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年)(《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农商行向央行借款占比显著增加

“向央行借款”科目表示央行将钱借给银行后,银行形成对央行的负债。目前,这类负债由MLF、PSL、逆回购、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形成。整体来看,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在负债中所占比重较低。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余额合计为4.8万亿,相比去年末增加约600亿;占比与去年底相当,大约在3%左右。分银行类型来看,股份行和城商行向央行借款占总负债比例较高,6月末占比分别为5.1%、4.5%,而农商行、国有大行的占比分别为3.6%、2.6%。

分析来看,国有大行和农商行的存款基础较好,资金来源较为稳定,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吸储能力相对较弱,对稳定的向央行借款配置意愿更为强烈。值得注意的是,上年上市农商行向央行借款余额为619.07亿,同比大增32.6%;其占负债比重亦提升0.6个百分点至3.6%。这反映出疫情以来央行的结构性政策的确对农商行的负债起到了有效补充作用。

一般而言,央行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交易对手主要是国有大行及股份行,但今年应对疫情推出的再贷款工具大范围惠及农商行。为应对疫情,央行上半年创新推出了3000亿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政策、5000亿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及10000亿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以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等。而农商行贷款主要投向小微、民企,相应获得央行较多地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则是“向央行借款”增加。

从成本看,央行1.8万亿再贷款利率较低,比如3000亿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利率仅在1.6%左右,因此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平均成本应有明显下行。下半年央行再贷款还将继续投放,但3000亿防疫再贷款已在上半年投放完毕,剩余再贷款利率高于3000亿防疫再贷款,下半年银行向央行借款成本可能略微上行。

往后看,7月以来结构性存款持续压降且幅度大于上半年,这有助于降低存款成本。但市场利率快速回升,同业负债、应付债券成本相应上行。二者相互作用下,银行计息成本的走向尚有不确性。在压降结构性存款后,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单补充负债,显示银行中长期负债缺乏。其中,中小银行压降规模更大,负债压力显著,因此针对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定向降准效果可能更好。这将有助于降低同业负债、应付债券成本,从而为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