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 高天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内心敏感,是一种被严重忽略的天赋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着敏感、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在相同环境、时间内收集到比别人更有效的信息,敏锐地感受到事物之间最细微的差别。同时,正是这种敏感性,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他人情绪的影响。在全球,每5个人中便有一个人属于高敏感一族。就像画家对色彩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厨师可能对味道的敏感度高于常人,他们会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

敏感作为一种特质,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显隐性”。与其说敏感是一种特质,不如说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够让人在不同的领域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可以将敏感看作一个放大镜,在你成长的路上,它会帮助你探索未知的事物,找到自然现象中的“蛛丝马迹”,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善用自身的敏感特性,它是你独特的天赋,一路载着你看到别样的风景。

缺陷or天赋:给敏感一个公平的“名分”

在生活中,许多人身上的特质常常被他人误解成缺点,比如敏感。

你经常在某些时候觉得自己的朋友不太关心自己,当你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后,对方便认为你太敏感。有时跟自己比较亲昵的朋友聊天,你察觉到对方情绪比较低沉后,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对方却告诉你,不必如此敏感……

此时,敏感被视为一种缺陷,一种错误,而这些都是对敏感的一种误解。

事实上,敏感与许多特质一样,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敏感不存在完全的好处,也没有绝对的劣势,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种天赋,真正做到扬长避短,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通俗意义上讲,敏感具有四个主要的特征,这些特征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忧患。首先,敏感的人捕捉细节的能力非常强,尽管有些细微的东西并非环境中的突出特征,它们经常会被人们忽视,但是对于具有敏感特质的人来说,他们不需要多么刻意留心,便能非常快速地感知到细枝末节,并且形成非常牢固的记忆。他们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就像乔布斯曾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只为在1000多种黄色里找到令自己满意的颜色。尽管这些颜色在很多人眼中并无明显差别,但是在这种对颜色的丰富感知的背后,还隐藏着正常人几乎难以体察到的敏感。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其无法与你达到真正的共情,所以他们不能与你获得同样的感知。

其次,敏感的人不仅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还十分擅长观察他人的情绪,仿佛仅从别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便能洞察出对方的心情,甚至能体会到比他人更加激烈的情绪变化。正是由于这种比较高涨、汹涌的情绪未得到及时消化,所以极有可能让敏感者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因为对敏感个体来说,情绪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激烈的刺激,这也暗示了敏感者所要处理的信息要高于正常人。

再次,由于敏感者对他人情绪的高度敏感,更容易让他们表现出感同身受、善解人意的一面,成为他人眼中的一种体贴的特质。但这对于敏感的人来说,若不能妥善处理,便会成为一种困扰。当敏感者过多地把感知的触角伸向外界时,对自身的关注便会随之减少。不论在思考还是行动的过程中,他们都会过多地把他人的情绪作为自己做出选择的一项重要因素。

最后,敏感者还是周全考虑事情的完美主义者的典型代表。当他们感知到更多的细节后,便会把这些细微的点纳入自己的框架中。因此,敏感者会把所有的人、事、物考虑得十分周全,在行动之前,他们会根据所有的信息反复揣摩,做任何选择都会小心谨慎。

实际上,这种做法恰好也与“无知者无畏”十分契合。考虑的因素越多,就越容易受到这些东西的牵连和羁绊,就会让其阻滞自己的行动,因为想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到完美,所以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到位。

其实,敏感并非一种稀少的天赋,而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种倾向,只是表现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罢了。只有极少数人属于高敏感人群,他们对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具有极高的易感性,而且他们的敏感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些人如何变得高度敏感呢?其实,他们天生便非常敏感,这在气质类型说中有所体现,即那些带有抑郁质的人,不仅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而且十分敏感;还有的人是幼年时的成长和生活经历所致,他们在不算温暖甚至充满冷漠的家庭中成长,为了适应环境,从小便要学会察言观色,不去激怒自己生活的大环境中的其他人,以保证自身不受“迫害”。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比较自卑,自卑的人更容易观察自身所处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以避免自身出错,或者由于自身的原因引起他人的不满。

作为敏感者,能够保留自身的敏感属性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它给予敏感者非常丰富、细腻的感知,能够让敏感者在有限的时间里,体会到更多的关于生命和世界的细节,尝试找到适合自身生存的方式,接受并享受上天赋予的敏感天赋。

事实上,敏感者能够体察到更多比较消极的信息。比如,当普通人惊叹鲜花盛开时,敏感者则会对鲜花即将凋零而感到愁苦;当普通人换了一份新的工作,忙于与新同事打交道时,高敏感者便会对身边那些不太友好的信息十分警觉……

当人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信息,甚至是负面信息时,都不是自身敏感的过错,因为敏感是在扩大你的视野,而真正“窄化”自身的是你对于信息的感知与筛选。因此,高敏感者在选择信息时,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抵消消极的情绪,避免让自己走向消极情绪的旋涡中。

