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若不被世界温柔以待,如何在恶意中安然无恙
1.好朋友在背后说你的坏话怎么办
听到好友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谁都无法忍受,恶语伤人的刺痛感再加上被好友背叛的辛酸感交织在心里,挥之不去又隐隐作痛,反复折磨着被伤害的人。
王薇薇和章小蕙是一对相处多年的好姐妹。可是最近王薇薇却听说,章小蕙经常在背后恶意中伤她。比如说她人品很烂,爱占小便宜……还把她和男朋友爬山、结果无意中进入一个旅游景点的事,描绘成是他们故意逃票。
王薇薇很是生气,想跟她当面理论,又不想把事闹大。她心想:“就算闹了又怎么样呢?”但是心理依然觉得很是委屈。
你被好友说了坏话,很委屈。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向来亲密无间的好友会在背后说你的坏话?过错究竟是在你还是在对方?
如果听到好友在背后说坏话,在伤心之余我们一定会认为自己“知人知面不知心”,错把小人当朋友。别人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固然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排除有一些人故意如此,还有很大的可能是问题出在你身上。
有的人在与好友交往时会表现得过于自我。他们妄自尊大、事事都想抢风头,这样的人很容易侵犯身边人的自尊,让人感到厌烦,进而对其产生排斥。如果你恰巧就是这样的人,你妄自尊大的个性很可能会导致你的朋友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但很多时候,明明你做得很好,掏心掏肺地对朋友好,他们却仍在背后说你的坏话。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他们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可能另有目的。
背后说你的坏话的人,很可能已经把你视为了竞争对手,想要通过说坏话的方式扳倒你。他们认为,你占据着不属于你的优越位置,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并由此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所以他们不惜破坏你们之间的友谊,背后给你大肆造谣,让你无法立身。
在背后说你坏话的朋友,很可能是想与其倾听者结成某种意义上的联盟。这个时候,说你的坏话,就成了他们向未来盟友表现自己真诚的一种手段。她交到了这样的朋友,是最让人寒心的,他们把你的隐私当作是一种讨好别人的筹码,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并且,这些被讨好的对象一般都是你的对手或仇人,你的隐私到他们手里自然不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只是想找乐子。作为你的好友,他们把你身上发生的一些糗事拿来当笑料,四处宣扬来获得他人的关注。这样的“好友”是最不值得结交、更不值得信任的。
在生活中,当我们遭遇了这些状况,应该怎样处理呢?
朋友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时,先不要急着找他理论,我们应该先反思一下自己,看对方说的那些话是否属实。如果属实,那就说明在与好友相处时,我们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不能太较真,要冷静下来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去加以改正,多花心思去和朋友沟通。既然是好友,相信没有什么隔阂是解决不了的。
即使对方在背后说的话有诬陷的嫌疑,你也不能在怒气冲天的时候找对方理论,你不妨先放一放,让自己的情绪先平静下来,然后抽一个时间,俩人坐在一起好好沟通一下。你可以把你的不满传达给对方,同时,了解对方的诉求,若有不好,就要改正。
当然,如果对方在背后的议论是带着满满的恶意,这就说明你们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你就不要再抱任何挽回的希望,远离他是最好的选择。
在很多时候,当我们听到好友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时,很容易一怒之下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这样做,无疑将会使情况更恶化。用丑恶的方式对待丑恶的人,最终你也变成一个丑恶的人。所以,好友越是在背后说我们的坏话,我们越是要克制自己,千万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去反击。
嘴长在别人身上,别人怎么说,我们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得那样:“对他人的看法,应该锻炼出一种淡漠、无动于衷的感觉,这是培养宽容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我们会因为朋友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新的友善而亲近他,又会因为对方背后的刻薄而产生被欺骗的感觉。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对他人不要抱有太多的期待,尤其是在道德上,毕竟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2.面对非议,要懂得克制情绪
遭受非议是最憋屈的一件事,这时候很容易怒火中烧、情绪失控。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才有机会澄清事实,为自己洗白,完成绝地反击。
长期在北京漂泊的小艺过年回家了,亲戚朋友过来串门的时候,总是打听她在外面的生活。有一次,她去舅舅家聚餐,酒足饭饱之际舅舅又问起了小艺的薪水,小艺只能如实相告。舅舅听完后却给小艺算起了账,说:除去住宿、吃饭、出行、社交,基本所剩无几啊。
喝了酒有点上头的舅舅一边算账一边点评当下年轻人“不够务实”的毛病。还说:“要我说啊,这大学就不应该读,花了那么多钱不说,还白白浪费四年光阴,到头来还不是找不到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的。”说完还不忘再举个身边的例子:“咱们老家那个虎子,初中读完就不读了,早早地跟着师傅学修车,现在都成师傅了,大把大把地赚钱,年前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
小艺向来不肯服输,就向舅舅解释起自己的工作。小艺说她上班的公司其实是一个面向全国的新媒体大号,里面人才汇聚,名校毕业生云集,甚至还有“海归”,与这些人在一起能接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工资少又怎样,够生活就行了,重要的是以后的发展……
没等小艺说完,舅舅又补了一句:“有什么用呢?最后不照样回来嫁人,哈哈。”小艺顿时气得扔了筷子就走,其乐融融的气氛也被破坏了。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活得很累,这并非是命运待我们过于刻薄,而是我们的情绪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感染,被他人的行为左右。就比如,当我们遭遇非议时很容易动怒,很容易情绪失控。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平常对你漠不关心,而且对你的辛苦努力全然无视;可是只要你出现了一点不如意,他们就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你毫不客气地横加指责。非议就是这样产生的。
这是因为,人的喜好千差万别,有人喜欢热闹,就有人讨厌聒噪。人心各有喜好,这点是无法改变的。当你表达自己喜欢的某件事情时,难免会无意中触犯某一些人。所以在这世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得罪他人,遭遇到指责和批判。
