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西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突出特征
(一)产业发展层面,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3)
江西省“十三五”规划指出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三次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向中高端迈进,构建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产业系统。
(1)在生态农业方面,江西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推进农产品绿色化、品牌化、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江西重点打造“四绿一红”茶叶、“地方鸡”以及“鄱阳湖”水产品等一批绿色生态品牌,绿色生态农业初具规模。截至2016年,江西省已打造“三品一标”产品365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69个,绿色食品590个,有机产品10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4个,创建1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21个农业核心示范园(4)。
(2)在新兴产业方面,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施江西创新驱动“5511”工程和重点创新产业升级工程,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设立江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打造一批航空、中医药、新型光电、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快绿色生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2016年,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165.95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14.9%,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江西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46.5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的30.1%,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0亿元,实现利润726.51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同比提高3.9个和4.0个百分点(5)。
(3)在新型服务业方面,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推广国家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广“生态+大健康”产业模式,做大做优做强江西生态旅游产业。2016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7427.8亿元,同比增长11.0%,占GDP比重为40.4%,首次持平工业增加值比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贡献率(6)。
以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樟树之乡安福县为例,该县在产业绿化升级方面成绩显著。安福怡兴环保确立的“富集—磁选—重选”工艺,填补了江西对铁尾矿处理、二次处理利用的行业空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年消化尾砂80万吨,提纯铁精粉10万吨。安福南方水泥公司新建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5000万度,节约标煤1.8万吨。同时,安福县不断加快生态工业的集聚,大力培育液压机电、电子信息、绿色食品三大生态工业,落户液压机电、绿色食品产业园的企业分别达40家、14家。安福县以武功山为龙头,结合城市和美丽樟乡建设,启动了《安福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将武功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为全市唯一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嵘源国际温泉度假村被授予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称号。
(二)制度建设层面,创新体制机制
山清水秀已成为江西省的一张生动的明信片,国家将江西纳入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战略性文件《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将江西作为第一个全境列入的省份。江西省各重点生态功能区严格落实,寻求生态立县,将绿水青山纳入干部业绩。例如,资溪县早在2003年全省率先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审计。该项制度以建设全国生态县为目标,设立了水质标准、森林蓄积量、生态经济等38项考核指标,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年年初由组织、环保、林业等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逐一打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杨珞瑶、曾佳,2015)(7)。“生态审计”一直以来都是该县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标尺。提拔重用30名在该项审计中工作表现良好的党政干部,处分了11名因审计结果不达标的干部。仅2015年,该县免去5名因在生态建设中出现失职、渎职行为的干部。值得一提的是,马头山林场为保护好10万亩原始森林,废弃原始森林观光旅游项目,中止了延伸到密林深处的景区公路建设,并因此承担了200万元的经济损失。10多年来,资溪县培养了一批“生态干部”,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十佳休闲旅游名县等11块“金字招牌”。
(三)发展导向方面,资源利用效率成效显著
江西始终坚持把节能降耗、低碳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产业循环体系初步形成。一是单位GDP能耗降幅成效显著。2016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照2015年可比价)为0.48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9%,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完成“十三五”总目标任务的29.0%。二是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一方面,单位产品能耗水平降低。2016年,江西重点监测的60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41项低于上年同期,优化率为68.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资源利用回收率明显提升。2016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回收利用能源602.8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8%,占规上工业能耗的比重达11.5%。三是产业循环体系初步形成。江西已初步形成以新余为代表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鹰潭(贵溪)为代表的铜产业循环基地、以丰城为代表的资源循环产业基地、以萍乡经开区和宜黄为代表的塑料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基地的循环体系。此外,南昌经开区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吉安、丰城、樟树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江西“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体系不断向纵深推进。
(四)试点示范方面,点—线—面的带动示范效应逐渐凸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立足资源禀赋,依赖本区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发展经济,一是定期组织4个生态扶贫试验区试点县专题协调会及经验交流会,梳理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思路,探讨生态扶贫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政策,协商解决生态扶贫试验区建设的问题。二是各省直各部门有关生态扶贫项目、资金、政策上对4个试点县给予倾斜。三是生态扶贫试验区试点县取得局部成效。上犹县探索实施“345工程”推进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模式,遂川县探索了“最美梯田”生态扶贫及茶产业扶贫模式,乐安县探索“26522工程”生态产品扶贫重点平台建设模式,莲花县探索乡村旅游生态扶贫模式。
铜鼓县坚持新型工业加有机农业加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靠本区域天然中央与优越的地理位置,走出了一条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山区特色产业升级之路。大塅镇古桥村新午餐有机蔬菜基地每天为香港学生提供4万余个餐盒的蔬菜原材料。将该基地的农民纯收入从每月只有600多元增加到每月3000余元。该县还将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与客家文化结合起来,高层次开发红色、绿色、古色旅游景区。
安福县的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模式,实行“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种稻”模式,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加快推进美国蓝莓、高产油茶、花卉苗木、井冈蜜柚、红豆杉、楠木、龙脑樟等七大万亩特色农业基地建设。“陈山红心杉”商标被认定为全省著名商标,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武功山大鲵养殖基地全省规模最大。培育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累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3个,注册资金1.8亿元,辐射全县1万余户农民。
安远县建立了“三百山+”工程,即以三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为龙头,涵盖安远县全县山林资源的一次产业升级工程,充分利用“三百山”森林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通过“三百山+旅游”“三百山+物流”“三百山+林业”“三百山+文化”“三百山+农林产品”“三百山+果业”等增值行为,做大做强“三百山”品牌,带动安远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安远农林产品的市场得以扩张。建立“三百山+九龙山”,以“三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核心,结合镇岗客家围屋和三百山温泉,依托“三百山”的品牌优势,坚持高品质定位,加上九龙山的森林旅游资源,带动以东生围、龙泉湖、万寿宫、无为寺塔为重点的文化体验旅游圈,以古迹文物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融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圈发展。
婺源县依托丰富的古建筑、特色民居、优美的乡村等旅游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该县引进10多家龙头企业,带动芳香苗木特色产业发展,种植花果木苗5万株,培育贡菊基地80亩;投资8亿多元培育金山茶叶观光园、江岭梯田花海、甲路民俗风情园、篁岭民俗文化影视村等一批集生产、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特色农庄。形成“农旅结合、以旅促农、以农强旅”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形态,成功塑造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婺源绿茶,打造了荷包红鲤、山茶油、酒糟鱼、蔬菜果等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此外,婺源县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积极开发了江湾古村、江岭梯田、丛溪庄园、严田古樟、大畈砚台、甲路纸伞、秋口傩面等一大批文化旅游基地,积极发展会议会展、体育赛事、写生创作、动漫创意、教育培训、文艺演出等现代文化产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