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医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序

扫一扫,进入课程

《〈医易义〉今注今译》是《易经与中医学》补充教材之一。为了教学方便,故注译务求其详。自《中华日报》在《中华医药专刊》连载以来,主编张箕良先生一再来信说:“有为数众多读者,要求提前出版专书,以便首尾相连研阅。”

《医易义》为明医张介宾氏一篇精简学术性论文,我注释它,旨在彰显其融医于《易》的成就,复望后之来者,理解中医之理论基础根源于《易》。不知《易》,固不足以言太医;不明《易》,亦不足以突破今日医学诸多瓶颈。张氏为医学大家,但非易学大家,然其易学造诣,揆诸古今医家,鲜有能与之相提并论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今注今译,乃因人成事之释作,何以言之?因为全文思想依张氏之意,架构体系遵张氏之法。我的注解,虽然超出其范畴许多,甚至借题发挥,指出其在易学上若干缺失,但毕竟还是他的。以之作为补充教材可,以之为学术著作,在整个思想体系上,则嫌不足。

今年春,陈立公夫子召集全院研究所硕、博士班师生讲话,欲建立“安内攘外中国医药学之体系”。安内攘外,从中医言,则为“扶正祛邪”。几经研商,笔者被分配有关《易经与中医学》,并限五月底前交稿,迫不得已,夜以继日,埋首案头,如期完成三十万余言,计分下列四章:


第一章 绪论:《易经》与《内经》

第二章 河洛与中医

第三章 图象与卦爻

第四章 “安内攘外”论


每一章节均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并将之列为“上编”。原注《医易义》,为免重复,经略加删削,列为“下编”。虽难尽如人意,然在思想体系上,则较有脉络可循。在中国医学史上,它是第一本试航的处女作,所以并不成熟。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非我所欲也;求全之毁,则为学术日新又新之自然趋势,理所当然。诸祈海内外大雅君子有以教我。

本书之命名,为立公所创,开设此课,亦为立公之意,付梓之前,复蒙赐颁中医之理论基础一文为序。今岁又欣逢立公九秩嵩龄华诞,谨以刍荛之献、华封之祝、九如之颂,以申愚忱于万一。

本书初稿甫成,经分请益于中医泰山北斗——马教授光亚、黄副院长维三、魏教授受田,惠蒙赐序作跋,溢美之辞,愧何敢当,谨此致谢。

江西临川黄绍祖

一九八九年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