如此说来非议这东西本就是无法避免的,它与你是否优秀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你见或者不见,理或者不理,在意或者不在意,反正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而且,如果你越是靠近圈子的中心,越会饱受非议。
当一个人对你有非议,你可能会觉得忍忍就算了;两个人对你有非议时,你会试着解释一下你自己;但当越来越多的非议把你包围,让你百口莫辩时,你难免会怒火中烧、大发脾气。其实,越是遭受非议越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当你因非议而大发脾气的时候,那些非议你的人越会幸灾乐祸:“哟!还生气了啊?”当然他们还会再来上一句:“别生气哈!都是为你好!”让你大动肝火之余又多了一层憋屈。这样一来,你就落入了他们的圈套,他们就是想让你动怒,想看你生气时丑陋的样子。
其实,用点心你就会发现,那些背后喜欢指责非议你的,大都是一些不如你的人,你的成功和优秀让他们炉火中烧。你的高度,是他们这辈子都可能无法企及的。所以,为了平息妒火,他们最乐意看到的就是你的失落。
奥利森·马登在其《一生的资本》一书中说:“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都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如果你想在种种非议中不受伤害,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知道,但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能够在种种非议中磨炼自己,让自己一步步地主宰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你才能优雅而从容地抵御外界非议对你的伤害,完成绝地反击。
非议这种东西,就像一群蚊子,飞在狮子的鼻前嗡嗡作响。你就好比是那头狮子,如果因这群蚊子而动怒,很可能会把自己的鼻子抓破。但如果你能换个心态,把它们视为不存在,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发生。
3.流言满天飞,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
置身社会、混迹职场,无论你是三头六臂的程序员,还是独当一面的主管、总经理,都难免会惹上一些流言蜚语。这些流言像飞在耳边的苍蝇嗡嗡作响,让你心神不宁却又挥之不去。你试着去反驳、去避讳,但后来却发现,越是反驳、越是避讳,这些流言反倒越是困扰着你。
市场部张经理看中了马莉身上的闯劲,将她调到自己部门作为重点培训对象。由于工作的缘故,他们经常接触,一起出差、一起吃饭。可能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太多,渐渐地,办公室就传出了他们关系暧昧的流言。马莉经常因为这些流言困扰,甚至无心工作。因此,为了平息这些流言,马莉有意和张经理疏远,也尝试向别人解释,但流言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愈传愈烈。
可以说,流言是人这一生中最“忠实”的伙伴之一,特别是在职场更是如此。不管什么公司,无论何种管理风格,各种关于公司变动、上司私生活、办公室恋情的八卦都时时刻刻吸引着职员的关注。一位资深职场人曾这样说:“我们都司空见惯了,它们成了一种谈资,有时隔段时间没什么八卦可聊,大家们还互相开玩笑:最近的办公室生活有些寡淡呢?”
心理学家认为,流言的产生并不都出于别人的恶意。小团体之间聊八卦、讲闲话、背后议论他人可能只是增进彼此亲密度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小团体间的信任和合作,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友好,获得趣味相投、虚荣满足等感受;而议论的对象一般都是某位领导、名人、竞争对手或者任何我们嫉妒、怨恨的其他人。
现代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大多数人都经常处于紧张、焦虑和失落的情绪中,在工作之余讲讲闲话能很好地释放部分紧张的压力,宣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在交头接耳地说别人坏话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内啡呔,就好像我们吃巧克力糖一样,让我们产生愉悦的感觉。”尤其是在互联网通信发达的今天,人们在微信群里偷偷议论某个人时,获得的愉悦感会更加强烈。
面对职场上的流言蜚语,我们大都会选择去澄清;但好多事情根本就说不清,越是澄清,公司里关于你的谈资就越多,结果流言在传来传去中不断添油加醋,直至面目全非,完全脱离事实真相。这个时候,即使你去解释,也没有什么用了。
两年前,一直在外企的陈飞扬被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看中,挖他过去任IT部门经理,担负起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任。陈飞扬认为遇到了伯乐,是使出浑身懈数去工作。他不分昼夜,经过几个月对企业的了解,做出了未来三年的IT规划。这份策划案经过公司高层讨论认为很有可行性,于是陈飞扬就大张旗鼓地开始信息化建设了。
后来,经过努力,系统软件终于成功上线了,陈飞扬满心成就感地松了一口气。结果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陈飞扬措手不及的事情。不知是谁在公司内部的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帖子,说他在采购中吃回扣。甚至还有人偷偷把这个帖子发到了老板的邮箱中。虽然帖子中说得并不是事实,但老板还是让陈飞扬去说明情况。
在老板面前,陈飞扬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而是把自己收集来的所有材料分门别类地放在了老板的跟前。在一目了然的事实面前,老板不再听信任何谣言。陈飞扬没有去过多的辩解,谣言反而慢慢平息了。
当我们深陷流言时,不予理睬的确能帮我们抵御流言的侵害,但“不予理睬”也是有方法的,并非简简单单地不理不睬。
你首先要知道,公司虽然不是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但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守住秘密,背后给你造谣、向领导打你小报告的很可能就是你的“死党”。身在职场,要想不被流言伤害,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在职场说得千万别说,不该议论得千万别议论。这样可以从根上减少流言的产生。
其次,当流言已经产生,我们要接受现实,不逃避、不掩饰,尤其不要装腔作势、文过饰非。谁都不愿碰上这样的事情,可一旦发生了,该干吗还得干吗,不要随便改变自己的生活规律、生活方式和生活目的。相信时间、正义、真理会发挥作用。
如果可以,我们要去寻求“权威”的支持和理解,比如你的领导,要知道这些人才会真正影响到你的生活、事业和未来发展的。其他人无关紧要,有时候你完全可以不把他们当回事。
流言是世之常态。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只要我们在流言蜚语中行得正,坐得直,面对流言不用去解释太多,相信时间会还我们一个清白。
4.行动起来,用事实破解流言
如果身边的谣言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这个时候光靠不理睬是没用的,你需要行动起来,用事实给流言迎头痛击,让流言应声而破。
冯艾是公司里为数不多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她不光学历高人一等,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也丝毫不逊色于工作多年的老同事。所以入公司刚满一年她就得到了一次晋升。
但是,正当她沉浸在晋升的喜悦中时,公司里有关于她的流言悄然开起。
“据说这冯艾不是正儿八经的研究生学历,只不过是个函授学历。”
“我也听说了,不过人家嘴皮子天生抹了蜜,再加上‘肤白貌美大长腿’,有这条件,还有什么事情拿不下来啊?”
