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撰稿人简介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医院副院长,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联盟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系第一完成人)2项。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任首席科学家。
张炳厚,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继承工作第二、三、四批指导老师。先后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肾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从医50年,尤擅长治疗痛证、肾脏病及各种疑难杂症,被誉为“治痛名家”。
李可(1930—2013),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熔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之一。其著作《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成为现代中医急危重症治疗的重要经验来源。
李发枝,河南中医学院教授,河南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组长。河南省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的临床、科研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疑难疾患。1996年即在河南上蔡从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工作,是最早进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域的专家之一,系益艾康胶囊课题组主要成员。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项。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一项,承担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专项攻关课题一项。
汪承柏,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主任医师、教授,著名肝病专家,国家首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50多年,具有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的临床经验,首倡“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重型淤胆型肝炎,在国内享有盛名。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从事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90年代以后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现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主持公益性经方学术网站“经方医学论坛”(http://www.hhjfsl.com/)。代表性著作有《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经方的魅力》等。
李赛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伤寒论教研室主任,第一临床医学院经典临床研究所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伤寒论”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临床基础”核心成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等荣誉称号。
傅延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先生的学术继承人。长期致力于方药量效研究,在文献理论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明确经方本原剂量,提出临床方药用量流、用量流大坝、用量流域等学说和观点。
马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量效关系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上市后再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名中医。
姜良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自1968年开始行医,从医四十余年,在呼吸热病、肝病、老年病及内科疑难病症的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突出,素以解决疑难病症著称。曾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首都健康卫士”称号。
池晓玲,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及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组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首席专家顾问。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疗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