有时敏感的人和多虑的人非常相像,他们接受了大量外界的信息,难以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去思考这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的一些人抱怨:“我并不想听到这些,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

也有人由于自身认为考虑太多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所以极力控制自己不要思虑太多,想要竭力压制自己的想法,让自身的思考变得可控。但是往往适得其反,当你越想压制自己的想法时,就会发现自己想得越多。

多数情况下,很多想法极易混在一起,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杂乱无章,甚至变成一团乱麻。由于在思考问题时,你会随机“捡”起其中的一个信息点,毫无头绪地展开,当你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时,又会将所有的思绪收回,重新继续思考,循环往复,让自身不堪重负。

当你反反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时,极易让头脑越来越混乱。此时,若想想清楚问题,便需要对思路进行严谨、清晰的梳理,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结合自身的理解与判断,分析出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若是不能直接想出来,不妨尝试写下来,让所有的想法全部跃然纸上,这样你便能更好地分析出问题所在,从而做出相应的策略。

人们的情绪本来就是随机多变的,在开心与难过之间自由切换是一种常态。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调整情绪的主体是自己。当心情低落,或者受到了消极情绪的影响时,你便需要主动调整,将情绪扭转到积极的一面。这是一种注意力转移的方式,是高敏感者独特的优势。既然情绪多变,就可以利用此优势对自己的情绪做出快速的调整。

那些拥有高敏感特质的人,总是能够感知到更多的美好,能捕捉到瞬息万变的信息,敏锐地洞悉世间万物。因此,敏感不是一种缺陷,而是特质。

高敏感族:心思细腻的天才人物

若是提到社交的天赋,大部分高敏感的人的内心十分排斥,并且想要反驳这种说法,“我们不喜欢嘈杂的聚会、复杂的社交场合”“十分厌恶在公众面前表达或者袒露自己的心声”……这些会让他们精疲力竭且使体内的能量消失。由此看来,他们怎会在社交场合拥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呢?

社交场合的确非常容易让高敏感族的能量流失,所以他们适合适度的社交。他们在社交过程中怯于表述自己,大都是因为他们习惯性地保持一种低自尊的状态,他们有时无法坦然直面自己,没有真正将心态打开。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他们的社交能力十分薄弱,或者欠缺。

我们通常将这些反映出来的行为,当作高敏感族不擅长社交的表现,却不知这些只是由于高敏感族内心的倾向是排斥那种社交状况的。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在心中将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事情,当成自身不擅长的。实际上,高敏感的人更青睐于高质量的社交,甚至是一对一的交流。

高敏感者常常认为自己不擅长社交,久而久之,他们会发现,高敏感的人在社交中,似乎有一种比较自然地人际交往能力,因为他们总是能够让别人放下戒备心、十分乐意地接受自己,并且能够非常自然的与对方进行亲昵的互动。

正在读大学爱丽丝表示,她的同学非常羡慕她,不论到什么地方,她总是能够交往到新朋友……但是,爱丽丝认为,自己的朋友并没有很多,并且真正来往的也很少,不过她回想同学对她说的话,又感觉自己的确能够快速交到朋友。

她说,当自己遇到那些能够融洽交流的人时,便会非常快速地与对方成为朋友,尽管之后并没有频繁的往来,但是依然会记得彼此。究其原因,高敏感者在交友的过程中,并非与什么人都能交流融洽,而是与志趣相同、相契相合的人才会成为朋友,甚至不会在意双方认识了多长时间。

正是高敏感的人对外界刺激的接受强度高于常人,所以他们心思细腻,能在信息捕捉方面超过其他人。由于高敏感的人具有异常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够快速感受到事物的一些细节,大脑转动的速度要高于常人,并将这些讯号直接送达内心深处,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身边人情绪的影响,严重时可能会给自身带来痛苦。但他们天生具有高敏感,如果这些都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且能自我消除,他们便能爆发出一些惊人的潜能。

相对于普通人而言,高度敏感的人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由于内心的强大,他们总能时刻保持体恤他人的温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总能呈现出善良、谦卑的姿态,再加上高度敏感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对方的情绪变化,随之会主动照顾他人的感受。

由于高度敏感的人过多关注他人的情绪状态和言行举止,或者将这些作为自身对某些事物的判断依据,很多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忽略自身的感受,这使得他们展现出一种善解人意、贴心的特点。在这样的感知过程中,高度敏感的人会把自己获取的信息全部输入自身的认知体系中,他们会更加全面考虑、看待问题,在进行终极决策之前,把所有的细节想一遍,反复思索、小心翼翼,竭尽全力把事情做好。