“可不是嘛!看她有事没事就往郭总那里跑,说是汇报工作,谁知道汇报的什么工作。其实吧,我发现她看刘总的眼神也不对。”
“我也发现了,总感觉她和这些大领导说话时眼睛里带钩子。”
……
大清早刚到公司就听到有人在背后嚼舌根,冯艾的心情一下子就变坏了,她真想冲进办公室将这些人狠狠地骂一顿,但又想到以后工作上还要合作,现在伤了和气根本划不来。于是,她只好忍着怒气装作没听见。可是,冯艾在想:“这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谁知道这帮人会再造出什么谣言来?”冯艾心中顿时也没有了晋升的喜悦。
其实,每个人的身边都会有一些极无聊的好事之徒,他们以谈别人的隐私取乐,经常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混淆视听,对我们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和歪曲。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再信奉“身正不怕影子斜”,遇到这种人,你的默不作声就是对他们卑劣行为的一种纵容,他们很可能会因此而变本加厉,让你身败名裂。
生活中,真理被看成谬误,谬误被人奉为真理的事时有发生。当莫须有的罪名,被别人编造得天衣无缝时,人们往往很难揭露澄清。在很多时候即使你有充足的理由,认认真真地去辩解,别人也会误认为你心里肯定有鬼。但是,如果让事实说话则不同了。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当你把铁一般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时,他们会立马闭嘴。
其实,那些制造流言方面的“惯犯”,大家都心知肚明。对于他们的为人和说出来的话大家不可能持一种信任的态度。只不过窥探别人隐私是人的心理共性,他们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点恶趣味才能够在群体之中散播谣言。
事实上,大家虽然热衷于打听这些谣言却从不把它当回事,大多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及时地站出来,用行动澄清谣言,那些谣言会立马烟消云散。
认识于萱的人都知道她是典型的大嘴巴,事情经她一渲染,就完全走了样。平日里,谁都害怕成为于萱口中的主角,但是大家又忍不住去听她说三道四。
前天,苏娅的男朋友来接她下班,结果两人因为一点事情小吵了几句,正好被于萱看见。苏娅心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她说了。果不其然,过了几天苏娅就听到了自己要和男友分手的谣言。事已至此,苏娅虽然生气,也没有急着去指责于萱。而是有一天下班时她幽默地和同事们说:“听说最近传闻我失恋了,我向大家澄清一下这纯属虚构,千万别急着给我介绍男朋友!不然我男朋友一生气都不来接我下班了。”
面对流言,最主要的就是冷静,切忌在流言面前暴跳如雷、大吵大闹,那样于事无补。而且绝大多数的流言绝非空穴来风,我们只有保持冷静才能找到谣言的根源所在,才有可能想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再者,身处流言中你要做到不为所动,即便流言已经对你造成了困扰,你也要强迫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旦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什么异样的行为,流言就会在别人的心中被“坐实”。你需要静静地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顺其自然地把事实摆在大家面前,从容不迫地为自己澄清。
《荀子》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虽然说谣言常止于智者,但不代表我们面对流言蜚语时可以无动于衷。真正的智者就是懂得“事实胜于雄辩”,懂得如何恰到好处地把事实拿出来,彻底击溃传言。在流言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学着去做个智者。
5.倾诉释放,把你的委屈不满说出来
很多人受了委屈之后喜欢把不良情绪窝在心里,宁愿独自承受伤痛也不愿说出来让别人帮自己分担痛苦。其实受了委屈的人更应该去倾诉,倾诉就是一种释放。
自从丈夫把婆婆从乡下接来跟他们一起住后,小柔就一直活得很憋屈。她一直努力对婆婆好,即使婆婆身上有很多坏习惯一时改不掉,她也都尽量容忍。可即便是这样,婆婆仍旧时不时地为难她。她喜欢在客厅里摆一些鲜花,婆婆就抱怨她不会过日子,浪费钱;她让自己的丈夫为自己做早餐,婆婆就说这本是女人该做的事。
后来,婆婆看不惯这件事情,于是自己承担起了做早餐的“重任”。有一天早上,小柔喝了一口婆婆煮的稀粥,一股恶心的感觉袭来,不柔迫不急待地冲向卫生间。
结果,吐完之后小柔听见了婆婆在不断抱怨,无奈之下,小柔只好看着丈夫不说话。结果丈夫看她如此冷漠顿时火气就上来了,大声质问她:“你是不是嫌我妈做饭不干净?”而婆婆也紧接着摔门而出,丈夫赶紧追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小柔一个人。
小柔明知自己受了委屈,但向来不喜欢多说话的她也不愿意解释太多。后来,这样的委屈受多了她和丈夫之间就有了间隙……
受了委屈一定要倾诉,倾诉是释放心理压力最好的办法。
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受到误解、责备或是心情极度烦躁时,找个亲近的朋友尽情地倾诉之后,就会立马觉得心情舒畅,先前的消极情绪也一扫而光。
有研究表明,女人的平均寿命远高于男人,这其实与女人总喜欢找人唠叨有关。大多数的女人要比男人更善于倾诉,倾诉能让人降低患心理疾病的风险。男人胸中郁闷的时候也可以勇敢地向妻子、朋友去倾诉。事实上,倾诉要比忍耐和“借酒消愁”更健康,也更高效。
由此可见,倾诉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快地摆脱不良情绪,还有助于人们心理持续健康。心理问题在被解决之前,首先要疏导。倾诉,就是一种主动的疏导。疏导得好,问题就会在发生之初被扼杀。
不少人会认为倾诉就是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倾泻给别人,让别人来分担自己的痛苦,这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到:“这世上,有人相互之间处不来,面对面了,还是你猜忌我、我猜忌你,拐弯抹角,怎么也说不上话,硬沟通,也要产生误会,闹出各种矛盾,彼此皆是苦闷不堪;而有些人,听你三言两句,就相见恨晚,一句顶一万句,什么话都说得上,不用堵在心里,日子过得不要太开心。”
所以说,当你在与人交往中受了委屈时,如果能坦诚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就不需去加以掩饰。你的倾诉不仅不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还会让彼此变得更加亲密。即便你倾诉的对象就是与你发生摩擦的当事人,你的合理倾诉也能帮你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帮你们维护好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但倾诉远没我们想得那样简单。在倾诉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这一步极为关键,它直接关乎你的倾诉能否收到想要的效果。倾诉的对象首先是可信任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倾听。他知道什么时候安安静静地听就好,也知道什么时候要适当给予建议。
