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揚棄“私有制”
(本文係胡德平、張殿清二人合寫,原載《中國工商》2003年第7期。)
本文的兩位作者都受過國內大學的本科教育,一位畢業於1964年,一位畢業於1967年。回想當時那一時期的大學生們,儘管在認識水平和政治思想覺悟上千差萬別,也不乏某些政治觀點上的對立,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幾乎都認為“私”字是萬惡之源,“私”可以使中國的資本主義復辟,也可以使黨內產生可怕的修正主義。“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爆發以後,隨着其進程的不斷演進,不少人對“文革”的方方面面開始產生懷疑,提出批評,甚至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抵制和鬥爭,但不同的是,對“私”字是萬惡之源的觀念卻很少產生懷疑。林彪提出的“狠鬥私字一閃念”,這種振聾發聵的豪邁語言是何等的“高尚”“偉大”。當他葬身於戈壁荒原,人們對這種說法也只是付之一笑,未加深入的思考。對所謂劉少奇的“吃小虧,佔大便宜”的市儈哲學,在人們看來又是何等“庸俗”“渺小”。現在劉少奇同志早已恢復了他應有的名譽,但對他這一說法所反映的社會複雜現象,至今還缺乏應有的分析。
20世紀70年代初,其中一位作者曾聽到黨內有同志告誡年輕人:“私”不是萬惡之源。馬克思主義認為,“私”是一定經濟關係的反映。萬惡之源不是私有觀念,而是私有制。據現在我們看到的材料,那時黨內已有同志私下寫出文章,認為:公和私是事物矛盾對立的統一,也存在於社會主義的經濟生活之中。可以說,這是“文革”後期,黨內有覺悟有思想的極少數同志對公私問題認識上的最高水平。
人們,尤其是共產黨員,對“私”字的警惕之深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共產黨宣言》中有一句婦孺皆知的名言:“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23]這句簡明扼要、提綱挈領、直訴共產黨宗旨的警句,似乎已把私有制、私有觀念完全徹底地否定了。如果共產黨員在社會主義時期還談論“私”字,這豈不是叛離共產黨的宗旨,喪失黨性,向資產階級投降嗎?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中國已出現了非公有制經濟成分,出現了私營企業主。若有人用《共產黨宣言》中的這句話質疑這一新的經濟成分,我們認為不是沒有原因的。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同時也為了重新學習馬克思主義,我們願意就“消滅私有制”這一問題談談我們的看法。
《共產黨宣言》中文版中存在的一處矛盾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歐洲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是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的第一塊理論基石。何為共產主義者?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以後,在克倫威爾軍中已有平均主義者出現。其中的激進者被稱為“掘地派”。這一稱謂出現於1649年,他們聚集在倫敦以南的塞瑞地區,集體開墾公地,播種作物,準備經營一年,以收穫接濟貧民。他們主張全部廢止私有財產,並且聲稱,掘地運動一經展開,必會使英國的土地私有制不再存在,而變成公共財產。但是,他們的活動很快遭到當地軍警和土地佔有者的驅逐。不過,他們主張的文字宣傳材枓已廣為流傳,時人稱他們為共產主義者(Communists),這就是最早的共產主義者。他們的影響遍及英國乃至歐洲大陸。他們的運動雖壽命不長,但其秘密活動一直延續到19世紀《共產黨宣言》起草的前夜。
誠如恩格斯為《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所作的多篇序言中所說的那樣,《宣言》所闡發的一般基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對此,我們深信不疑。但《宣言》中確有要加以推敲的地方。這就是,既然共產黨人的全部理論就是要“消滅私有制”,那麼,為什麼《宣言》中所提出的無產階級取得自己的政治統治之後所採取的強制性措施,並沒有完全消滅私有制的內容呢?請看《宣言》提出的措施原文:
“這些措施在不同的國家裡當然會是不同的,但是,最先進的國家幾乎都可以採取下面的措施:
1.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國家支出。
2.徵收高額累進稅。
3.廢除繼承權。
4.沒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
5.通過擁有國家資本和獨享壟斷權的國家銀行,把信貸集中在國家手裡。
6.把全部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
7.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營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
8.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
9.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
10.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取消現在這種形式的兒童的工廠勞動。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等等。”[24]
