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常州詞派:獨當一面的創作成就
【關鍵詞】
常州詞派;張惠言;浙西詞派;毗陵二張;黃景仁;周濟;譚獻
常州詞派的主張和特色
常州詞派是清代主要詞派之一,因其創始人張惠言等為常州人而得名。張惠言、張琦兄弟合選唐宋間四十四家詞,一一加批而成《詞選》二卷,強調「比興寄託」,主張「意內而言外」,從者甚眾,幾乎壓倒清初朱彝尊所創立的浙西詞派,從此兩派成分庭抗禮之勢。常州詞派有獨立的詞風和完整的理論,在清中葉以後勢力尤大,成為詞壇主流,影響及於清末民初。此派的成員除張氏兄弟外,主要有董士錫、惲敬、周濟等;到了晚清,譚獻、王鵬運、況周頤、朱孝臧等人成為此派的主將。
表6 浙西詞派與常州詞派的比較
常州詞派是以浙西詞派的反對派面目出現的,針對浙西詞派寄興不高、格調日弱的弊病,常州詞派高唱比興含蓄,推崇北宋詞人尤其是周邦彥;強調詞的社會作用,要求詞能「與詩賦之流同類而風誦」,立論與浙西詞派明顯不同。周濟是常州詞派重要的詞論家,他發揮了張惠言的理論,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寄託的具體內容,就是「感慨所寄,不過盛衰」,他並不贊成只抒發個人的「離別懷思」、「感士不遇」,以致「陳陳因因」。周濟還提出初學詞要講求寄情託意,否則不能深入;然而「既成格調」之後,又不能刻意寄託、泥於寄託,而應自由地抒發真情實感,不露寄託痕跡,使讀者引起廣泛聯想,見仁見智。這就是把傳統詩論中的「不即不離」、「不粘不脫」深化了一步。清末陳廷焯的《白雨齋詞話》,是常州詞派最具代表性的著作。陳廷焯論詞,發揮常州詞派之旨,主「意內言外」的寄託之說,又標舉「沉鬱」之風,獨闢蹊徑,是近代詞壇中的論詞大家。
常州詞派的作品與其詞論一樣,比較重視思想內容,重視作家的真實感情,藝術表現上重視含蓄委婉,意味雋永,比起浙西詞派側重形式、一味標舉「清空」和「醇雅」,自然高出一籌。常州詞派的一大貢獻,是力挽浙西詞派的頹風流弊,但常州詞派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點和毛病。例如過分強調比興寄託,不少詞作意思隱晦艱深;在評論作品時,有時穿鑿附會地發掘古人詞中的「微言大義」,顯得迂腐。這些毛病到了清末更為突出。
常州詞派的主要成員
常州詞派人物眾多,除創始人張惠言之外,黃景仁、李兆洛、周濟等人均具代表性,均為此派骨幹。現存張惠言的詞僅四十六首,收錄在《茗柯文編》之中,名《茗柯詞》,當中不乏佳作。若以其詞論主張為鵠的,則仍有一定距離。張惠言之弟張琦(1764-1833年),初名翊,字翰風,號宛鄰;工詩文、書法,精輿地、校勘,詞與其兄齊名,人稱「毗陵二張」。張琦為道光舉人,歷任山東鄒平、章丘、館陶等縣知縣,工詩古文,尤精史地,著有《宛鄰詩》二卷、《立山詞》一卷及《戰國策釋地》、《素問釋義》、《古詩錄》等。黃景仁(仲則)為「毗陵七子」之一,其詩詞傳頌海內,詞雖不及詩,而亦清新可喜。其《兩當軒集》中有詞三卷,另有《竹眠詞》二卷。李兆洛曾主講江陰暨陽書院近二十年,以實學課士。好讀書,藏書過五萬卷,工詩古文,通史地、音韻、曆算。其詞以綺麗為宗,頗得溫庭筠之詞風,有《養一齋詩餘》,又名《蜩翼詞》。
表7 常州詞派的主要成員
周濟(1781-1839年),字保緒,一字介存,號末齋,晚號止齋,荊溪(今江蘇宜興)人。嘉慶進士,學重經世,文武全才,曾官淮安府學教授。論詞推重周邦彥,強調雅、正,以「非寄託不入,專寄託不出」著名於世,是常州詞派的重要理論家。著有《晉略》、《介存齋論詞雜著》、《味雋齋詞》、《詞辨》等,所輯《宋四家詞選》為世所宗。
概括而言,常州詞派是張惠言所開創,後經周濟進一步加以發展,始形成一個清詞流派,在詞學理論和詞體整理方面作出了較多成績,主要貢獻與其說是「詞作」,倒不如說是「詞學」。周濟認為詞學不振的原因是詞體不尊,文人不肯專力於詞學,因此重視詞體並全力對待,是振興詞學的最佳途徑。重視詞作意義的闡發,是其理論特色和價值所在。
晚清時期的常州詞派
作為常州詞派的後勁,莊棫的著作多作寄託。莊棫(1829-1878年),一名忠棫,字希祖,號中白,丹徒(今屬江蘇)人。其詞風寄尚張惠言,深得比興之旨,有《蒿庵詞》,或作《中白詞》。
譚獻於近代詞學着力甚多,為一大家。譚獻(1832-1901年),初名廷獻,字滌生,更字仲修,號復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有《復堂詞》三卷,又有《復堂詞話》一卷。曾評點《駢體文鈔》及周濟《詞辨》,頗多中肯之論。而影響最多深遠的觀點,是《復堂詞錄序》所說:「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在譚獻看來,「作者之用心」與「讀者之用心」的差異是合理的存在,回應了此前常州詞派人士的有關看法,認為讀者的闡釋與作品原意不符是一種創造,進一步為常州詞派的「比興」說詞法賦予合理性,在當時和後世詞壇的影響都很大。