当然倾诉并不一定要说出来,也可以写出来。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有的人会点亮一盏台灯,静静地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写在纸上。写,虽然比说慢,但也正因为慢,写完之后才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互联网时代,我们渐渐地遗忘了书写的乐趣,其实书写也是一种很好的倾诉方式,有的时候纸比人更可靠。
倾诉需要讲究一定的时机和环境。无论是倾诉者还是被倾诉者,双方都需要空闲的时间和安静舒缓的氛围。在对方繁忙或其自身情绪不佳时进行倾诉,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帮助,还可能招来对方的反感。倾诉之前最好先确认对方是否方便,避免打扰到对方,不仅让对方厌烦,也会让自己失望。
当然,倾诉也不是多多益善,它也要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就是“发牢骚”了。谁都不喜欢发牢骚的人,毕竟我们是在把不良的情绪传染给对方,没有人愿意一直被别人当成“坏情绪的垃圾桶”。就算对方足够耐心地听你倾诉,但别忘了,人的承受能力都有个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对方也只能束手无策了。
倾诉也是一件和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做对的事情,别把倾诉想得那么简单,也别把倾诉看得那样困难。当你找到了方法,倾诉就会还你一颗充满阳光的心。
6.网络语言暴力:别人的恶意评论有多可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网络语言暴力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恶语伤人六月寒”的范畴。网友的一句恶意评论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的法人微博上发了一条名为《一段测试告诉你,语言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可怕》的微博。视频中二十名志愿者模拟网络语言暴力,通过手机互联网对三名形象鲜明的嘉宾进行点评。这三名嘉宾分别是:纹身男、吧台女和角色扮演女。
随后,“脑残”“交际花”“人狠话不多”等一系列谩骂的评语不断涌现,不久之后三位嘉宾就因忍受不了谩骂而愤然离席。
在测试视频里,角色扮演者看完网友的评价后说:“当语言暴力没有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觉得没什么;切身体会之后,其实要花很多时间去慢慢消化。肆意地评论有可能会对别人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现在互联网上流传一句话叫“亮点永远在评论”,这是说很多时候网络帖子(文章)下面网友的评论比帖子(文章)本身更为精彩。你随手打开一条微博(微信文章)就会发现所谓的精彩大都是极具攻击性得甚至是肮脏、污秽的恶意谩骂和人格侮辱。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你可能体会不到网络语言暴力的杀伤力究竟有多强。你可能还会想:“不就是被别人骂一句吗?又不认识他,况且长这么大被骂的还少吗?”但我相信,当你经历过那种格外扎心的恶意谩骂之后,你的心中肯定也会不好受。
网络语言暴力,可以说是汇聚成势的恶意谩骂。网络暴力的形成之初只是几个网友地谩骂,他们在绞尽脑汁地戳你的痛处。但是,人们都有从众心理,当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到谩骂的行列中,不管多强的意志力也会逐渐崩溃。特别是一些网友为了博取关注,自创了一些样式新奇、杀伤力极强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时,受到攻击的人会不知不觉地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
前段时间,男星乔任梁在家中去世的消息震惊了整个娱乐圈。随后不久,知乎网友在知乎留言板中发现了疑似乔任梁生前的留言,内容大概是说自己身为明星却久经网络暴力,身患抑郁症,每天很痛苦,想放弃却要面对巨额违约金,只能一边遭受着“键盘侠”的唾骂,一边硬撑着坚持下去。
网络语言暴力一旦形成就会让我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就让人产生彷徨不安、焦虑、抑郁的消极情绪,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除此之外,网络语言暴力还可能对人造成生理上的影响:使人吃不下、睡不好,摧残自信心,引发高血压、高血糖,持续时间长了,可能引发精神疾病等。
抵御网络暴力地伤害,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约束自己,控制好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
当自己已经卷入网络语言暴力,首先需要弄清楚网络语言是否在针对自己。网络上很多语言都是泛化的,如果你遭遇的网络语言暴力并不存在格外恶劣的目的性,要避免自己对号入座,盲目对骂、跟风。你大可不必在意,可以通过删帖、屏蔽等方式化解。事后你也要检讨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有无他人谈及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当经过种种分析之后,你确定网络上的一些语言确实在对自己进行人身攻击。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和亲朋好友倾诉来把所有语言伤害降到最低点。但如果网络语言暴力已经演化成了“人肉搜索”,并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生活,对你造成了严重的困扰,你应该寻求法律的帮助。
从法律角度来说,当我们遭受网络语言暴力时,应当首先将他人的不当言论保存下来(可截图等),必要时对他人发表的不当言论证据做公证,增强证据的公信力。及时联系侵权人及网络服务平台,要求其删除侵权言论,停止侵权行为,避免扩大影响。
当初,年仅25岁的阮玲玉在悲愤中离开了人世,身后只留下“人言可畏”四个字。希望你我在评论他人与事时,都能用“慎思谨言”来约束自己,不要再让语言暴力酿成悲剧。
7.你遭遇性别歧视了吗
相信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遭遇:身为女性,求职面试中常常被面试官问:“近几年是否要考虑结婚生子?”有的岗位甚至公然标注“只招男性”;生活中也常被人灌输“男人就该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的概念”……其实这些话语中都存在性别歧视。可以说,在我们身边性别歧视随处可见。
罗悦是一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女孩。春节前,她到一家公司面试商务助理。这家公司的招聘流程极规范,层层选拔极为严谨。好在罗悦自身条件过硬,重点院校毕业,能力出众,形象好气质佳,通过了前面的考核,来到了最后一关。