首先,這些措施只是把國家資本和壟斷權的國家銀行、信貸、運輸業集中在國家手裡。那麼,對資本主義性質的其他企業是否也要沒收和消滅呢?《宣言》中沒有這種措施,我們無須加碼。
其次,剝奪地產,把地租用於國家支出,這是對帶有封建性質的大大小小的土地佔有者採取的措施。那麼,對進行資本主義性質生產的僱傭勞動是否也要進行剝奪和消滅呢?《宣言》中也沒有這類措施。這項措施倒是一項完全、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措施。
第三,徵收高額累進稅,這是對誰而言呢?是對國營企業嗎?對國營企業徵收高額累進稅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種做法只會傷害工人階級。那麼,是否還存在着私有制性質的私人企業呢?我們只能作這種推論。
第四,“沒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的財產”,這只是從政治角度而言採取的強制措施。如果無產階級取得自己的政治統治之後,對新政權不表示反抗、又承認新政權的合法性的資產階級分子的財產是否也應予沒收呢?文中沒有提出這樣的措施。我們推論是不會沒收的。如果是沒收,則把這些人等同於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如果不沒收,則把這些人同流亡分子和叛亂分子加以明確區別。從《宣言》行文中看,對這些人的財產的處理措施無疑是後者。
最後,廢除繼承權。我們知道,生產關係的私有制產生私人財產的所有權、使用權、佔有權、繼承權等等法律權利。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私有制則產生資產階級的所有權、使用權、佔有權、繼承權等等法律權利。如果共產黨的全部理論就是消滅私有制,也就是消滅資產階級的私有制,那麼,在這裡為什麼不說廢除私有制,而僅僅只說廢除繼承權呢?這樣的革命徹底嗎?這樣的革命符合共產黨人的全部理論根據嗎?
以上這些措施決不是完全徹底消滅私有制的措施。例如,對於廢除繼承權的問題,馬克思在1869年才說到了繼承權的本質和核心問題:當還不存在廢除繼承權或短缺的條件時,就去廢除它們,就是愚蠢……這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反動的,我們努力的方向應該是使任何生產工具都不再成為私人財產……然而現在還沒有那種條件,廢除繼承權只會引起困難、只會驚動和嚇壞人們,而不會帶來任何好處。廢除繼承權不會使社會革命開始,而只會使社會革命完蛋。起點應該是,為生產資料的公有化創造條件。可見,馬克思1869年對繼承權的分析已同《宣言》的分析有了很大變化,這才是消滅私有制的徹底措施。
通過以上的對比和分析,難道我們還不能看出《宣言》中消滅私有制理論的概括與消滅私有制的措施之間存在的矛盾嗎?
《宣言》中採取的措施,毫無疑問是對大大小小的土地佔有者(封建性的)的地產和地租採取了消滅的手段,但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有制、分配關係,則採取了另外一種又沒收又有很多保留的措施手段。而對後一種措施,則不能簡單地概括為消滅的手段。這在《宣言》中也說得十分清楚。“這些措施在經濟上似乎是不夠充分的和沒有力量的,但是在運動進程中它們會越出本身,而且作為變革全部生產方式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25]顯然,《宣言》中說的這種措施手段決不是簡單的消滅措施和手段。
中文版的《宣言》中,這一矛盾的存在是極其明顯的,但《宣言》本身是否存在着這種矛盾呢?我們的觀點是:否,是我們自己搞亂了自己的思想。
對資本主義私有制揚棄的觀點
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除了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的觀點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提法呢?有,那就是對之採取揚棄的態度和觀點。
所謂揚棄,是指一種歷史的必然的邏輯過程,是否定之否定。某一事物在揚棄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對舊有事物過時方面的否定,同時也是對這一事物歷史合理性方面的肯定,從而使舊事物在螺旋式的運動變化中發展為更高階段的新事物。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產生、發展、消亡的觀點即是採取了這種揚棄的觀點。
揚棄的觀點是黑格爾辯證法中的一個重要的哲學範疇。馬克思、恩格斯從青年黑格爾學派變成歷史唯物主義的奠基人,他們應該非常熟悉這一哲學範疇的內涵和外延。只要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沿用這一範疇,我們就應根據這一哲學範疇作相應的認識和理解。因為馬克思主義並不否認黑格爾的辯證法,他們的歷史功績是把黑格爾頭足倒立的唯心主義的辯證法顛倒過來,使之成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下面,就讓我們列舉一下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揚棄的一系列論述。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寫道:“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私有制的產生有着“歷史必然性”。[26]“從現實的發展進程中(這裡插一句)必然產生出資本家對土地所有者的勝利,即發達的私有財產對不發達的、不完全的私有財產的勝利”,“資本必然要在它的世界發展過程中達到它的抽象的即純粹的表現”,它必然要發展到“全部私有財產關係的頂點,最高階段”。[27]