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夏日悦耳的虫声、芬芳扑鼻的花香、色香味俱全的食物……这些往往容易被普通人忽略的、美好平凡的事物,总是能够带给高敏感的人比较愉悦的刺激,甚至会直击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喜悦感。

由此看来,高度敏感更像一种上天的眷顾,让高敏感型人脱离了麻木和粗鄙,拥有更灵敏的感知力,并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无限的体验,看到事物的不同面以及生命和世界的一些小细节。

高敏感族的感官系统十分敏锐,具有灵性,有着超乎正常人的共情力,能够轻易地体察到对方的感受和真实想法,而这些正是高敏感族人际交往中的一个优势。正因为这种来自内心的真实的、自然发生的感情,不存在任何技巧,甚至可以把这种优势说成他们对他人的一种体恤。

所谓体恤,可以理解为共情,同样也属于一种感知,能够毫不费力地感受到对方,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出让对方欣然接受的反应,而且整个过程都是自然而然地进行,丝毫不引起防备,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默然式的交谈。它仿佛是一种带有隐匿性的交流,所以在社交过程中便会显得十分自然、顺畅。

因此,只要高敏感族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进行交流,便能够非常容易地交到朋友,给人一种擅长交友的感觉。正是这种先天条件,高敏感的人在社交中更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高敏感的人更喜欢高质量的社交与互动,但是他们极易被湮没在双方交谈的信息中。由于性格使然,高敏感的人表现出一种细腻、随和、友好的态度,所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他们会产生一种自然而让人毫无防备的感染力,更能帮助他们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达到一种高度共情的效果。

这是属于敏感者的一种特殊天赋,它能够帮助人巧妙地与他人建立连接。与此同时,高敏感的人在此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内耗,因为他们的这种交谈状态,极有可能会被自己的一些朋友当作情绪、情感宣泄的垃圾桶,这种情况下,高敏感的人不仅不能有效地帮助他人,甚至还会给自身带来一种莫名的负罪感。高敏感的人极易被情绪影响,进而消耗掉自身的精力,有些时候,可能还未倾听他人,自己就已经深深沦陷了。

高敏感的人出于自身的特质——友好与包容,会竭尽全力帮助自己的朋友,有时他们可能会忽略掉在帮助他人之前的自我保护,最后会显得非常疲惫。假设他们受到了对方情绪的困扰,那么他们在倾听过程中便会表现出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因此,高敏感的人在社交的过程中,需要给自身建立一定的安全界限,即在人际交往中,让自己尽量保持主动性,掌握双方互动的主动权,最后避免自身被外界的信息吞没。

在社交过程中,若是高敏感的人面对滔滔不绝的倾诉者时,要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休息的时间。在交谈过程中,高敏感的人的倾听限度超过他们的负荷后,便难以继续交流。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他们应该学会暗示对方暂时停止交谈。

此外,当高敏感的人作为倾听者时,假设一直处在倾听的状态,便要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倾诉,做到在倾听的过程中,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达到交谈过程中信息的平衡。

相反的,若是高敏感的人作为倾诉者,同样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反馈,由此形成交谈过程中信息的往复,保证信息交互的协调性。若是交谈中缺少了此过程,那么就会给双方造成无意义感和空虚感,甚至还会让双方放弃继续交谈的欲望。若想保持双方进行正常的交谈,这点非常重要。

高度敏感并不容易发生改变,尽管你会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对周围的事情不要投入过多的精力。但是换个角度看,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高度敏感帮助人们扩宽了认知领域,让自身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和细腻,恰到好处地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这将成为让人际关系升温的“制胜宝典”。

不论是对高敏感者还是普通人来说,结交朋友都是一件滋养心灵的事情,能够帮助双方进行深度交流,更是一种情感维度层次上的慰问。高敏感的人拥有的此种特质,不仅会让交谈双方产生思考,而且双方的交流,能够让双向思考特质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绪,这对于高敏感者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犒赏”。

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高敏感者能够自由地调动并切换自身的天赋,还能在双方的交谈中,维护自身的某种主动性,用一种属于自身的独特的社交方式,让高敏感者在交谈过程中感受到心灵上的滋养。

高敏感——上天赐予你的特别礼物

敏感度其实是衡量每个人在应激过程中,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说:“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赐给你的最特别的礼物,高敏感是种天赋。”

你是否经常被他人说成“想得太多”“不合群”“过于敏感”“小题大做”“不愿给别人带去麻烦”……在当下充满活力、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常常面临各种压力且不被理解,以至于被外界误解、贴上了不太友好的标签,你经常觉得自己的敏感总是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敏感作为一种独特的天赋,总是能够让人们在不同的领域中散发出光芒。