最后一轮面试的是人事部门,照常理来看,人事部门只是简单的审核,应该不会出现大的变动。可想不到的是罗悦最后被拒绝了,这个结果让她难以接受,她就给这家公司打了电话,询问拒绝的原因。
公司给的答复很含糊,但罗悦也从中找到了关键的信息。原来这家公司更偏向于招一名男性的商务助理,对方认为这个岗位需要积累人脉资源,也会经常出差,在这方面男性要比女性更合适。说来说去,罗悦被拒绝的原因只有一个:她是一位女性。
说到性别歧视,我们总认为这是大而广的社会问题,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性别歧视其实就在你我身边,只是我们没把它当回事,或者说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性别歧视,却没有意识到。
性别歧视,指的是性别上存在的偏见,指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在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就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比如,生活中我们常用“小女子”“小媳妇”“小丫头”来称呼女性;或者说,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固有的“男尊女卑”思想,抑或是用人部门直接表明只用男性等等,这都是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其实,在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的同时,我们的男性同胞其实也遭受着相应地性别歧视。比如说,当我们要求女性找个诸如老师、公务员、助理秘书一类的稳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会要求男性去找一些高风险、高劳动强度的工作,这也是一种性别歧视,这种性别歧视得背后是要求男性在婚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的辛劳。
在婚恋中,男性不仅要“有车、有房、有存款”,还要“比女生高、比女生有钱、比女生聪明稳重”……在这样的认知中,女生期待跟更为优秀的男人在一起,而男人则期待与比自己差的女人在一起生活,这也是一种性别歧视。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性别歧视,并且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要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现象呢?当我们的女同胞被别人称为“小媳妇”“小女人”时,她们不仅不会感到被侵犯,反倒有一种喜悦感。甚至当她们在婚姻中被要求服从丈夫时,她们也会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而当她们因为性别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时,她们也选择了默默忍受。
当然,男性同胞们也同样如此,聚餐吃饭时人们通常为男人就应该主动承担一切费用,婚姻中男性就应该比女性优秀,比她们付出更多。当男性朋友因为“没房没车没存款”被“丈母娘”拒绝时,他们也会认为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进而默默忍受。
性别歧视早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只是我们没能正视它,把它揪出来,并对抗它。那么,当我们遭到性别歧视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
作为女性,你需要学会正确定位自己和正确评价自己。人是多面的,价值也有许多维度,你不必只从大众认知的角度去取悦男性。你应该建立起独立的生活观念,构建独立的价值观,多方面认可自我,试着取悦和接纳自我,逐步确立自我意识。
作为男性,你需要平等地看待女性,给她们平等的权利时,也要让她们承担相应的义务。你要学会“放权”,不必事情都亲力亲为,更不必非要争那个“一家之主”的位置,正视女性在生活、婚姻中的地位,你才有可能拒绝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多烦人的条条框框,甚至可以说,生活不幸福的根源就在于性别歧视广泛地存在。那我们为什么不正视它、揭露它,并尝试着去拒绝它呢?
8.因为长相丑被嘲笑,怎么办
你因为长相问题被别人歧视过吗?
谁能想到,如今火遍全世界又手捧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也曾因相貌丑陋而被人嘲笑,而嘲笑他的正是古龙。
当年,成龙已经在香港电影圈混了好几年了,始终不温不火。他从武师、替身,干到动作指导,好不容易才遇到了愿意捧他做主角的大导演罗维。成龙认为,自己红的时候到了。导演罗维为了捧红成龙费了不少心思。当时古龙写的武侠片最火,可以说谁拍谁赚、谁演谁红,罗维就想让古龙帮成龙量身定制一个剧本。
罗维当年是大导演,古龙自然乐意合作;但与成龙一见面,古龙十分不悦。古龙觉得成龙鼻子太大,长得也不帅,隐隐有了反悔的意味。之后一起喝酒,古龙醉意上涌,直截了当地说:“我的剧本是给狄龙、尔东升拍的。”成龙被古龙如此看扁,也只能忍气吞声,借故去洗手间大哭一场,出来后仍旧满脸笑容地陪酒。
有人说现在是个“看脸的社会”,相貌出众,人生就像“开外挂”,处处受人追捧,处处好运不断。而长得丑或者长相上有缺陷的人很容易被歧视、被排挤。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容貌歧视,它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
有的人求职应聘的时候,经过了层层选拔却在面试环节被淘汰,面试中考官很直白地说他们需要一位形象好、气质佳的人来做这份工作。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的形象和气质均欠佳。恋爱、相亲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多少人因为一个“丑”字被别人拒之门外。
这些都是相貌歧视。相关统计表明,“好看的人”在招聘中被录用的机会要高于“普通人”2至5倍;“好看的人”平均工资高出“普通人”12%到16%;“丑人”被解雇的可能性高于“普通人”2至6倍。
对美的追求可以说是人的天性,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追求美的同时并不能因推崇美而否定“丑”。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丑”的人和美的人拥有同样的自尊心,他们一样值得被尊重。在生活中,很多时候美与丑并不十分重要。很多丑陋的皮囊中包含着一个有趣而善良的灵魂,也有很多外表华美的人,却心如蛇蝎。
容貌歧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在作怪,我们总是浮躁而肤浅地通过一个人外貌的丑陋来否定一个人,进而忽略了其身上的闪光点。事实上,很多相貌丑陋之人的优秀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最典型的例子不就是被人们诟病“尖嘴猴腮”的马云先生吗?