目前,中國一些學者只重視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發表以後的一系列著作,而對此《手稿》缺乏應有的認識。對《手稿》的其他部分我們也不作評論,但就上述引文來說,經過學習,我們認為這一思想直接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剩餘價值學說,具體體現在他們的《經濟學手稿》、《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剩餘價值論》,最後彙總於《資本論》三卷巨著之中。
請讓我們繼續查看下去。
1857—1858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中寫道:“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到一定時候就會揚棄資本本身”。[28]他又寫道: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同時又是一種異化過程,即社會財富的越來越巨大的部分作為異己的和統治的權力同勞動相對立,這種顛倒的過程只是一種暫時的必然性,而這一過程的結果就是“揚棄這個基礎本身以及揚棄過程的這種形式”。[29]“資本既是按比例的生產的不斷確立,又是這種生產的不斷揚棄。現有比例必然會由於剩餘價值的創造和生產力的提高而不斷被揚棄”。[30]“資本一開始就表現為集體力量,社會力量,表現為分散性的揚棄”。[31]
馬克思在這裡明確指明資本發生、發展及其最後的結局,並指出這一歷史過程就是資本不斷被揚棄的過程,它的存在只有暫時必然性。在這種必然性中,資本主義私有制將得到充分的發展和繁榮。同時,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發展和繁榮的過程中產生的巨大生產力和剩餘價值,必然打破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桎梏,從而造成革命性的變革,即最終的揚棄。
再讓我們把目光轉到《資本論》上,馬克思論述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必然會出現徹底的經濟革命。“這種革命一方面為資本對勞動的統治創造並完成它的現實條件,為它提供一種相應的形式,另一方面……這個革命又為一個新生產方式,即揚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這個對立形式的新生產方式創造出現實條件,因而為一種新形成的社會生活過程,從而為新的社會形態創造出物質基礎”。[32]
馬克思在這裡要說明的問題,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同時也包括未來社會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而未來合理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將逐步成長。總有一天,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暫時的必然性的肯定方面將徹底走向自己的反面,而體現未來社會的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將成為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過時一面形成壓倒性的否定力量。只有在這一階段,社會革命才能取得不可逆轉的最後勝利,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揚棄過程才能最終得以實現。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繼續寫道:以個人資本或私人資本發展為股份公司,“這是作為私人財產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範圍內的揚棄。……資本主義生產極度發展的這個結果,是資本再轉化為生產者的財產所必需的過渡點”。[33]他又進一步寫道:“它是在資本主義體系本身的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的私人產業的揚棄;它越是擴大,越是侵入新的生產部門,它就越會消滅私人產業”。[34]
這段論述十分重要。也就是說,不僅未來的更合理的社會制度要揚棄資本主義,就是資本主義本身也在自己的範圍內不斷揚棄着資本主義過時的生產關係和資本主義的私人所有制。如果我們能以這種觀點來觀察當今資本主義的現狀,那我們就會認識到歐美諸國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進步,並不是資本主義永恆的一成不變的靜止的本性所致,而是一種不斷調整、否定自身弊病的結果。但這只是在它本身範圍內的調整,也就是在它本身範圍內的揚棄。
最後,請允許我們敘述一段往事。1993年,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成立,一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資深學者給大會送來一篇論文,題目是《一篇很短的文章,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文章中,他引用了1891年恩格斯寫給德國社會民主黨大會的一封信。信中,恩格斯對該黨《愛爾福特綱領》作了一番誠懇又客觀的告誡:“據我所知,資本主義生產是一種社會形式,是一個經濟階段,而資本主義私人生產則是在這個階段內這樣或那樣表現出來的現象。但是究竟什麼是資本主義私人生產呢?那是由單個企業家所經營的生產,可是這種生產已經越來越成為例外了。由股份公司經營的資本主義生產,已不再是私人生產,而是由許多人聯合負責的生產。如果我們從股份公司進而來看那支配着和壟斷着整個工業部門的托拉斯,那麼,那裡不僅沒有了私人生產,而且也沒有了無計劃性。”[35]