敏感在生活、工作中,其实并非一件坏事。或许经常有人说,你真的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思想深刻,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一个具有高敏感的人。除了对事物有非常深刻的感知外,高敏感的人往往具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变化,因为高敏感人群会专注于对事物的深层次进行研究,他们拥有更准确的直觉,通过精准判断和深入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

许多人走进一间陌生的房间时,将更多的注意力与关注点放在房间里是否有人以及摆放了何种家具上。敏感的人则会立刻感受到房间里的温度、湿度、空气是否清新、光线的明暗程度、房间里的气氛是友善还是暗藏“杀机”,甚至还会观察房间里细小物品的摆放,进而了解到房间的所有信息。

不论是声音,还是画面,甚至是身体的感觉,不管它们是多么细小或者模糊,都极易被高敏感者感受到。由于他们拥有更加发达的神经系统,可以清晰、敏锐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不同差异,更可贵的是他们能够觉察到普通人观察不到的事物的细微之处。

假设让敏感者与不敏感者同时执行某项任务,进而对两者大脑的敏感度做出判断。敏感者在思考过程中对大脑的使用,大多数与“深层次”的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有关。他们在处理一些超过自身文化程度或者认知的问题时,需要大脑做出更加积极、活跃的反应。不敏感者的大脑的思维呈现出一般困难的状态,而敏感者的大脑思维仿佛能够跨越文化程度上的障碍,表现不出任何思维上的问题,最后能够清楚地看清事物的原貌。

这也就意味着高敏感者具有深度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高敏感者会习惯性地接受各种信息,并且进行积极的处理。在他们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会与自身所积累的经验,与自身所接触过的相同事物进行比较,结合它们的相关性进行思索。

因此,多数情况下,高敏感者在貌似“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能立刻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出现的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还有可能是过多且深入地对信息进行了加工和处理,所以会更多地回忆过去、思考未来。此外,高敏感者不仅能够清晰地看出事情发展到某种状况的原因,还能预测到事情将来的发展方向。所以,高敏感的人能够比普通人更全面地认知到外部与内部所发生的事情,这也帮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成为预言家,或者有着超强直觉力的艺术家、发明家。事实上,似乎大多数的高敏感者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气质,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强烈地感受到某些形式的艺术性质,很多杰出的艺术家身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即敏感性。

高敏感者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内心世界与普通人相比,可谓更加五彩斑斓。他们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涌现出极具创意的想法,仿佛思如泉涌,而且他们并不需要他人对自身进行过多的鼓励。他们有着天生自带的强大灵感与动力,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利用好此项“财富”的关键是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正是因为它,才让很多高敏感者在某些领域创造出非凡的艺术成就。

不论是对积极还是消极的感受,敏感的人都会产生比常人更加强烈的反应。面对同一张带有“正面评价”的图片,高敏感者要比非高敏感者做出的反应更加强烈。假设让高敏感的人观看陌生人与熟悉的人的照片,同时保证这两张照片中的人物要传达出快乐或者悲观的情绪,再或者不悲不喜,不管是这些情况中的哪一种,但凡照片中传达出情感,敏感的人大脑中的脑岛,便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活动迹象,与此同时,他们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也会变得异常活跃,最为突出的是他们看到照片中熟悉的人出现笑脸的时候。若是敏感者看到照片中熟悉的人看上去比较愁苦时,他们的大脑中会发生比较强烈的活动迹象,甚至会表示自己想要去给照片中的人提供某种帮助。

所以,敏感的人更容易产生共情,还能给予对方情感共鸣式的倾听。这些也间接说明了高敏感者极易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而且高敏感者由于这种情绪感知能力,更加反感争吵,反感与他人发生矛盾,甚至厌恶处在紧张、压抑的环境中。

此时,高敏感者应该明确自己的情绪究竟来自哪里。自己受到了他人情绪的影响是真正的感同身受,还是在换位思考,甚至是仅仅被对方的某种高涨情绪所感染。假设发现自己的敏感是由于害怕,或者担心自己也会受到某种“伤害”,抑或担心那些带有暗示性的评价指向自己,那么,便需要确定或者证实他人的情绪是否与自身密切相关。在他人情绪激动时,你可以观察他人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尽量克制自己不做出任何“共情”的反应,诸如牺牲自身的一些利益而取悦他人。

除了观察他人在情绪激烈时的反应外,高敏感者还应该学会观察他人此种反应的矛头指向哪些方面,是否会对自身造成伤害或者产生不利影响。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自身并非他人情绪的“受害者”。假设你在验证前,抢先他人一步做出了自我保护的反应,那么你便失去了验证他人情绪“受害者”的机会。尽管你没有产生“共情”,但是你很有可能把这些当作自身做出的“应激”反应。最后,你很有可能在对方情绪较为镇静时,便直接认为自己的设想和预测是正确的。