王鵬運(1848-1904年),字祐霞,一作幼霞,號半塘,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後著籍臨桂(今廣西桂林)人。精於詞學,承常州詞派論詞宗旨,又開「臨桂」一派,被稱為「清季四大詞人」之首。有《袖墨》、《蟲秋》、《味梨》、《蜩知》等詞集,後刪訂為《半塘定稿》、附《剩稿》。
朱孝臧(1857-1931年),一名祖謀,字古微,號漚尹,又號強村,歸安(今浙江湖州)人。早年工詩,後來受王鵬運影響,專力於詞,終成一代作手。其詞轉益多師,論者至謂「集清季詞學之大成」。有詞集《強村語葉》三卷,又曾校刻唐、宋、金、元一百六十餘家詞為《強村叢書》。
況周頤(1859-1926年),原名周儀,字夔笙,一字揆孫,號蕙風,別號玉梅詞人,晚號蕙風詞隱,臨桂(今廣西桂林)人。一生以詞為專業,致力五十年,善於持論,在京與王鵬運等相切磋,其詞學著作《蕙風詞話》及《續編》在近代詞壇中影響甚大。有詞九種,合刊為《第一生修梅花館詞》,後又刪定為《蕙風詞》二卷。
人物傳論
趙伯陶著《張惠言暨常州派詞傳》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624頁)
本書是費振剛「中國歷代名家流派詞傳」的一種,書首有〈常州詞派的理論建設及其創作實踐〉一篇長文,認為「同浙西詞派一樣,常州詞派雖以地名為標誌,卻非一個地域性的文學流派」。著者指出張惠言為常州派的開山,有理論建樹;周濟無疑是繼張惠言之後的中堅人物,陳廷焯也是不能忽視的理論家,與王鵬運、朱孝臧、鄭文焯合稱「清末四大家」的況周頤,是清季詞壇拓展常州派理論的最後一位大家。全書以詞選為主,包括洪亮吉、黃景仁、左輔、惲敬、張惠言、劉嗣綰、張琦、錢季重、李兆洛、丁履恒、陸繼輅、金應瑊、金式玉、鄭掄元、宋翔鳳、周濟、董士錫、蔣學沂、王曦、湯成烈、周騰虎、莊棫、譚獻、沈昌宇、王鵬運、陳廷焯、鄭文焯、朱孝臧、況周頤的作品。
黃嫣梨著《蔣春霖評傳》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450頁)
清朝道咸年間的詞家巨擘蔣春霖,江蘇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有《水雲樓詞》二卷、《詞續》一卷及《水雲樓剩稿》一卷存世,是常州詞派拓展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書縷述蔣春霖的生平及交遊,並分析其作品與時代的關係,正文共有六章:一、〈蔣春霖之生平及思想〉;二、〈蔣春霖詩詞創作之思想背景〉;三、〈蔣春霖之《水雲樓詞》〉;四、〈蔣春霖之《水雲樓剩稿》〉;五、〈蔣春霖之交遊〉;六、〈蔣春霖及其水雲樓詩詞之評價〉。附錄〈蔣春霖(鹿潭)年歷簡表〉等。書首有饒宗頤、王慶成、孫國棟三教授序,書末有羅烈教授跋。
鄭煒明著《況周頤研究論集》
濟南:齊魯書社,2011年。(452頁)
況周頤是晚清四大詞人之一,原名周儀,因避清朝宣統帝溥儀名諱,改名周頤,字夔笙,號蕙風。本書共收論文十篇,依次為〈況周頤《存悔詞》版本研究〉、〈《存悔詞》足本〉、〈蕙風散佚詞輯考〉、〈蕙風散佚詞研究〉、〈蕙風詞總目〉、〈況周頤佚詩考論〉、〈況周頤與古琴〉、〈略論《蕙風詞話》與《人間詞話》二書之際遇〉、〈況蕙風之詞學理論〉及〈蕙風之詞學淵源考略〉。著者在〈後記〉中強調「詞人年譜之學、作品散佚之學、詩詞文集目錄、版本及校勘之學,實皆詞學之礎柱,未可輕忽視之。」〔按:著者另有《況周頤先生年譜稿》(香港:詩坊,2007年)。〕
延伸閱讀
姚蓉著《明清詞派史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吳宏一著《常州派詞學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1970年。
吳宏一著《清代詞學四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徐楓著《嘉道年間的常州詞派》,台北:雲龍出版社,2002年。
朱德慈著《常州詞派通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黃志浩著《常州詞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遲寶東著《常州詞派與晚清詞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年。
錢璱之、錢旭初著《常州詞派研究評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侯雅文著《中國文學流派學初論——以常州詞派為例》,台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張苾芳著《清常州詞派寄託說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