至今,我們對該段引文的全部含義所表達的意圖還不完全清楚,但它確實值得所有的共產黨人認真學習,這一論述至今還不過時。這段引文雖然沒有出現揚棄的字眼,但是股份公司、大的托拉斯已不再是過去那種資本主義的私人企業。資本主義的私人生產“已經愈來愈成為一種例外了”,這就是對資本主義私人生產不折不扣、地地道道的自身揚棄。決不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在這裡,我們並沒有把資本主義的私人生產和資本主義私有制完全等同。但可以肯定,二者之間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而這種揚棄邁出的歷史步伐之大、變化之巨,令今人感到震驚,理應更讓我們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末葉發展變化、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對資本主義的私有制究竟是採用消滅的方法還是揚棄的方法?哪種觀點更代表《宣言》中的原意呢?更符合歷史發展的進程呢?消滅的方法,或是用革命的方式、暴力的方式,一時消滅,讓其絕種,徹底廢除私有制;或是用法律的方式、行政的方式,不斷取締、打殺私有制。我們認為,用揚棄的方法更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更符合剩餘價值的全部發展過程。但兩種說法同出自於馬克思、恩格斯之口,這又如何解釋呢?誰會想到,這是我們自己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過程中,自己犯的一個認識上的錯誤。
揚棄、消滅、廢除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如何統一的
對《宣言》中所說的資產階級私有制,共產黨人的全部理論究竟是應該消滅它,還是對之採取揚棄的態度和措施?這一嚴肅的課題只有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在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發生乾坤顛倒的劇變之後,我們才能提出這一問題,並對其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反思。
我們首先要感謝俄羅斯《真理報》政治理論部現主任鮑里斯·斯拉溫先生,他在一篇文章中向讀者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說的“消滅私有制”,其德文原版用的是Aufhebung(揚棄),而不是Abschaffung(消滅)。首先是蘇聯把德文“揚棄”的詞義錯譯為俄文的“消滅”,而中文譯本又以俄文本為原本,以訛傳訛,誤譯為“消滅”,從而造成了不應有的迷霧和混亂。
如果我們前面對馬克思主義揚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論說是成立的,現在又有德文版《宣言》中“揚棄私有制”的確切原文,那麼,我們主張科學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私有制採取揚棄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觀點。“消滅”不但與德文版《宣言》的詞義不合,而且又與無產階級取得政治統治之後所採取的措施自相矛盾。因而,我們認為,中文版的翻譯最終很難立定。
為了更全面地說明這一問題,我們還想介紹以下情況。德文中的Aufhebung(揚棄),既有揚棄的含義,也有消滅和廢除的含義,作為哲學用語使用的話只能譯為“揚棄”。如果這種理解不錯的話,那麼馬克思主義對揚棄私有制的觀點就可以和消滅、廢除(揚棄意義上的)私有制觀點統一起來。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私有制揚棄、消滅、廢除的觀點是完全可以統一起來的。如還需要假以時日才能最後澄清,現在起碼應對“消滅私有制”一句加以註釋,以完整地表達德文Aufhebung的多層含義。這種“消滅”,這種“廢除”是有前提的,有條件的,也是有其自身發展過程的。也就是說,被消滅、被廢除的事物不只是外力、暴力、強制手段所造成的結果,更是包含着事物對立統一所導致的新質戰勝舊質的對立面的轉化。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為了我們的研究不至於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繁瑣考證,我們還是願意就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這一問題的思想取向和邏輯論證再作一些分析。
1847年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成文之前,還對小資產階級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卡爾·海因岑先生作過一番評論和批判。恩格斯寫道:“共產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共產主義者不是把某種哲學作為前提,而是把迄今為止的全部歷史,特別是這一歷史目前在文明各國造成的實際結果作為前提。……海因岑先生現在也許會認識到,他在評判共產主義的時候,只是認為它的核心簡單說來就是廢除私有財產是不夠的;他最好不要信口開河地空談廢除私有財產,而是應當研究一下國民經濟學……海因岑先生把廢除私有財產(這種廢除當然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同這種廢除本身的條件分離開來,如果他把廢除私有財產置於同現實世界的一切聯繫之外,只把它視為蟄居書齋而產生的臆想,那麼,這種廢除就成了純粹的空談,海因岑先生只能就此發表一通平庸的廢話。”[36]