不论是与他人产生的“共情”,还是自身做出的“应激”反应,都不需要你为他人的情绪“埋单”。不管是亲密无间的好友,还是自己的亲人,彼此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所以当你悲伤着他人的悲伤、快乐着他人的快乐时,你要时刻告诉自己:所有的这些都是他人的情绪,是他人的生活方式,我只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的感受,但是我不能深陷其中,我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除了情绪的边界,还有行为的边界对敏感者也十分重要。假设你得知某个与你关系密切的朋友深陷人生的困境,你需要做的是理解、鼓励、陪伴、支持他,但是不能用自身高度共情的特殊“功能”给他做出选择或者干涉他,尽管你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你很难代替他的痛苦,也不能拯救出深陷困境的人。

若能找到自己和他人相处的一种安全且健康的状态,便能真正做到有能力体谅、关怀他人,也能很好地保护自我,这样才能让自己处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状态。

除了情绪的共情外,还有选择方面的差异。敏感的儿童与正常的同龄儿童相比,即便他们十分清楚没有人观察自己,敏感儿童也很少会做出欺骗他人的行为,他们不会破坏已有的规则,也不会做出一些自私或者不利己的事情。假设他们遇到在道德上两难的问题时,他们的选择更加偏向于根据社会造成的影响做出合适的行为。

因此,很多高敏感的人都会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幼年的时候便能感知到身边的不安和焦虑,他们不会逃避这些问题,而是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他们也会避免给他人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敏感的人能够非常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当下所处的状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于自身的各种经历,他们会进行反复的思量,并从中找到可以获得的教训和经验,也能够比其他人更快地感知到身边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出现的机遇。

相比非高敏感者而言,敏感的人更喜欢在行动前对事情进行反复思考、仔细的观察,在处理事情之前,他们会把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思考一遍,他们不仅喜欢想象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还会想象在处理事情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他们在处理某件事情之前会把所有可能发生的细节全部思考一遍。

若你对细节的敏锐度极高,而且很容易不受控制地对细节信息进行深度解读,这是一种感知细腻的优势,能够读懂现状,找到合适的时机赢得更多的机会。接受自己敏锐的直觉,接纳自己感受外界知识的方式,信任并且认真体验自身出现的直觉,学会经历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并且学会把自己所有的经历进行加工与消化。

学会体谅自己与他人的情绪,与外界的事物握手言和。勇敢地扩大自己所接纳的舒适度的范围,在矛盾与碰撞之间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让自己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探索出属于自身的满足感,获得属于自己的“自定义”式的成功。最后,你会享受自己的高敏感天赋带给你的所有的东西,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加柔软与坚韧。

敏感VS敏锐:做敏感者中的敏锐者

通俗地讲,“敏感”的含义主要包括,个体的感觉非常敏锐,对外界的事物感觉灵敏且能快速做出反应。何为敏锐?即个体的感官对事物的反应非常强烈,而且感知系统十分精细、灵敏。

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者被赋予了“玻璃心”“想太多”等各种不友好的标签,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敏锐被人们冠以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他们多数情况下会正视事情的本身,似乎对任何事情永远保持着一种追求真实的态度,敏感则被人们误认为侧重于自身感官的感知。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认为的敏感者,能够非常迅速地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其中隐藏了什么,只是他们在多数情况下会表现出一种消极应对的状态。对于敏锐者来说,他们会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思考、感知其中对自身有益的东西。由此看来,敏感者是最接近、而且最能让自己拥有敏锐能力的人群。

正常情况下,我们对待灯光、声音等外部刺激的反应不会十分明显,同样的,也不像敏感者那样对自己内部刺激做出激烈反应,诸如身体十分疲劳时,由于普通人应对刺激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所以做出的应激反应不像敏感者那样激烈。

敏感者能够非常快速地觉察到内外部的变化,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各种情绪之间的联系。简言之,他们更能捕捉到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内外部刺激之间的联系,他们会产生较常人更多的情绪体验,以及丰富的内心活动。因此,他们极易被外界说成“神经质”,即总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相对普通人而言,不敏感者难以快速觉察到自身的喜怒哀乐、内心活动,对于内外部刺激带来的影响,不敏感者与敏感者相比便会显得比较木讷。

造成这两种人群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个体当下的内在活动往往属于潜意识范畴,若是个体能够有意对其进行“唤回”,便能上升到意识领域,若是没有将注意力迁移到意识领域,便有可能流失。但是对于敏感者来说,他们一直非常注意自己的内心活动,并且时刻让它处在意识层面。

敏感者能够非常迅速读懂他人的情绪变化与真实需求,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察言观色。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对方,进而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情商高往往能在此得到检验。对于不敏感者而言,他们虽然可以表达清楚自身的观点,但是无法真正体察到他人的需求,他们在情绪表达上会显得十分迟钝,总是给人一种过于主观和“权威”的感觉。而敏感者能够给人一种亲近感,让他人十分愿意与其接触。

