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心理治疗中的双人舞
侯玉珍 武志红工作室督导级心理咨询师
作为心理咨询师,对于心理治疗是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临床中,无论是从实证研究还是从咨询师的经验和理解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需要认识和理解到位的议题。
本书作者主要围绕精神分析、心身医学和神经科学的方向,阐述了心理治疗中发生改变的要素。因为我本身是学习精神分析的,也热衷于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的研习和临床应用,所以,与作者的写作方向非常契合。本书使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所写的每一个治疗中有效和无效的因素以及举出的临床案例,都深深地唤起了我13年临床经验里的点点滴滴,既贴近我意识中的经验,也不断地触动内心深处无意识的感知,似乎临床中那些真正起到作用的要素变得更加清晰和明了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些和来访者相遇的时刻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就如同此时此刻,在我和作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看见了我自己、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自己,就像是一种反思性的空间就此展开,不断地深入和延展。而我的反思性思考和体验也在这个空间里不断地整合。
我认为,对于很多心理咨询师而言,来访者中断咨询,即用行动来表达对咨询关系的不满,或者用业内的术语来说就是“脱落”,是职业生涯中需要反复反思的部分。就如本书所述,咨询关系是一段两个人的旅程,既需要来访者改变的动力,也需要咨询师在理论、技术和自我人格上的成熟。无论是温尼科特的“抱持”,还是比昂的“容器–被容纳者”,还有主体间的关系,都在说明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关系的质量,它对于建立良好的治疗联盟以及让咨询发生改变,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无论是否学习精神分析,只要身处临床咨询当中,本书中所提及的内容,都会加深我们对临床工作的理解。而对于学习和应用精神分析的人而言,仅仅看看书中提到的主题和观点,就会被深深地吸引。
作者提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感、治疗框架、治疗联盟和工作联盟,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工作部分。而关于情感调谐和情感倾听的部分,虽然我常常自我提醒,但还是在临床中与来访者擦肩而过,失败的共情或解释常常发生。
几年前,我曾受训于塔维斯托克的婴儿观察。其中观察的主要部分就是妈妈如何调谐婴儿的需求。妈妈的调谐功能对于婴儿内在自我和心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调谐功能,既是意识层面的参与,更是无意识的表达。而在临床中,这个就是心理咨询师的“软实力”。心理咨询师能否捕捉到来访者意识和无意识的情绪、情感和欲望,能否倾听到来访者的过去、现在和幻想,还能让自己在悬浮注意的同时,又把自己安放在此时此刻,这是心理咨询师非常重要的自我功能,既需要不断地自我成长,也需要不断地在临床中反思并予以实践,而本书给予了最好的引导和经验传授。
在临床中,我有一部分来访者的创伤发生在非常早期,即前语音期。作者所说的“无意识”,并非“潜意识”。来访者无法言说的弥漫性恐惧和焦虑、深深的空寂感或孤独感,还有破碎的自我感,我常常能感知到,却也无法言说。有时,我与来访者四目相对,我流泪,她也流泪。正如斯特恩定义的双向主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我感觉到你感觉到了我的感觉”。这是我和她相遇的时刻,正如书中所言,一种非语言的、反射性的、隐性的情感交流被激活,这也是左脑与右脑的交流,一场没有音乐的双人舞就此上演。这样的无言,慢慢转化之后,来访者的感知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在临床中,常常有很多的来访者无法对自己的情感或者思维有一个流动性的理解和表达。这需要在两个人的关系里去修通。同时,对于投射性认同作为沟通的功能和作为病理性防御的部分,结合移情和反移情,是如何影响到咨询关系的,书中也做了清晰的描述。对于身体、情绪和思想的章节的描述,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都让我更加完整地去反思我的临床工作。
一段双人舞,常常伴随着哀伤。我很喜欢《默》这首歌,因为它的歌词和韵律都在表达一个被妈妈抛弃或者关在心门之外的孩子内心倔强的渴望,以及无尽的悲伤和绝望。我常常感慨,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面对丧失的过程,只是有些是个体独特的丧失,有些则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丧失。有的人失去了母爱或父爱,有的人失去了温暖的家庭,或者我们都需要面对死亡、分离等。如果我们无法哀悼,无法面对现实,那么我们就会卡在那里,活在过去,一个僵局就此在内心不断地煎熬,也许最终以身体为代价去表达。然而,哀悼是一种功能,也需要在关系中去修复,这有赖于一段良好的咨询关系,一段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共同舞动的关系。
总之,书中阐述了精神分析重要工作要素的临床理解和应用,并结合神经科学加以解释这些工作要素如何令到来访者发生改变。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作者所书写的经验,能非常好地促进和整合我们对临床工作的理解和应用。