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东市铁匠
都说“姜还是老的辣”,这一回,已过知天命年岁的孙老管家,觉得他被刚及弱冠之年的陈驸马给套路了,既然,他都事先一口应下,只好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面咽。
在当时午时许,孙老管家拿着陈浩所画的那一幅图,才着急忙慌地赶往了东市,他之所以未能在陈浩立即吩咐的辰时许前往东市,是因为长安城的东西两市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东西两市在每日午时分别击鼓三百下,这才开市对外经营,两市的四周大门便被打开,而在日落之前,击钲三百下散市,两市四周的大门关闭。
也就是说,在东西两市之内,实际进行商品交易时间只有半日,大抵两个时辰的功夫而已,不得不说,这对商业的发展一个极大的限制。
在东市开市之后,孙老管家进入到东市之内沿路经过一番打听,得知东市之内有一家”赵家铁匠铺”,赵氏父子打铁和铸造器具有着极高的造诣,特此才被官府许可经营。
在我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历朝历代有两样东西不允许,或者限制私人经营,那便是铁和盐。
要知道,这铁可以用来铸造兵器,官府自然是不允许私人经营,即便是东市之内的赵家铁匠铺,也是每过十日到官府领取所需一定量的生铁,所铸造的器具和买家信息都要逐一登记,不得有任何遗漏。
正是因为官府限制民间私自经营生铁的生意,即便是被官府批准经营铁匠铺,所铸造的铁制品也十分昂贵,一般的升斗小民是买不起的。
就以铁制的菜刀为例,在古代可不是人人家中都有一把菜刀的,一些生活相对贫穷的人家,在做饭烧菜需要菜刀的时候,便到街坊邻居拿来菜刀借用。
这不,孙老管家便进入到了赵家铁匠铺之中,把陈浩绘制的图纸拿了出来,让赵氏父子二人逐一过目。
赵氏父子二人在东市之内经营这家铁匠铺已有十余年,帮助客人铸造的铁制器具有上百种之多,可是,他们父子二人看到这位老者手中所持绘图的物什,还是头一回见。
“这纸上所画的物什,你们铁匠铺铸得还是铸不得?”孙老管家看到站在他面前的赵氏父子二人,拿着陈浩所画的宣纸端详了半天沉默不语,他便开口问询道。
对于今日开市还未有一单生意的铁匠铺来说,赵氏父子二人先是面面面相觑了两下,随即就硬着头皮,回答道:“铸得,当然能铸得。”
听完赵氏父子的回答,孙老管家这才放下心来,继续问询道:“既然铸得,多久可以铸造完成?又所需多少钱?”
待孙老管家问话声刚落,老赵便笑眯眯地回答道:“这位老哥,实不相瞒,这张宣纸上所画之物极为罕见,足下在东市开这铁匠铺也有十余年,还从未见到有客人铸造此等奇怪之物。
“幸好,这宣纸上注明了此物的尺寸大小与内部构造,以足下铸造铁制器具的过往经验,快则三五个时辰,慢则七八个时辰。鉴于此物铸造较为繁琐,且所需铁石也较重,因此,铸造此物所需十贯钱。”
听闻此言,孙老管家差一点儿没有晕厥过去,此时的他在心里头叫苦不迭道:方才在公主府后院的耳房之内,就不应该事先应承下臣服吗所吩咐之事。
这下可倒好了,陈驸马所画之物,若是铸造完成竟然需要十贯钱,可这是我足足五个月的工钱,这家铁匠铺莫不是一家黑店,见到我这个陌生的客人就狮子大开口不成。
念及至此,孙老管家便面带着笑容讨价还价道:“你这店家莫要狮子大开口,铸造这一个怪物,怎需十贯钱,你们哪里是做生意,分明就是在抢钱。我是真心要在你们铁匠铺铸造此物,你就给开一个实诚价,十贯钱实在太多,应该往下降一降才是。”
站在一旁的小赵,看到这位年过百半的客人跟他阿耶讨价还价,便指了指旁边柜台上写着的四个字,礼貌性地轻笑了两下,开口说道:“呵呵,这位老伯,我们店铺的柜台上有着四个字,请您看上一眼。”
说到这里,小赵停顿了两下,随即话锋一转,底气十足地继续说道:“我阿耶说铸造此物需要十贯钱,那就得是十贯钱,这绝非是狮子大开口。若是老伯以为我们店铺开得价虚高,是在故意宰客,那您大可以向东市之内的‘市局’和‘平准局’高发我们店铺便是。”
在小赵说话的过程当中,孙老管家扭头看了一眼柜台上写着的四个字“谢绝还价”,他便放弃了继续讨价还价的念头。
长叹了一口气后,孙老管家只好认栽,转而用商量的口吻,问询道:“好吧,只要你们能够铸造出来此物,十贯钱就十贯钱。我先负付给你们两贯钱的定金,待明日午时两刻许,我前来取你们铸造出来的此物时,再把余下的八贯钱结了,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赵氏父子二人在对视了一眼后,老赵点了点头,答应道:“在下看老哥你也是个实在人,那就依了你便是。”
接下来,小赵把孙老管家请到柜台前,进行了他个人信息的登记和住址,并收下了孙老管家支付的两贯钱,立下了明日午时两刻前来取货时所需的字据凭条,一式两份,双方都签字画押。
办理完毕,孙老管家再三叮嘱赵氏父子二人,必须要在明日午时之前铸造出来此物,便望了几眼被小赵放在柜台上的两贯钱,便摇头叹息着离开了赵家铁匠铺。
“我儿,方才进来的这位老哥,从言谈举止来看不像是你我这般的普通百姓,他家住何处啊?”老赵站在店铺门前目送着孙老管家远去后,便转身迈入店铺之内,扭头对站在柜台里面的小赵问询道。
正在整理账册的小赵,当即就打开了客人登记簿,很快就翻看到了在最后一页登记的住址,照本宣科地念道:“崇仁坊十字北大街晋阳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