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中  风

中风是中医学的病名,在临床上以突然昏倒,失去知觉,出现口眼 BZ_65_587_591_630_635斜,语言障碍,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现代医学原发性脑出血、脑栓塞、脑外伤形成脑血管破裂以及颈动脉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的障碍性疾病。
一、 中医辨证
历代医家认识均不统一,中风是人体内的主要脏腑心、肝、脾、肾阴阳失调,阴虚阳盛,即本虚标实,属风火痰湿壅盛,由于喜怒忧思,饮食劳伤,房劳过度,积累时长,使心血不能滋润心,心火则旺,肝气不疏而郁结,肝不得养,肝风内动:或酗酒,喜吃厚味肥甘,劳累过度,脾气不能健运,变生浊痰;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夹痰,气血上逆,上冲清窍,蒙蔽清窍,变生疾病。若风痰阻塞,经络失常之证,正气衰弱,脏腑气衰,会产生阴阳离决,发生脱证。
中医的证候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两类,中脏腑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若肝阳上亢,风、火、痰、湿壅盛,或阳气凝结称之为闭证;阴阳离决不能维系,阳气不摄,为之脱证。气滞血瘀,痰浊凝结,血脉不利,谓之中经络。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情较轻。
1. 肝阳上亢
患者突然昏倒,神志模糊,不省人事,鼾声,牙关紧闭,两手挛紧,口眼 BZ_65_587_591_630_635斜,半身不遂,二便失禁,舌苔黄腻,脉弦滑实。
2. 阳气离脱
患者卒仆昏倒,不省人事,口张目闭,鼾声,手撒遗尿,先面红耳赤,继发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冷汗淋漓,脉沉细欲绝或浮大中空。
3. 风中经络
患者意识未完全丧失,突发,口角 BZ_65_587_591_630_635斜,半身不遂,肢体无力或萎软,手脚麻木,汗出如油,舌苔白腻,脉弦无力。
二、 雷火灸治疗
随时注意去掉药灰,保持火头火红。
灸疗法则:温灸法为主,以疏肝理气通络、开窍启目、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发病至3天内,以开窍启目为主;1周内,以疏肝理气通络为主;1周以后,以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为主。
诊断为肝阳上亢、阳气脱离患者,1周至半月内,须采用西医输液,控制脑内出血,当脑内可能无出血时,方可施灸(即中风后恢复期),但是灸使用越早越好;中经络诊断明确后,除用西医输液,中医内服药,3天后就可结合灸治疗。
1. 中风经络的灸疗
灸疗穴位:前3天灸水沟(人中)、太冲、内关;1周后加灸百会、肝俞;10天后灸疗头顶部、双耳、百会,患侧大椎、肩俞、风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太冲。
灸疗方法:发病3~7天以内,取人中、太冲、内关。点燃一支药,固定在单头灸具上,在人中,距离皮肤2cm,进行雀啄式灸法,每上下为一次,8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皮肤,共灸8壮;然后取内关和太冲,距离皮肤2cm,用小螺旋法,每穴熏8壮,人中可配针灸同时治疗。
1周以后,加百会、肝俞。百会用温灸法,距离皮肤3~5cm,用小螺旋法,灸8壮,至头皮发热即可;肝俞用小螺旋形法,距离皮肤2cm,各灸8壮。
10天后以百会穴为中心,距离皮肤2~3cm,用大螺旋形法熏整个头顶部,每旋转8次为1壮,每次灸10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头部;然后灸双耳前后,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耳部,灸至耳部发红为度,灸耳心,距离皮肤3cm,每雀啄6次为1壮,各灸6壮;再灸患侧大椎、肩俞、风池、合谷、环跳、足三里、太冲,用雀啄法,每穴各灸8壮。
2. 肝阳上亢、阳气离脱灸疗
灸疗穴位:1周前灸:人中、太冲、内关;1周后加灸肩俞、曲池、合谷。半月后灸疗头顶部、双耳部,百会,患侧大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肝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太冲。
灸疗方法:半月以后,用温灸法,以百会穴为中心,距离皮肤3cm,行大螺旋形灸法,每旋8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轻压一下头部,熏3~5分钟,熏至头皮发热为度;然后熏两耳部,用小螺旋形法,距离皮肤3cm,每旋转8次为1壮,耳前耳后各灸6壮;再灸患侧大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肝俞、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绝骨、太冲,用小螺旋法,距离皮肤2cm,各灸6壮,每壮之间均用手压一下被灸处。半月为一疗程,每疗程后休息2~3天。
第二疗程,以百会穴为中心,距离皮肤3cm,行大螺旋灸法,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按压一下,熏5~10分钟,熏至皮肤与颅内发热为度,其他熏灸部位及穴位与第一疗程相同,一直可以灸至病情基本痊愈或明显好转为止。
按语:中风多属肝肾阴虚亏损,心火上亢,痰湿壅积,火热上犯,清窍被蒙闭。治则宜宣闭开窍,降火化痰,平肝息风,行气之法。取人中宣闭开窍;取肝经原穴太冲以潜阳降逆;取手厥阴心包经内关以清心安神;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通理胃经,调和胃气,祛痰化浊,补中益气;取百会,为三阳之首,及增加全头顶部灸疗,能宣阳开醒脑窍,下降通利固脱;取双耳穴,能疏通全身气机,协调风热痰火散离;取关元、气海,固本培元,回阳固脱;取肝俞,疏肝理气,平肝阳;取肾俞,滋阴潜阳。诸穴配合部位选用,对治疗中风的闭证与脱证均有良好疗效。若风中经络未犯及脏腑,以阳明经穴为主,可配用大椎、肩井、肩髃、环跳,随证加减穴位,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增强脑部血液循环,调和营卫。中风急性发作期应结合西医治疗。
中风前期应结合西医或中医治疗。若兼有高血压患者,在灸疗期应注意服高血压药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