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版序
本書初版後,恰逢大中華區的三國熱潮,雖說是由管理角度看三國,不如用大眾角度看的人多,但亦可算是自成一家。近年來寫三國的是長寫長有,不覺已有四十篇新作。大抵是由“用人”入手,不論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各有其用人之道,值得參考。
筆者在本書用“三國大智者”來形容曹操、司馬懿和諸葛亮這三個人物,在《三國演義》中,無疑以諸葛亮為最智,但在現實生活中,智者形象並不太吃香,最多只能當老二。“智多星”是“權謀”之代名詞,亦是遠離群眾之代名詞。所以曹操以“狡”出現,司馬懿以“忍”見人,唯有諸葛亮羽扇綸巾,好像一切都在掌握中。歷史上的諸葛亮卻是由神枱上走下來,首先在南陽投劉表不遇,押在劉表的長子身上,卻押錯注,改投劉備,卻未被重用。龐統、法正都被劉備看上,諸葛亮只是備用人物,還好“備用”剛巧用得上,看本書請細思諸葛家族的佈局。當然,在人力和資金兩大資源都不足的蜀國,諸葛亮也是無力回天。
阿斗半點也不笨,將諸葛亮用到死,在弱勢資源下也撐了二十多年,又豈是庸主!若好酒貪色是CEO弱點,到二十一世紀仍比比皆是,大家都有目共睹。周瑜是真正出色人物,瑜亮情結不必有,周瑜品味比諸葛亮高得多了。婚姻生活也不錯,是工作、家庭生活平衡的代表。
劉表是平世三公人物,亦是百年老店執政人物之代表作,大家宜細細欣賞。三國的一班年青才俊,劉表全看不上眼,只願和當地世家大族建立關係網,這是劉表能在荊州稱雄的因素。可惜健康不佳,而在企業承傳方面,亦無法在傳子傳嫡上作出正確決擇。這個問題亦困擾着曹操。在曹丕、曹植之中,結果選了曹丕。劉備三子,只有阿斗最年長,劉備創業時間長達二十年,但真正坐穩成王稱帝亦只得幾年,傳承時間很不足,所以說是傳子,實是傳賢。只是諸葛亮亦無子可傳,沒有受到誘惑,成為忠義之典範。很多事亦是形勢做成,袁世凱若不是兒子想做太子,也不一定要去稱帝。孫權活太長,在位太久,所以兒子們都給他玩到盡。
家族CEO單是在家子之間玩政治遊戲已經玩到殘。何時顧及賢子?反正是DNA問題,平日觀察誰最“肖”就夠了。但創業人的滿身優點,在第二代身上很難再現出來,因為環境已經改變。第二代永遠太安逸,太多照顧,闖了禍有人補救,箇中爭議,不足為外人道。曹操為了保護曹丕,不惜將曹植的智囊楊修殺死,礙事的孔融也不得不死去。
創業人的狠,末代人做不到。若戴灃敢殺袁世凱而不是令其退歸海上,二十世紀鬧局又不一樣,是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