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基础诊断与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脱髓鞘疾病

一、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进行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或病毒感染有关。好发于中青年人,女性较男性多见。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病灶、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性发展为特征。

(一)病理

早期改变为髓鞘崩解,小胶质细胞增生,吞噬类脂质后形成泡沫细胞。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轴索保持。中期髓鞘崩解产物逐渐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坏死灶,轴索消失。晚期病灶内有胶质细胞增生,形成灰色硬化斑块。病灶呈多发,大小、新旧不一,各期病理改变往往见于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周围白质、小脑、脑干、脊髓及视神经,常以小静脉为中心,进展时病灶融合、扩大。

(二)CT表现

早期和轻微病灶CT多不能显示,病灶较大时则可显示为小圆形或椭圆形等或低密度灶,边界模糊,病灶多发、大小不等,无占位效应。脑内病灶以白质受累为主,也可累及灰质,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脑桥、中脑、内囊、桥臂、皮层下白质、延髓、小脑、丘脑和基底节。脑室周围的病灶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此征象称为“直角脱髓鞘征”(图10-2-1)。增强扫描,急性期或活动期病灶可强化,呈斑点、斑片状或环状强化,而稳定期或慢性期病灶一般不强化。中晚期可出现脑萎缩改变,表现为普遍性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
图10-2-1 多发性硬化
CT平扫示双侧脑室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
由于多发性硬化病灶散在、多发、新旧不一,具有复发与缓解交替的特点,故同一患者可同时出现等或低密度灶、强化病灶、不强化病灶及脑萎缩改变。本病一般不能单独依据CT所见作出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之后再做出判断。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炎性脱髓鞘改变为特征,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临床表现为多灶性的脑和脊髓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

(一)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为脑与脊髓发生广泛的播散性炎性脱髓鞘改变,以白质小静脉为中心,病变处血管充血,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水肿。静脉周围白质髓鞘肿胀、断裂、脱失,并可见散在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后期病灶周围脑组织可见局灶性纤维化。本病主要累及脑白质,但也可累及灰质及脊神经根。

(二)CT表现

早期常无明显异常,发病后5~14天CT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多发性低密度灶,以双侧脑室周围白质最明显,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融合成片。病灶多双侧不对称,也可累及灰质,如基底节、丘脑及脑皮质,病灶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不明显。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不同,增强扫描,可同时存在强化及不强化病灶,强化方式也多种多样,可呈点状、结节状、不规则状、脑回状及环状。晚期可出现脑萎缩改变,表现为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发病年龄较小,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多有前驱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以单相病程为主,本病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与多发性硬化等其他脑白质病变鉴别困难,诊断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李雨 王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