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诊断

1.病因诊断

泌尿系统疾病诊断首先应区别是原发性疾病,还是继发性疾病。
原发性疾病包括:①免疫反应介导的肾小球肾炎。②肾血管性疾病:包括肾动脉病变,肾静脉血栓形成等。③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泌尿系结核等。④泌尿系结石。⑤其他:如遗传性肾炎、肾肿瘤、多囊肾等。
继发性疾病包括:①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痛风等。②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结节性多动脉炎等。③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④化学物理因素:如药物过敏和某些药物及金属类对肾脏的毒性。⑤其他:如妊娠肾病、溶血尿毒综合征等。

2.功能诊断

肾脏功能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决定治疗的方向,可以判断预后,肾脏功能分为肾小球功能和肾小管功能。前者以滤过率降低和代谢产物潴留为主要表现,后者以水盐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但二者往往同时存在,不能截然分开,当前多以肾小球的功能来判断肾功能的程度。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可分为四期:①肾功能正常期:肾小球滤过率(GFR)>70ml/min(参考值100 ml/min±20ml/min),血尿素氮<7.14mmol/L(参考值3.2~7.1 mmol/L),血肌酐<132.6μmol/L(参考值:全血肌酐为88.4~176.8μmol/L;血清或血浆肌酐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②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介于50~70ml/min,血尿素氮在7.14~8.925mmol/L之间,血肌酐在132.6~176.8μmol/L之间。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③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或氮质血症期:GFR<50ml/min,血尿素氮>8.925mmol/L,血肌酐>176.8μmol/L。可有不同程度贫血、食欲减退及乏力。④尿毒症期:GFR<25ml/min,血尿素氮>21.42mmol/L,血肌酐>442μmol/L。有明显临床表现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若GFR降至10ml/min分以下称尿毒症晚期,降至5ml/min以下称为尿毒症终末期。

3.病变部位诊断 (1)肾小球损害:

尿蛋白多为中等分子量以上,以白蛋白为主,常有血尿,多伴有高血压及水肿,常先出现氮质血症。

(2)肾小管损害:

尿蛋白多在中等量以下,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较早出现尿浓缩功能障碍,易出现脱水、失钾、失钠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3)肾间质病变:

以肾间质病变和肾小管损害为主,但到严重时,亦会有肾小球功能障碍,往往与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相似,二者不易鉴别。

(4)肾血管病变:

肾动脉异常导致肾缺血以明显高血压为主,可伴有肾小球不同程度的损害,肾静脉血栓形成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

4.病理诊断

为了准确地肯定病变部位,判断病因和预后,需要在做出临床诊断的同时,尽可能做病理检查,尤其对肾实质性疾病,病理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很重要,可明确是原发性肾实质病变,还是继发性病变,同时可能做出准确病理分类。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抗体包裹细菌检查:

肾盂肾炎患者尿中的细菌常被人体IgA包裹,应用荧光素标记的抗IgG免疫球蛋白与被抗体包裹的细菌相结合,可见到细菌周围显示出环形荧光则为阳性。此法有助于诊断肾盂肾炎,而在膀胱炎则为阴性。

(2)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以及肾脏断层和肾动脉造影等,对于解形态学变化及功能有重要价值。

(3)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肾图可有助于了解肾血流量、排泄功能及有无尿路梗阻。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可了解肾脏形态及肾内无功能区。

(4)超声波检查:

系无创伤性检查,对了解肾脏形态、有无结石、肾盂积水及肿瘤颇有价值。

(5)肾活体组织检查:

可以提供病理形态学资料,为病理形态学诊断,预后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但该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获取组织较小,对局灶性病变有时不能作出诊断。许多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单纯依靠肾活检病理形态学有时不能诊断。且属创伤性检查,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崔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