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杨志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但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世界贸易投资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对中国经济运行也造成重大影响。IMF在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
为应对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提振市场信心,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推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3月,美联储2次降息共150个基点、英格兰银行2次降息共65个基点,均已进入“零利率”行列。美联储降息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打开,纷纷跟随降息。此外,发达经济体央行重启或加码量化宽松(QE)。在上述政策工具及加码QE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
中国央行也推出多项举措应对疫情冲击,但相对较为谨慎。在价格型工具方面,中国央行先后下调了逆回购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MLF操作利率和LPR;在数量型工具方面,中国央行通过多次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并设立抗“疫”专项再贷款、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和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
相较而言,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稳步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IMF的报告预计称,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
为应对疫情,监管部门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指导银行业扎实做好“六稳”“六保”金融服务:强化疫情防控领域金融服务,6月末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5%;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对超过1.8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引导银行业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
总体来看,今年银行业经营态势总体稳健,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01.5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
但银行业亦承受一些压力。一是利润负增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3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8686.10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3%。
从净利润增长的归因来看,上半年上市银行净利润下降主要有两大原因:LPR下调导致净息差收窄,资产减值损失增加计提拖累。其中后者影响更大,上半年,受疫情冲击和不良认定标准提高双重影响,银行不良生成率同比上升,但拨备计提力度不减且仍旧超额计提,导致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
二是银行业不良率有所反弹。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不良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4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94%,较去年末增加0.08个百分点。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加之宏观政策短期对冲效应等,违约风险暂时被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仍存在上升压力。
展望下一年,2021年将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宏观经济将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商业银行需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同时,商业银行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在保持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的发展模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