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式速查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Preface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会计、财务以及税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复合型财务人员的需求逐步加大,入职的标准逐步提高。与此同时,财会知识的专业性、技术性日益凸显,其内容烦琐而复杂、迭代更新迅捷,给不少初学者甚至从业者的高效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相对于零散、分布式的学习资料,一本系统、综合性的学习工具书更能够凸显其价值。

大家都知道,财会工作业务繁多,计算与分析量巨大,将相关的公式熟稔于心就成为工作规范、便捷化的关键。然而,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财务公式书不容易。如果内容太简单,对于一些没有财务背景的新手而言,就难以理清基本概念,容易断章取义,不但无法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甚至可能为工作带来误差;而如果内容过于高深,生涩难懂,就无法给读者以循序渐进的学习体验,其学习兴趣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对于读者而言,一本切实有用的财会公式书,不仅仅是一本便于业务备查的工具书,更是一本帮助读者入门并且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学习资料。

本书以2019年4月以来企业财会工作中典型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财务与税务的计算、分析公式为中心,分门别类地对公式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讲解,全书提供360个公式和案例方便读者查询。此外,公式的介绍与经典例题的实战应用密切结合,让知识的学习更加充实,力求让读者在明白“是什么”的基础上,学会“怎么做”。相信读者在对本书学习完毕之后,可以对财会计算分析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透彻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财会知识,在建立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胜任财会工作。

本书的主要内容

会计与财务公式涉及的内容较多,不但跨越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以及税务会计等多个具体学科,而且在学科内部的知识架构上又有着先后次序的要求。本书依据具体学科类别以及知识模块学习的先后次序要求,共设置九章内容对有关公式进行讲解。各章的内容如下所示:

第1章 会计基础理论公式——迈入会计与财务的敲门砖,主要介绍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试算平衡以及未达账项调节等会计业务的基本原理与处理方法。

第2章 财务基础导论公式——挖掘财务报表信息的工具,主要介绍比较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杜邦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在内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挖掘、预测的基本方法。

第3章 估值基础公式——打牢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市场利率、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企业各种资本成本估计在内的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性公式。

第4章 估值基础公式——科学投资决策规避风险,主要介绍包括投资项目、投资工具、混合筹资工具、期权投资工具以及企业整体在内的,对各主体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与计算公式。

第5章 长期筹资公式——科学筹资规避财务风险,主要介绍企业长期筹资结构的测度方式以及各项长期筹资方式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与公式。

第6章 营运资本公式——高效运营为企业收益做加法,主要介绍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策略以及现金、应收账款、短期债务等代表性营运资本的管理方法与相关公式。

第7章 成本会计计算公式——精益管理为企业成本做减法,主要介绍产品成本计算、标准成本计算以及作业成本计算三种典型的成本计算方法。

第8章 管理会计计算公式——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主要介绍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与预算、业绩评价在内的计算方法与相关公式。

第9章 税法公式——盘点税种规避税务风险,主要介绍现行税法中常见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与相关公式。

本书的特点

1.以计算公式为主线

本书以业务涉及的有关公式为主线,通过计算公式的详细讲解,以及所附的很多温馨小提示,帮助读者更快、更轻松地还原业务全貌,并掌握相关业务的处理方法,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熟练应用。

2.注重提升应用能力

本书以财会工作的实际需要为第一要务,公式讲解力求有的放矢,简洁与明晰并重,涉及的概念、原理透彻清晰,而且辅以经典的业务例题提升读者的公式应用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让读者学到实实在在的财会知识。

3.知识讲解系统全面

作为财务工作的案头备查工具书,本书融合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管理会计以及税务会计多个学科的关键、基础性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讲解,真正实现复合型财会人才的一本通式的工作、学习需要。

4.紧跟现实最新法规

本书按照最新的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以及税收法规规定,将企业财会业务涉及的计算公式进行梳理与讲解,紧跟知识迭代更新的脚步,真正为读者提供合规、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5.知识层次鲜明合理

本书的编排方式不仅采用大的学科式分章编写,便于读者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查询取用不同的公式;而且,在同一学科内部按照知识模块的先后次序要求进行编排,给读者以循序渐进充实高效的学习体验。

适合的读者

● 无财务基础的普通读者;

● 有一定财务基础的会计工作者;

● 在职的会计人员;

● 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 企业的财务相关人员;

● 社会培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