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爾實驗室:發揮工程知識
從海軍退役後,我返回紐約大學,然後為貝爾實驗室工作。電機工程師都認為那是最優秀的工作場所,它有一個合作課程,津貼學費給員工上課。我是公司裏的技術人員,被送到紐約大學讀書,不用付學費,又可以收到貝爾的薪金;我還在學校擔任助教,那又是一筆收入,加上我是退伍軍人,政府也付薪酬給我。因此共有三家機構給我發薪,那陣子我財源廣進。
打岔一下,貝爾實驗室現在常常見報。它是Lucent的一部分,而Lucent和Alcatel正在商討合併。這交易會很有趣,一家法國公司想收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而貝爾是軍事研究所,有很多軍事敏感的計劃。中海油早前也未能成功收購美國的Unocal,美國政府也曾否決讓杜拜商人收購美國的集裝箱碼頭。且看美國國會又有沒有人出手阻撓今次的交易。現在保護主義盛行,矛頭更經常直指中國。
我在這所有軍事性質的研究所工作,那時我們要設計一部運算速度極高的電腦,因為當年的電腦都比較慢,要提高運算速度便唯有兩部電腦一起用。換句話說,如果電腦在一段時間裏只能處理一項程序,我們便用兩部電腦,於是能處理兩項程序,速度快了一倍,這叫並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我們設計的電腦負責追蹤那些對準美國的導彈,導彈一旦發射了,基本上你只有15分鐘作截擊。你要做一系列的計算,去區分那是真正射過來的導彈還是假導彈,因此我們需要運算速度極高的電腦。這類研究在當年自然被列為最高軍事機密。不過,我想今日你的手提電腦都比我們當年的整套電腦要快。
我大概在那裏做了五年,然後為一家顧問公司工作,那是由John Diebold創辦的,他是哈佛商學院畢業生。他創造了“自動化”(automation)這個詞,現在這個詞已很常見了。這也和我後來加入莎莎做零售業有關。美國有一家著名的百貨公司叫Neiman Marcus,當年它認為通過收銀機來完成交易十分無禮,故店內都不設收銀機。所有售貨員都有一本簿,記下所有交易。而每名售貨員都有屬於自己的顧客名單。因此,除了通過售貨員外,公司無法追蹤客戶。每當有新貨送來,售貨員便會選擇打電話給某些顧客,說:“有新貨了,要不要送到你家?”這是它標榜的個人服務。
但它有八家分店,若沒有電子記錄,便很難追蹤和管理各售貨員,那真是個有趣的挑戰。還有,它的聖誕商品目錄非常有名,令人愛不釋手。有一年它賣埃及木乃伊,這只是一個例子,為何會有人想買木乃伊則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