請注意,恩格斯在這裡說到:一、廢除私有財產是有前提的,資本主義私有財產的核心是資本主義的私有制。二、海因岑沒有把廢除私有制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聯繫起來,海因岑一定要懂得“資產階級制度本身的偉大和暫時存在的必然性”[37]。三、正如馬克思所說,私有制不是一種簡單的關係,也絕不是什麼抽象概念或原理,而是資產階級生產關係的總和……只有在各階級本身和它們的相互關係發生變化以後才能發生變化或根本消滅;而階級間的關係的變化是一種歷史的變化,是整個社會活動的產物,總之,是一定“歷史運動”的產物。著作家可以獻身於這個歷史運動,成為它的表現者,但是,不言而喻,他不能創造運動。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廢除或消滅私有制是與揚棄私有制完全統一而沒有矛盾的。
有意思的是,在海因岑先生看來,“共產主義的核心,簡單說來就是廢除私有財產”,恩格斯認為這是不夠的,認為他還需要學習一下經濟學,否則就是十足的空談,一通平庸的廢話。如果我們把共產黨人的全部理論只是簡單地理解為不管什麼條件,不管什麼前提,不管社會、經濟、歷史運動的進程如何,就是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那我們就把自己同海因岑臆斷的共產主義者等同起來了。這不僅是可笑的,而且也就必然造成一場違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悲劇。由於馬克思、恩格斯對海因岑先生的批判與《宣言》發表的時間十分相近,簡直可以使我們產生這樣一種聯想:海因岑評判共產主義只是認為它的核心簡單說來就是廢除私有財產,與《宣言》中的共產黨人的全部理論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還有着前後寫作的某種照應和對比的可能性。兩者的語言形式十分相近,但立場觀點、對歷史進程的判斷和歸宿以及學術素養,卻是大相逕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馬克思、恩格斯對海因岑所謂共產主義的核心問題的批判,既是針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海因岑之輩,也是針對那些“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代表人士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甚至可以追溯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表達過無產階級要求的文獻及其代表人物巴貝夫等,還可以追溯到上文說到的17世紀英國的平均主義派和掘地派。他們都親身體驗到無產階級的苦難,或同情無產者的遭遇,都追求一種美好的未來社會,消滅城鄉對立、消滅家庭、消滅私人經營、消滅僱傭勞動。一句話:消滅私有制,要求財產的公共佔有。但是,隨着歷史進程的發展、階級矛盾的尖銳、社會生產力引起的各種革命性變革,他們的影響和作用日愈脫離現實,愈趨反動,我們在學習《宣言》的重要論述和觀點時務必同他們劃清界限。
《宣言》中的第一句話:“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38]這個共產主義的幽靈指的是誰呢?其實指的就是這種禁慾主義的、粗鄙的共產主義。馬克思、恩格斯起草《宣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同這種“共產主義”徹底劃清界限。正如他們在《宣言》中所說的那樣:“現在是共產黨人向全世界公開說明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並且拿黨自己的宣言來反駁關於共產主義幽靈的神話的時候了。”[39]而過去我們在大學課堂中卻把這種“共產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闡述的共產主義相提並論,畫上等號,這是極大的誤解。
老實說,我們這篇文章的觀點對馬克思“消滅私有制”另外所作的一番解釋,還是初步的,十分有限的,還是在俄國學者的提示下,在學習中文譯本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徹底弄清這一問題,還需要一切對馬克思主義有興趣的、有實踐經驗的以及願意為共產主義奮鬥的人們共同研討,其中也應該包括有外文專長的專家學者和有關機構共同努力。恩格斯曾以極負責的態度告訴他的學生:“如果您想瞭解馬克思的觀點,恐怕得閱讀德文版、俄文版或法文版的《資本論》。”[40]說實在的,我們已無此能力進行這種深入的學習研究,總有人會作出比我們更有深度、更有水平、更令人信服的論斷和說明。
未結束的結束語
馬克思主義根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作出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和揚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科學論述,但兩者的發生可以同步進行,也可以不同步進行,一切都要由實際歷史進程的條件、國別和時代特徵所決定。
當社會生產力已被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完全束縛,生產關係已成為生產力的桎梏而無法發展之時,那麼大部分,至少也應有若干生產力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這種社會主義革命將會波及全世界,形成世界革命。只有這時,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世界革命才會和揚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最後階段同步進行。
