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招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0章

1910年~1946年,我们大雷皮涔只居住着三户人家。老屋界和小漕各住着一户姓黄的人家,我们家住在七星漕。隔壁隔千里。

我们家是最早入住大雷皮涔的人家,所以大雷皮涔的山场,60%都是我们家里的产业。

那个年代,家中长辈们用来取火的工具是一个铁片,一块能打得起火的白石头,一个三四寸长的纸煤子(用竹浆做的那种纸搓成的细纸卷,我们这里叫火纸,也称桂花纸),装在一个小布袋里,放在火塘旁的一个木架子上。

或者把未燃烧完的柴头,用毛灰埋深,未燃烧的部分在外面。第二天早上起床后,扒开毛灰,加些细竹枝在火红的柴炭上,用吹火筒(竹制工具,大约两尺长,直径一寸大,一头钻破竹节,另一头留一个筷子尖一半那么大的洞)吹几口气,就燃起明火,添上柴,就可以煮饭煮菜。这样就能保证24小时不断火种,防止取火的工具被小孩玩丢了。

三样取火工具,只要少一样就不能取火了。有时连火塘里的火种也灭了,那就只能到隔壁去“讨火”了。虽说是“隔壁”,来回各有十几里路,要走两三个小时。

“讨火”也是有讲究的,不然火种是拿不回来的。祖先们很聪明,家里常备一截1m多长三四寸大的朽木,拿着它到邻居家去点火。

晴天又怕跌火花跌到路上引起山林火灾,风大又怕火星刮到山林里引起火灾,下雨天又怕雨打湿火把拿不回来,十几里路可不短啊。

只有这种朽木,只看得见一点点烟,让人知道它里面正在燃烧着,又不会落下火花引起火灾。遇上下雨天,把点燃的那一头向下,火就不容易被雨淋灭。而且它燃烧得慢,两三个小时里面还燃着火。

到家后,先用手触摸一下,便可感知里面的火大致燃烧到了哪个位置。用锯子靠前一点锯断,就能够用吹火筒吹燃明火,用细竹枝把火引大,再添上粗点儿的柴火,又可以烧茶煮饭菜了。

不过,火塘里的火种断掉的情况是极少出现的,准备这个是应急用的。

去人家家里“讨火”是有规矩的,一定要自己带材料,不准到别人家里去拿人家的柴头走。“柴头”谐音“财头”,是个彩头,谁愿意你把他家的“财头”拿走!

只能自己带东西去点火带走,尤其是上半年或者正月里最是讲究这个彩头。“讨火”进门时要向主家打招呼,说明来意,临走时要先道谢再走。

每年的大年初一,每月的初一十五,还有每天清晨,都是不许到人家屋里去点火的,这是忌讳,世代相传,人人都要遵守。

山里头规矩多。路边有衣服、工具(如刀斧锯子皮撬棍等等)、钱财,看见都不捡人家的。不要说十天半个月,就算那些东西在路边摆一年,主人家想起来就去捡回来,想不起来的话,就是烂在那里或者生满了锈也没人会去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