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海经济一体化评价与发展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国陆海劳动要素互用与对流评价

一、指标构建与数据来源

本章分析劳动力要素在陆海产业的效率差异以及在陆海产业之间的流动性。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产出与其投入之比,反映了劳动的产出能力与效率,是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依据。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劳动生产率=(产业增加值/GDP平减指数)/产业全部平均人员

公式中引入GDP平减指数是为了消除价格波动影响,GDP平减指数以研究起始年度为基期。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产值占比与该部门劳动力占比的比值。它可用来测度二元经济。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Q为总产出,L为劳动力总数,Q1为陆域产业的产值,Q2为海洋产业产值,L1为陆域产业的劳动力总量,L2为海洋产业的劳动力总量;则,Q=Q1+Q2L=L1+L2。设i1为陆域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i2为海洋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则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为:

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则表明本部门劳动力占比与产值占比相等,即本部门所用劳动力要素创造了同比例的产值,本部门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当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时,说明相对于其他部门劳动力要素,本部门劳动力要素效率更高,能吸引其他部门的劳动力流向本部门。

由于海洋产业统计口径的变化,本章仅选取2006—2016年的劳动要素数据。本章的劳动力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沿海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年鉴。陆域产业部门的劳动就业人口数据,为总就业人口减去涉海就业人口;陆域产业部门的生产总值为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海洋产业生产总值。

二、陆海劳动要素互用与对流评价

(一)涉海就业人数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竞争力提升,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2006—2016年,我国涉海就业人数从2960.3万人增加到3622.5万人,年均增长2.04%;陆域就业人数从73439.7万人增加到73980.5万人,年均增长0.07%。海洋产业劳动力就业人数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陆域产业就业人数增长速度。涉海就业人数占沿海就业总人数的比例由3.87%提高到4.67%,见表9-1。海洋产业将逐渐成为国民就业的重要领域。

表9-1 沿海省(市、自治区)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就业人数

(二)沿海省(市、自治区)涉海就业人数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11个沿海省(市、自治区)的就业人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广东涉海就业人数最多,为868.5万人,其次是山东,为549.8万人。而涉海就业人数最少的是河北,为99.7万人,其次是广西,为118.4万人。涉海就业人数最高的广东是最低河北的8.7倍,区域涉海就业存在明显差距。而涉海就业劳动力占比最高的是海南,为24.81%,其次为天津20.27%,对区域劳动力就业贡献较大。涉海就业占比不足5%的包括河北、广西、江苏,分别为2.36%、4.17%与4.22%,这些地区的海洋产业还需大力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图9-1 2016年沿海省(市、自治区)涉海就业人数与占比

(三)陆海劳动生产率的对比分析

1. 陆海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本章对沿海地区的劳动生产率、陆域产业劳动生产率与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图9-2。由图9-2可以看出,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在2006—2016年均在增长,但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数值各年都为最高,其次是沿海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再次为陆域产业劳动生产率。2006年,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沿海地区劳动生产率与陆域劳动生产率分别为7.34万元/人、4.32万元/人、4万元/人;而2016年上述数据分别变为13.57万元/人、8.18万元/人、7.59万元/人。与陆域劳动生产率相比,海洋劳动生产率具有明显的优势。

图9-2 2006—2016年陆海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与劳动生产率相比,比较劳动生产率能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流动。经计算得到2006—2016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见图9-3与表9-2。可发现,2006—2016年,海洋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在1.6以上,而陆域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保持0.93不变。这说明劳动力要素基本保持从陆域产业流向海洋产业。

图9-3 2006—2016年陆海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表9-2 2006—2016年全国陆海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2. 陆海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分析

陆海劳动生产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较大差异。2006年,上海的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为22.27万元/人,为全国沿海省(市、自治区)最高的,其与陆域产业的差值也是最大的。2006年河北的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3.4万元/人,仅次于上海,其与陆域产业的差距也位居第二;但2016年,河北海洋劳动生产率相继被江苏、山东、天津超越。2006年、2016年海洋劳动生产率最低的是海南,分别为2.75万元/人、8.3万元/人,其与陆域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也最小。2006年、2016年陆域劳动生产率最低的是广西,其分别为1.7万元/人、6.27万元/人。2006年海洋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与最低相差8倍,而2016降为4.1倍;2006年陆域劳动生产率最高的与最低相差5.3倍,而2016降为3.01倍,均有缩小的趋势。除辽宁外,2016年,所有省(市、自治区)的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与陆域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均扩大了。见表9-3。

表9-3 2006—2016年全国陆海产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 单位:万元/人

与陆海劳动生产率相比,2006—2016年,全国陆海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相对要小些。2006年、2016年,海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均为河北,但其从4.15下降到2.63,下降幅度达到36%。海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陆域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两者差距最大的也是河北,其差值从3.22下降到1.67,下降达48.14%。2006年、2016年,海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位居第二的是山东,其值分别为2.21、2.36,其陆域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从0.90下降到0.88,使两者差值从1.31上升到1.48。2006与2016年,海洋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最小值均为1.02,分别为海南与辽宁。沿海地区的陆域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差不大,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均在0.9左右,都没有超过1。2016年的均值为0.69,小于2006年0.75。这说明陆域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对于海洋产业有所下降,要素加快向海洋产业流动。见表9-4。

表9-4 2006—2016年全国陆海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