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问题剖析:理论研究中“价值”视角的缺失

语文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要将目光投向语文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看看语文教育都做了哪些理论研究,这些研究能否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一种理论支持。或者,为什么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没有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应有的理论支持。

(一)“语文是什么”的研究。研究语文本体,即研究“语文是什么”,“所谓语文本体论问题,就是一个‘何谓语文’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的本源和实质,一是语文的构成和要素。它牵涉到两个领域,一是语文课程性质,一是语文课程内容”(3)。由于大家普遍认为,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课程的内容,所以,广大教育学者对语文本体的研究,往往是从研究语文课程的性质开始的。对语文性质的研究,也成为语文教育研究者心中无法跨越的魔障。

在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争论中,主要的观点有三种。一是课程工具性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语文课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工具课,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课程工具性和思想性观点。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语文是一种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语文教育的性质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三是课程人文性观点。持此观点的论者对语文课程的工具观和思想观进行了批判,认为语文课程工具观把语文教育形式上的任务当作根本性的任务,而语文课程思想观则把外在于语文的任务当作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内容作歪曲的解释,使语文成为思想教育课。他们认为,语文教育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还是他们体验人生、陶冶性情、建构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过程;语文教育不能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人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由于观点不同,所以对学科性质的争执一直存在。正是因为对语文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些学者干脆认为对课程性质的认识是不可知的,建议悬置对课程性质的研究,转向对教学实践的探索。这一观点也遭到了其他研究者的否定。“离开本质,不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中寻找出本质性、规律性的理念,那么,我们就无法认识这个世界,也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抓住本质,可以帮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里忽略那些不能构成类的特征的细枝末节,迅速找到关键而核心的因素,从而获得一种对现象的总体把握。”(4)

之所以会产生对语文本体的不同认识,并不是因为语文本身复杂多变而无法认识,而是因为研究者所持的研究立场和角度不同,致使他们看到了不同的语文课程的具体形态。各种语文课程本质观之间之所以能展开争论,其前提就是,他们讨论的对象是同一的,即都是指向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语文课程,否则,就没有争论的必要。语文课程的形态是多样的,从不同的本位出发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语文课程模式。各种性质观只是站在某一特定的角度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它反映的只是语文课程个别特征,不具有普遍性意义。各种不同观点之间进行争论,之所以不会产生什么结果,是因为他们所争论的不是同一个对象,这就注定了这是一种无效的争论,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并不是大象没有自己的特点,而是大家只了解了大象的部分而未触及全貌,怎么还会有全面的认识?而大家所探寻的语文课程不是已存在的课程形式,而是一种理想的课程形态,是语文课程形态的应然存在。

除对语文本质方面的研究之外,有关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可谓全面而深入。这些研究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指导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文化育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二)由“本体”研究转向“价值”研究。20世纪中叶以后,哲学研究领域开始了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所谓“哲学的价值论转向”,指的是价值问题在哲学研究中的凸显,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哲学研究视界的转换。“价值问题”是相对于“事实问题”而言的。“事实问题”以存在的客观事实为研究对象,而“价值问题的核心和难题,都是与人所面临的价值冲突和价值选择息息相关的。研究价值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引导未来行为的可接受的,被称为是理性的(reasonable)价值判断”(5)。哲学的价值论转向对语文教育理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迪,一些学者开始从价值的视角研究语文教学问题。

一切教育的研究都应该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对于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来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从人的视角来看,人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存在问题,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有限的时间里所追求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等,这也是人生的根本问题;二是生存问题,是指关于人的存在方式、存在手段或存在技能的问题。既然存在着这两个问题,就有针对这两种问题的教育,有关“存在问题”的教育是作为“目的的人”的教育,解决的是人生存的理由、意义、价值等内容;有关“生存问题”的教育是作为“工具的人”的教育,解决的是人生存的意识、能力、方法和手段等内容。“两个层次的问题或教育虽然都十分重要,但‘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教育’更为根本。”(6)反观我们的语文教育,也存在着“存在问题”和“生存问题”的教育问题,“存在问题”当然也是“更为根本”的,而对于“存在问题”的教育研究,显然属于价值理论的范畴。

