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根尖周组织特点
根尖周组织是指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其组织生理学特点与牙髓明显不同。
(一)牙骨质
牙骨质( cementum)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硬结缔组织,色淡黄,在近牙颈部较薄,约20~50μm;在根尖和磨牙根分叉处较厚,约150~200μm。根据组织中有无细胞可分为细胞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牙骨质是维系牙和牙周组织的重要结构,其基本功能是将牙周膜的主纤维附着于根面上。
图1-16 下颌第二磨牙髓腔解剖特点
正常情况下,根尖1/3处不断有细胞性牙骨质的沉积,以补偿牙冠的磨耗。这种持续沉积的特点使牙根保持增长和使根尖孔不断缩小。根尖孔过度缩小将影响血流进入牙髓,诱发牙髓的退行性或增龄性变化。
(二)牙周膜
牙周膜( periodontal membrane)由成熟的胶原纤维和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位于牙骨质与牙槽骨的间隙中,通过根尖孔与牙髓相接。根尖周胶原纤维束呈放射状排列,汇积成粗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称主纤维。主纤维一端埋在牙骨质内,一端埋入牙槽骨,具有悬吊和支持牙的作用(图1-17)。在胶原纤维束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含有神经、血管和各种细胞成分,它们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
牙周膜有如下四个主要功能:
1.支持功能
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中,同时起到保护作用,缓冲外力的冲击,保护其中的血管神经及牙根免受外力的损害。
2.感觉功能
牙周膜中有丰富的神经和末梢感受器,对疼痛和压力、轻叩和震动都有很敏锐的感觉。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和反射,支配着颌骨、肌和关节的运动,因此牙周膜有调节和缓冲咀嚼力的功能。
3.营养功能
牙周膜中丰富的血供不仅营养牙周膜本身,也营养牙骨质和牙槽骨。
4.形成功能
牙周膜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建,成纤维细胞不仅有合成胶原、基质、弹力纤维和糖蛋白的功能,还有吸收胶原、吞噬异物的能力,以控制牙周膜的平衡与结构,使其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不断地形成新的牙骨质和牙槽骨,新生成的牙周膜纤维被包埋于其中,保证了牙和牙周膜的正常附着联系。
(三)牙槽骨
牙槽骨( alveolar bone)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称牙槽突,由固有牙槽骨和支持骨组成。容纳牙根的窝称牙槽窝,固有牙槽骨为薄层致密骨,构成牙槽窝的内壁,它在X线片上呈围绕牙根的连续阻射白线,又称为硬骨板( lamina dura)。持续性根尖周炎可导致根尖周硬骨板的吸收,在X线片上可表现为阻射白线的模糊、中断甚至消失。固有牙槽骨上有许多小孔,为血管、神经进出的通道,这些小孔使固有牙槽骨呈筛状外观,因此,它又被称为筛状板。固有牙槽骨的筛状特点使牙周间隙不至于像牙髓一样处于一个缺乏组织通透性的环境中,故由根尖周炎压力引发的疼痛远没有牙髓炎疼痛剧烈。
图1-17 牙周膜主纤维束分布示意图
A.唇舌方向所见的主纤维束; B.近远中方向所见的主纤维束
(四)根尖解剖特点
根尖孔很少开口于解剖根尖,因此根尖孔往往位于解剖根尖的侧方。王晓仪等观察了240个前牙解剖根尖与根尖孔的位置关系,结果显示根尖孔的根侧发生率为68. 4%,且随年龄的增长,牙本质牙骨质界至根尖孔的平均距离也呈增加趋势,该平均距离在20~30岁组与60~70岁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因此,在考虑根管预备和充填的位置时,应将牙本质牙骨质界至根尖孔的距离以及根尖孔至根尖的距离两个因素同时加以考虑,以避免器械超出造成根尖周组织的损伤。
牙髓不仅通过根尖孔,还通过侧副根管与牙周组织相联系。显然,牙髓和牙周膜之间的侧副根管也起到重要的连结作用,因此在根管充填时也应将其封闭。
一个牙根不一定仅有一个主根尖孔,根管在根尖可能有小分叉,即有两个主根尖孔。主根尖孔不在根尖的比例为53. 59%。因此,由X线片来观察根管预备和充填情况时,不能都以根尖为标准,也就是说牙根的实际长度不一定都等于根管的工作长度。在形状上,主根尖孔有87. 48%为圆或椭圆形,扁及不规则的仅占12. 52%,圆或椭圆形对根管治疗有利,扁及不规则的根管对治疗不利,因预备根管的器械为圆形,应用时为旋转动作,扁及不规则的根管难以预备,且根尖充填难于密合。另外,小的根尖孔在根尖周炎需要引流时难以通畅,常需要扩大以达到引流目的。但有研究报告根尖部扩大后根管治疗术成功率降低,Ingle提出小的根尖孔可以防止充填材料穿出。因此,在器械预备根管时,既要适当疏通根尖孔以保证引流,又要注意避免过度扩大根尖部而导致根充恰填率下降。
除解剖性根尖孔,根管在接近根尖时有一个狭窄的部位,这就是牙本质牙骨质界,即生理性根尖孔,距离解剖性根尖孔约0. 5~1mm。这个部位就是髓腔根管预备的终止点,也是根管充填的终止点,称根尖基点(图1-18),亦称为根尖止点( apical stop)或尖台( step)。从组织学上看,根尖预备因没有损伤根尖孔处的牙周膜,使牙周膜新生牙骨质的生理功能免遭破坏,从而获得封闭根尖孔的治愈效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施行根管加压充填时,由于根尖基点狭窄,能增高根管内压,使根管充填材料能紧密地封闭根尖孔,避免超填。
图1-18 根尖基点
根尖牙骨质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发生吸收现象,牙骨质总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有损伤时牙骨质呈现凹陷性吸收,较明显的吸收可达牙本质,在少数情况下可发生严重的牙根吸收。通常吸收与修复并存,新生牙骨质与原吸收表面呈现再生线。较大范围的吸收不能完全修复,但牙槽骨可长入吸收后所遗留的凹窝内。有一种异常的修复情况是,牙骨质与牙槽骨融合在一起,其间没有牙周膜,成为牙骨性粘连。这种情况见于慢性炎症、外伤及经过再植的牙和颌骨内埋藏牙。
(五)根尖周组织生理特点
在生理情况下,牙骨质不像骨组织可以不断地改建和重塑,而且较固有牙槽骨具有更强的抗吸收能力,这些是临床正畸治疗时牙移动的基础。然而,当牙周膜纤维因适应牙功能需要发生改变和更替时,牙骨质可通过不断的增生沉积而形成继发性牙骨质,从而使新的牙周膜纤维重新附着至牙根。当牙的切缘和咬合面受到磨损时,也可通过根尖部继发性牙骨质的形成而得到一定的补偿。当牙根表面有小范围的病理性吸收或牙骨质折裂时,均可由于继发性牙骨质的沉积而得以修复。在牙髓和根尖周病治疗后,牙骨质能新生并覆盖根尖孔,重建牙体与牙周的连接关系。在新形成的牙骨质与原有吸收区的牙骨质之间有一深染的分界线。在修复中形成的牙骨质,依照其形成速度的快慢,可以是细胞牙骨质或无细胞牙骨质。在病理条件或特殊生理情况下,如根尖有炎症和创伤,或乳牙恒牙交替时,则可导致牙骨质的吸收,某些病理性吸收甚至还可波及牙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