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玩具图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公仔紙前身—香煙公仔紙

曾有某機構於2013年訪問六十至八十年代在香港出生、育有至少一名12歲或以下子女的家長,請他們選出十大最愛懷舊玩具,結果排首位的是「公仔紙」。「公仔紙」在七十年代初已不再流行,相隔40載仍被人緬懷可見其普及性。「公仔紙」的前身是「香煙公仔紙」,又稱為「煙畫」、「洋畫」、「香煙牌子」或「香煙畫片」等,而「香煙公仔紙」是省港澳地區的統稱。「煙畫」起源於1875年之前的美國,「阿倫—金特」(Allen & Ginter)公司把紙煙分成五枝、十枝包裝,為了解決包裝鬆弛的問題,把一張印有彩色圖畫的硬卡紙片放入煙包內,使其挺硬,方便攜帶。到了1881年,詹姆斯·杜克(James Duke)開創了機製捲煙大規模生產的新時代,「煙畫」得到推廣,成了爭奪煙草市場的利器,及後於1884年間傳入中國,旋即在整個中華大地紅火起來。

「煙畫」的內容多為外國美女、名演員、風景、奇珍異獸等,傳入中國後為了適應中國國情,改為清末名妓、中國民俗風情、古典小說及戲曲人物等,發展至二、三十年代前後,中國式「煙畫」已自成體系,洋洋大觀,並掀起一場收藏熱潮。

其後「香煙公仔紙」進入巔峰期,煙草商以集齊一整套可換領名貴汽車作招徠,或集齊若干號碼可換領各式生活物品以至金飾,導致全民瘋狂,最終出現不能兌現等種種問題,全國各地有不少炒賣「煙畫」的商販。據學者研究,「煙畫」的衰落乃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印刷設施及紙張被徵用為戰時用品,而停止了「煙畫」的生產,而戰後經濟萎縮更令「煙畫」難以恢復。國內自1946年出版《抗日戰爭勝利紀念》和《抗戰八年勝利畫史》後,便不再發行新的「煙畫」了。

「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於1905年由廣東南海人簡照南和簡玉階兄弟在香港創立,不久被英美煙草公司打擊,最終倒閉。後於1909年復業,更名「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1916年在上海設廠,並於1918年改名為「中國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總部改設上海。「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於民國初年聘請潘達微為廣告部主任,邀請畫家黃般若為南洋煙草公司製作宣傳品,並繪製了《紅樓夢》等公仔紙促銷。描寫民初女性新生活的《百美圖》,相信是較早期在香港製作的香煙公仔紙,當中描繪了民國初年女性流行的衣飾打扮及日常活動。

由於國內於1946年之後不再隨香煙附送「香煙公仔紙」,一些書店及小型印刷廠馬上推出一種新興兒童玩物——「洋畫」,並發明了「拍洋畫」、「扇洋畫」等遊戲玩法,題材大致仿效「香煙公仔紙」,但更靈活多變,很快便風行全國。香港初期也有引進國內的公仔紙,大約到五十年代中期便自行印製本地的公仔紙,初期規格並不統一,影響了流行程度,不久便把紙度劃一,一般是直度5格乘以橫度12格,合共60小格。售價每一大張零售一毫,半張30格五仙。小朋友會買一大張回來自行剪裁成30小張,但不能把圍邊剪破,否則作廢。一些士多會代客把公仔紙剪好,用橡筋分成一小疊出售,但會「抽水」(扣起)若干張,變成五仙只得25張。小朋友可依自己的興趣挑選喜愛的題材,花五仙便擁有30張本錢。

拍公仔紙的玩法並不複雜,分成「拍烏蠅」、「擺銀錢」、「落雨」、「焗飯」及「拍大王」多種玩法。最普遍的玩法是「拍烏蠅」,兩小孩各持一張公仔紙對拍,掉到地上圖畫朝天者為勝。「焗飯」各以手把公仔紙貼向牆,讓公仔紙自行飄落地面,面朝天者為勝。「拍大王」由三、四個小朋友各拿出若干張公仔紙疊在一起,挑選一張「王」藏於底下,輪流拍向這堆公仔紙,散出的可取走,最後看誰翻出「王」來,就可以贏掉全數公仔紙。拍公仔紙時年紀較大的小朋友自然較着數,大掌一扇可扇出十張八張散落的公仔紙。也有鬼靈精的小朋友以手穿着拖鞋來一招「鬼王撥扇」,甚至來一招「飛天遁地」連扇兩下,年紀小的便只能眼巴巴看着大哥哥「落雨收柴」的贏去本錢。公仔紙的全盛期應為五、六十年代,內容早期有風行出版社的《齊天大聖》、《福爾摩斯智鬥亞羅蘋》、《華倫王子》、《泰山歷險記》、《俠盜羅賓漢》;楊明記出品的《貓頭鷹大戰蝙蝠黨》、《飛賊大戰黑貓》、《生濟公》、《衛星襲地球》、《黃飛鴻大鬧香港》;上海圖書公司出品的《唐僧出世》等,內容多以中外電影及流行小說改編,頗能反映該時代兒童的喜好,像一部活生生的流行文化檔案。可惜數量這麼龐大的兒童玩物,能保存下來的只是九牛一毛。

