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内分泌疾病的病因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平衡,与神经、免疫系统彼此协调配合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如果平衡的激素水平受到破坏(某种激素过量或不足),这就导致内分泌失调,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临床称为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按病因分为两类,一是机体基础激素缺陷,分为激素分泌不足、过度、激素的敏感性缺陷;二是以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组织分泌功能状态分为功能亢进、减退、衰竭或正常。临床上,这两种分类方法交叉使用。
一、激素分泌不足
内分泌腺破坏、内分泌腺外病变及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所致的激素缺乏是引起激素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内分泌腺破坏
腺体破坏是腺体功能低下常见原因,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又是腺体破坏的主要原因。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识别内源性、外源性物质,清除异物(外源性物质)或对身体有害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发挥其防御功能。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由于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存在障碍,激活的防御系统就有破坏正常组织(包括内分泌腺体)的可能。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胰岛、甲状腺等腺体功能减退或衰竭,引起1型糖尿病、桥本甲状腺炎、Addison病、卵巢功能早衰等疾病。
垂体破坏通常由肿瘤、缺血或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引起,任一内分泌腺都可因肿瘤、感染或出血而发生分泌功能低下。另外,出血、梗死、炎症、坏死、手术切除、放射损伤等均可引起腺体的破坏。
(二)内分泌腺外病变所致的激素缺乏
参与激素合成或将激素前体转化为活性形式的某些非内分泌腺组织受到破坏,可引起内分泌失调或功能紊乱。如慢性肾衰竭患者25-(OH)D 3向1,25-(OH) 2D 3的转化障碍,引起钙磷平衡失调;产生肾素的近球细胞受损可引起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
(三)内分泌腺激素合成缺陷
内分泌功能低下可因激素合成的先天性缺陷引起。如5α-还原酶先天性缺陷,影响雄激素靶组织中的睾酮生成双氢睾酮,导致部分性雄激素缺乏;胰岛素基因突变,甲状腺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酶基因缺陷,均能导致激素生物合成障碍。
二、激素分泌过度
肿瘤、增生、异位激素分泌或自身免疫刺激均有引起内分泌腺功能亢进的可能。
(一)内分泌肿瘤
产生激素分泌过度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内分泌腺。例如,垂体的ACTH瘤可引起糖皮质激素过多;胰岛素瘤可产生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瘤可引起糖皮质激素、醛固酮、或其他类固醇生成增加;肾脏肿瘤可引起肾素或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等。
(二)异位激素综合征
非内分泌组织发生肿瘤时,可成为异位激素的来源。异位激素主要为蛋白质/多肽类激素,如垂体激素(ACTH、ADH、GH等)、降钙素、甲状旁腺素(PTH)、及下丘脑释放的各种释放激素。其他类别激素的异位表达少见,如胰岛素。
(三)腺体增生
有的内分泌腺体可见伴随细胞数增多和激素合成增加的增生。例如,肾衰时多见的甲状旁腺增生是血清钙离子水平的下降刺激腺体所引起的;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可引起醛固酮产生过多而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和网状带增生几乎都由垂体肿瘤引起,可使皮质醇产生过多,引起Cushing综合征。甲状腺增生多因自身免疫因素对腺体的刺激,或因碘缺乏导致T 4合成不足,引发TSH分泌增多而产生。
(四)自身免疫刺激
自身免疫刺激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常见原因。患者产生的自身性免疫性抗体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TSH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使患者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并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在1型糖尿病发病的早期,可因胰腺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侵袭,患者出现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
(五)病源性或医源性
内分泌腺体受到强烈病理生理性刺激,可出现继发性激素过度分泌。例如,氮质血症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肝硬化腹水、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缔组织病引起的Cushing综合征时,可能诱发甲亢;运动员服用具有雄激素活性的类固醇,提高雄激素水平,以提高竞技能力。
三、激素的敏感性缺陷
激素敏感性异常在许多内分泌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在这些内分泌疾病中,多表现为对激素发生抵抗或部分抵抗,涉及的激素包括:甲状腺激素、甲状旁腺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雄激素等。激素抵抗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差异大,有的患者血中激素水平升高或正常,临床表现为激素不足,激素替代治疗无效;有的临床表现轻微,对大剂量激素可有一定的反应,属于部分性抵抗。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释放障碍,若调整生活习惯,减轻体重和控制饮食可使前述异常转为正常,这提示NIDDM是由于胰岛适应性受损,或是胰岛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过度下调所致。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