那些能够感知到更多内外界刺激的人往往比较敏感。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常程度的敏感,像是我们生理上的一种痛觉感受,是进行自身保护的一种系统机制,帮助我们“代谢”那些所接受的、超载的外界信息以及过多的情绪情感上的刺激。对于过度敏感的人来说,会受到过多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干扰,进而出现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状态。

其实,敏感与敏锐都是一种洞察外界事物的能力,只是敏锐者所联想到的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切题”,而且非常具有使用价值。我们若想提高自己的敏锐程度,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大量的实质性信息,多多进行逻辑推理,扩展思考维度,逐渐培养自己对信息的筛选和识别能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维敏锐度。面对生活中的事情,先进行细腻的观察,然后做出合理的分析,最后调整、修正。孜孜不倦且全神贯注地向事物的本质靠拢,凸显出敏感与敏锐的实质。

若想成为敏感者中的敏锐者,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敏感收集大量的信息,并且厘清其中所有的问题指向;利用自身对现实检验、对事情感知的能力,仔细辨别出其中所有的信息;找到事情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且进行深度思考,即它会给自己产生何种启发,预示着何种危机;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进行实践,不断从事情中获得启发,并且积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规避潜在的风险。因此,我们在面对所有的事情时,都应该多角度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并且做出修正。

敏感与敏锐在某种程度上是互通的,但是二者之间的转变并非朝夕之间能够完成。敏感者总是能够轻易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甚至极易被忽略掉的微妙的事物,他们总是能够十分自然地处在一种激发的状态,而且受到激发的速度超过正常人,这是造成他们非常不舒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敏感者应该尝试着忽视和屏蔽那些困扰自己的事物,让自身潜藏的敏锐分子充分地发挥出来,逐渐形成一个敏锐与敏感兼备的人。这样不仅能去掉外界给自己的标签,还能在敏感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敏锐感知。

敏感的你,别再挥霍自己的天赋了!

高度应激反应,心理学上称为“警觉注意力”。这是一种极易被忽略的特质,内向的人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明显。大多数内向者的成长环境单一或者自身的神经系统特点十分明显,当他们对世界中的某种事物非常好奇时,就比较渴望对其有新的认识,于是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和研究。

性格内向者的敏感特质与自身的精心准备,会导致他们难以快速适应高强度、紧张的环境,因为其对一些细微之处十分敏感,会引起与生俱来的警觉,甚至还会产生比较复杂的情绪。所以,高度应激者对环境中的人、事、物观察得十分细致,他们会比常人获得更多的信息。

一个性格内向的房地产销售员A,十分担心自己是否适合销售工作。A属于比较典型的高度应激者,他对外界的所有事物有着天生的警觉性,他经常在安静的时候与自己进行对话。正是这种内向型的性格,让他在房地产销售行业备受他人的苛责……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销售领域,销售的客体是房子,房产是消费者的主要需求。成功销售房产的因素无外乎价格与房子的位置,与销售员自身的关联性、洞察力似乎并没有很强烈的关系。所以A在这方面所具有的高度警觉性也便没有任何施展空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A需要放弃销售工作,但是换一个领域或者行业或许更好。A表示自己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孩子们的情绪或者需求,所以除了房地产领域,A还可以进入教育行业,如儿童的早教机构,或者幼儿教育的辅导机构,甚至是从事与幼儿教育相关的课程顾问。

房地产销售与教育行业的顾问虽同属于销售,但前者多数情况下需要快速与陌生人建立合作关系,比较适合性格外向者;后者则需要与家长建立一种长期的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对于课程顾问而言,有些课程比较长,内向型的人往往能够更好地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课程的反馈也是销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性格内向者在此方面能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搜集,然后做出详细的反馈,并且找到其中某些环节的不足,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而帮助教学机构的课程得到完善。

相比之下,A之前的房地产销售工作是无法准确与他的内向型性格相匹配的,房地产销售是“一竿子买卖”,与顾客成功交易后,几乎不会再有任何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内向型的人往往会因为自身无法快速与陌生人建立沟通而错失销售的机会,所以房地产销售在某种层面上更适合性格外向的人。

事实上,内向型与外向型在本质上的差异,在于两种性格的人获取力量的方式不同。虽然站在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内向型不太适合销售行业,而适合与客户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其实内向者并非不擅长交谈,相比外向者,他们思维模式更加缜密、思考的问题更加深入,只要经过主动、刻意的练习,也能像外向者一样轻而易举地掌控复杂的交谈场面,并且能够在一些重要的商业谈判、公众演讲活动中更胜一筹。

