文章也不少,但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此书首开先河。这是我应邀为此书作序的动因。
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中国开启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国际货币家族增加新成员,是稳定现代国际金融结构,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抗风险能力的必然。国际货币家族的多元化可以不用担心美元、欧元等货币在世界上的作用。中国传统文明解释竞争是“竞始择,争而和”,提供选择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非此即彼的替代。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始于国际贸易进出口计价结算,进而国际投融资,终于资产存量储备,层次递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认可、接受的过程,供给与需求相呼应,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市场说了算;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机遇伴随风险的过程,短期资本的做空冲击,既考验人民币职能不完全的脆弱性,又炼就了其“稳坐钓鱼台”的坚韧性。
同样是在2009年,国际货币生态圈出现了另一个物种——比特币。货币的发行是一个国家的主权,比特币作为无主权、无底层资产的“野生”物种,仅依靠区块链达成的技术上的共识,就吸引了全球投资者和投机者的目光,激起了一轮新的资本狂热,带来了区块链数字货币领域波澜起伏的“启蒙运动”。以比特币和以太币为代表的开源密码学资产浪潮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技术、货币政策、社会影响及金融治理领域激起的这轮狂热,引起了各国货币当局的关注。货币发行、执行货币政策是各国中央银行的职责,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与促进经济增长一直是各国中央银行的头等大事。从人民币国际化开启,我们就一直按照货币国际化的普遍规律,坚持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人民币更好更快地融入国际货币生态体系。十多年来,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始终作为一个追赶者,在强身健体、苦练内功,但人民币国际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比特币仅依靠技术建立起来的信用,本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在市场化激励机制的刺激下,竟突破了一个个主权货币的封锁线。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不能忽视的现象,我们可以借鉴货币领域这一技术变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数字货币是密码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一种实践,它并不改变货币的基本属性,只改变货币的载体形式和存储传输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DC/EP)已经上线测试,这一步确实值得肯定。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既不同于比特币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架构,也不同于我们在世界上比较领先的电子货币技术和应用,而是一种物联网时代全新的货币。数字货币可以从数字和货币两个维度去定义,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依托网络传输和储存并以非物理形式存在的价值符号。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制度的效率,但不能取代制度本身。货币制度是数字货币运行的生态系统,技术只是货币运行的保障基础。未来数字化人民币的推广应用既需要政府推动,更需要来自市场的动力。新的人民币数字货币体系应该发挥各方力量,协同创新,做成一个开放开源的系统,为数字货币的应用留出进一步开发的空间,不但应该调动财税、海关、外贸、银行、证券、基金行业进行应用,也应该调动市场推广方的积极性,运用市场化的奖励激励机制,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本书的特色是结合国际货币制度的生态环境,介绍数字货币及DC/EP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主题新颖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政策价值,蕴含了作者深厚的国际金融背景知识和几十年的金融工作经历。本书涵盖诸多研究课题的成果,并将新的观点提炼附注,可谓思想与实践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穆志谦
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