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美战“疫”疾控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疾控中心——口岸和平年代的“排雷兵”

二连浩特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队(摄影:那英)。
腊月二十八,中心主任办公桌上年底全区鼠疫疫情的文件还未归档,贴在宣传栏上的24小时疫情值班表还在延续,晚9:45,主任接到卫生健康委领导电话通知,市医院准备接诊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上的一名武汉籍发热患者。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二十多年的防疫直觉让他在挂断电话后马上集结应急处置小组。
15分钟后,各组人马几乎同一时间到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一支经历过“非典”疫情后训练有素的防疫精兵。严密部署过后,先行出动的是流行病学调查组。疾控中心副主任带领2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赶往现场,对发热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基本情况,排查密切接触者,生怕漏掉重要环节。有了多年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的业务素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他们来说驾轻就熟,即便是这样,当决定谁进隔离病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党员韩秀芬对年轻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说,“你还没结婚,你别进,我先进去。”这是当年“非典”时她第一次做流行病学调查时老同志对她讲的话。
那一夜共接到3次通知,流行病学调查组全员在单位待命,真正诠释了“若有战,召必回”的无悔信念。腊月二十九凌晨五点半,疾控中心主任又取回了一份样本,此时检验组的2名工作人员已连续奋战五个多小时,主任命令她们睡一会儿再继续,毕竟检验工作的环境具有高病毒含量风险。一个多小时后,检验人员换上厚重而又密闭的防护服继续检测,这一份样本结果出来时已是下午三点半,她们已经工作了20个小时。检测结果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更是二连浩特市作为口岸城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风向标,所以检测结果必须及时准确,“90后”检验员李晓辉深知这一点,对疑似结果做了复检。
发现疑似病例后,及早排查密切接触者,对阻击疫情至关重要,因为每延误1秒,就存在出现新感染病例的隐患。消杀组也随即配药、着装前往现场,对市医院急救中心、发热门诊及救护车进行终末消毒。后勤保障组第一时间充实必要的检测试剂、防护用品、消杀药械等物资,做到疫情防控期间有备无患。
大年三十凌晨一点,中心主任终于等到了自治区疾控中心对疑似阳性结果的确认。战“疫”第二枪打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火速向北京市疾控中心、武汉市疾控中心、二连海关等单位发出协查通报,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车次进行进一步追踪排查,对在我市集中观察的6名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好消息,疾控工作就像和平年代的“排雷兵”,目的是力保人民无恙。
从接到首例发热患者通知到病例最终确诊,疾控中心应急处置队连续工作了近30个小时。全员一线,没有预备队。集体加班,一起熬年。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命令就要无条件执行,鉴于疫情随时可能蔓延,大年初二,全员放弃春节假期,逆行返岗,没有怨言,无怨无悔。队伍中有带病奋战、现场敷膏药的防疫老将,有家人患癌却坚守后勤保障的办公室主任,有将2岁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的母亲,有母亲受伤需要照顾的女儿,有回家探亲得知疫情次日就返回的外地职工,有入职不到1个月的退役军人,有给确诊患者送生活用品和水果的预备党员,有患感冒却不顾危险和疲劳的“90后”准妈妈……没有请战书,他们依然是疫情一线的战士。
2019年,由于鼠间鼠疫疫情,疾控中心放弃五一和十一假期,全员出动处理疫区,11月份疾控中心全体职工仍在加班加点,直至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这支只有23人的应急队伍连续作战了数月,然而疫情仍在持续,他们不知道何时才能休息,但他们知道,哪里有疫情他们就应该出现在哪里。
二连浩特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检验组(摄影:赵美霞)。
人人身先士卒,个个奋勇争先,是疾控中心几十年来的传统。“非典”时期,全站(那时的疾控中心还叫防疫站)人员面对突发疫情十分慌乱,而那时的防疫站站长(如今的疾控中心主任)临危受命,冲在一线,指挥全站队伍成功抗击了疫情。如今17年过去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心主任毅然靠前指挥,且从容镇定。随着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健全、病毒检测方法的提升,经历过“非典”的老职工们如今面对疫情也忙而不乱,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推进。老同志们的精力不减,他们的工作状态感染着后辈,年轻的职工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迅速成长,继承和发扬了疾控人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成为疫情当前的一线人员。有2名职工甚至放弃了大城市带编制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留在工作岗位完成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任务。我们有理由相信,疾控精神的传承必将在保护群众健康中勇立潮头。
疫情防控仍在继续,深知口岸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疾控中心全员定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筑牢口岸屏障提供坚强保障。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卢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