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药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2.3 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学评价

评价分析方法的效能指标较多,在实际工作中评价一个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优劣的常用指标有可测浓度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专属性及稳定性等。

7.2.3.1 线性范围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是指一种分析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等符合要求的实验结果呈线性时供试物浓度的变化范围。考察线性范围时常根据待测样品的浓度而定,应覆盖待测样品可能的浓度范围,按照标准曲线制备方法,计算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和线性浓度范围,相关系数一般要求在0.99以上。

7.2.3.2 准确度

准确度(accuracy)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是考察评价分析方法最基本的因素之一,常用回收率数值反映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可通过与其他已建立的方法进行比较的办法(参比方法)来加以反映。回收率越接近100%准确度越好,但因为生物样品药物含量低、组分复杂和预处理步骤多等原因,很难达至高回收率。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回收率要恒定,虽然有时回收率较低,但只要重现性好,通过校正仍然可以应用。回收率根据测定方法不同分为方法回收率(相对回收率)和绝对回收率(萃取回收率或提取回收率)。一般情况下,高、中、低3种浓度的药物标准品方法回收率应在100%±15%范围内,绝对回收率主要用于考察样品预处理中的萃取效率,高、中、低3种浓度样品添加量在10 -9~10 -6g时,绝对回收率达到50%~80%即可,做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绝对回收率应大于70%。

7.2.3.3 精密度

精密度(precision)是表示一组均值样品测定结果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也就是多次测定结果的彼此符合程度,表示分析方法的可重复性。在体内分析方法中常用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表示,标准差( SD)可通过计算直接获得,相对标准差( RSD)也称变异系数,它的计算公式为: RSD= SD/ ×100%,式中 x 为平均值。考察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精密度时应考察日内(或批内)精密度和日间(批间)精密度。通常要求日内、日间 RSD在15%以内,低浓度时可放宽到20%。因为测定条件变异增大,日间测得的 RSD常常较日内测得的 RSD大,另外,测定偏差越小,对测定的要求也越高,花费也越大。

7.2.3.4 灵敏度

灵敏度(sensitivity)即一种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合物的最小量。常用定量限( LOQ)、检测限( LOD)来表示。
定量限( LOQ)也称最低定量浓度,是指在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情况下,该分析方法能够定量测定出生物样品中药物的最低量,定量限确定的最低测得量应符合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在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时, LOQ应至少检测出3~5个半衰期消除后血样中的药物浓度,或者 C max的1/20~1/10时的药物浓度。
检测限( LOD)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信号时,生物样本中药物应具备的最低浓度。通常以被测信号和背景噪声之比 S/ N为2~3倍时被测物的绝对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出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再乘以2~3作为检测限的估算值。

7.2.3.5 专属性

专属性(specificity)或选择性(selective)是指测定信号(响应)是属于被测药物所特有的,否则容易有干扰。若有干扰就需要改进测定方法或改用具有分离能力的方法或专属性较强的方法。考察一种方法的专属性应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物样品中内源性物质的干扰;②代谢产物的干扰;③合并用药对测定的干扰。专属性报告中至少应提供空白样品色谱图、空白生物样品加标准品及内标物色谱图、用药后生物样品色谱图。

7.2.3.6 稳定性

稳定性(stability)是指药物的稳定性,是贮存条件、药物的化学性质、空白生物样品和容器系统的函数,在试验中应考察药物标准贮备液的稳定性、含药品的生物样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