如果某些國家的資本主義生產已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還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由於這些國家內的無產階級階級覺悟普遍高漲,並形成了自己的由先鋒隊組成的堅強政黨,那麼,這樣的國家的工人階級的政黨也可以奪取政權。但是,這些國家爆發的無產階級革命就難以和揚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最後階段同步進行。馬克思、恩格斯曾先後指出,19世紀50年代的法國、德國及70、80年代的俄國,就有這種可能性。他們特別告誡這些國家的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千萬不能因為革命成功而實行冒險的共產主義實驗,包括立即進行消滅、根除一切私有制的貿然嘗試,那將會出現不堪設想的悲慘後果。
這裡我們僅摘用恩格斯的一段論述予以說明。1853年,恩格斯在致約·魏德邁的信中有一段精彩的發人深思的論述,這段論述不但沒有過時,其生命力仍為當代的現實所證明,是無比智慧的。
“我感到,由於其他政黨一籌莫展和委靡不振,我們的黨有一天不得不出來執政,而歸根結底是去實行那些並不直接符合我們的利益,而是直接符合一般革命的利益,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利益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在無產階級大眾的壓力下,由於被我們自己所發表的、或多或少地已被曲解的、而且在黨派鬥爭中多少帶着激昂情緒提出來的聲明和計劃所約束,我們將不得不進行共產主義的實驗,並實行跳躍,但這樣做還不是時候,這一點我們自己知道得非常清楚。這樣做,我們會丟掉腦袋,——但願只在肉體方面,——就會出現反動,並且在全世界能夠對這種事情作出歷史的判斷以前,我們不僅會被人視為怪物(這倒無所謂),而且會被人看成笨蛋(那就糟糕多了)。我看不出還能有別的什麼結果。在德國這樣一個落後的國家裡,它有一個先進的政黨並且同法國這樣先進的國家一起被捲入了先進的革命,只要一發生嚴重的衝突,一有真正的危險,這個先進的政黨就不得不採取行動,而這對它來說無論如何是為時過早的。然而這無關緊要,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我們黨的文獻中預先準備好在萬一真的發生這種情況時為我們黨作歷史的辯護。”[41]
當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低潮,1950年代形成的社會主義陣營已不復存在,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掉了腦袋,更多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由於做了許多傻事蠢事而被人民所拋棄。我們今天的人對這一劇變的深刻原因還沒有全部瞭解,但一個多世紀之前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卻為此已作好了歷史的辯詞,這怎不讓人痛定思痛,更加深刻地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從而痛下決心,大力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事業呢?
中國的社會主義在其歷史進程中,既誠心實意地學習了蘇聯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基本模式,又對其基本模式產生過懷疑,沒有完全照搬,但在一段較長時間內並沒有找到正確出路,沒有想到十年“文革”又使我們走上了一條更加危險的歧路。所幸的是,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果斷結束了“文革”,進行一場真理標準大討論,成功地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我們的國家才沒有重蹈蘇東國家的覆轍。現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已結束了艱苦探索的階段,認清了中國目前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時期,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構架,明確了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向世人證明:科學社會主義並沒有完結,中國匯入世界潮流之中不僅不會被潮流所淹沒,反而會使世界上更多的人認清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成果。
兩位作者,一位已經退休,一位也接近退休年齡,這篇文章是我們真實的生活體驗和學習心得。我們願意認真學習馬恩列斯的原著,但決不會成為一個原教旨主義者。我們把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人生價值取向的指南,但對種種“共產主義幽靈”的說教也決不盲從。江澤民同志的“七一”講話(指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編者註)為我們觀察當今時代的重大問題,投身於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認清新時期共產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帶來莫大的啟發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