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劍父·高勵節——出色的父子 一脉相承
高劍父與妻子翁芝、兒子高勵節攝於20世紀40年代
多次與大師兄高勵節約會,地點都是在銅鑼灣印度會。這裏有運動塲,有餐廳。我特意一提這地方,是喜歡它屬真真正正的「閙市中的淨土」,寧靜、清爽而又澄明,眼前綠油油一片草地,再過一點兒便是「香港大球塲」了。
這天,中午,坐在走廊椅子上,靜靜地看着這運動場,場上,祗有一婦人在推動着剪草機,這平靜中的「動」,忽然聯想起王維寫的「鳥鳴山更幽」。
——唉,香港,寧靜清幽的香港,吵甚麼吵?大家不可以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政改的嗎?——如果你真有誠意的話!
想着想着,大師兄來了。
高勵節
高勵節,是嶺南畫派開山師祖高劍父先生的兒子。高師出生於光緒五年(1879),即是「清朝人」吧!這樣算來,身為兒子的勵節今年豈不是「古稀中的古稀」?
——這又不然,原來,高師妻子宋銘黃女士病重,堅持要丈夫再娶。無奈,高師於五十七歲那年便迎娶了庶妻翁芝,次年勵節出世,那年是一九三六。
問勵節師兄:「你實際上有沒有機會跟父親學畫?」
「有,」他說:「我雖在廣州出世,但已是廣州淪陷前夕,所以我一歲便隨父母到澳門。由於父親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很少在家裏逗留的,一年回家才不過十天八天。在澳門,我們住在普濟禪院,父親也在此時設帳授徒,且同時積極為抗戰籌款。這段日子,父親便經常指導我習畫。他着我把一種半透明的紙鋪在宋畫上描寫,我當年由於太年少,覺得好悶,十分不情願,但父命不可違,祗好照做。到後來年紀大了才明白到,父親這樣做是訓練我用筆功夫,特別是在勾勒方面。他不僅是直接的指導我用筆用墨,很多時候是採用畫外的『人格教導』。」
高劍父作品
高勵節作品 書法:外樸內華
「人格教導?」我笑曰:「是跟你講革命大道理嗎?」
「不是,」師兄明知我開玩笑,還是一本正經地解釋:「先父是採用間接方法教導我的,譬如他知道我少年頑皮、喜歡用橡皮枒杈彈射雀鳥,他便給我唸上一首打油詩。我還記得這首詩是這樣的——
勸君莫殺春更鳥,子在巢中「聽」母歸;
(「聽」,粵語,意謂「等待」。)
母也死時子亦死,問君何忍不傷悲。
從此,我不再射殺雀鳥了。」
高勵節十五歲時父親去世,他還是堅持自學書畫,後來赴台灣升學,原本是報讀藝術系的,却因一些銜接出錯,結果入了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回港後便擔任小學校長,直至退休。
為人師表期間,他把所有業餘時間全放在書晝上,他追隨過趙少昂老師,後來更全身投入「楊門」,在楊善深老師門下從新整裝出發,你看今天高勵節的書法,既受其先父影響,也有楊師的影響,當然最後是形成了他自己甚具個性的書藝。他說:「我父親學書法是集字派的,看到自己喜歡的便集起來作參考,他有一本這樣形成的『書譜』,我在這方面也受了影響。」
盧延光大兄在為高勵節書畫集寫序,題目是「大道低迴,大味必淡」。這八字也真是概括了高兄今時今日的「畫格」與「人格」。他的山水畫,他的書法,都給我們這樣的感覺。
古人畫語有云:「人品高,畫品不得不高!」(其意大概如此。而所謂「不得不」者,指的是「自然而然」。)
今天的高勵節,無論在書法上、畫藝上,——特別是山水畫方面的,可以說是到了「第三境」:「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之境,此乃「心境」,他已經超越了「師古人」、「師自然」而進入「師心」了,祝大師兄從心所欲!
高勵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