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谜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5章 ?百花山下(3)

八仙茶桌摆在了临水台榭中央,平台有一半伸入河水中,四根立柱为粗大的木料,上面雕着几对狮子,撑起了四角的亭子,靠河的一边,做成了美人靠。

河面上,用缸埋着各种品种的荷花,早已花谢,荷叶开始枯黄,与亭亭立在湖面的莲蓬,构成了一幅中国水墨画。

脚下的地面,没有铺地砖,而是油亮乌黑的金砖,就这份讲究,不是一般人家的排场。

靠房屋一面的青砖墙上,镶嵌的是苏式的砖雕,精细而大气,一组鲤鱼跳龙门的图形,组成了浩浩的古代水族高考模式。

小梁悄悄走近用手摸了摸柱子对我点点头:乖乖,金丝楠木的。

八仙桌也是同样的老料。

小梁的眼睛到了这里,都转不动了,他抬头望着亭子的藻井,一共有十多层,每一层上,都用镂雕的方式,雕刻着十几出戏文,我也只认出了几出戏:白蛇传,牡丹亭。在榭的靠河的一边,还立着一根木杆,上面挂着灯,想必是为夜航的人,提供亮光,还坐出了台阶,像是一个小型的私家码头,我伸头看了一下岸石上,果然有一个栓缆绳用的铁环。

一个隐退在山野中的江南世家。我迅速地判断。

想不到院门口以农家场景作为掩护,最后的院落,才别有洞天。

张先生介绍:

这是本村的老寿星吴老,今年高寿88了。

老人虽然是满头白发,但发质茂密,皮肤也光滑,没有老人斑。

茶海中是一把宜兴的石瓢形状的紫砂壶,养得油光可鉴,可见主人是个会喝茶的人。

吴老将泡好的茶一一点入我们的茶盏中,那是形状不一的白色瓷杯,与壶相比,毫不起眼,但一入茶汤,立即就显出了它的好:

润白的杯子将茶汤的酒红色,映衬得非常出色。

我品了一口,赞道:

好久没有喝到这款九曲红梅了。

吴老眼中闪过惊喜,闽粤一带多喝乌龙茶,像他这样喝九曲红梅的就显得非常独特。

我赶紧抱拳:

看到这款紫砂壶,认得是昌鸿大师早年的得意之作,而它是泡当地最好的茶九曲红梅设计的,也叫宜红,侥幸猜到的。

他语气肯定:

“好好,现在的年青人都热爱喝茶了,也识得茶壶,这就更难得了。”一口的吴侬软语。

我没敢炫耀还兼着收藏家协会杂项的一个闲职,这紫砂壶类别的,当年也是下过苦功夫,当代的大家壶都接触过,当然是识得的。

我接过茶壶,用手仔细地摸着壶面的紫砂,像婴儿的皮肤那样光滑润泽,我肯定它是昌鸿大师的壶。

他问如何识得?

我说只有他的壶,用泥料极为苛刻,有一细粒的泥料没有化开,就立刻作废,因此成壶量非常稀少,每年不过几把而已。

他点头称赞。

我进一步猜想:

“吴老家族莫非是从吴门迁徙至此?”

他点点头,打开了话匣子:

“家族在晋代时从中原迁到江南,这几千年来,不断南移。到了南宋战乱时期,又举族南移,这是人数最多的一次,途中有的族人沿路落户了,走不动了,只有我家最后落户到了闽南一角的山里小村庄,这一落就是生根了,不再走了。”

虽然数百年前家族走出了江南,但是吴门的生活风尚习性却一点没有走样,非常难得。

他取出一本家谱,翻开内页,指着家族迁移路线图说:

关于历史,都保存在家谱中。

我注意到,这本家谱用的版式,是欧阳修式的。

小梁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

“昨夜我们去莲花山了,听到了怪声,不知道您老是否有研究?”

吴老合上书,喝了一口茶,不轻不重地说:

“没想到你们一来,就去了莲花山,是小张带去的吧?”

语气中,似有一种不想让外人进入的责备。

我接上补充:

“半夜起来小解,我也听到了一种声音,非常的贴近,就像是在耳边,所以就关注了。特意让张先生联系您上门请教。”

我自然略过我和小梁吓得一夜没有睡,坐到天亮。

他迟疑片刻,又换了一泡茶叶,缓缓说: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家谱中没有记载,都是口口相传。

