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齐物论
第一节 如何理解“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哲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庄子说:“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这句话,看起来有些令人费解——天下没有比秋毫之末更大的,泰山反而小了;天下没有比刚出生就夭折的婴儿更长寿的,彭祖反而是短命的了。谁都知道泰山宏伟壮观,秋毫之末微不足道。秋毫之末怎么能大过泰山?彭祖是传说中最长寿的人,据说他活了八百岁。刚出生就死掉的婴儿又怎么可能比彭祖更加长寿?庄子的论断的确匪夷所思。
庄子的理由是这样的:泰山虽然很大,但是世上有比它更大的东西;秋毫之末虽然微小,但是世上有比它更细小的东西。彭祖虽然长寿,但是世上还有比其寿命更长的东西;刚出生就死掉的婴儿虽然短命,但是世上还有比其更短命的东西。不一定非要凿实理解成秋毫之末比泰山大,一出生就夭折的婴儿比彭祖更长寿。
庄子对人类认知世界的能力和方法提出了质疑与挑战,他要策动一场认知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庄子提出这样的问题:古人对宇宙万物的认识能达到最高境界吗?如果能,最高境界是什么?他认为如果有人能意识到存在一个万物尚未产生之前的阶段,就达到最高境界了,不能再高了;次之是意识到有物开始生成,却尚未有物与物之间的明显界限;再次一等的境界是意识到物与物之间的界限,却尚未有是非之分。一旦是非彰显开来,道就出现亏损了。道有了亏损,就会产生嗜好与偏爱。世间事,果真有成功与失败吗?还是没有成功与失败呢?昭文擅长弹琴,就弹琴这项技艺来说,昭文算是很成功了;可是就弹琴之外的其他技能而言,他又是失败的。师旷击打音乐节拍,惠施靠在梧桐树上与人辩论,都跟昭文弹琴是一样的——这三人的技能都是空前绝后的,所以他们的事迹被记载下来流传于后世;但是就其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而言,道理是一样的。(《庄子·齐物论》)
庄子还举例阐明他的理论:人如果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患病甚至半身不遂,但泥鳅却安然无恙。人如果住在树上就会恐惧战栗,但猿猴却不会这样。人、泥鳅、猿猴,这三者究竟谁知道什么是安乐的居所?人喜欢吃牲畜的肉,麋鹿爱吃草,蜈蚣喜欢蛇的甘美可口,猫头鹰爱吃老鼠,这四者究竟谁知道什么是可口的味道呢?雄猵狙爱跟雌猿交配,麋爱跟鹿交配,泥鳅爱跟鱼交合。人们都觉得毛嫱、丽姬很美,但是鱼见到她们就沉入水底,鸟见到她们就飞向高空,麋鹿见到她们就急忙奔逃,这四者究竟谁知道什么是天下美色呢?由此看来,世间所谓的仁义、是非、对错,其标准错综杂乱——我们该如何做出评判?说白了,这其实是个标准问题。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其审美标准当然并不一致。庄子混同主体之间的差别,试图抹杀标准,或者制定统一标准,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庄子继续申辩道:比如我跟你辩论,假如你胜了,我输了,你果真是对的吗?我果真是错的吗?假如我胜了,你输了,我果真是对的吗?你果真是错的吗?是我们当中一个人对,一个人错,还是我们两人都对,或者都错呢?既然我跟你都不清楚,别人就会更加糊涂而无所适从。谁能做出正确的评判呢?如果让与你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你观点相同,又怎能做出公允的评判呢?如果让与我观点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我观点相同,又怎能做出公允的评判呢?如果让观点与你、我都不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你、我的观点都不相同,又怎能做出公允的评判呢?如果让观点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评判——他既然与你、我的观点都相同,又怎能做出公允的评判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忘掉这岁月,忘掉这是非义理,逍遥于无物、无是非的境地,这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庄子·齐物论》)这场关于辩论的争论,也是极具庄子特色的论调之一。说到底,这讨论的还是关于标准的问题,只不过推翻了所有常人可以想见的标准。
第二节 “齐物论”的理论依据
庄子“齐物论”的基础,植根于道。道化生万物,万物都是道的孩子;从道的角度来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因而是平等的。这是庄子“齐物论”的理论基础。
如果离开了道,从事物本身的角度来看,万物都觉得自己贵,他物贱;从世俗的角度来看,贵贱不是由事物本身所决定的。从事物之间的差别来看,就其相对大的一面而认为它大,那万物没有不大的;就其相对小的一面而认为它小,那万物没有不小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天地就如同稊米一样小,毫毛就如同丘山一样大,这样,物体的大小就能弄清楚了。从事物的功用来看,就其有用的一面而认为它有用,那万物都是有用的;就其无用的一面而认为它无用,那万物都是无用的。从事物的取向来看,就其值得肯定的一面而肯定它,那万物都是正确的;就其值得否定的一面而否定它,那万物都是错误的。栋梁可以用来撞击城墙,却不能用来堵塞小孔小洞,这是器用大小的区别;骐骥、骅骝能日行千里,但让它们去捉老鼠却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这是技能的不同;猫头鹰在夜里能捉跳蚤,能看得清毫毛般微小的细物,白天睁大眼睛也看不到丘山,这是天性使然。(《庄子·秋水》)万物各不相同,当然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说到这里,又回到了标准的问题。
大道无边无垠,如江河滔滔。万物依它而生,它从不推脱责任;大功告成,却不求取美名;养护万物,却不充当主人。它没有任何欲望,可以说很渺小;万物都归附于它,它却不充当主宰,真的很伟大。(《老子》第三十四章)道以没有区别的眼光和态度平等地对待万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万物是平等的。这是庄子“齐物论”的基础。正如庄子自己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庄子·齐物论》)意思是既然大家都归于一了,还有什么好分别的?能通行于不同物类的标准,其实就是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就不会产生分别,从而使万物皆可以等量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