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穿越至暗时刻的光:直面生死
徐凯文
“穿越至暗时刻的光”这句话来自我的一个来访者写给我的一段文字。我在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工作,最近十几年来的主要工作除了一般的心理咨询,就是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自杀预防,另一方面是大型灾难之后的危机事件干预。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加缪有一句哲学名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于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经常和个案讨论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个案,所以我也深有感触。从我的角度来看,真正严肃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有一个,就是直面生死。我现在研究自杀预测,我指导的学生做的研究项目的题目都与自杀预测以及对潜在自杀者使用的语言的人工智能学习有关,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希望能够在人群中识别出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提供帮助可能救他们的命。如何评判危机干预是否有效?答案是清晰而又真实的:如果有效,干预对象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无效,可能之后他真的会离开这个世界。随着危机干预相关经验的积累,我们发现在干预中有越来越多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究竟是什么”的探讨,处于危机中的人想要得到关于人的最根本问题的答案。
接下来我会讲七个故事,关于危机干预的七个主题。我想讲的不仅仅是自杀干预,也不仅仅是灾后救援,而主要是从一些不太一样的视角来看待我们遭遇的危机,我不会完全从心理学视角讲述。
第一个主题关于汶川地震后的失独家庭。我目前致力于一项灾后心理急救人员和心理创伤咨询师的培养工作,希望做三年的深入长期工作,培养500名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和公益人,再从中培养100名心理创伤咨询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汶川地震后,虽然我们做了大量心理干预工作,但是在跟踪了十个失独家庭后,我发现最需要帮助的人实际上没有得到帮助。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我觉得我们的心理工作比汶川地震后做得好很多,更有组织,更有序,更有政府的主导,包括指导。我希望在这种长期的心理创伤治疗当中,我们能够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二个主题讨论文化的问题,我从台湾女孩林奕含讲起,她在被性侵之后最终自杀。我希望从悲伤中展开一些反思,包括对心理治疗理论的反思。
第三个主题讨论现今文化和体制会对我们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产生的影响。我会讨论我们文化下的主动干预模式与西方有怎样的不同。
第四个主题关于某工厂出现的连续自杀事件。当这样的危机发生时心理学能够起什么作用?我们怎么样才使一个越来越失控的疯狂、复杂的自杀传染事件戛然而止?
第五个主题关于我在监狱里进行心理矫正工作的经历。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反社会人格障碍,是在监狱里做的,我在监狱里学到很多。但是在监狱里进行心理矫正工作的经验也告诉我,好像与具体的心理学技术相比,社会环境起着更大的作用。
第六个主题关于近年来我在理论上思考得最多的“空心病”,很多人是因为这个词而认识我。我将谈一谈我的“空心病”来访者的故事。
在第七个主题中,我简单讨论我对原生家庭问题的看法。近年来原生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特别流行的词,好像至少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已经是耳熟能详的了。最后,我将讲述我和危机干预来访者之间的那些温暖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