温庭筠是花间派词人的鼻祖。他才华横溢,天赋异凛,人称“温八叉”。据说能“八叉手成八韵”。即做八次拱手的时间就能写好16句诗,且精通乐器,能吹会唱。但是他却长着一副“外星人”般的面孔,以至于有人调侃他的画像挂在门上可以避邪。
因为长得太“惊世骇俗”,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温钟馗”。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记载:温庭筠有个孙子,官至常侍,别无他长,就是善于隐僻绘事。后来游至四川,他想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到州牧门下做个门客。结果当面被拒,理由是他长得太像他爷爷温庭筠了。
前几年大火的一部《丑女无敌》也道尽了“丑人”的心酸苦辣,相貌歧视真的严重到必须重视的地步!那么,当我们遭遇相貌歧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当我们的容貌被别人歧视的时候,没有别的方法,只能从改变自己入手。俗话说“人靠衣装”,人的外貌主要靠衣服来衬托,有时候衣服能给容貌加分的。长相一般的朋友,应该保持整洁,提升自己的衣服品味,适当地包装自己。如果你是女性,还可以通过学习化妆来弥补长相上的一些缺陷,让自己看上去神采奕奕。
现在网上还流行一句话,叫作“人丑就要多读书”,这句话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带给人的变化是由内而外的,这种内在魅力有时候比迷人的外表更让人着迷。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试着接受自己,提升自信心,勇敢面对别人的嘲笑,努力用自己的才华、能力等可以通过后天获得的东西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
9.有人在偷偷地嫉妒你,这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刚上大学的时候,徐玥还是个可爱的“小胖妞”,自从表白男神被拒之后她就开始疯狂减肥,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瘦了将近五十斤。这时她身边渐渐有了追求者,但也有了嫉妒者。
特别是她的几个舍友,开始在外面宣传她的一些“黑历史”,有的甚至编造出一些“莫须有”的事情来抹黑她。比如她去校外做兼职的时候,化了个妆,室友就说她化妆的目的,就是想去勾引男同事;比如有车把她送到学校门口时,舍友们就会说徐玥跟社会上的人有不正当关系;看到她越来越漂亮,还有人说她斥巨资整容……
后来嫉妒她的人还结成了联盟,组建了微信群,专门用来抹黑她、孤立她。
嫉妒很可怕,那么怎样的行为才算得上是嫉妒呢?网友们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见到秦始皇威严肃穆地被一大帮随从相拥过市,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这是羡慕、钦佩、肯定。但项羽却说:“彼必可取而代也!”这便是深深地嫉妒了。嫉妒其实就是一种带有恶意的羡慕。并且,人在嫉妒的时候会释放出最大的恶,正如东野圭吾在他的《恶意》中说的那样:“人性中的恶意、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负能量,让人寒毛凛凛。”
嫉妒不会发生在与自己无关的人身上,只有彼此之间有某种利益关系时才会产生。比如说,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却会嫉妒另一个比他收入更高的乞丐。因此,同事、朋友、亲人之间就成了嫉妒的高发区。
人之所以会产生妒忌情绪,是因为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与对方的差距。其实,这本是一件好事。因为差距感能激励人们进步,但当他们短时间内无法超越对方,羡慕情绪又越来越浓重时,便会随之产生一些阴暗的想法。在这个时候,他们往往会因为嫉妒失去理智,做出一些通过贬低、诬陷对方等卑劣行为来换取自己内心的舒适。
因为嫉妒发生在身边,所以总给我们带来一种防不胜防的伤害。一个农民在村子里承包了鱼塘,挣了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引起了另一个村民的嫉妒,该村民半夜往鱼塘里投毒,结果毒死了鱼塘里所有的鱼,使得养鱼的农民一夜破产。
被别人嫉妒确实令人苦恼,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别人嫉妒你,正是因为你有可嫉妒之处。这不正说明你很优秀吗?你们有着类似的成长环境,但你却处处高过他一头,他拼命努力却还是无法超越你,这不正说明了你的优越性吗?
别人恶意的批评通常是变相的恭维,就比如别人说你“妖艳狐媚”,其实也是在说你妆容精致、美艳动人。
一个人越是比身边的人优秀,嫉妒他的人也就越多。
李思思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十分受学生们欢迎。但是,她在同事中的口碑并不好。她毕业于国内最好的师范大学,知识储备极为丰富,并且愿意在教学上花心思;愿意去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所以,她的课总是那么十分有趣。
她知道学生们爱看韩剧,于是平时的考试题里就有了很多与韩剧有关的题目;看到同学们都在玩《王者荣耀》,她就从游戏中的历史人物入手,带领学生们学习经典诗词,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期末,学生给老师打分,评价老师的教学,其他老师普遍是四五分,她的得分却是8.5。这就引起了其他老师的嫉妒,有的同事私下里开始给她造谣,有的同事甚至在课堂上旁敲侧击地鼓动学生们应“正确”看待这个可爱的语文老师。
但李思思生性洒脱,并没有因此生气。她知道这都是因为她的优秀,所以她从不为此动容。
嫉妒优秀者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也赞扬了成功者。
我们的观念应该更新:别人嫉妒你,无情地批评甚至诽谤你,正是你优秀的证明;你的优秀让他们失去了存在感、优越感;那些嫉妒你的人,实际上只是为了获得一种卑劣本性的满足。
当你认可了这个观念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保持沉默,继续干自己想干的事。沉默的背后是你对自己优秀的认可和对别人嫉妒行为的无视。
当然,如果可以,你要尽量远离那些嫉妒你的人,千万别天真地以为自己收敛行径就会避免别人的嫉妒,他们对你的嫉妒是根深蒂固的,除了远离别无他法。
10.面对挑衅,幽默还击
《奇葩说》中有过这样一个桥段。罗胖道:“我第一次爱上我老婆是因为有一天她对我讲,你减减肥吧,要不你老了我伺候不动你。”这时,高晓松突然在旁边插了一句:“原来你之前都没爱过你老婆呀。”
在日常沟通中,类似于这种极具挑衅意味的对话比比皆是,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去应对呢?