回顾一下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大都是关于教学本质属性和规律方面的探索,而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是科学研究的范畴,其研究结果属于科学理论。阅读教学是一种有关人的生存和发展意义的活动,而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意义的认识属于价值研究的范畴,其研究结果属于价值理论。因此,我们更应该从价值理论的视角来透视阅读教学,而不是仅仅从课程本身的视角来研究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价值视角研究教育问题就是把人和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一切教育活动对人的发展有什么价值,有哪方面的价值,如何作价值方面的取舍,如何实现这些价值等,这样才能切入文化育人问题的实质。

教育作为被认识对象,它不是一种等待我们去揭示其本质的实然存在,它总是和人们的价值意识联结在一起的。“教育问题有它客观的事实基础,但在质上不是一类客观的问题,而是一类主观生成的问题,具有价值性、时代性、个性特征。”(7)因此,探讨语文“是什么”的问题,如果不和语文“为什么如此”和“应该怎样”这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无法真正认识语文的本体,因为历史上语文所呈现出的课程形态都体现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诉求,表现出教育本质的主观性特点。已存在的语文教学形态只会反映其自身的特点,并不能真正反映语文教学普遍性的特点。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只能在理想的语文教学形态中才会体现出来,而理想的语文教学则是一种理性的追求。因此,我们探寻语文教育的本体,就应该找出语文本质与人的价值追求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认识什么是语文,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阅读教学作为实施语文教育的主要方式,当然会成为我们重点反思的对象。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实质就是价值问题。从价值的角度来反思阅读教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阅读教学价值的多样性。阅读教学价值的多样性是由阅读教学主体需求的多层性和教学现象的多样性决定的。首先,从阅读教学的主体看,阅读教学存在着个体主体、社会主体以及教师主体等多主体形式。价值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阅读教学中的不同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需要,因此,阅读教学作为一种价值实践活动,对不同的主体来说,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阅读主体的需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同一主体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教学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当然也是多样的。其次,从阅读教学的客体——阅读教学现象来看,其属性也不是固定的、单一的。单就文本来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作品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文道之争”,作品的形式作为语文言语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当然具有教学价值;而作品承载的内容更是阅读教学重点挖掘的对象。作品丰厚的内涵,注定其价值的多样性。对同一作品而言,对其题材、主题、反映的人文现象、民族历史以及作者倾注的情感等方面的考察,都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对解读者来说,其阅读需求的满足当然也是不相同的。

二是阅读教学价值取向的片面性。阅读教学的价值如此复杂,对这些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做出合理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然而,考察阅读教学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教学价值的选择往往是片面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片面发展。首先,注重言语知识价值而忽视人文价值的选择。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对作品作结构性的肢解,把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内容的教学。其次,注重社会性价值而忽视个体性的价值选择。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学生的阅读主体性和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再次,注重理想性价值而忽视现实性价值的选择。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人”的教育而忽视现实社会中学生个体的成长。最后,注重结果性价值而忽视过程性价值的选择。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的评价方面,以结论性的知识、能力的考评作为阅读教学评价依据,把学生情感、精神、道德方面的考评也变成结论性的形式,造成阅读教学追求一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

三是哲学认识论模式下的价值研究与阅读教学整合价值取向的困境。面对阅读教学中价值取向的片面性,一些学者进行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整合研究,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价值取向中的非此即彼的对立问题,因为他们都没能突破认识论对价值研究的束缚,即他们对价值的认识都是建立在“主体—客体”这一价值认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整合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问题。

四是存在论视角下的价值研究与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呼唤。从存在论视角研究价值问题,超越了“从价值视阈研究人”和“从人的视阈研究价值”两种思维模式的局限,在哲学基础上实现了二者的统一。文化价值正是一种存在论哲学关照下的价值认识,它有效地整合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取向上的对立,是阅读教学的本体性价值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