据说这一带,原来是越族人的地盘,越族是统称,里面分为很多支,所以又叫百越,几百个族类,在南方广泛地居住着。

算起来,天皇氏是第一代良渚文化时期的君主,后来,良渚人消失了,去了哪里,历史上并没有交代,考古还没有发现,我从小听到的传说是因为太湖之水,淹没了皇城,幸存下来的人,离开了原来都城,寻找高地居住,一路来到这里,平地上建起了城堡,开荒种稻,只是这里没有玉石可磨制作玉器,所以反倒是把农业搞得很好,国家也强大了,开始四处征战,把俘虏带回来,在山里挖洞穴以备洪水来时不测之用,所以也有传闻,说莲化山中是空的,因为挖洞死的俘虏太多了,怨恨太多,所以才有种种传说。”

传说听起来非常的合情合理。

小梁说:

“这哪叫传说,分明是真真切切的声音。过了几千年还存在吗?这是成精了。”

老人乐了:

“我们生活在此地习惯了这种声音,也就是吓吓不听话的小孩子。”

越是轻描淡写,破绽越多,人们宁可放弃良田,也不愿意去山里,肯定不是那么简单。

正喝着茶,没想到张先生把云山和王作家、林老都接过来了,原来吴老听说我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儿,非要尽地主之宜,中午招待我们吃一顿家宴,张先生与他打完电话,他已经吩咐家人忙起来了。

我连忙说:不必麻烦了,昨天我们喝酒喝多了,现在还头痛。

吴老开起玩笑:

“那是小张自已弄的药酒吧,像蒙汉药一样的猛,那是很高度数的。要小心。

我这儿都是上好的花雕,不会让你们头痛,每人仅供一杯。不会醉的。”

说完,招呼家人,把茶海拿走,变魔法式的换上了一桌标准的江南吴门宴。

作为一个古老的世家,吴门曾经的富庶,写在了宋代的一些书籍中,比如他家曾经招待宋高宗摆下的宴席,我记得仅菜品的名称,就有足足三页纸张。印象特别深的是饭前的小吃水果蜜饯,从南方的荔枝到北方的鹿糕,足足有几百种之多,今日能够品尝,也是一种机缘。

吴老指着菜说:

“都是乡间的野味,没有特别的准备。”

八仙桌上,第一盘是鳗香,洁白咸香;第二盘是清蒸黄鱼,料底配了马蹄笋丝和宁波雪菜;第三盘是醉白虾,其它还有各色凉菜。最后是一大盘清蒸大闸蟹。这是秋天刚刚新上的河鲜。

这份高品质的江南家宴让大家啧啧赞叹。

一口陈年的黄酒下肚,陈堂主突然提问:

“请教吴老:莲花山是否因为这个怪声音的故事传说,一直没有人上山?”

吴老点点头。

“那它山阴后的田地也没有人种植?”

吴老说这块地本来是种水仙的上好田地,因为传说加上真实的有声音,所以村里人放弃了,田地早就荒了,长满了杂树。

陈堂主不再提问,埋头吃着蟹。

我觉得从老人这儿得到的信息,也就是这里很早前就被开发过,而且在古代还是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后来衰败了,像良渚一样消失了。

但是这位老人,应该还知道更多的信息,但是因为什么原因,他并没有点破,或许,这才是这个家族停留在此地的原因吧。

虽然没能打听到更加详细的信息,但是想到江南豪族名门吴门一族举家南迁,最后隐退在此地,也算是不小的收获。

我想赌一下,能否让老人开口,把关于莲花山的隐秘告诉我们,于是要了一张白纸,写下了一位饕鬄对于吴门家宴的点评:

《吴门印象》

塔看着河道里的流水

发呆地流过千年

我们看着岸边的太湖石

八百年前的0. 1版夲

精致的粉墙青瓦院落派出

一棵羞涩的小罗汉松迎客

七位有故事的客人穿过

水磨青砖的门厅

水榭里梦回到南宋

江南吴门的某亇秋日

挽起白色的亚麻窗帘

练习一遍兰亭序

或八大山人的一枝梅

翻开中原豪门的族谱

抖落一地残屑往事

再温上一壶女儿红

奉出吴门清蒸的黄鱼

老醋蛰头醉蟹醉白米虾

麻油淋海带结

等待阳澄湖大闸蟹时

我们开始讲述中年人的理想

后厨调味镇江的醋苍山的姜

融入纯味的蔗糖

请蟹们让出调味碗的位置

一同清蒸于乡间的柴灶

点燃春天的笋壳之香

紫砂壶里要轻放些宜红

喝出且苦且涩的红茶

短暂的相聚谁来讲述

莲花山的精采

千年王朝的更替

只留下吴门传承的美味

辨认出地道食客的味蕾

你的祖先曾在那里

抵抗了五十年

而胜利者用涮羊肉汤

泼在史册上

我想,他老人家读到了最后四句,动容了。

吴老默默地看完我的点评,抬头问:你想知道什么?

陈堂主替我问了:

“为何江南名门吴门的家谱,印刷的版式没有采用苏式的,却用的是江西欧式的排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