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能制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国内物联网政策

1.2.1 物联网政策

作为我国五大重要的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09年开始,国家、地方的各个部门机构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早在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就高度评价了物联网产业的重要性。要求我国的科技发展要以传感网、物联网等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实现信息化产业的升级,使其成为迈向信息化社会的发动机。

2010年6月,“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在北京成立,该组织致力于物联网标准化的制定,该工作组包含了11个部门及附属的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组等19家相关组织。同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该决定中,对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肯定,将其作为我国着重培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对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该白皮书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物联网技术的架构、关键要素、体系、产业形势等内容,从应用、产业、技术、标准4个方面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分析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及调整,提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意见。同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发布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1年)》,该指南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指导意见,而物联网产业作为信息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该指南中进行了阐述。

2012年2月,工信部发布了《“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该规划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文件,根据该文件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同时在关键标准的研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具有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和安全控制的良好发展格局。同年8月,工信部又提出了《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加大了对示范区的物联网信息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包含政府管理、财务支出、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化。该规划纲要对无锡市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出了长远规划,以2015年和2020年为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链,能够实现高水平信息化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实现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建成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物联网、信息化产业的示范工程,形成具有国家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区。

2013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要重视科技创新,注重中小型创新企业的培育,同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同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在该规划中将物联网作为未来互联网技术发展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提出一个中长期的信息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符合互联网、信息化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实现安全、可靠的信息化产业集群系统。同年5月,工信部又适时地发布了《物联网标识白皮书》,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对物联网的产业、技术进行了诠释,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调整,提出了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发展建议。

2014年6月,民政部组织实施了《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将物联网技术与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相结合,建立了具有自动监测、智能分析、自助体检服务、远程运维及语音、视频联动等功能的物联网综合应用系统。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的通知发布,强调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破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开展物联网重点领域应用示范;促进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推进物联网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营造物联网产业良好发展环境。

2016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建议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提出在新的时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要面向更加广阔的应用市场,不能局限于小型设备,而是以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更加智能的工业应用为发展目标。同年,工信部发布了《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编制而成,是指导物联网产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同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物联网白皮书(2016年)》,该文件对全球物联网政策、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态势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物联网产业生态构建的特点和主要方式,在对我国物联网现阶段情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且提出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建议。

2017年1月,工信部发布的《物联网“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物联网产业“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完善标准体系,推动物联网规模应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等。

1.2.2 智能制造政策

2015年3月9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该通知指出,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将传统的制造行业进行产业升级,实现包含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2016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的通知》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上文件明确了国家和政府对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通过一系列的试点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的研发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从4月至12月,工信部又陆续发布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在2016年工作的基础上,工信部于2017年5月发布了《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工业4.0的全球背景下,与德国开展国际合作,经过严格的审查与筛选,在一汽大众等一批中德合作项目中开展智能制造的专项试点示范工作。12月,又提出了《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了我国在2020年的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规划,实现产业规模的扩大发展及高端产业集群的形成。同时,又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过实施四项重点任务,在2020年,完成我国人工智能产品的重大专项突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实体产业的融合与发展。

2018年,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同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连续转换,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进一步升级,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

1.2.3 工业物联网政策

在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工业制造是一个具有广阔应用场景的行业,其中面向智能工厂、智慧城市、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早在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制定10个物联网发展的专项行动,而其中工业物联网就是一个重要的示范项目。之后的几年,工业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和政策的实施在逐步实施,2017年2月,工信部召开会议,提出将加快我国5G网络的部署,宣布重点频率规划的进度,为物联网产业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方向。同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上了日程。9月,工信部又发布了《工业物联网白皮书(2017版)》,该白皮书将物联网的发展与工业制造领域的转型进行了深度的解析,强调了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充分理解工业物联网的内涵,实现物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致力于实现智能制造,改造传统产业,将提升产业的经济附加值,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生产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12月,工信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文件以物联网、工业制造产业的发展为基础,为2018—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智能传感器正排在核心基础的第一位。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的传感器行业将随之被引爆。同时,受到来自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方面的强大助力,传感器产业还将向环境监测、智能工厂等领域不断扩展。在工业领域,工业传感器技术已成为各工业企业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争夺的一个制高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308亿元。在环境监测领域,传感器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主流气体传感产业规模将达6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