在第五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当时被称为“50亿帝”的大陆演员黄渤以一身极像睡衣的造型出席。与他搭档的香港女嘉宾郑裕玲问他:“你怎么穿个睡衣就来出席颁奖礼?”黄渤机智地回道:“因为我经常来金马奖现场,每次来就像到家一样,你想啊,在家应该穿什么?当然以舒适为主!”
的确,如此拥有一系列高水平作品的黄渤经常被邀请为金马奖颁奖典礼的嘉宾,他的回答马上化解了当时的尴尬气氛。但此时,台湾主持界的大咖蔡康永不乐意了,他抢过话筒大声说:“黄渤请你记住,金马奖是我家,不是你家!”
蔡康永的话让台下到场的明星、演员全都绷紧了神经。当镜头给到刘德华时,刘德华的表情都僵了,大家都在等着看黄渤将怎样去反驳。这时黄渤却说:“从来只看过人骑马,没看到过马骑人!今儿真是头一回见。”顿时场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刘德华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原来今天蔡康永的造型同样奇特,他在黑白格子西装的背上缝了一匹马,来象征金马奖。
置身于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遇到的并非都是友好而礼貌的人。总有一些人居心叵测地来到你的眼前,向你发起挑衅,这个时候忍耐是行不通的,因为向心怀不轨的人示弱,只会让其更加猖獗。
比如说,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蹿出一条凶狠的狗,如果你惊慌失措地逃跑只会招来恶犬的追赶。同样的,别人的挑衅就像那条“恶狗”,你是跑不过它的。既然如此,不妨冷静下来看看如何来对付这条“恶狗”。当你冷静下来时,你很可能会想起偶然间看到的,关于躲避“恶犬”的方法;当然,你也可能会想起包中还有狗喜欢吃的肉干……
但想要从容应对谈何容易,更不用说反击了。当你想要顺势发怒,其实已经跳入了别人的思维。此时的你,无论作何辩解都很可能在别人的逻辑中难以自圆其说。最好的选择是在针锋相对的紧急关头,话锋一转,避其锋芒,然后剑走偏锋,完成反击。
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对面是一位女士。出于礼貌,马克·吐温对这位女士说:“您今天真漂亮!”哪知这位女士却不领情,反倒高傲地说道:“真是可惜,尊敬的作家先生,我实在无法用同样的话来赞美您。”
接着马克·吐温平和地说道:“那没关系,您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
所谓的剑走偏锋其实就是这样,通过一定的手法,以幽默调侃的方式缓和对峙的尴尬局面。这时可能有人会说自己天生没有幽默感,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幽默其实并不难。
当你被别人侵犯时,先不要过于在意对方的险恶动机,这很容易破坏你良好的心态和敏捷的思维。不管对方抱着怎样的动机,你都可以把他当成一个有口无心的人,以一种云淡风轻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侵犯,然后再通过曲解其话中之意来完成反击。
有一个女孩在街上急匆匆地走着,街上人来人往,她左躲右闪。突然,迎面走来的一个男孩踩了她一脚。女孩忍不住大骂:“怎么走路的,你的眼睛用来喘气吗?”
男孩机智地回道:“不好意思,踩到了你。但我想说的是,我习惯用脚来走路,至于眼睛嘛,当然是留着去看美好的东西了,比如眼前的这位。”女孩听完莞尔一笑,尴尬化解了。
只要能达到幽默反击的目的,你不妨先自嘲一番。当年辜鸿铭先生初次站在北大的讲台上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学生们都在嘲笑这个还留着辫子的先生。这时辜鸿铭却说了一句:“我的辫子长在脑袋上,但你们的辫子却长在心里。”顿时语惊四座。
说白了,用幽默来反击别人的挑衅靠的就是出奇制胜,但这手绝招并非是名人的“专利”。任何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用巧妙、有趣的话语和方式缓解矛盾,回击挑衅。
11.沉默:最高的轻蔑是无言
鲁迅先生曾说过:“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唯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以沉默来回应别人的伤害,是一种大智慧。
前段时间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大热。电影的女主何小萍自打进了文工团的大门,就一直被别人排挤、捉弄。先是发生了“军装事件”,室友们对其开始了冷嘲热讽;紧接着又闹了一起“内衣垫海绵”事件,这次几个舍友毫不留情,直接对何小萍进行围追堵截,大打出手。一直闹到整个文工团都开始孤立她,在后来的舞蹈排练中男战友甚至拒绝与何小萍做搭档。
一次次的伤害再加上刘峰因“触摸事件”被下放,让何小萍对文工团这个集体彻底失望,她仿佛把整个文工团的人都当成了“敌人”。从此,她开始用无声和冷漠来对抗她的敌人。她不再热衷于集体活动,主动要求把自己调到幕后,只做些零散工作。
直到一次慰问演出,独舞的演员突然受伤上不了场,何小萍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胜利。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好言相劝,请她出场来挽回这个局面。但何小萍仍旧十分冷淡,这个时候何小萍终于赢了。
当一个人受到了侵犯和伤害时,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他们往往都会暴跳如雷,与其展开对骂,有的人甚至还会蓄意报复。但这种针锋相对式的回应真的能达到反击的效果吗?恐怕不尽然,有时候你越是愤怒就越是中了对方下怀。污言秽语互骂一通之后,你不仅没有解气,心中的怒反倒更旺;即使好不容易平息了怒火,心底也会生出一股浓重的伤感,最后不管你骂赢骂输,受到创伤的还是你。
只有自己内心力量不足时,才需要和别人喋喋不休,才需要依靠愤怒的力量来武装自己。鲁迅曾说过:“一个正在和命运恶战的人是顾不上说话的,真正有实力的胜利者也并不作声,譬如鹰攫兔子,喊叫的是兔子而不是鹰;猫捕老鼠,啼哭的是老鼠不是猫。”
对于他人的冷嘲热讽、蓄意挑衅,回应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最为有效、最能给对方造成巨大杀伤的莫过于无声的沉默。
相信很多人都尝过冷暴力的滋味。当两个人发生争吵的时候,其中一方越是冷漠,让另一方越会感觉到被蔑视,不由得怒火中烧,冲过去找对方理论;但如果其中一方保持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另一方的满腔怒火顿时无处发泄,于是就会变得狂躁、愤怒;这个时候如果对方再“哼”地冷笑一声,就会瞬间崩溃。你看,沉默的杀伤力就是如此强大。
沉默的确是一种力量,它可以让人变得深邃,让人看起来成熟稳重、有城府、有定力,让人不敢侵犯。别人可以通过你的言行来洞察你的内心,但沉默就像给你的内心世界竖起了一道冰冷的铜墙铁壁,使那些想要洞察你内心、侵犯你的人望而生畏。