积极心理学的代表、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寻找了91名在艺术界、科学界、商业界、政界等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作为研究对象,他发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青少年时期便表现出一些社会才能,非常感兴趣并专注于其中的某个领域,然后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有了卓越的成就。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大师”的美国作家马德琳·英格曾说:“若不是在幼年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思考以及阅读上,我便难以成为像今天这样如此有想法的思想家。”

大量事实逐渐证明了独处和安静对一个人的发展是一种强大的推力,可以帮助个体自动屏蔽掉外界的干扰、诱惑,专心致志地投入一件事中。因此,“刻意练习”是内向者比较喜欢的事情,能够让他们更加敏锐地深挖出可靠的信息。

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没有充分的时间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但是,当我们去面试时,还需要在短时间内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不少社会岗位十分看重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能够非常容易地观察到一个现象——那些善于侃侃而谈、“伶牙俐齿”、擅长与陌生人交流的人往往会在人群中脱颖而出,能够完美地将自身的闪光点展示出来,而且还会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相比之下,内向的人比较擅长独立思考,面对事情总是深思远虑,向往独处的他们很难被发现。

在这种情况下,内向者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性格,变成一个外向型的人吗?答案不言而喻。不同的性格有自身的发光点,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可以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监控力,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提高自身监控力的方法:第一步要放下心中的“小我”,转变自身的思考方式,从他人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第二步要找到那些有突破性的问题,让自己做出一些尝试,像公开演讲、主动发言等;最后一步,要脱下自己的“面具”,多给自己留出一些独处的时间,从而得到放松与休息的时间。

对于敏感、内向型的人来说,如果不刻意去追求一些难以企及的东西,可能会非常自然地有所收获。有时活出自己原本的姿态,人脉或者没有得到的东西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敏感的你,在这些还未到来之前,做真实的自己,不要挥霍自己的天赋!

高敏感是你的魅力所在

具备高敏感人格的人,大多数是生活中优秀的谋臣或者思想家,甚至是精神或者道德领袖,这类人往往表现出优秀的洞察力、激情、爱心、创造力等,而且他们大都非常喜欢精神和空间上的独处。事实上,不论是否高度敏感,每个人都是在既不过分兴奋、也不过度受到刺激的状况下更能达到一种心理舒适的状态。

作为高敏感者,其实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非常多积极的影响。诸如,他们能够更高效率地倾听和确认他人的心声,有更细腻的同理心和敏锐的直觉,更全面地看到内外界的所需,主要是对自身、他人、环境异常敏感。

那么这种敏感的特质究竟从何而来?事实上,在我们的婴幼儿时期,我们对外界建立一定程度的感知时,诸如害怕寒冷、饥饿、炎热等,若是外界环境能够非常到位地满足这些需求、感受,解决了这些难题时,我们的焦虑、不安、恐惧便会消失。

相反,若是我们的这些感受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那么我们便会在长时间内产生一种焦虑和对外界的不安、不信任。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便会形成一种脆弱又十分敏感的心理。由此看来,成长的过程中环境决定了孩子所能获得的满足,若是长期处在一种不被满足的状况下,他们对外界信息的反馈就会变得十分敏感,这是敏感的一种形成方式。

但是在生活中,过多考虑他人的想法便会失去自己的选择,或者将精力无意识地投入到他人的负面情绪中,会让高敏感者的生活产生很多“戏剧性”的东西。敏感者习惯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考虑问题时经常会把事情“个人化”……

面对这些困扰,高敏感者应该如何充分将自己的高灵敏度展现出来呢?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时,应该避免让自己接触过多的刺激;在工作中,处理任务时,应该将自己的任务降低到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而保证工作效率;时刻注意那些可能引起自身焦虑、产生不知所措想法的早期信号,避免自身过度疲劳;正视自己面对不同事情的态度,不断调整、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唤醒自身更深度的思考,并且主动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欣赏周围的事物和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积极品质。

究其原因,高敏感者的大脑与正常人具有一定的差异。相对普通人而言,他们有不同的大脑连接方式,具有高度灵敏的神经系统,而且调动神经系统活跃的阈值十分低,继而表现出一种超兴奋性,并且有助于他们自身兴奋反应的提升。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也降低了他们感知信息的阈值,例如外界的噪声和光线的强弱,还增强了他们对极其微弱事物的灵敏度,像环境中的气味。除此之外,他们的大脑与正常人也有一定的差异,即敏感特质区域的大脑与同理心区域的大脑部分有明显的重叠现象。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部分异常活跃的脑岛,正是这部分的异常活动,才有力地解释了他们总是对内外部情绪、身体状况的高度关注;而脑岛区域的激烈活动,即时出现的亢奋状态,还说明了他们对饥饿、疼痛、咖啡因等异常敏感。

如此一来,一个高敏感的人总是会产生“感觉太多”“感觉太深”的情况。遭遇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便会深受打击。但这并不是一种缺点,假设自己的朋友心情低落时,你便会立刻察觉到对方的异常情况,然后及时地送上关心和问候。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敏感是一种特殊的魅力。

