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创新创业教育
一般来说,人的能力分为先天的能力和后天的训练,先天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天资,指某些人天生就具有把某一特定类型的工作或活动做得很好的能力,天资是与生俱来的,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而在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能力中,大多数都跟天资无关,而和后天的训练有关系。这就是我们要讲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里,我们要通过课程或者其他项目训练等形式把之前提到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
其中,创新教育是通识教育,通过创新方法、知识、技术、经验等的传授、实践和演练让所有人都掌握和提高创新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应用并受益。创业教育则是在具有基本创新能力基础上的升华,它包括创业技巧、过程、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与分享,更重要的是创业精神的培养和训练。
在青少年阶段,我们应该侧重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初步引导实证性思维,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广泛涉猎、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并引导他们开展实践。
在大学生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为主,做好三件事。
● 培养创新意识。鼓励提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随时随地开展创新的习惯。
● 提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支柱,学好专业知识,鼓励实证性思维,促进创新在专创融合中落实和发展,提升创新能力。
● 训练创业精神。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训练创业精神,培养坚韧不拔地解决问题的精神,将来可能走到各行各业都能够实现最大的价值。
具体而言,落实到每个同学和学员身上,希望能够通过如图1-5所示的6C创新路径来让给每个人获得以下重要的创新技能。
图1-5 6C创新的路径
● 好奇心(Curiosity)。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进行深入仔细的观察并发现问题。库克说:“观察总是带来深刻变化。”积极、全面、深入地观察不但能够发现问题而且能够在意外中发现机会、改变环境、开展探索。
● 勇气(Courage)。鼓励自己勇敢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问题的形成往往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从学会提出问题到逐渐训练提出具有挑战性、破坏性的问题。
● 挑战(Challenge)。这里说的挑战包括要解决的问题本身,也包括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内在的惰性以及逃避。推动自己直接面对挑战并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 专注(Concentration)。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这里说的专注是指专注于问题本身的解决,任正非说的“集中火力对准一个城墙口猛攻”就是这个道理,可以同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广泛交流、讨论,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 坚持(Continuation)。解决问题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坚持不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过,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管用的方法而已。”想要找到最好的答案,一定是不断地积极尝试新体验,拆解已有产品,试点检验新模型新想法等;积累数据,形成新见解,找到解决方案。
● 自信(Confidence)。在不断坚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特别是成功解决了问题之后,会形成内在的自信,成功的经验和历程会极大地鼓励自己进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创造循环。
通过创新教育,把每个人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金种子,为社会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有了大批的创新创业人才,各行各业自然就会充满“开创、突破、超越、勇气”的创造精神,这种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一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也是中国创造的灵魂!
本章总结
创新和创业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两个概念、两个范畴。
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
创业是人类通过创造或扩大经济活动,通过确定和开发新产品、过程或市场,追求创造价值的进取行为。
创新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并形成习惯的一种基本能力。
创新共有7种重要能力,3种必备的思维方式。
“勇于创新、敢于冒险、永不满足、坚韧不拔、追求梦想”的创业精神是创业者的核心精神。
青少年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初步引导实证性思维。
大学生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为主,做好3件事: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训练创业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项目训练等实现“好奇心—勇气—挑战—专注—坚持—自信”的6C创新路径,把每个人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创业家精神的金种子,为社会提供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