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疟疾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病史
注意病人发病的地区、季节、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特点。有无疟疾发作史,近期输血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大汗等。重点观察发热时间、起病急缓、热型特点、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热退情况。发热是否伴有皮疹、黄疸、贫血、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痛、肌肉酸痛甚至谵妄、抽搐、昏迷、呼吸抑制等,不同的伴随症状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2.身体评估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重点检查病人的面容是否潮红,观察皮肤的颜色,其他重要脏器如心、肺、肾、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是否异常,有无抽搐和惊厥,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及贫血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外周血涂片及骨髓涂片找到病原体确诊的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查主要用于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疟原虫感染、大量致热原释放入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黑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中毒性肝炎、惊厥、脑疝。
3.活动无耐力
与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贫血有关。
三、护理措施
1.隔离
病室应防蚊、灭蚊。
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热型、体温的升降方式,定时记录体温的变化。观察面色,注意有无贫血的征象。监测有无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等凶险发作征象。估计出汗量,收集尿液,计算补液量。
(2)对初次进入疟区受感染患病的人员、年龄较小的恶性疟病人应予以重点观察,防止惊厥、脑疝的发生。监测体温等生命体征。注意有无神志改变及其程度,有无瞳孔变化,有无头痛、呕吐和抽搐等颅内高压或脑膜刺激征的表现,注意有无发生呼吸抑制。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若病人出现急起寒战、高热、头痛、呕吐、进行型贫血和黄疸、腰痛、尿量骤减、排酱油样尿等表现,提示黑尿热的发生。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肾衰竭。监测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时发现贫血。
3.休息和饮食
发作期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呕吐、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液体。发作间歇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丰富铁质食物,以补充消耗、纠正贫血。
4.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抗疟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1)奎宁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疲乏、耳鸣、头晕,对孕妇可致流产。口服氯喹可引起头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瘙痒等,指导病人饭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刺激。由于氯喹和奎宁静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及心脏传导阻滞,严重者可出现心脏骤停,故使用时应控制静滴速度,以40~50滴/分钟为宜,并密切监测血压、脉搏改变。如有严重反应者应立即停止滴注,禁忌静注。若进行肌肉内注射,则需将药液稀释4倍,混匀后行深部肌注。联合应用伯氨喹应注意有无头晕、恶心、呕吐、发绀等不良反应及有无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一旦出现严重毒性反应,应立即报告医生停药,嘱病人多饮水或静脉补液,促进药物排泄。
(2)使用蒿甲醚注射液时,注意监测患者网织红细胞,由于蒿甲醚剂量过大时,可出现网织红细胞一过性减少。随着剂量加大,网织红细胞下降的幅度亦加大,持续时间亦延长,故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网织红细胞变化。用磷酸伯氨喹治疗的患者应于进餐时给药或加服抗酸药,以预防或减轻对胃的刺激。给药期间,应定期监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如发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突然下降等现象,应及时停用本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时需注意观察心功能情况,并注意补充电解质。
5.降温措施
寒战期注意保暖,加盖棉被,给予热水袋、摄入热饮料。发热期由于高热可导致脑水肿,故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对体温39℃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温水或乙醇擦浴,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应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体温控制在38℃以下。此时应密切观察降温情况,防止体温骤降引起虚脱。此外在退热过程中患者往往有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及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同时注意补充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口腔护理。
6.心理护理
恶性疟疾发展迅速,病情险恶,同时患者,对疾病及预后没有信心,患者和家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在给予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及预后的基础上,加强巡视,为其制定饮食和运动计划表,及时告知化验结果,随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
7.安全护理
意识障碍者,应使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造成吸入性肺炎。昏迷病人应注意有无尿潴留,及时给予排尿,以防病人躁动引起颅内压增高。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或约束四肢,防止坠床,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8.对症护理
包括①立即停用奎宁、伯氨喹等诱发溶血反应、导致黑尿热的药物;②减少不必要的搬动,避免诱发心衰;③吸氧;④遵医嘱应用氢化可的松、5%碳酸氢钠等药物,以减轻溶血和肾损害;⑤贫血严重者,可遵医嘱少量多次输新鲜全血。
9.并发症护理 (1)中毒性肝炎:
在发病后1~3周患者常有溶血性黄疸改变,ALT、AST轻度上升,肝脾肿大,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应让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禁止饮酒及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按医嘱给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注意黄疸、腹胀、尿少、水肿等表现,注意肝功能情况。
(2)急性肾衰竭:
该症多发生于成人及重症者,可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关。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致使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血流淤滞。其次,由于疟原虫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致使血容量降低,DIC、血管内溶血、儿茶酚胺效应和内毒素血症等,均可引起急性肾衰竭。本症多发生在发热后4~7天,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也有个别患者出现多尿和浮肿,化验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增高,可并发低血糖、黄疸、高血压等。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包括神志、尿量、尿色、血压、脉搏及生化指标等,并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3)溶血性贫血:
疟原虫寄生在红细胞内大量增殖,破坏红细胞是引起贫血的直接原因。患者出现重度的溶血性贫血,在积极抗疟抗溶血治疗基础上,鼓励患者进食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给患者输注红细胞,同时监测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四、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预防疟疾应以防蚊、灭蚊为主。在疟区黄昏后应穿长袖衣服和长裤,在暴露的皮肤上涂驱蚊剂,可减少被疟蚊叮咬的机会;挂蚊帐睡觉,房间喷洒杀虫剂及用纱窗来阻隔蚊虫的叮咬。对疟疾高发区人群及流行区的外来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以防止发生疟疾。疟疾病愈未满3年者,不可输血给其他人。疟疾疫苗预防,包括子孢子疫苗、裂殖子疫苗和配子疫苗,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基因工程疫苗将会继续研究和发展,有可能研究出一种有实用价值的疫苗,它可能成为预防疟疾的有效手段之一。
2.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如传染过程、主要症状、治疗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复发原因等,指导病人坚持服药,以求彻底治愈。治疗后定期随访,有反复发作时,应速到医院复查。对1~2年内有疟疾发作史及血中查到疟原虫者,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给予抗复发治疗,常用乙胺嘧啶与伯氨喹联合治疗,以根治带虫者。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直至2年内无复发为止。
(费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