假设敏感的你非常容易陷入极其敏感的思维中,那么你可以尝试着丰富自己的生活。不管是看书、旅行,还是参加志愿者之类的社会活动,都能够很好地充实你的生活,让你变得忙碌起来。当有事情可做时,便不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生活中那些狭隘、琐碎的事情上,敏感的特质也会逐渐发挥出最佳价值。

尝试转换不同的思维模式,它能够更好地帮助敏感的你处理和应对那些消极的事情。转化角度之后,你会发现,那些你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其实并没有像你想象的那样。想法不同,你所采取的行动也会不同,当你的行为逐渐发生改变后,你的习惯也会自然而然随之变动,最后你的思维便会倾向于积极、正确的方面。

通过这些方式,你会切身体会到敏感带给你的好处,探索出它所有的可能性,让它成为你独特的人格魅力。

敏感天分不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高敏感的人深深感受到压抑和焦虑。铺天盖地的信息,对于高敏感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隐形的灾难。

高敏感者在这种信息中往往会捕捉到各种信息之间的区别,假设你在周六早上出门晨跑,邻居家的小猫比往常多看了你一眼,这时心思细腻的你能够看出它眼神里的悲伤。这种对身边细微事物的感知力,能够帮助你具有更高的敏感度,以及提高你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对信息的快速捕捉和提取能够让高敏感的人避开很多陷阱,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精彩”,从而表现出比其他人更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换言之,高敏感的人的身体内,像是比别人多了一个灵敏度极高的雷达,能够捕捉到别人轻易识别不到的讯号、信息,进而将其转化成一种有价值的消息,加以利用后便能收获额外的效果。

有些时候,高敏感的人会被别人误认为有“边缘性人格障碍”,但是二者具有极大的差别:前者会在短时间内对自己之前所做的所有决策感到后悔,特别是在他们的选择或者决定给他人造成困扰的情况下;而后者则会在某些事情的处理上做出偏激的反应,诸如直接生气或者强烈的自我防御行为。高敏感的人会为自己的所有的错误抉择感到后悔,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他们都会感到极度愧疚和自责。

高敏感的人体内的“雷达”不仅具有独特的能力,同时,它也十分脆弱,还需要维护,所以敏感者应该避免让它过度或者高强度地进行工作。其实,一个具有高敏感天赋的人,难以控制自己不去主动识别各种信息,久而久之过度使用体内的“雷达”就会致使它逐渐老化,甚至引起错误的判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高敏感者应该学会对所有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转化,这将会降低维护自身体内“雷达”的成本,最后走上与众不同的生活轨道。

我们无法逃避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外界不同强度的刺激总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这对高敏感的人来说,极易对其造成极大的恐慌和焦虑。而在物质匮乏的时期,我们不会面临过多的选择,那样的环境会让高敏感的人觉得是一种十分舒适、轻松的生活状态。高敏感的人可能会比较困惑——为什么周围的人都可以非常自如地处理事情以及各种刺激,而自己在面临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会感到窒息,甚至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呢?

事实上,大多数高敏感的人对声音和图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当他们处理带有这些东西的信息时,往往要比正常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对此会有更高的要求,在处理或者收集的过程中往往比他人更加细致和用心,这也会使得他们忘却了时间,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但是他们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别人看不到的信息点。他们对于这种信息的感受程度颇为深刻,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应激反应。

其实,高敏感的人在处理信息时,大都是自带了“滤镜”,在这种类似高敏感度的滤镜下,他们看到的所有信息或者这个世界的其他事物,要比其他人看到的更加饱和、丰满,他们在这种滤镜的作用下,观察着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更强烈的方式感受着世界。

高敏感的人拥有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活跃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内心活动,当接收同一种信息时,他们会在大脑内将所有的细节和想法进行“链接”,这背后暗藏着信息量的扩增,或许它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可能性。信息超量灌输会令他们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大脑的任何一片区域都被填满了,导致他们处在一种临近崩溃的状态。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表示,没有什么事情比将高度敏感划分为一种病态特征更不着边际,如果真的是病理特征,那么全球将有25%的人都是病态的。其实高敏感的人只是比常人拥有更加灵敏的触觉,所以他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周围发生的所有事情,并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整合。当大脑超负荷运转时,高敏感的人应该极其渴望自己灵敏的触觉失灵或者打结,这样他们就不会如此“不堪重负”。

高敏感的人在处理所接受的信息时,是一种自我内化的过程,他们会把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不断进行消化和汲取。正是对外界信息的深入洞悉和不断理解,才使得他们能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并获取新的知识。因此,高敏感能让他们在有限的信息中获得超常的信息点,所以敏感并非“边缘型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