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生於斯、長於斯
對於我這個出生於西環、長大於西環,直至踏入社會工作後還住在中西區的「六十後」來說,當打開鄭寶鴻先生的新作《此時彼刻:中西區百年繁華》時,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無法放下!「兵頭花園」的噴泉、般含道的唐樓、舊纜車站的大鐘都喚起了兒時回憶。「占飛百貨」、「中華百貨公司」、「金菊園燒臘」、「同文街」也是久違了的名字,依稀還記得買回來的玩具、禮物、加餸的叉燒和做勞作用的「水晶膠」化學原材料。看到已經消失了的寶靈海旁、有輪船被颱風吹上岸的干諾道中、統一碼頭、舊天星碼頭等亦見證着維港海岸一代又一代的演變。在這滄海桑田的變化中,赫然發現「二兵頭花園」門外的白蘭花樹依然健在、部分在戰前蘭桂坊的花檔到今天還在經營、經常路過的石板街已有將近170年歷史時,幸好還存有一點點安慰。
因為去年籌備香港天文台130周年歷史展覽而冒昧登門拜訪鄭寶鴻先生。雖然之前是素未謀面,但卻一見如故。鄭先生對香港的掌故瞭如指掌,關於香港的老照片、明信片、郵票、錢幣等收藏品極之豐富,甚至對天文台的歷史和香港的風災也很有研究,更極為慷慨地借出珍藏給我們作展覽之用,令人佩服。在與鄭先生的交談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當我在苦苦搜索在日佔時期,天文台前台長伊雲士先生被關押的那所「大觀酒店」的正確位置時,鄭先生竟然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在中環街市對面的德輔道中,前身是舊鐵行輪船公司大樓,所以後街叫鐵行里。」然後,他讓我看《華僑日報》在1950年代出版的《香港年鑑》,的確找到了「大觀酒店」的地址,正確無誤。我心裏暗想:「嘩,鄭先生果真厲害,不愧為香港掌故的專家!」隨後,我隨意問他是否知道我外祖父以前在中環經營的「惠安餐室」的位置,沒想到他竟然也可以如數家珍,說:「在中環舊恒生銀行的地段,即今天的盈置大廈,面向干諾道中海旁,旁邊還有一家杏香園。」果然,《香港年鑑》上寫着:「惠安餐室:干諾道中四十四號;杏香園:干諾道中四十六號」。幾個月後,鄭先生更找到「惠安餐室」在《星島日報》刊登餐室開幕當天的廣告,確是令人心悅誠服!鄭先生對老香港每一個角落的熟悉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鄭先生將豐富的收藏陸續整理出版,並加上他對每一張老照片的悉心研究,然後使舊日的香港街道、建築,甚至一草一木重現在我們眼前,確是難得。能夠閱讀到鄭先生的精心傑作,也是我們這些生於斯、長於斯,並希望尋找過去的港人的福氣。
岑智明
香港天文台長
香港收藏家協會會員
201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