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疗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评价冠心病并发症

超声心动图在并发症的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室壁瘤形成、乳头肌功能异常、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室间隔穿孔、左室血栓等。

(一)室壁瘤

室壁瘤分真性室壁瘤和假性室壁瘤二种。真性室壁瘤为梗死扩展的结果。临床上最常见的部位是近心尖的前外侧壁,其次为左室后外侧壁,1/3的室壁瘤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主要采用心尖长轴切面观察室壁瘤情况,二维超声可以确定室壁瘤的位置,大小,出现矛盾运动的范围,并可测定室壁瘤与左室面积的比值,室壁瘤内血栓形成的情况。
真性室壁瘤须与假性室壁瘤鉴别,假性室壁瘤为心脏破裂室壁穿孔血液流入心包腔所致,通常是致命的,其瘤壁为心包或血栓,随时有猝死的危险。它们的特点是:真性室壁瘤,室壁收缩期,舒张期均有局限性膨出,呈典型的矛盾运动,膨出部位室壁变薄、回声强与正常心肌有明确转折点。瘤壁仍为心肌组织,口径大于囊径,瘤腔内可有附壁血栓。假性室壁瘤心内膜与心肌连续不规则中断,瘤壁仅为心外膜,口径小于囊径,与左室腔相通,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DFI)可见相通口往返血流信号,假性室壁瘤可以非常大,瘤内可见血栓及血凝块,超声检查时因观察切面限制常不能观察到室壁瘤全貌,此时需要改变深度仔细扫查。

(二)乳头肌功能不全

乳头肌功能不全通常是下后壁心肌梗死时,相应乳头肌缺乏供血,功能失调所致。多见因乳头肌收缩短,牵拉二尖瓣前叶收缩期无法到达瓣环水平致关闭不全。该原因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可呈间歇性。部分或完全性乳头肌及腱索断裂常可造成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它使与乳头肌相连的二尖瓣叶在收缩期脱入左房内,超声可以观察二尖瓣和乳头肌形态,及CDFI可对反流做出半定量的诊断。

(三)心包积液

常见于急性心梗的早期,特别是见于透壁或Q波形成的心肌梗死,不太常见于非Q波型心肌梗死。有些研究表明,大约有30%~40%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心包积液。病因可能是纤维素心包炎与梗死后综合征(Dressler综合征)。前者发生于急性心梗后2~5天,一般持续2~3天,其发生率高,积液量较小。梗死后综合征引起的心包积液多发生于急性心梗发病后2~3周或几个月内,可反复发作。心包积液可少量至中等量,有的患者伴胸腔积液,多为左侧、单侧胸腔积液。

(四)室间隔穿孔

心肌梗死后出现收缩期杂音的另一大原因是心肌坏死或室间隔局部破裂所致室间隔穿孔。研究表明,室间隔穿孔多发生在前降支闭塞所致的前间隔梗死。部位常靠近前间隔心尖段。下壁梗死中穿孔通常在低位室间隔,与心室下壁毗邻。
超声心动图表现为穿孔处的回声中断,形态不规则,通常左室面较大,穿孔的口径随心动周期变化,收缩期增大。二维超声多在心尖四腔心或胸骨旁四腔心切面显示穿孔的部位和大小,CDFI显示室水平左向右的穿隔血流束、连续多普勒可在室间隔右侧出口附近检出收缩期湍流频谱(图1-9-1)。
图1-9-1 室间隔穿孔,左图二维超声显示,室间隔中下部回声中断约14mm,右图显示,室间隔穿孔处室水平左向右彩色的分流信号

(五)附壁血栓

左心室血栓常形成于心室血流瘀滞的区域,常见于左室心尖部及其他扩张及运动减低区域。血栓多呈月牙形附着于梗死的壁上,新鲜血栓回声较低,与室壁分界不清,易与左室肌小梁混淆,其鉴别要点是通过多切面扫查,如果异常回声可以变成长条形,常常为肌小梁。陈旧性血栓变僵硬,回声增强,边缘明确,较易识别。附壁血栓多附着于室壁瘤扩张部位。最常见左室心尖部,由于常规心尖四腔切面,心尖部位于近声,图像常常显示不满意,故左室心尖短轴切面是诊断心尖附壁血栓的一个重要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