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澳大利亚选手霍顿诋毁孙杨是“嗑药的骗子”。接着在2017年国际泳联游泳世锦赛上他再次对孙杨进行了诋毁。在7月21日澳大利亚队记者会上,霍顿对媒体说道:“他是不是我的对手我不知道,我并不认为这是公平的竞争,这是一个杰出的精英运动员和一个药检成阳性的运动员之间的比赛。我的比赛应该有更好的竞争对手,我希望在比赛结束后,可以站在领奖台上俯视他。”
当时孙杨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而是把精力都投入到赛前准备中去。当比赛结束后,第一个抵达终点的孙杨向霍顿所在方向怒吼着庆祝胜利,宣泄自己的情绪。这场比赛孙杨以3分41秒38获得国际泳联游泳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成就世锦赛该项目的三连冠,开启了新一轮的自由泳之王的征程。
沉默并不是不爱说话,它只是一个人说话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一个人积存力量的表现。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生性冷淡、寡言少语的人总能给人一种不可被侵犯的感觉。换个角度来看,这未尝不是一种自卫方式,也未尝不是一种反抗方式。
沉默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力量。如果你是一位上级,沉默能让下级产生不怒而威的敬畏;如果你是下级,沉默可以给上级留下老实沉着的好印象。如果你是位少女,沉默是端庄的矜持;如果你是位少男,沉默又是稳重的风度。
12.该发脾气的时候就发脾气,是情商高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医生曾说:“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一定要学会生气。我们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愤怒的情绪。有时候需要委婉,有时候需要直接,有时候需要心平气和,有时候需要火冒三丈,生气一定要注意场合、时机和人物。”
原来,高情商不是不发脾气,而是懂得在该发脾气的时候,适度地发一发脾气。
工作的时候,张檬要同时回应十几个QQ,所以她极反感别人发抖动窗口。
有一次,一个客户发信息之前先发来一个抖动窗口,张檬以为这是客户为了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情有可原,只是很随意地回了一句:“别抖我啊,我不喜欢别人抖。”但这位客户似乎没有把张檬的这句话当回事,几天之后谈业务时又是先发的抖动窗口。这下张檬就有些怒了,但她还是尽可能温柔地回复道:“不要一上来就抖别人,有点不礼貌哦。”
这次之后,对方仍旧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的业务联系中还是先扔出一个抖动窗口再说事。这下张檬彻底被激怒了,她决定“教训”一下这个客户。
张檬在对方扔出抖动窗口之后立马回道:“你知道自己很自私、很没有礼貌吗?为了自己能快点办完业务,上来就抖别人,这是插队好吗?你也不考虑我的感受,你知不知道你的抖动窗口中断我多少次工作?”
回复完之后,张檬也没再理会对方的道歉。反而是这位客户,再也没发过抖动窗口。
我们总听人说要与人为善、和气生财,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和和气气往往会被别人视为一种软弱。去外面消费的时候这种体会最为强烈,遇到那些欺软怕硬的店员时,你和和气气地跟他讲道理,往往最后吃亏的还是你,如果你强硬一点,装出一副很生气的样子,问题往往能尽快得到解决。
所以,适度地发发脾气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措施。电影里总出现的“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就是这个道理。
当有人因为你的好脾气不断冒犯你的时候,当同事因为你是新员工而不断欺负你的时候,当同事总是忽略你的合理要求时……你不能一直沉默,也不能一直逆来顺受,更不能一直毫无作为,你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在关键时刻对他们吼一声:“我也是有脾气的!”这时你会发现,他们反而不会得寸进尺。所以说,有时候发脾气比什么都好使。
但是,会发脾气和爱发脾气不一样。会发脾气的人懂得把握发脾气的时机,也能把控好发脾气的度。
林涛总被身边的人称赞“会发脾气”。平日里见到他时,总是笑呵呵的,脸上满是“慈眉善目”。于是,就有人误会他是那种温顺、软弱的老好人,开始试着跟他开一些越界的玩笑。这个时候,他会立马黑脸,大发雷霆。等到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连连道歉时,他又能摆出一副“我原谅你,但你不能再次冒犯我”的表情,让人内心释然之余又心存忌惮。
后来,渐渐所有人都明白了,他为人可以很好,可一旦侵犯到他的尊严和利益,他也会认真反击。因为这种人际关系上的分寸感,反而令他和大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又获得别人尊重。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发脾气才能算得上是“会发脾气”,才算是高情商呢?
首先,当我们确定自己的利益被侵犯,并且心平气和的沟通已经失败的时候,就应该发发脾气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发脾气,对方很可能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你的利益进一步被侵犯,甚至还会升级恶化。这个时候,你千万别怕得罪人,因为此时是你被得罪在先,你发脾气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即使你没有脾气也要装作有脾气的样子。
再者,当你感到愤怒时,也应该适度地发发脾气。有了愤怒的情绪,千万不要压抑。弗洛伊德说:“从表面上看,抑郁症病人从不表现出愤怒,其实遇见很愤慨的事情,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也充满了愤怒,只是没有表达出来。”有了愤怒一定要表达出来,长期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会导致精神疾病产生。这时发脾气,其实也是一种合理的宣泄。
在生活中,从不发脾气也是行不通的。而且,有些事只有激烈地表达出来,才能被对方接受,才能达到效果。大家都很忙,没有人认真推敲和揣摩你的心意,想要争取自己的利益,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适时适当地发脾气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