此時期的公仔紙沒有「香煙公仔紙」般講究印刷質量,大多是電版套色印在單面卡紙上。由於大量印製,版面經常會出現套版不準的情況,到了六十年代末期,一種由日本引入的新型公仔紙出現,以照片柯式印刷,採用光面卡紙印製,並附有針形切線,方便撕開,題材是當年炙手可熱的《007占士邦》電影及《玉面金剛》電影片集、《泰山》等,此等公仔紙印刷精美,每張售兩毫,可惜這等公仔紙中看不中用,較重身的卡紙不方便對拍,光面卡更易損毁摺皺,可玩性大大減低,加上坊間出版公仔紙的印刷機相對落後,印刷柯式圖片往往弄巧反拙。再者此時新穎的貼紙剛剛推出,小孩轉向改拍貼紙,公仔紙的地位只得讓予新興的貼紙。

不同類別的紙品玩具通過畫面把每個時代孩子的喜好記錄下來,讓人很容易感受各年代小朋友所受到的圖像薰陶,對了解兒童成長環境很有幫助。

描寫民初女性新生活的《百美圖》,是較早期香港製作的香煙公仔紙,當中描繪了民初女性流行的衣飾打扮及日常活動。

背面印着位於鵝頸橋的煙廠圖像及飛艇牌香煙廣告。

華成煙公司的美麗牌《呂美玉》劇照。

以京劇圖畫為題材的一組香煙公仔紙。

中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以拓版印刷的《三國誌》。

《雪姑七友傳》是世界第一部卡通長片,1938年在港上影。

《小人國》是第二部卡通長片,被改編成香煙公仔紙。

和平後流行的香煙公仔紙《方世玉打擂台》。

《白眉毛大戰白菊花》是流行於四十年代的香煙公仔紙。

《大破銅鋼陣》與當年流行的連環圖畫風相近。

英美煙草香港有限公司的《西遊記》,應是香港最後發行的一套煙畫。

上海圖書公司於五十年代印行的公仔紙。

楊明記是五十年代另一家出版公仔紙的出品商。

《黃飛鴻》隨着小說及電影流行於五十年代。

受美國漫畫《蝙蝠俠》影響的公仔紙,五十年代楊明記出品。

受日本科幻漫畫影響的公仔紙,五十年代楊明記出品。

《飛賊大戰黑貓》是流行於五十年代的小說題材。

另一家紙玩出版社風行的出品《福爾摩斯智鬥亞羅蘋》,流行於五十年代。

《華倫王子》是美國漫畫,曾拍成電影,五十年代泰昌出品。

《泰山歷險記》是根據美國漫畫改編的公仔紙。

上海圖書是另一家出版連環圖及紙玩的公司,《唐僧出世》是五十年代的產品。

六十年代公仔紙更為普及,題材受當時流行的神怪連環圖影響。

一張典型的六十年代初出品的公仔紙,上面的卡通都是當時流行的中外漫畫人物。

記錄了六十年代流行粵語片明星漫畫肖像的公仔紙。

以《老夫子》漫畫為題材的公仔紙,是六十年代中後期的出品。

於六十年代後期出現的新式公仔紙,印刷及紙質較講究,每張售二角錢。

七十年代李小龍風行時,公仔紙已不再流行,小朋友已開始轉玩拍貼紙。

在公仔紙流行的年代,許多糖果均附送各種公仔紙,供兒童收集及換取贈品。此為「白雪公主」明星泡泡糖(上)及「雪姑七友」吹波糖(下)之小畫片。

到了七十年代初,貼紙以更新鮮靈活的形象出現,受到小朋友垂青,這種華姨代理的七彩螢光貼紙是當年的名牌。

七十年代日本電視卡通片集盛行,是貼紙最普遍的題材。

黃玉郎的漫畫盛行,除官方隨書報附送的貼紙外,坊間亦有不少出品。

日本特攝片集流行的年代,機械人及超人怪獸是最火紅的題材。

任劍輝、鄧碧雲及紫羅蓮都曾是女孩子的明星偶像。

隨糖果附送的粵語片明星照,是早期女孩子的玩物。

五十年代的糖果贈品,記錄了當年明星的風采。

六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士多抽獎獎品,非陳寶珠迷你照片莫屬。

到八十年代,貼紙已換成本地電視藝員彩照。

風華正茂的歌星在貼紙上留下光輝一刻。

電視藝員貼紙不但在香港流行,連當時剛開放不久的中國廣州也充斥着這玩意。

五十年代以前的印水紙都是從外國進口,因當時尚未有此製作科技。

日本製造的印水紙,早期只有單色圖案。

到了六十年代,流行的印水紙已披上彩色,內容已有披頭四及007占士邦題材,仍是日本出品。

武俠片盛行時,終於有香港題材的印水紙出現。

六十年代流行的日本卡通片集《小武士》,被採用在當年新發明的「移印紙」上,但一般人還是習慣稱之為印水紙。

七十年代機械人卡通片興起,「三一萬能俠」及「巨靈神」都在移印紙上出現。

紙手工是物資缺乏時較容易生產的廉價玩物,在戰後初期的四十年代十分流行。

泰昌書店在五、六十年代出版很多紙玩意,這系列紙手工以當年流行的美國電影為題材。

除了公仔紙、着衫公仔紙、紙勞作,還有填色簿、摺紙等,這是當年保留下來的一些摺紙作品。

楊明記出品的着衫公仔紙,以軍人換軍服吸引男孩子。

七十年代仍然流行的風雷戰鬥機械紙玩具,雖然印製粗糙,但題材卻貼近本地兒童喜好。

着衫公仔紙相信是最廉價的平面版芭比公仔。

着衫公仔紙是紙玩具的主要品種。其種類繁多,有直接翻印外國的,也有不少屬自行創作,頗能反映當年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